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乡人口变化与建设用地扩张的脱钩分析论文

我国城乡人口变化与建设用地扩张的脱钩分析

孔 伟, 徐惠云, 张 飞

(淮阴师范学院 城市与环境学院, 江苏 淮安 223300)

摘 要: 基于2009-2016年省级城乡人口及城乡建设用地数据,运用脱钩分析模型及GIS空间分析方法,对我国城乡人口与城乡建设用地的变化关系进行定量评价.研究表明:我国城镇人口数量持续增加,乡村人口数量减少,总人口增长,人口增长较快省区多位于我国西部地区;我国建设用地面积总体呈现增长趋势,且中西部地区增长速度相对较快;我国城乡人口与建设用地发展极不协调,多数省区城乡人口与建设用地呈现不同程度的脱钩关系,我国城乡普遍用地效率不高.

关键词: 城乡人口; 建设用地; 脱钩分析

0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城镇化率迅速提高.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同时,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建设用地不断扩张,与此同时,人口也在持续增长.一方面人口的增长导致人类对于粮食及耕地需求的加大,严守耕地“红线”的任务艰巨,另一方面城镇化率的快速增长带来了城市的扩张,人们对于建设用地的需求越来越大,更多的耕地被投入到城镇化的建设中,致使耕地数量持续减少.在此情况下,保护耕地与保障城市建设面临双重压力,人地矛盾问题突出.

近年来,许多学者对于城乡人口变化以及建设用地的扩张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励娜[1]等运用回归分析法,研究了我国城乡人口流动的驱动因素;蔡芳芳[2]等通过分析南通市城镇用地和居民点用地的时空演变的特征,得出随着南通市经济不断发展,农村人口不断减少,城镇建设用地扩张并没有展现出集约发展的模式;张勇,胡心意[3]运用脱钩理论研究了安徽省城乡建设用地与人口变化的脱钩关系,并分析得出安徽省城乡建设用地与人口变化呈现出欠合理状态;郭琳,严金明[4]采用因子分析法研究我国人口发展与城乡建设用地之间的关系,分析认为我国城乡建设用地的人口负载能力逐渐降低,且人口与城乡建设用地系统的发展潜力存在地区性的不平衡;郄瑞卿对我国1981-2009年间城市人口和城市建设用地变化格局及协调关系进行了研究[5].本文拟借鉴现有研究成果,采用脱钩指数模型,对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以来我国城乡人口变动与建设用地扩张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研究,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以便于促进人口与建设用地协调发展.

1 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1.1 研究方法

1.1.1 脱钩分析方法

我因此而常异想天开,灵魂像一头困兽,那猎物足迹的前方、后方、横向深远,一派灰蒙,无雪的苍茫地更灰更暗。它们在哪里?在苍穹与劲草之间,在大漠的呼吸之间,在天地之间,所有的风都吹向它们,所有的星云都经过它们的身体。日月只垂照着它们,垂照着它们的灰色,即使视野抵达到山,也只是一堆堆焦炭,当然还能看到更高的山,尽管周围依然是黪黪的黑色,当视线向上攀升一直爬上山尖的的时候,黑色与白色异常分明。

脱钩即指脱离关系,始于物理领域,本文中的脱钩则是指城乡人口变化与建设用地扩张之间关系的阻断,“脱钩”一词最初被国外学者引用到经济与环境效益方面的研究[6-8],20世纪之后,脱钩理论相继被运用到多个领域.目前,这一理论已被国内外学者广泛运用.本文基于脱钩理论,参考脱钩指数模型[9-10],构建出全国城乡人口变化与建设用地扩张模型,模型公式如下:

根据图5显示,从空间布局上来看,我国各省份建设用地面积均呈现递增状态.根据我国各省份城镇建设用地面积的年均变化率,将各省份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增长情况划分为慢速增加区、中速增加区和快速增加区.新疆、甘肃、青海、宁夏、陕西、河南、安徽、湖北、重庆、贵州、湖南、江西、云南、广西等地区属于快速增加区,年均变化率大于3.95%,另有多个省份城镇建设用地面积中速增加,西藏、黑龙江、吉林、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浙江等地区城镇建设用地面积慢速增加,其年均变化率小于2.54%.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增长速度较快的省区多位于我国中部地区,而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增长速度较慢的省区多分布在我国西部或者是纬度较小,气候比较寒冷的东北地区.我国多数省区乡村建设用地面积都在增长,新疆、青海、浙江等地区,乡村建设用地面积快速增加,其余多个省份乡村建设用地面积慢速增长,只有重庆和安徽两个地区乡村建设用地面积在减少.我国多数省份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和乡村建设用地面积都在快速增加,但是根据人口数量增长情况看,多数省区用地效率不高.

