中国快递业的发展_绩效指标论文

中国快递业发展状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发展状况论文,快递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我国快递业发展现状

       2013年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快递服务业市场已经初具规模,形成三大市场板块和三大市场主体,三大市场板块是国际快递、国内异地快递以及同城快递,三大市场主体包括国有、民营和外资快递企业,其中国有以EMS为代表,民营以顺丰、申通、圆通、中通、韵达等为代表,而外资则以DHL、FedEx、UPS、TNT为代表。

       (一)快递业规模迅速扩张

       1.快递收入和快递业务量增长迅速。

       2013年中国快递服务企业累计完成业务量92亿件,市场规模升至世界第二位,同比增速高达61.6%;全国日均快件处理量超过2500万件,最高日处理量突破6500万件。2014年,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139.6亿件,同比增长51.9%;业务收入累计完成2054.4亿元,同比增长41.9%。2015年,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206.7亿件,同比增长48%;业务收入累计完成2769.6亿元,同比增长35.4%①。

       2.快递业企业数量迅速增加,竞争加剧。

       2013年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显示,在11380家快递企业中,按照登记注册情况,国有企业、私营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以及外商投资企业分别有173家、7590家、17家和23家,分别占比1.52%、66.7%、0.15%、0.2%;按照控股情况,国有控股企业、私人控股企业、港澳台控股企业和外商控股企业分别有313家、10003家、15家和16家,分别占比2.75%、87.9%、0.13%和0.14%。另外,在442家重点快递企业②中,不论是按照登记注册情况还是控股情况,私营企业或私人控股企业占比均最多。

       3.人均快递业务量与支出均处于上涨趋势。

       随着快递业服务能力的增加,我国人均快件使用量从2008年的1.1件增加到2014年的10.2件,人均快递支出从2008年的30.8元增加到149.5元③。

       (二)快递业的市场集聚程度较高

       1.快递市场集中度较高,但处于下降趋势。

       虽然我国快递业发展较快,但发展水平相对较低,2013年我国快递业务收入占GDP的比重为0.25%,比2012年末提高0.05%,而发达国家快递业占GDP的比例已达到1%左右。同时,我国快递企业规模偏小,市场集中度较高。在2013年快递业务收入中,超过10亿元的企业只有15家,其中超过百亿元收入的企业只有6家。但是,随着我国快递市场竞争加剧,快递行业集中度呈现下降趋势,《2013年度快递市场监管报告》显示,前4家企业业务量的比重和业务收入的比重均有所下降,如表1所示。快递行业绝对集中度的变化说明我国快递市场垄断程度降低。

      

       2.快递市场区域集聚现象严重,北上广占据主要市场份额。

       在区域发展上,受市场规模、市场发展阶段、运营成本、企业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等因素的影响,快递服务发展呈现出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应的发展特征,区域集中趋势明显。2013年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显示,无论从单位数,还是从营业收入、资产总额以及从业人数来看,快递企业在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分布密度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⑤。东部地区的快递业务量和业务收入明显向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冀地区聚集。

       根据三经普数据计算的区域集中度,如表2所示,从营业收入测算来看,CR4、CR8、GINI均反映出我国快递行业区域集中度属于中等偏上水平;从资产总计测算来看,4个指标均反映出我国快递业的区域市场集聚现象十分明显。

      

       (三)快递企业网络覆盖范围扩大,但差异加剧,外资企业优于内资企业

       快递企业服务网络覆盖能力即快递公司服务网络所能覆盖或到达的范围,是快递企业提供快递服务的基础性因素。如表3所示,在网络服务能力方面,内资快递企业相比外资较差。

       (四)快递服务价格趋降,服务质量差异较大,外资企业价格高且服务质量优于内资企业

       1.快递平均价格趋降,但外资企业价格高于内资企业。

       如表4所示,我国快递平均价格从2012年的18.6元/件下降到2015年的13.4元/件,年均价降幅达到27.9%,其中珠三角的降幅最大。

       国际包裹快递业务是价格最高的快递服务,国内主要快递企业的国际业务服务价格如表5所示。同一快递服务的价格,顺丰低于EMS,低于主要的外资快递企业。

       2.快递服务外资企业优于内资企业。

       快递服务质量的衡量指标主要包括取件时间、发货效率、准时性、安全性等。主要快递企业的服务质量对比见表6。从服务质量上来说,外资快递企业优于内资企业;顺丰的服务质量是与外资快递企业服务质量最接近的一家内资快递企业。EMS在上门取件和送货上门两方面处于劣势,且投诉率较高,但其可靠的安全性受到顾客的青睐;而其他民营快递企业在服务质量方面则处于劣势。

