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服务型高铁站周边地区土地开发模式及空间资源立体利用研究论文_杨观宇

旅游服务型高铁站周边地区土地开发模式及空间资源立体利用研究论文_杨观宇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510000

摘要:高铁是城市外联的重要基础设施,随着社会的脚步越走越快,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铁也迎来了新的时代,高铁的飞速发展对城市的格局、经济等多方面有着重大的影响,高铁站周边区域建设将体现一个片区乃至一个城市的城市发展综合水平。本文通过分析研究高铁站与旅游服务关系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归纳总结旅游服务型高铁站点周边城市空间资源科学、合理利用的模式,使站点建设不仅为区域发展提供良好空间发展基础,同时为枢纽提供更高效的交通衔接以及更高品质城市服务,最终提升交通与旅游服务体验。

关键词:旅游;高铁站;开发模式;立体利用

1.高铁为城市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及规划建设要求

高铁为城市带来了“轨道经济”,体现在高铁交通对市民的便利所形成的经济,以及结合高铁的建设对辐射范围用地进行开发、改造以使土地增值。高铁不仅仅代表的是城市的发展,还代表着土地资源的升值,人流、信息流、交通流汇聚等多方面因素,高铁的沿线地段也就成了城市的主要经济线。倘若高铁站建设在城市经济和交通不发达的地区,就能够直接影响到高铁沿线建设量及空间价值的增长。

高铁站周边规划核心工作内容是整合地区不同层面规划指引及各个专业系统,开展地上地下、站体站外的统筹规划研究及一体化设计工作,目标是为高铁站点周边地区城市开发搭建全方位、立体发展的规划体系。通过站点结合周边用地规划,利用高铁带来巨大的人流机遇,重点解决好枢纽的交通疏散及旅游服务配套,强化片区的交通枢纽定位;并通过高铁站的建设,以打造城市新门户形象;还利用高铁的交通优势,带动片区及周边的产业升级及发展。

2.高铁站周边土地开发模式

高铁对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方面有直接作用。体现在城市交通环境整体得到改善,相对应城市结构也会相应改变。在我国的城市中,大多数城市都是以单中心同心圆的结构,城市的人口密集主要体现在市中心,而城市的建设发展都是以放射性发展的,从市中心向周围慢慢发展的,高铁的投入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城市的中心点,高铁的建设吸引了大量的人流量,随着人流量的转移,城市的商业大楼、房地产等都转移到了高铁沿线地段,可以说是高铁沿线地段都是繁华的。而站点周边用地基本沿用城市轨道交通站点较为成熟的圈层发展理念,希望通过最为便捷公共交通与慢行系统的建立,为高铁片区挖潜更具价值的可发开空间与功能,完善公共服务、公共空间、交通、市政等配套服务系统。高铁圈层规划明确站点枢纽300米辐射范围内的核心圈层主要解决大量人流短时间集散、换乘的交通流线组织问题。规划慢行主轴联系各类交通设施,选择最集中的步行路径设置商业街,串联休闲广场、开敞节点,搭建便捷高效的空间网络。而在300至800米辐射圈层内,规划主要提高高铁站与周边开发用地的步行可达性,提供信息交流、生活聚会、休闲场所等城市功能,提供品质化的城市生活空间。

旅游业作为近年第三产业重要组成部分,伴随我国高铁线网不断完善,发展势头迅猛。高铁行驶过程中常常会经过城市人文景点的,更甚至有游客只为体验高铁沿途的自然风光,而特意参与高铁游。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已建成的、侧重于旅游服务的高铁站及其周边城市空间布局及功能进行研究分析,发现高铁站片区除均以交通枢纽功能为主导外,根据各地现状资源优势,都因地制宜发展关联的旅游集散、休闲娱乐、酒店居住、商业商务、产业研发、文化展览等城市城市功能。