艾滋病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随着人口流动范围不断扩大、人口流动性不断加快,艾滋病传播速度也随之加快,该病感染初期症状主要表现为慢性感染,随着咨询者病情加重继而出现盗汗、体虚、发热、食欲减退等表现,病情严重者还会出现神经障碍、胸痛、便血、腹泻、呼吸困难以及皮肤症状等。HIV检测内容主要包括血液及其衍生物、组织器官、体液以及其他免疫指标[3] 。

表 1城乡人口变化与建设用地扩张的脱钩指数区间

图 1城乡人口变化与建设用地扩张脱钩分析模型

如图1所示,当建设用地面积和人口数量都在增加时(LR >0,PR >0,e >0),依据脱钩指数划分为3种状态:当0<e <0.8时,二者之间呈现出弱脱钩状态;当0.8<e <1.2时,二者之间呈现出扩张连接状态;e >1.2时,二者之间呈现出扩张负脱钩状态.人口增长,建设用地面积减少时(PR >0,LR <0),人口与建设用地之间属于强脱钩关系.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人口减少(LR >0,PR <0),人口与建设用地之间属于强负脱钩关系.当人口与建设用地面积同向减少时(PR <0,LR <0),将二者之间的脱钩关系划分为3种类型:0<e <0.8,弱负脱钩;0.8<e <1.2,衰退连接;e >1.2,衰退脱钩.

本文所需要用到的数据主要包括全国各省份城乡人口数以及全国各省份建设用地面积数据.其中,城乡人口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及各省统计年鉴,建设用地面积数据来源于自然资源部网站公布的全国土地调查数据成果,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城市和建制镇用地面积之和,乡村建设用地面积以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村庄用地数据表征.为了保证数据的连续性以及准确性,本文将研究时段确定为2009-2016年,对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以来全国城乡人口与建设用地面积进行分析比较.

基于时间序列研究我国人口与建设用地的变化趋势,分析自2009-2016年间我国城乡人口变动与建设用地扩张的脱钩关系,并将分析结果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进行表达,便于更直观地得出我国城乡人口变化及建设用地扩张脱钩关系的时空变化特征.

1.2 数据来源

1.1.2 GIS空间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我国城乡人口变化与建设用地扩张的总体特征

2.1.1 我国城乡人口变化的时空特征

多年来,我国总人口规模一直处于增长趋势.虽然近年来人口增长速度趋向平缓,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庞大,人口增长的绝对数量依然不容忽视.由图2显示,2009-2016年间全国总人口由133 450万人增加到138 271万人,平均每年增加689万人,年均增长率超过5‰.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镇人口数量持续增长趋势明显,2009-2016年间平均每年增加2 112万人,年均增长率达到29.93‰,其中2010年增加幅度最大.与此同时,我国乡村人口数量逐年减少,期间平均每年减少1 424万人,年均变化率为-22.05‰,与城镇人口变化相对应,2010年乡村人口减少速度最快.

图 2 2009-2016年我国总人口和城镇、乡村人口变化趋势

从空间布局上分析我国城乡人口变动情况,更容易看出其变动的区域差异特点.由图3显示,我国各省份城镇人口增长情况,将各省份的城镇人口增长情况划分为慢速增长区(0.66%~1.65%)、中速增长区(1.65%~3.21%)、快速增长区(3.21%~5.93%).由于经济发展的差距,各省份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不同,各地区所能接收的人口在数量上存在很大差异.其中快速增长区的省份主要有天津、山西、陕西、江西、重庆、贵州、云南、河北、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四川、宁夏、甘肃、青海、西藏、新疆等18个省区,年均变化率大于5.93%,而内蒙古、江苏、北京、安徽、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9个省区则属于中速增长区,增长率介于1.65%~3.21%之间,其余地区则都被划归为慢速增长区,年均变化率较小.总体上也可以看出城镇人口增长较快的省区多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城镇人口中速增长,而人口增长速度较慢的省区多位于东北三省,地理环境相对较差.

根据城乡建设用地面积变化率LR 和人口变化率PR 的关系判断两者之间的脱钩类型,判断标准具体如表1和图1所示.

