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昌县人民医院 四川 内江 642150)
【摘要】目的:探析肩关节上盂唇前后向损伤患者关节镜下修复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的最佳方法。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所收治的42例行关节镜下修复治疗的肩关节上盂唇前后向损伤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以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其中对照组21例,采用非甾体类消炎药、脉冲磁疗、激光治疗等常规治疗;观察组2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康复计划进行康复训练。对两组患者恢复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在恢复优良率上,观察组远高于对照组(90.48%>71.43%),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为关节镜下修复治疗的肩关节上盂唇前后向损伤患者实施相应的康复计划,可使其肩关节功能得到良好恢复。
【关键词】肩关节上盂唇;前后向损伤;关节镜;康复训练
【中图分类号】R68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8-0134-01
肩关节上盂唇前后向损伤作为青年人比较常见的一种关节疼痛现象,其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肩关节疼痛、弹响以及功能障碍,对患者生活造成了一定影响[1]。借助于良好的康复训练能够极大提升其修复效果。本次研究特选取本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所收治的42例行关节镜下修复治疗的肩关节上盂唇前后向损伤患者为对象,给予其分组康复训练,以探寻最佳康复方法。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所收治的42例行关节镜下修复治疗的肩关节上盂唇前后向损伤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以随机法将其分为21例对照组及21例观察组。对照组:男14例,女7例;年龄19~36岁,平均年龄(27.9±5.6)岁;病程2~5个月,平均病程(3.5±0.6)个月。观察组:男15例,女6例;年龄19~35岁,平均年龄(27.7±5.4)岁;病程2~5个月,平均病程(3.6±0.5)个月。此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以非甾体类消炎药、脉冲磁疗、激光治疗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其基础上增加康复计划进行训练。
1.2.1制动训练 在手术完成后第一天,协助患者进行手指关节以及腕关节的活动屈伸训练,以20次为一组,于每日早晚各一组。手术一周后,在患者肩关节呈无张力、松弛状态下时,协助其进行划圈训练和钟摆训练,以15次为一组,于每日早晚各一组。随时间推移可逐渐增加运动次数,但不应使患者感到疼痛。在手术完成两周后,对患者关节囊进行轻微牵拉,以防止粘连,同时协助患者展开不同角度的肩周肌闭链练习,依然应在无痛范围内进行活动,以20次为一组,于每日早晚各一组。
1.2.2保护训练 在手术四周后,将患者的肩前臂吊带予以去除,并在无痛范围内协助患者进行肩关节的主动助力训练以及被动活动训练,以棍棒、滑轮等器具进行辅助训练。在肩胛骨上展开肩袖肌群以及三角肌的肌力训练。在手术后第六周,对患者后关节囊进行外旋牵拉运动。于六周后逐渐增加对肩袖肌群及三角肌的抗阻力训练,指导患者进行肩胛骨的运动控制训练以及本体感觉训练,以30次为一组,于每日早晚各一组。
1.2.3功能恢复 在手术第8~16周,继续拓展患者肩关节的主动活动范围,并且在保证不引起疼痛的前提下完成平面范围内的康复训练,以肩关节训练器帮助患者完成功能恢复训练,同时继续进行肩胛骨固定肌群肌力、肩袖肌群以及三角肌的抗阻力训练。肌力训练应当遵循低负荷、高重复的原则,做到循序渐进,并对患者的姿势进行矫正,以确保肩关节稳定,以40次为一组,于早晚各一组。
1.2.4运动功能训练 继续加强三角肌、肩袖肌群和肱二头肌肌力抗阻训练。进行日常生活肩关节灵活性和协调性训练, 术后20周开始进行投掷训练、技巧训练及姿势矫正,每天2~3次,每次30~60 min。
1.3 指标观察
以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评分法(UCLA)对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对比,35分为最高分,凡分值在34~35分之间者,即为优;凡分值在28~33分之间者,即为良;凡分值在21~27分之间者,即为中;凡分值在20分以下者,即为差。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数据均以统计学软件SPSS 20.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以χ2检验,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由本次研究可知,在恢复优良率上,观察组远高于对照组(90.48%>71.43%),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1所示。
3.讨论
肩关节稳定性主要依赖于肩部静力性稳定结构和动力性稳定结构结合产生的约束力完成。肩关节上盂唇前后向损伤损伤康复,应贯穿于手术前后整个过程[2]。康复治疗前,应根据手术方式、损伤类型和程度以及修复的牢靠度和患者的目标愿望,在手术医生参与下制订康复治疗方案并实施,以提高手术治疗效果,促进肩关节功能的早日恢复。本次研究特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康复计划进行康复训练,以了解此种康复疗法的临床价值。由本次研究可知,在恢复优良率上,观察组远高于对照组(90.48%>71.43%),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表明,相较于常规性的康复治疗而言,良好的康复训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关节恢复效果,促进其肩关节功能恢复,其临床价值值得肯定。
综上所述,通过为关节镜下修复治疗的肩关节上盂唇前后向损伤患者实施相应的康复计划,可使其肩关节功能得到良好恢复。
【参考文献】
[1]陈丽君,杨爱玲,陈科金,等.肩关节镜下肩关节上盂唇前后向损伤修复术后康复疗效观察[J].现代实用医学,2013,25(2):153-154.
[2]陈先军,庞清江,葛志斌,等.关节镜下缝合锚钉修补治疗不稳定型肩关节上盂唇前后向损伤[J].现代实用医学,2011,23(11):1232-1233.
论文作者:徐利民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0月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4
标签:肩关节论文; 患者论文; 损伤论文; 关节论文; 后向论文; 对照组论文; 功能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10月第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