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华桂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安全性与耐久性一直以来都是衡量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指标,但安全性与耐久性是综合性的问题,只有从设计、施工到后期的维检修各个环节相关紧密配合,才能保证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也才能真正的助推国民社会的稳步发展。
关键词:土建工程;安全性;耐久性;建议;
安全性与耐久性一直以来都是衡量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指标,特别现如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于房屋质量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而对于社会和国家的发展而言房屋作为民生保障的重要内容之一,只有安全、耐久才能更好的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一、我国土建工程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步伐也不敢示弱,根据相关数据的统计,我国每年有上千万农村人员拥入城市,每年新建的建构筑物占全世界建筑物总量的一半。然而过程的城市化建设却出现许多与安全性和耐久性相关的质量问题。过快的城市化建设所埋藏的隐患逐渐凸显出来,再加上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生活环境的污染加剧、自然灾害频现等问题使得土建工程的质量成为了公众注的焦点。根据相关的数据统计,自2011年起,我国有近400多个城市遭受过城市内涝的灾害影响,甚至像北京一般的大城市都因降雨量过度而造成公共设施和排水系统瘫痪,无独有偶2016年11月24日的江西丰城发电厂坍塌事故的背后也是安全与耐久性的问题。即便是建成投入使的土建工程,其设计的使用年限一般都在50年以上,但事实上很多建筑工程在使用10—15年以后便已经或多或少的出现了问题,尤其是化学工业厂房能够使用10年以上都会进行一次大修,无论是地方还是国家每年对于建筑工程维修的经费开支都较大。之所以工程耐久性和安全性与设计规范差异性较大的主要原因与工程的设计、施工及使用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影响土建工程安全性与耐久性的因素
1、缺乏统一的规划
长期以来我国虽然在大力的推进城化建设,但是却对城市统一规划度比较差,很多城市的建设往往都是一边建一边拆,不仅增强了城市建设的难度,而且还使得城市建设的成本增大。我国传统的工程建设都重地上建筑,轻地下建设,大部城市的建设都是将排水管道、通信线路、供电线路进行暗埋,虽然在短期之内可以节约成本,并且加快了施工进度,然而管线长期暗埋所带来的隐患就是,一旦漏水、断线就必须进行土方开挖,而且修复管线的过程对于地上公共设施造成一定的破坏,不仅影响了日常的交通出行,而且还造成了公共资源的浪费。除此之外对于工程使用的预见性比较差,这一点在新老城区的衔接中表现的非常明显,很多基础设计由于对城市发展的估计不足,造成了供水、未能预留好供电、供暖、供气等管线的接头,而只能向老城区拆接,而一旦挖拆对于原有的工程安全性和耐久性就都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
2、设计规范标准执行较低
由于我国城市化建设的总体时间并不长,在施工规范和标准的制定方面相比发达国家而言还是比较的滞后,再加上建国初始国家经济较为落后所以在工程建筑投入方面的费用是有限的所以很多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相对比较差。特别是自2008年的汶川地震以后我国设计使用了很久的砖混结构取消,将抗震性能强、结构稳定性好的混凝土框架构作为设计的基本遵循。虽然近年来新的建工程其安全性和耐久性已经有很大的提升,但是长期以来由于设计规范标准执行较低而造成的质量问题仍然存在。以排水设计为例目前我国中心城市的防涝等级通常是按50—100一遇进行设计的,而中小城市能常是按照20年一遇来设计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根据《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和《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标准要求,在重要地区按3—5年的重现期进行排水管道设计,而特别重要的地区为5—10年的重现期进行设计的,而剩余绝大多数的地区在设计过程中就是采用1年一遇的设计标准来设计排水管道。但是根据国家气候中心资料的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降水量普遍增多,就2016年全国平均降水量与1998年降水量相比就多24%。因此就目前的排水管道的体系建设和排水管道的设计标准而言已不能满足当时的形势要求,而且发达国家一般城市的排水管道设计都是按2—5年的设计标准进行设计的。正是这种低标准规范的执行使得土建工程的安全性的耐久性大打折扣。
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难以保证
造成工程安全性和耐久性问题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施工质量,很多安全性和耐久性事故的背后就是质量问题的存在。就目前我国建筑行业而言,管理人员绝大多数是企业的正式职工,而一线的施工人员则是以农民工为代表的短期临时工。然而由于一线施工人员文化层次较低,所以造成了对于工程施工的相关标准和规范存在理解不到位的地方,使得质量控制的意识不强,最终在施工过程中质量就难以得到保证。
4、工程的维修的意识淡漠
在绝大多数的人员眼中工程项目投入使用就是意味着工程的完全结束,也正是种潜意识使得无论是建设单位还是施工单位对于工程投入使用后的维修比较淡漠。虽然我国目前的相关规范里面对于工程保修有明确的要求,但是实际执行的却比较差,而对于建筑工程的定期维修更是没有相应的规范,所以造成了很多工程直到出现事故才能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然而工程的维检修对于安全性和耐久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提升土建工程安全性与耐久性建议
1、适当提高设计执行标准
现如今我的的经济社会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国情、民情也已经不再与几十年前相同,所以随着国家社会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为了提高工程的耐久性与安全性相关的设计标准和规范应当适时的进行修改。特别是现如今我们生存的自然环境已经严重的恶化,而为了应对新的生存需要就需要将自然环境的因素纳入到设计参考当中,对于我国建筑重地上轻地下的陋习要进行彻底的改观,不仅要考虑当下,更要着眼未来。除此之外为了提高工程的耐久性和安全性还要重视新材料的发展,虽然混凝土一直以来被认定为耐久性材料,但是普通的混凝土在很多工程的使用中仍然存在局限性,而应运而生的高性能混凝土却很好的解决了相关的问题,因此新材料、新技术的采用对于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2、加强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质量是工程建设的生命线,目前在我国新建工程几绝大多数都是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类型,而混凝土框架结构中有一个质量控制的关键点就是梁柱节点中的施工质量,但是由于节点处的钢筋交汇数量多,因此导致很多时候会出现现浇混凝土无法进入钢筋笼内部,而出现“空心”现象,所以施工进程中就需要对此处的钢筋绑扎质量、模板支设质量、混凝土现浇质量及混凝土养护等提出具体的标准和要求,并进行严格的监督,以此来确保整个项目的施工质量。
3、树立维检修意识
虽然绝大多数的工程项目设计的使用年限比较长,但是并不意味着工程投入使用后就不再进行维检修,所以为了提高工程的耐久性和安全性就必须对建筑工程定期进行维检修,一方面国家或地方应该将维检修纳入相应的规范和标准;另一方面也要大力宣传和倡导树立起公众对于建筑工程维检修的意识,以此来提升工程的安全性,延长使用年限。
土建工程的安全性与耐久性对于整个工程的安全使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就目前来看我国很多土建工程项目的安全性与耐久性仍然存在大量的问题,但安全性与耐久性是综合性的问题,只有从设计、施工到后期的维检修各个环节相关紧密配合,才能保证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也才能真正的助推国民社会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志伟.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性与耐久性[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30).
[2]徐智.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性与耐久性分析[J].农家参谋,2017(19).
[3]杨晓钰.论土建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及耐久性[J].住宅与房地产,2017(26).
[4]冯少飞.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性与耐久性[J].建材与装饰,2017(24).
论文作者:王海珍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7
标签:耐久性论文; 工程论文; 安全性论文; 土建论文; 都是论文; 标准论文; 混凝土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