如日本金泽站,高铁站点周边以车站为中心呈圈层式布局,在站点150米范围内有大巴车站等各类交通衔接设施,酒店与餐饮等旅游服务配套集中在500米内,紧邻设有专门的旅游服务集散中心,集散中心内包含旅游大巴停靠站和旅游服务中心,交通和旅游服务功能紧凑布局,相互联系,为游客提供便捷旅游交通设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又如法国斯特拉斯堡站,围绕车站和站前广场周边100米内设置交通设施,实现与市域交通的接驳,车站由老火车站更新而成,体现城市历史与创新,周边道路呈放射状并在站前广场汇集,广场边界由建筑物围合而成,从宏观的城市向心性肌理以及中微观的内部空间细节均体现其区域地标属性,构成地区中心和城市门户。再如中国乐山高铁站,将旅游集散服务作为其优先功能定位,利用乐山周边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并从规划层面融入了创新元素和生态网络构架,突出区域性生产服务和旅游集散职能。

归纳总结,旅游服务型高铁站点通过触媒产业的项目和自然特色景观元素强化其地区特点,增强片区吸引力。在站点周边建筑风貌中融合本土文化,营造更浓厚的城市氛围,利用高铁站的交通枢纽及旅游服务作用带动区域旅游发展。根据项目目标定位,合理分配交通、旅游、产业、居住用地及功能比例,配置适当的商业配比,服务高铁站区,在高铁片区外延布局居住用地,提供高铁站关联就业人群就近生产、生活的环境,使站与城一体、产与城融合。

3.高铁站空间资源立体利用

建设高铁将占用大量的城市土地资源,而我国建设高铁站城市一般都呈现土地少、人口多、密度高、交通挤等特点,城市中可以利用土地和空间都在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而减少。而高铁站立体建设的思路将对土地以及立体空间资源的进行充分利用,大大解决了城市土地资源不足的问题,并且进一步提高了城市土地在建设方面的利用程度。

在高铁、旅游及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旅游服务型高铁站应摈弃传统火车站站前广场平面布局、低效利用土地的模式,建立立体多层的交通换乘枢纽,将高铁站、客运站、公交站、社会停车场、出租车停靠站、自行车停车场、站前广场、商业及旅游综合服务中心等设施统筹一体化布局,最大程度缩减各类交通的换乘及旅客使用公共服务的距离,提供更高效、便捷的交通枢纽服务体验。依托高铁交通换乘枢纽,运用TOD模式开发,站点300米内核心辐射地块立体高强度开发,将不同的城市功能在垂直方向合理立体布局,打造集交通、商业、酒店、商务办公、文化娱乐于一体,功能复合,融合多元体验的城市综合体,满足高铁站作为城市门户服务交通中转、旅游休闲、城市生活等全使用人群的需求。

4.总结

高铁对于城市多方面的发展都有着极佳的效果,我国目前为止高铁网络骨架已基本形成,更多的城市,特别是具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城市正在建设或计划建设新高铁站点。随着高铁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城市经济水平以及城市格局都会大大改变,周边自然及人文等旅游资源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利用,旅游服务型的高铁站片区应结合城市能级、站点区位及规模影响,城市规模、能级、城市经济发展阶段、城市产业结构、高铁站点规模、高铁站点与城市区位关系、开发过程中的利益平衡等因素,在强化高铁站交通枢纽地位的同时,注重围绕高铁站完善片区的公共交通、公共服务及市政公用设施体系,提升高铁片区开发对人口的吸引力,并集约利用城市建设用地,结合高铁枢纽综合立体开发,打造高效紧凑的城市交通综合群,强化区域功能复合利用,充分挖潜单位土地价值。

参考文献:

[1] 任帅.从“站场一体化”走向“站城一体化”——以义乌高铁站为例[A].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5 城市交通规划)[C],2015

[2] 王雷.高铁站综合体复合功能的一体化设计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

[3] 李鹏.高铁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J].建设科技,2017(06):56-57.

[4] 吴云勇,袁舒婷.高铁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以沈阳市为例[J].中国商论,2016(34):159-160.

[5]黎同景.试析高铁经济对于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J].现代经济信息,2016(06):352-353.

论文作者:杨观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

标签:;  ;  ;  ;  ;  ;  ;  ;  

旅游服务型高铁站周边地区土地开发模式及空间资源立体利用研究论文_杨观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