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化的常见认识误区和应对策略论文

学校文化的常见认识误区和应对策略论文

学校文化的常见认识误区和应对策略*

仇传银

【摘 要】 学校文化概念的众多表达及其系统分类的界线模糊,导致文化与亚文化之间互为上下位、逻辑混乱、乱贴文化标签,产生许多认识误区,使学校文化雾里看花,给学校文化研究与建设自设障碍、增加难度。通过对学校文化的重新认识,首先对概念进行梳理与辨析,再结合已被或易被大家接受的学校文化层级分类方式,将常态化的学校工作内容对应分类,寻求解决学校文化认识上出现诸多误区的对策。

【关键词】 学校文化;教育理念;价值观

学校在进行文化建设过程中,要紧紧围绕学校这个场域特点进行研究,本着简约化的思维去理清内部之间的关系,以利于学校成为文化育人的美好境地。通过常见认识误区及其发生原因分析,提升对学校文化概念的再认识,然后从系统结构分类及其对应内容归属上,寻求解决认识误区的对策。

一、学校文化的常见认识误区

1.用学校特色遮盖学校文化。

一所学校在校本课程、课堂教学、学生特长开发等不同领域取得卓越的成绩,且产生一定的社会效应,然后,学校再从理论上、方法上予以研究,进一步提炼经验,完善方案、形成模式,并培养一批能够胜任的教师队伍,通过长期坚持,学生习惯并乐于接受这样的教育方式,这时,学校便自然拥有某些方面的特色,如课程特色、课堂教学特色、管理特色、校园环境特色、活动特色等。但现实中许多慕名而来的观摩人员,主题却直奔特色,其余则不闻、不视、不触,这就人为地把学校特色与学校文化混淆了。

2.视学校文化为游离于社会之外的独立存在。

教育的基本规律之一就是关于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它与政治、经济、文化相互制约,这一规律揭示了学校文化与地方文化和社会文化的互动性。虽然作为国家层面的社会大背景,政治是相同的,但地域之间存在着经济、文化和人口方面的差异。比如经济欠发达地区无法顺利开发智能机器人社团、航模社团的现象,某些学校师资力量无法满足学生特长发展需求的现象等。这些都反映出学校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种亚文化,它包含内部元素的整合与外部之间的互动。学校文化的独立只能是相对的,完全游离出社会是一种封闭与保守思想。

3.将校园文化等同于学校文化。

对校园文化的理解,常被学校的所属地域及其对应空间所限制,导致局限于学校围墙之内的环境建设,重点放在物化方面,久之,学校的精神层面的追求被淡化。对学校文化的理解,是将学校视为社会的一部分、一个相对独立的教书育人的组织机构,学校文化必定也是一个由内向外的立体式结构,既关注外铄的一面,也关注内在的一面。社会即学校的观点,说明学校不仅仅只是专注于校园这一领域,还要与社区互动,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并又服务于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与社会融入、与国际接轨。

巩固扩大军队改革成效。军队行政权力清单制度的制定,必须随着国防和军队改革而变化,并以最新改革成果为依据。同时,军队行政权力清单制度可以有效促使各级机关部门理顺新体制下各项工作运行机制,合理切分权力事项,优化权力运行程序,并使得新的工作运行机制固化下来。

二、解决学校文化认识误区的对策

在学校文化认识上,产生诸多误区的根源主要表现在“两模糊”上——概念模糊和学校文化内部结构分类上的模糊。解决“两模糊”问题的对策也就对应为以下两个方面。

1.学校文化概念的再认识。

精神文化内容分类上的归属:包括教育理念、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校歌、办学目标、价值追求。其衍生出的课程建设与标准、人文标准、创新意识、创新品格等领域内容可以代替课程文化、尊重文化、创新文化等名词意义。

这包含精神、制度、物质、行为四个层面的“四分法”,比只包含其中部分内容的“二分法”“三分法”更便于基层学校对其变量的认识与操作,有利于人们将历届师生的智慧、行动、作品(成果)对应分类于四个操作变量中。