       二、外资对我国快递业发展的影响

       (一)外资进入后我国快递业的机遇

       1.外资带来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

       外资快递企业非常重视员工培训,不断加大对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力度,充分利用其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加强对员工的专业培训。例如DHL在上海成立了物流管理学院;UPS的一线员工培训已经细化到上门收件、派件。外资在管理模式上采用准时生产方式(Just In Time,JIT),快速高效的运转模式,从快件的分拣、转运、寄送到快件的取件都已经形成一套规范化的操作标准,快递服务应用技术向信息化、集成化和自动化发展。

       2.外资带来前沿的技术设备和信息化水平。

       4大外资快递企业都拥有世界一流的快件操作系统和客户自动化工具,自动化分拣设备。运输工具大多为自有飞机,形成了规模化的运转中心,拥有雄厚的资金和IT技术支持。如DHL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操作系统在上海建成了亚洲转运中心,运用EDI技术和上海海关实现实时对接,使出口包裹在飞机起飞前2小时内实现清关,进口包裹在航班落地前实现清关,大大缩短了转运和清关的时间。联邦快递2009年在广州建立了除美国本土之外最大的转运中心,服务于亚洲22座城市,拥有16条高速分拣带,初期运营期间每周136架次航班,每小时可以分拣2.4万个包裹。在外资快递企业的影响下,自动化分拣、无线传输、射频技术、车辆跟踪、影像监控等技术在内资快递企业逐步推广。

       3.外资提供了完善的服务理念。

       外资快递企业拥有广泛的网络服务范围,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如FedEx的服务分为两类:优先达和普达。优先达的特点为快捷、准时、可靠;普达的服务特点为经济、可靠、有弹性。并且都规定了“准时送达保证条款”。2007年DHL引进进口到付、朝九特派、正午特派、机场到门快递等产品和服务,2009年发布全新电子商务工具DHL网视通进一步提升客户服务标准。

      

      

       (二)外资对我国快递业的挑战

       1.外资快递业挤占市场份额,加剧了市场竞争。

       外资快递企业的进入加剧了国内快递市场的竞争。外资快递企业凭借其遍布全球的运营网络、雄厚的资金与技术实力,良好的管理与服务,在高端国际包裹快递市场占据约80%的市场份额。随着快递市场的对外开放,国内快递市场的竞争进一步加剧。与4大外资快递企业相比,中国快递企业的体量小,竞争中处于相对劣势。如中国邮政集团旗下主营快递物流的EMS,在巅峰时控制市场的比例一度超过90%,随着快递市场的开放,其份额被大幅压缩至29.4%;而在EMS具有优势的涉公业务和票据业务方面,FedEx和UPS已经对其构成重大的威胁。国家邮政局披露,FedEx和UPS的中国公司分别以北京顺义区和广州白云区为基地,经营除信件外的国内快递业务。其中,FedEx申请在上海、深圳、广州、郑州等地开展国内快递业务,UPS也申请在上海、深圳、广州、天津和西安经营国内快递业务。并且2012年和2013年国家邮政局持续向UPS和FedEx发放经营国内快递业务的许可证。

      

      

       2.外资快递企业的进入导致监管复杂。

       1979年国际快递企业进入中国后就被纳入了外贸管理系统,之后原外贸部授权中国外运总公司管理国际快递业务。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开始规定经营国际快递业务应当接受邮政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管,国内的快递业务则主要由国家邮政局管理。因此,国际和国内快递业务的监管有所不同。

       快递管理涉及商务部、邮政局、工商总局、海关和公安等部门,造成了管理部门之间的权限相互交叉,彼此矛盾。相关法律法规相互之间的系统性、协调性、规范性较差,致使市场上既有行业垄断行为,也有无序竞争行为,制约了快递行业健康发展⑨。

       (三)外资进入后我国快递市场绩效的变动

       通过计算我国快递市场绩效的变动可以佐证外资对我国快递业成长的可能影响。

       1.我国快递市场绩效衡量指标的选取。

       快递业属于服务行业又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反映快递业企业发展情况的指标包括:快递业务人员数量,从业人员文化程度,快递企业数量等,它们与快递业市场的发展规模成正比;反映快递业企业结构的产出指标包括:投资回报率,快递投诉率,快递业务量,快递业务额增长率等,其中快递投诉率越低,说明服务质量越好,而投资回报率越高说明快递产业的效益越好,快递业务量、快递业务额增长率越高,说明快递业发展情况越好。

