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效益审计评价标准问题的基本思路——基于对非营利性组织的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非营利性论文,评价标准论文,基本思路论文,效益论文,组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效益审计的评价标准问题始终是困扰效益审计开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拟对效益审计评价标准问题的症结做出分析,进而提出解决效益审计评价标准问题的基本思路,并在此基础上对效益审计评价标准的选取进行论述。
一、效益审计评价标准问题的症结
效益审计评价的理想状态是资源投入与产生效果对比,产生效果大于资源投入则产生效益。但对于非营利性组织而言,其资源投入与产生效果在计量上具有非对称性,并非单一货币所能计量,而且这种非对称性使其资源投入与产生效果无法直接对比。比如环保经费,投入的是资金,要达到的效果是更多的蓝天;教育经费,投入的是资金,要达到的效果是培养出人才;卫生经费,投入的是资金,要达到的效果是健康程度的提高。这是非营利性组织效益审计评价标准难以确立的症结所在。与企业不同,非营利性组织资源利用目标具有多样性,并且这种多样性决定其效果目标不可能进行单一的货币计量,其效益评价不可能像企业那样建立单一的以货币为单位的评价指标,因而不可能仅用货币计量比较资源投入与产生效果,只能在资源利用目标多样性、效果实现计量方式多元化这一前提下,考虑非营利性组织的效益评价问题。
二、科学划分效益审计类型有助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问题的解决
效益审计类型多样,其评价标准问题不宜笼统而论。科学划分效益审计类型有助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问题的解决。我国目前开展的效益审计,大致包括以下几种类型,即预算执行效益审计、专项资金效益审计、建设项目效益审计、企业效益审计。本文以单位或项目为纵,以营利或非营利为横划分效益审计类型(如表1所示),并加以分析。
(一)非营利性单位、项目的效益审计
1、目前的预算执行效益审计是一种非营利性组织效益审计,是对其预算资金取得效益情况的审计。这类资金的目标往往比较复杂、多元。比如高等学校预算资金,其目标既包括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教育目标的实现,也包括学校稳定、校园和谐等政治目标的实现。因此,对这类资金效益情况的评价往往存在着较多困难。资金越是综合,目标越是多元,效益评价越是困难。
2、目前的专项资金效益审计是一种非营利性项目效益审计。这类资金的目标一般比较清晰、单一,往往是为实现某一专门目标而设立的,而且对其目标有着清晰的表述。因此,对这类资金效益情况进行评价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二)营利性单位、项目的效益审计
主要是指企业效益审计。企业效益评价有着不同于非营利性组织效益评价的特点,对此,本文不予涉及。
三,解决效益审计评价标准问题的基本思路
分析非营利性组织效益的实现过程,不难发现,影响效益实现至少包括如下三种因素:一是投入资源利用效率(资源利用程度),即投入的资源是否被充分利用,有无闲置;二是投入资源产出效率(产出实现程度),即产出是否有效实现,产出过程是否有效率;三是投入资源产出效果(目标实现程度),即投入资源最终是否产生效果,目标是否实现,产出不等于完全实现目标。因此,非营利性组织效益审计评价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一)投入资源利用效率(资源利用程度)评价
这是判断投入的资源是否被充分利用的重要标准。投入的资源被充分利用也未必能取得预期效果,但投入的资源未能被充分利用,则必然存在资源闲置,造成效益损失。这是评价资源效益情况的一个基本点,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如某中小学绩效审计报告提到,“部分固定资产未到报废年限就处于闲置状态,未达到物尽其用,财尽其功的效果。由于电脑安装了硬盘保护装置,对电脑内存容量的要求较高,造成原先使用的联想品牌等电脑共计208台目前处于闲置状态。”同时,还提到,“自行采购项目预算编制不够科学、结余较大,当年自行采购完成率较低,存在资金沉淀现象。N所中小学采购项目资金结存1121万元,结存率16.5%”。这是固定资产和资金闲置的一个例子。
(二)投入资源的产出效率(产出实现程度)评价
非营利性单位的产出效率由于计量的非对称无法采用货币直接计量和比较,一般可以采取与同类事项进行横向相比或纵向相比或与标准、定额相比的办法。如绿化经费,在绿化效果一致的前提下,某公园2008年绿地养护费7.7元/平方米(即投入7.7元,获得1平方米绿地的产出),而该地公园绿地养护费平均水平为4.6元/平方米、最低为2.9元/平方米。对比清楚地显示了其效率情况较低。
(三)投入资源的产出效果(目标实现程度)评价