我国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发展还处在发展阶段,但政府不能一次为理由将其立法工作滞后,政府和各级单位应该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积极将发展和完善会计信息系统落实到业务日程上,各单位积极配合政府,与大数据时代下我国会计信息化现状相结合,将相关标准尽早确立起来,并主要从监督、管控、以及惩治等方面,促进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和完善。

图 3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年均变化率空间分布矢量图

我国城镇人口与城镇建设用地面积脱钩关系如图7所示,我国城镇人口与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均呈现增长状态,人口增长率(PR )和建设用地面积增长率(LR )大于零,其中北京、河北、山东、山西、浙江以及西藏地区城镇人口变化与城镇建设用地面积扩张属于弱脱钩关系,其脱钩指数小于0.8,江苏、四川、云南等地区城镇人口变化与建设用地面积扩张属于扩张连接关系,其脱钩指数在0.8-1.2之间,其余多个省份城镇人口变化与建设用地面积扩张均属于扩张负脱钩关系.

乡村人口变动情况同样用年均变化率作为指标,从图3可以看出,内蒙古、辽宁、陕西、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河南、湖北、四川、重庆、贵州、广西等地区乡村人口快速减少,其年均变化率小于-2.29%,其余地区,除北京、上海和西藏外乡村人口数都在增长.从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年均变化率图可以看出,城乡人口变化较明显的省区多位于我国西部地区.

由图4显示,从时间序列上看,我国城乡建设用地总量自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以来呈现持续增长趋势,由2009年的2 572万公顷增长到2016年的2 863万公顷,年均增长41.55万公顷,年均变化率约为1.54%.随着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和城镇人口规模不断增加,我国城镇建设用地也呈现逐年扩张趋势,2009-2016年间平均每年扩张31.16万公顷,年均增长率达到3.83%,其中2010年扩张速度最快,年内增加4.69%.然而,在我国乡村人口逐年减少的同时,乡村建设用地却没有减少反而呈现逐年增长势头,期间平均每年增长10.39万公顷,年均增长率为0.55%,明显不符合近年来试行的人地挂钩政策导向.

1950年初,云南和平解放后,中央把讲武堂第17期学员周保中将军从东北调到云南。周保中是大理白族,回到云南后,除了担任过云南省政府党组书记、副主席等职务外,还参与创立了云南民族学院(今云南民族大学),并担任院长,担任副院长的张冲将军(彝族),也是云南陆军讲武堂毕业的学员。经过历史的磨练,讲武堂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新的时代得到了传承。

图 4我国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城乡建设用地面积年均变化率图

式中:e 是脱钩指数;LR ,PR 分别是指城乡建设用地和城乡人口变化率;LA 0,LA t 是指研究期初和期末的城乡建设用地面积;PQ 0,PQ t 是指研究期初和期末的城乡人口规模.

图 5城镇建设用地和乡村建设用地年均变化率空间分布矢量图

2.2 我国城乡人口变化与建设用地扩张的脱钩特征

2.2.1 全国城乡人口变化与建设用地扩张的脱钩特征

依据脱钩指数模型,我国城乡总人口增长率(PR )约为4%,建设用地增长率(LR )约为11%,全国城乡人口与建设用地脱钩指数约为2.7,属于扩张负脱钩类型;我国城市总人口增长率(PR )约为24%,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增长率(LR )约为30%,我国城镇人口与建设用地变化脱钩指数约为1.23,属于扩张负脱钩类型,我国农村人口与乡村建设用地面积脱钩指数约为-0.27,属于强负脱钩类型.我国城镇人口持续增长,乡村人口数量大多数省份在逐年减少,总人口数量在逐年增长.我国乡村人口与乡村建设用地处于发展较不协调阶段.