       根据以上指标,结合数据的可获得性,可以选取以下5个指标来衡量我国快递业的市场绩效:快递业从业人员数(

),企业法人单位数(

),快递投诉率(

),快递业务收入(

),快递业务量(

),具体数据见表7。

       2.我国快递市场绩效的测算结果。

       将数据标准化后进行因子分析,得到两个因子,因子

上的因子载荷系数最大,说明

集中反映了企业法人单位数、快递业务量和快递业务收入三个市场规模指标,可以将

视为快递业经营效益的因子;公因子

上的因子载荷系数最大,

次之,主要反映快递业从业人员数、快递投诉率两个市场经营情况指标,可以将

视为快递业服务效益的因子。由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可以得到公共因子计算公式如下:

      

       将各年度数据带入公共因子得分计算公式,得到我国各年度快递业的市场绩效如图1所示。

      

      

       图1 2006-2013年我国快递业综合市场绩效得分

       我国快递业综合市场绩效在2006年到2007年没有出现明显的上涨,2007年后开始快速上涨。2009年《邮政法》的修订使我国快递市场运营模式更加规范,服务质量全面提升。2010年5月20日国家邮政局为UPS等18家快递企业颁发了国际快递业经营许可证。从图1的数据上可以看出,2010年我国快递市场绩效出现明显增长。2011年我国快递业的业务增长率达最高点57.04%,2011年之后快递业综合市场绩效基本保持稳定。

       三、对策建议

       1.加快内资快递企业的兼并重组,培育大型内资快递企业。

       由于内资快递企业规模相对较小,无论从资金实力还是技术开发与应用方面,与外资快递企业相距较远,因而内资快递企业的服务范围、网络覆盖能力均落后于外资快递企业。建议鼓励内资快递企业的兼并重组,培育大型快递企业,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提升企业的竞争实力。

       2.鼓励内资快递企业拓展服务网络,优化技术,提高服务质量。

       到目前为止,我国内资快递企业粗放经营特征明显,大部分国内民营企业缺乏长期、合理、系统的发展规划,并且产品开发和创新能力不足,竞争手段主要依靠价格。建议改变内资快递企业同质化,提倡快递企业服务差别化,鼓励内资快递企业提升服务质量,增强内资快递企业市场拓展能力。

       3.鼓励和扶持中、西部快递市场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

       快递企业的区域分布不平衡状况比较明显,区域集中度较高,尤其是外商投资企业和港澳台资企业,主要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区域。快递服务作为物流服务的一部分,在地区经济发展中起到连通和促进作用,也反映了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建议鼓励和支持快递企业拓展中、西部市场,促进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

       4.合理、有效、安全地利用外资,依据入世协议,有序放开快递市场。

       2006年以来,我国快递业开始对外资全面开放,快递业务量及收入都大幅度增加,市场绩效得到较大改善。外资快递企业的进入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运营理念,前沿的信息技术以及完善的服务理念,通过技术外溢,促进了整个快递业市场绩效的提高。但是,基于内资快递企业发展水平与4大外资快递企业的差距较大,在对外资快递企业放开国内市场时需要有序进行,以实现合理、有效、安全地利用外资。

       注释:

       ①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官网:http://www.stats.gov.cn/以及相关数据计算,以及国家邮政管理局,2015年邮政行业运行情况,2016.1.14。

       ②“重点快递企业”是指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或年末从业人员50人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下同。

       ③数据来源于《中国快递统计年鉴》,其中邮政行业业务总量按2010年不变价格计算。

       ④数据来源:《2013年度快递市场监管报告》。

       ⑤东部地区: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海南;中部地区: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西部地区: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

       ⑥集中度评价指标一般有行业集中率(CRn指数)、赫尔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HI)、基尼系数等,本文采用这四个指标来测算。行业集中率是指该行业的相关市场内前n家最大的企业所占市场份额的总和,一般认为CR4≥30或CR8≥40为寡占型,否则为竞争型;HHI≥1000为寡占型,集聚程度相对较高。

       ⑦数据来源:各企业官方网站及《中国快递年鉴》。

       ⑧数据整理自各企业官方网站,若涉及小数均用四舍五入法取整。因不同城市之间文件或包裹服务价格不一,本文选取各国首都(香港以九龙为准)为寄件或收件地址所需服务价格进行对比。

       ⑨商务部研究院课题组.中国快速市场发展研究报告.经济研究参考,2006(34)。

       ⑩数据来源:根据国家邮政局网站http://www.spb.gov.cn/整理所得。

标签:;  ;  ;  

中国快递业的发展_绩效指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