投入资源的产出效果的评价,往往需要与计划、目标、预期、可行性研究等进行比照。如某大学城绩效审计报告提到,“由于大学城处于初创阶段,办学需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目前与《总体方案》等有关文件提出的目标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办学规模与原设计方案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同时,审计发现,“管理体制松散,未形成规模效应。”“陷入原《总体方案》所规避的‘小而全’的格局。”又如某污水处理厂效益审计提到,“从效果上看,该项目的实施基本达到了设计要求,起到了治理海域环境污染的作用。但是,该项目仍然存在一些影响治理污染效果的问题,而且有些问题还比较突出,比如截污不够彻底,有的暗渠仍然雨污混流;部分设施闲置不用,影响污水处理效果。另外,排放管扩散区未安装也会影响污水净化效果。”这些都是与原计划和预期相比,对其效果、目标实现程度的评价。
(四)综合评价
如果把投入资源的利用效率、产出效率及产出效果三者结合起来综合评价,就会出现如下两种情况:
1、投入-产出综合分析(如表2所示)。表2表明:(1)投入的资源充分利用,产出达到预期要求。这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状态。(2)投入的资源未充分利用,但产出达到预期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存在资源闲置和效率损失。说明资源投入不科学,存在盲目投入。(3)投入的资源充分利用,但产出未达到预期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不存在资源闲置,产出未达到预期要求应做投入产出的相关性分析,可能是由于资源投入不够,也可能是由于投入资源结构不合理或其他原因。(4)投入的资源未充分利用,产出也未达到预期要求。这是一种最差的状态,既存在资源闲置和效率损失,产出也没有实现。在这种情况下,资源闲置可能是产出未达到预期目标的原因,应先做资源闲置的影响因素分析。
2、产出-效果分析(如表3所示)。表3表明:(1)产出达到预期要求,效果也达到预期要求。这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状态。(2)产出未达到预期要求,效果达到预期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尽管产出效率差,但效果实现。(3)产出达到预期要求,但效果未达到预期要求。效果未达到预期要求,应做产出与效果之间关系的相关性分析。(4)产出未达到预期要求,效果也未达到预期要求。这是一种最差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产出未达到预期要求可能是效果未达到的原因,应先做产出未达到预期要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四、效益审计评价标准的选取
评价标准可以是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文件批文、会议决定、可行性研究报告,也可以是专家意见、群众测评结果、调查问卷结果,还可以是审计人员职业判断等。
(一)投入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标准的选取
1、委托方或管理层已经确定的标准。如果委托方或管理层已经确定相关标准,则在审计时应首先选取已确定的标准。
2、常理性原则。在资源利用效率方面,有时未必有明确标准,如资源闲置或半闲置,往往是根据常理来界定。对于明显资源闲置的问题,比如从未使用,或利用率为1%,根据常理性原则做出评价就足够了。对于虽有闲置但不明显的问题,往往难以用常理性原则来评价,如果有行业或内部资源利用效率标准,可以选用。
(二)投入资源产出效率评价标准的选取
1、委托方或管理层已经确定的标准。如果委托方或管理层已经确定相关标准,则在审计时应首先选取已确定的标准。
2、行业标准或内部标准。行业标准、指标或内部标准、指标是衡量资源投入产出效率的比较恰当的指标。比如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编印的《常用房屋建筑工程技术经济指标》,分析和统计了13类房屋建筑(如教学楼、办公楼、公寓楼等)的技术经济指标,从中可以找出相应建筑的平方米造价,作为投入产出效率的参考依据。
3、与计划产出目标对比。与计划对比,也是一种方法。比如实际投入大于或小于计划投入,或者实际产出大于或小于计划产出,都可以对比分析。
4、与历史产出情况对比(纵向比)。
5、与同类单位(项目)产出对比(横向比)。
(三)投入资源产出效果评价标准的选取
1、委托方或管理层已经确定的标准。如果委托方或管理层已经确定相关标准,则在审计时应首先选取已确定的标准。
2、与计划效果目标对比。与计划效果目标对比是投入资源最终效果评价的基本方法。在对特定项目或业务的效果性进行评价时,应当充分考虑国家宏观政策、经济环境及组织内部条件等的变化对既定目标造成的不同影响,注意社会效果与经济效果、长远效果与短期效果的结合,选择恰当的评价标准。
3、与同类单位(项目)效果对比(横向比)。
4、有关各方的满意度。由于效果最终要体现到有关各方的满意度上,因此在不容易确定具体标准时,也可以将有关各方的满意度作为评价标准。
标签:非营利性组织论文; 审计计划论文; 项目目标论文; 项目组织论文; 审计方法论文; 审计目标论文; 审计职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