惟希望也,故进取;惟进取也,故日新。今天的开磷,是创新的开磷,是绿色的开磷,也是开放的开磷。我们坚持以深化改革为先导,以创新驱动为引领,以提质增效为核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安全环保为底线,以做强做优做大开磷为使命,不断加强与国内外科研院所、知名企业交流合作,我们的“朋友圈”越来越大,企业的生命力越来越强。

2.2.2 东中西部城乡人口变化与建设用地扩张的脱钩特征

白城市先后从辽宁、山东等地选派技术人员669名,实行专家包保制度,开展全程技术服务。重点推广了四层、五层棚膜生产、中小拱棚生产、绿色有机生产等实用技术。先后引进金妃香瓜、抱籽甘蓝、白草莓等瓜果、蔬菜、水果新品种58种。

根据脱钩指数模型计算我国东部地区城乡人口变化与建设用地扩张的脱钩类型,其e 值(脱钩指数)约为1.72,人口增长的同时,建设用地也在扩张,因此,我国东部地区城乡人口与建设用地属于扩张负脱钩关系.其中,东部城镇人口与城镇建设用地脱钩指标为0.93,二者之间属于扩张连接关系,东部地区乡村人口与乡村建设用地面积脱钩指数为-0.39,属于强负脱钩类型,乡村人口减少,而乡村建设用地增加,因此东部乡村人口与乡村建设用地属于强负脱钩关系.总体来说东部地区城乡土地利用较不合理,尤其是在乡村,土地利用集约度不高,各地区应该加强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负载能力.

中部地区城乡总人口与建设用地扩张的脱钩指数为3.63,人口增加,建设用地面积也增加,位于第一象限,属于扩张负脱钩类型,其中城镇人口与建设用地扩张脱钩指数约为1.47,属于扩张负脱钩类型,乡村人口与乡村建设用地面积脱钩指数约为-0.1,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乡村人口减少,此时LR >0,PR <0,属于强负脱钩类型.中部地区土地利用极不合理,不论是城市、乡村还是整个中部地区,建设用地面积利用效率低,应该从制度、管理等多方面加以改善.

西部地区城乡总人口与建设用地扩张脱钩指数为5.07,位于第一象限,属于扩张负脱钩类型,建设用地面积增加的同时,人口也在增长,只是人口增长速度小于建设用地面积扩张速度.西部地区城镇人口与建设用地扩张脱钩指数为1.41,乡村人口变化与乡村建设用地面积脱钩指数为-0.33,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人口数量却在减少,属于强负脱钩类型.西部地区城乡人口增长率小于建设用地面积增长率,用地效率也需要改善.

2.2.3 省域城乡人口变化与建设用地扩张的脱钩特征

我国城乡人口与建设用地脱钩关系如表2和图6所示,除黑龙江、吉林以及广西三个省份的人口增长率小于零之外,我国大部分省份人口增长率大于零,全国各省份建设用地面积增长率大于零.另外,从表中也可以看到我国多数省份人口与建设用地脱钩指数大于1.2,即人口增长与建设用地扩张属于扩张负脱钩关系.北京、天津以及上海三个区域人口增长与建设用地扩张呈现出弱脱钩关系,山西以及西藏地区人口增长与建设用地扩张呈现出扩张连接关系.

表 2 2009-2016年我国城乡人口变化与建设用地扩张脱钩指数表

2.1.2 我国城乡建设用地扩张的时空特征

图 6 城乡总人口与建设用地面积脱钩关系空间分布图 图 7城镇人口与城镇建设用地脱钩关系空间分布矢量图

我国各省区乡村人口与乡村建设用地面积变化关系如图8所示,可以清晰地看出我国绝大部分省区乡村人口变化与乡村建设用地面积扩张处于强负脱钩状态,伴随城镇化的发展,乡村人口数减少,脱钩指数小于零.安徽以及重庆地区乡村人口变化与乡村建设用地面积扩张属于弱负脱钩关系,其人口增长率小于零,建设用地面积增长率也小于零,北京以及西藏地区乡村人口变化与乡村建设用地面积扩张属于扩张负脱钩关系,其脱钩指数大于1.2,乡村建设用地面积增长率大于乡村人口增长率.

图 8乡村人口与乡村建设用地脱钩关系空间分布矢量图

总的来说,我国省域城乡人口变化与建设用地面积扩张处于不协调状态,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贵州、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8个省区城镇人口与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同增长,乡村人口减少,乡村建设用地面积却在增加.城镇人口与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属于扩张负脱钩关系,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增长率大于城镇人口增长率.乡村人口与乡村建设用地面积呈现强负脱钩关系,城乡人口与建设用地面积发展不协调,这些省份应该控制城镇建设用地的增长,协调好城乡人口与建设用地面积的发展.同时加强农村土地利用效率,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土地浪费.

