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柏佑
3203811990xxxx0311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学校是传播知识、培养人才的场所,其建筑和空间环境的美观度、人情化,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本文首先分析了建筑美学和人情化概述,然后分析了学校建筑设计中需考虑的因素,最后探讨了建筑美学与人情化的融合对策。
关键词:学校建筑设计;建筑美学;人情化;融合
随着教育理念的改革,主张将人作为课堂主体,除了要在课堂教学实现教育目标外,还要构建良好的校园环境。学校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地方,根据城市环境而言,其建筑美学和人情化有着密切关系,因此设计期间将两者融合非常重要,下面,本文从以下几点对建筑美学、人情化的融合进行简单分析。
1、建筑美学和人情化概述
建筑作为一种客观存在,不但具备挡雨遮风的作用,还和美学相关,因为人们在了解建筑功能的同时,还要深入分析自身美学。建筑美学作为建筑学、美学相融合的产物,旨在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人情化和理想化是相对立的,建筑身为人们居住、生活的场所,在为人们提供舒适环境的同时,还要借助各技术实现形式上的存在。但是,过度重视性能并不理性,甚至还会影响人们审美。所以在对建筑进行设计时,必须认清个人追求,合理选用技术,达到心理、人情有效融合的效果。
2、学校建筑设计中需考虑的因素
2.1学校的基础条件
学校建筑设计期间,必须衡量自身条件,比如教学目标、学校规模、类别等,现阶段我国学校分为小学、中学、高中、大专等,教学规模由班级数量和人数决定,现有教育类法规明确规定了中小学的班级规模,而大专院校的教学规模则由专业确定。学校布局从某层面上体现着建筑要求,建筑用地、建筑形状、建筑功能等都影响着建筑设计和规划。建筑布局需要和地域气候相结合,根据各地区的通风、采暖要求,对建筑形式、外观、空间结构进行设计和组合,以顺应不同环境。
2.2建筑功能和交通组织
为发挥学校功能,建筑设计期间需要综合考量教学秩序、功能分区,为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奠定基础。教学区是学校的主要场所,其布局为网络式、组团式,其中网络式的优势是调整教育专业和规模,而组团式的优势则是管理和组织教学活动。交通组织是学校建筑设计中的最为重要的问题,将其作为交往空间设计,能延伸交通空间意义,为单调、严谨的校园活动增添更多活跃因子。
2.3单体设计
学校建筑风格是人的第一印象,也是毕业学生对学校的独特回忆。学校建筑类型、特色的不同,使其具备多样化特征,这就需要建筑设计时重视整体的统一性、协调性。由于高等院校规模大、成分多,建设多分期完成,设计过程中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构建“可持续发展校园”,让学校能够适应时代发展,保证教育的先进性,并将极有可能出现的变化考虑在内。
3、学校建筑设计中建筑美学与人情化的融合对策
3.1制定设计标准
为了更好的体现建筑美学、人情化特征,需要摒弃和突破传统的建筑理念,明确人文、建筑、环境间的关系,保证建筑和空间、建筑和使用者、建筑和环境间的协调统一。根据资源、环境、性能要素,遵循空间合理、优化整体、性能完善原则,立足教学实际,满足教学要求。
3.2明确空间格局
从学校建筑的使用功能来看,是不具备繁琐性的。但是从学校建筑的形式角度看,则呈现出多样化,也就是有时是圆形,有时是长方形,有时是方圆结合,完善和创新着学校的整体规划。在对学校的规划设计方式进行优化时,还要立足传统,将传统要素融入建设中,从而营造出良好的校园环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丰富的布局、多元化的造型,是学校现代建筑的重要形式,能为学校赋予独特的教育、文化气息。与此同时,学校建筑设计过程中还要融合人情化和建筑美学,突显外部空间特性,这样不但能节约空间布局,还能合理规划学校的活动空间、学习空间。在学校的各个空间中,要重视学生活力的突显,将抽象化的形态作为设计重点,使学校更加丰富多变;合理使用现代化的设计理念和方式,体现时代特征,将丰富多彩的颜色、造型引入其中,改变建筑格局。另外,还要将现代化的设计要素融入框架中,在体现建筑特性的基础上,为学校增添新的风景线。