2.学校文化内部结构分类上的归属。

《冶金分析》1981年创刊,2007年起改为月刊。据2017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本刊2016年度影响因子为0.916,在“冶金工程技术”类12种期刊中名列第2。本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的核心库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美国“CA”千种表中国化工类核心期刊,1994-2008年为美国工程信息公司EI数据库收录,自2009年起被ELSEVIER旗下的SCOPUS数据库收录,并为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国内知名数据库所收录。

在时间维度的分析上,本文又对不同学科在每年3月的借阅量进行对比。如图9所示,尽管各学科在3月的借阅量较高,但随着时间变化,不同学科在3月的借阅量也同样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因此除了在不同月份配置不同的采访资源,同时在学科上仍然需要根据数据显示结果进行恰当的政策倾斜。

在文化概念基础上,对学校文化有以下的再认识:在社会文化和地方文化背景中,通过历届师生共同探索,积累群体智慧,提炼并确立教育理念,引导并形成学校师生共同的办学态度、价值追求、思维习惯,并将教育理念贯穿到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它包含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前两个层面称为学校办学理论体系,后两个层面称为学校办学实践体系。在对学校文化的新认识中,要明确教育理念是学校文化各层面的逻辑起点,即文化中的方方面面都因它而起、受它影响,无不刻印教育理念的痕迹。

制度文化内容分类上的归属:第一,组织方面,包含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它们在教育理念的支配下,围绕为谁育人、育什么样的人、怎样育人的问题,确立并完成办学目标,制定并率先遵守相关制度,转化为师生教学研上的好习惯;第二,国家与地方制定的管理制度,如法律、政策等;第三,学校制定的管理制度,如领导体制、激励评价机制、规章制度、章程、规划、计划、目标、方案等。其衍生出一些具体管理,如宿舍管理、餐厅管理、卫生管理、安全管理、厕所管理等可以代替宿舍文化、餐厅文化、安全文化、厕所文化等名词意义。

物质文化内容分类上的归属:第一,学校标志:校旗、校徽、校服等含有符号及文字的标志物。第二,学校环境:包含地理位置、周边环境和校园环境,侧重于校园环境,也是大家通常认识中的校园内的整体布局及其校容样貌,其追求的标准是序化、净化、绿化、美化、亮化(简称“五化”),总体要求是分区合理、动静相宜。第三,建筑与设施:建筑上除了用于教学用的楼房外,还要加强人文景观建设方面的投资,如历史古迹、校史馆、图书馆、长廊亭阁、名人画像与雕塑等,设施设备上要求经济实用、质量好。其衍生出对应的标准:标志的精巧、服饰的美观大方、环境的“五化”、建筑的安全、景观的育人、设施的质量与实用等,可以代替标识文化、服饰文化、环境文化、建筑文化、景观文化等名词意义。

行为文化内容分类上的归属:内容方面包括师生言行、活动、仪式、人际关系,言行即是一个人的言谈举止,人与人之间交流时,主要是通过言谈举止反映出关系是否和谐,是否和而不同,活动包括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学校开展的一些主题活动,通过活动让人们行动起来。仪式起到规范人们的言行效果,其衍生出的教师标准、学生标准、课堂教学细则、教研工作细则、班级活动细则、社团标准、社会实践活动标准、主题月活动标准等,可以实现教师文化、学生文化、课堂教学文化、教研文化、班级文化、社团文化、主题活动文化等更加具体化。

【中图分类号】 G521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005-6009(2019)18-0052-03

【作者简介】 仇传银,江苏省宿迁市湖滨新区教研室(江苏宿迁,223800)教研员,高级教师。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立项课题“区域推进健康教育理念的实践研究”(编号:D/2018/02/150)暨江苏省2018年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课程基地促进学校文化创新的省域实践”的阶段性成果。

标签:;  ;  ;  ;  

学校文化的常见认识误区和应对策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