根据以上结论,针对以湖北为代表的内陆中部城市,更要积极践行供给侧改革政策,谋求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不是以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应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增大环境治理和科技创新投入,以直接和间接的方式来发展绿色经济。

北京地区城镇人口与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同增长,乡村人口与乡村建设用地面积同增长.城镇人口变化与城镇建设用地面积扩张属于扩张连接关系,乡村人口变化与乡村建设用地面积扩张属于扩张负脱钩关系,乡村人口增长率小于乡村建设用地面积增长率.北京作为我国首都,在今后的发展中应当加强乡村建设用地整理,提高土地利用率.

在物质景观类,洪江古商城古商业特色显著,主要为商贸建筑与设施遗存。黔阳古城的物质景观更多地表现了古代城市的完整面貌。高椅古村和荆坪古村作为历史上纯粹的生活空间,其物质景观偏向传统乡土生活设施,高椅古村表现为各个完整院落,荆坪古村表现为以宗祠为纽带的完整村寨。

上海城镇人口与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同增长,乡村人口数增长,乡村建设用地面积变动不大,城镇人口变化与城镇建设用地面积扩张属于扩张负脱钩关系,建设用地面积增长率大于人口增长率.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不难想象其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增长率高,但是往后的发展中也应当控制城镇建设用地面积的增长.

安徽和重庆两个省份城镇人口和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同增长,乡村人口和乡村建设用地面积都减少.城镇人口变化和城镇建设用地面积扩张属于弱脱钩关系,城镇人口增长率大于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增长率,乡村人口变化和乡村建设用地面积扩张属于衰退脱钩关系,乡村建设用地面积减少速度大于乡村人口减少速度.

天津、河北、山西、浙江和山东等5个省区城镇人口和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同增长,乡村人口减少,乡村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城镇人口变化和城镇建设用地面积扩张属于弱脱钩关系,城镇人口增长率大于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增长率,乡村人口变化和乡村建设用地面积扩张属于强负脱钩关系,城乡人口与建设用地发展不协调,各省份尤其是浙江省应该加强城乡发展的管理体制,适当管控人口发展,加强乡村建设用地整理,合理利用土地.

但采尔在中研院的这段时间,蔡元培在上海医院疗养。但采尔多次致信问候蔡元培,也讲到他不适应南京气候,经常患肠疾,自己的病刚好,夫人又患类似的病,提出要提前回国。但采尔产生这个想法,除水土不服导致身体不适的原因外,更为重要的是当时上海战事不断,他怕近在咫尺的南京受到牵连,同时也为能否拿到月俸和返国费用而担心。

江苏、四川和云南三省城镇人口和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同增长,乡村人口减少,乡村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乡村人口变化和乡村建设用地面积扩张属于强负脱钩关系,农村土地利用欠缺合理,各省份应该重新制定乡村发展战略,提高土地利用率.

西藏地区城镇人口与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同增长,乡村人口与乡村建设用地面积同增长,城镇人口变化与城镇建设用地面积扩张属于弱脱钩关系,乡村人口变化与乡村建设用地面积扩张属于扩张负脱钩关系,乡村人口增长率小于乡村建设用地面积增长率,城乡土地利用合理性较差,西藏地区位于我国西部,人口相对较少,人口压力不大,但是也要集约用地,加强用地管理,严格审批非农建设用地,加强乡村建设用地整理,确保土地合理利用.

3 结论

通过对我国第二次土地调查以来城乡人口与建设用地的变动关系的分析,可得到以下结论:

1) 从时间序列上看我国城镇人口数量持续增加,增幅较大,乡村人口数量逐年减少,城乡总人口呈现逐年增加趋势.城乡建设用地总量逐年增长,且建设用地增长率高于人口增长率,建设用地利用不合理现象显现.

3.3 舒适度较低 更换气管套管固定带时,由于操作时操作者不可避免地会在固定气管套管时对于切口产生压迫,引起患者呛咳等不适,对照组30例患者中仅13例表示耐受。由于患者的不适也对于操作的顺利完成增加了阻碍。

2) 从空间分布看我国各省区城乡人口增减情况各有不同,各省份依据其城镇化和工业化水平不同,人口以及建设用地增长都有差异.人口变化较明显省区位于我国西部地区.我国建设用地面积增长速度快的省区多位于中西部地区,其他省区建设用地面积增长速度也较快,但是地理分布特点不明显.新疆和青海地区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和乡村建设用地增长速度都比较快,但是其人口增长率不高,用地效率低.