3.3体现学生的活力之美
教学活动是学生自愿参与的,因此学校建筑设计时需要和学习主体融合在一起,也就是根据学习要求体现出学生的创造性和自身潜能,从而创设出寓情于景的教学环境。借助现代化的设施和技术,建设出集学习、运动于一体的校园环境。一般来讲,家长和学生对学校进行选择时,除要考虑学校形象、师资力量外,还要关注学校环境,这就要求学校建筑既要满足学习要求,又要满足学生的活动、运动要求。利用形式多样的建筑和草坪,拉近学生和学校间的距离,使学生流连忘返。此外,还要融合学校建筑和环境,构建相对广泛的空间,在不影响学校整体性能的同时,突出学校建筑的艺术性,顺应学生的学习要求,提高教学质量。
3.4突显以人为本的价值
学校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将人的情感放在首要位置,也就是结合学生需求进行设计,在保证建筑满足学习需求的情况下,体现出以人为本的价值。无论是材料和空间布局,还是思维方面,都要将人的标准作为基准,保证各性能的顺畅性。通过对学校、花园空间布局的创设,不仅能突现出景观特性,也能为其赋予强大的应用功能,充分展现人文理念,达到效益、生态相结合的效果。所谓的人情化设计并不是简单的设计活动,也不是由单个组织机构就能完成的,而是实际设计中人的具体追求,人作为思维比较活跃的动物,对任何事物都有着强烈的要求,渴望得到幸福感,故而突显出以人为本的价值尤为重要。
3.5具体设计
为进一步融合建筑美学和人情化,除做好以上几点外,还要从地标建筑物、食堂、教学楼、体艺馆、科技楼等方面融合,主要表现为:①地标建筑物的建设。现阶段学校多将校牌、校门作为地标建筑物,而校领导最为喜欢的就是对校门的翻新,校门是学校的门面,体现着学校的内涵和教学理念,在校门两边张贴人性化的对联,能鼓舞教师、勉励学生;②食堂。食堂是学生就餐的主要场所,一所好的学校必须有着让人难忘的食堂,食堂必须良好通风和采光,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胃口;③教学楼。教学楼楼层不能过高,采光要好,小学生教室墙面、楼道要装饰的儿童化,并设置防护装置,预防跌倒受伤;大学生墙面要整洁,以免分心影响学习;④体艺馆。体艺馆是学生锻炼形体,学习技能的场所,需要光线充足、通风良好;⑤校园中“园”的建设。我国城市用地紧张,校园建设同样如此,部分学校甚至面临着无园的境地。园作为融合学校建筑和周围的媒介,是学校和周围环境相融合的缓冲区,园内的流水、草地等,不但能放松学生身心,还能融合学校建筑和环境光。院内的雕塑、石碑等,能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学会怎样做人,思考人生、找寻发展方向。
4、小结
学校建筑设计中必须将建筑美学和人情化融为一体,以突现设计特性,为学生营造出能够满足活动和学习需求的环境。但是从实际来看,学校建筑中受各因素影响频繁出现设计问题,这就要求加大探究力度,有机结合人情化、美学特征,引入先进技术和新型理念,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构建良好校园环境的同时,促进学校建筑设计发展。
参考文献:
[1]葛云龙.学校建筑设计中建筑美学与人情化的融合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2(2):582.
[2]王立华.学校建筑设计中建筑美学与人情化的融合[J].建设科技,2017,36(20):117.
[3]曹云峰.浅谈学校建筑设计[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15(6):797-797.
[4]李洪艳.学校建筑设计中建筑美学与人情化的融合探讨[J].装饰装修天地,2018,20(4):197.
论文作者:陆柏佑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3
标签:学校论文; 建筑论文; 美学论文; 人情论文; 建筑设计论文; 学生论文; 环境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