3) 我国城乡人口与建设用地总体处于脱钩状态,城镇人口增长率小于城镇建设用地增长率,乡村人口减少,乡村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土地利用集约度不高,缺乏完善的土地制度,应当加强土地管理,控制城镇建设用地面积的增长,加强居民点用地管理,合理利用土地.

4)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城镇人口与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发展较为合理,但是乡村人口与乡村建设用地发展较不协调,中西部地区城乡人口与建设用地面积发展极不合理,建设用地面积增长速度大于人口增长速度.

5) 我国各省份城乡人口与建设用地发展不够协调,绝大部分省区城乡人口变化与建设用地扩张属于扩张负脱钩关系,黑龙江、吉林、广西等地区城乡人口与建设用地呈现强负脱钩状态,北京、天津及上海等地区城乡人口与建设用地呈现弱脱钩状态,仅有山西和西藏地区城乡总人口与建设用地关系较为协调,但这两个省份城镇人口变化与城镇建设用地面积扩张以及乡村人口变化与乡村建设用地面积扩张都呈现不同程度的脱钩状态.因此,总体来说我国各省份人口与建设用地之间的发展在今后仍需要不同程度的管理.

大众传媒所重构出的“鲁迅形象”有其局限性,这让我们反思“百家讲坛式”传播方式是不是经典普及大众的最优一种。在“自媒体”的时代,知识分子、大众媒体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采用何种有效的方式?我无力回答这样宏大的话题,但非常明确的是艺术发展的主流是趋向大众。无论是像法国学者和艺术家那样投入到旨在沟通与公众联系的知识和社会运动中,还是要求大众媒体在一个自由度有限的空间中自觉抵制坏趣味的形成,这都是需要长期探索的。

参考文献:

[1] 励娜,尹怀庭.我国城乡人口流动的驱动因素分析[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8(6):1019-1023.

[2] 蔡芳芳,濮励杰.南通市城乡建设用地演变时空特征与形成机理[J].资源科学,2014,36(4):731-740.

[3] 张勇,胡心意.安徽省城乡建设用地与人口变化脱钩探析[J].区域经济评论,2015(6):155-160.

[4] 郭琳,严金明.中国人口发展与城乡建设用地利用关系及其地域分异特征研究[J].兰州学刊,2007(1):114-117.

[5] 郄瑞卿.中国城市人口与城市建设用地的时空变化[J].城市规划,2014,38(5):22-28.

[6] OECD. Decoupling: A conceptual overview[R]. Paris: OECD,2001.

[7] Roberto C, Maria C G, Paolo R. Urbanmobility and urban form: the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cost of different patterns of urban expansion[J].Ecological Economics, 2002, 40(2): 192-216.

[8] Tapio P. Towards a theory of decoupling: degrees of decoupling in the EU and case of road traffic in Finland between 1970 and 2001[J]. Transport Policy, 2005, 12(2): 137-151.

[9] 王婧,方创琳,李裕瑞.中国城乡人口与建设用地的时空变化及其耦合特征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14,29(8):1271-1281.

[10] 孙伟.天津市低碳经济发展与土地集约利用的脱钩分析[J].资源与产业,2015,17(5):78-81.

Study on the Decoupling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Population and Construction Land Expansion in China

KONG Wei, XU Hui-yun, ZHANG Fei

(School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Huaiyin Normal University, Huaian Jiangsu 223300, China)

Abstract : Based on the panel data of inter-provincial urban and rural population and construction land in China during 2009-2016, using the decoupling analysis model and GIS spatial analysis method, this paper quantitatively evaluates and qualitatively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population and construction land in China.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indicate that the number of urban population in China continues to increase, the number of rural population continues to decrease, the total population increases; The provinces with rapid population growth are mostly located in western China; The total construction land area in China shows an increasing trend, and the growth rate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of China is relatively fas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urban and rural population and construction land area in China is extremely incoherent; The popul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 most provinces and districts has a certain degree of decoupling relationship with construction land; The efficiency of land use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 China is generally not high.

Key words : urban and rural population;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 land area; decoupling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 F30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6876(2019)02-0142-08

收稿日期: 2019-03-22

基金项目: 江苏省产学研合作项目(BY2018224)

通讯作者: 孔伟(1982-),女,山东台儿庄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土地利用与规划管理研究. E-mail: mingyou0915@163.com

[责任编辑:蒋海龙]

标签:;  ;  ;  ;  

我国城乡人口变化与建设用地扩张的脱钩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