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情感是人对外界刺激产生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是形成态度的主要因素,对学生的学习,尤其是对语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初中语文 情感教学
情感是人对外界刺激产生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是形成态度的主要因素,对学生的学习,尤其是对语文教学 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如何进行初中语文的情感教学呢?
一、初中语文实施情感教学的必要性1、从心理学角度看。
情感是指以需要为中介的人对客观事物和对象所持的态度体验。兴趣爱好就是关系到愉快情感的一种认识及活动的倾向性,它对人学习并掌握技巧和科学知识、探求真理起促进作用。通过研究心理学,其结果表明,人们的行动及认知成败 的信号是情感,而人心理动力机制的中心则是积极的情感,它能协调、组织人的认知活动,与人的工作效率有直接联系。,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的情感开阔了其工作及学习的思路,使人操作敏捷,创造力丰富,能够短时间内解决问题。因此,列宁对情感的作用极为注重,他说:“如果人们没有‘人类的情感’,那么过去、现在、将来都永远不能寻找到人类的真理。”2、从教育学角度看。
语文课教学过程中,情感不可或缺。晓之以理,必先动之以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而语文教学,正是将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应用于学生的知、情、信、意、行等的实践过程,且这一逻辑顺序也和形成学生语文思想观点 的过程相吻合。从知升华为信,再将其外化为行的过程正是情感,感染性和情境性是其特性。假如教师将人的情感规律应用于日常教学,以和学生的情感沟通为基础,因势利导,融入真善美的情感因素,努力营造融洽及亲切的乐学情景和教学氛围,则教师动情,学生动容,则会使教与学相得益彰。
3、从素质教育角度看。
语文教师 的光荣 而艰巨的一 项任务 是确保素质 教育有 效实施,激发、培养学生情感。教育对象不仅是有血有肉的人、活生生的人,其形成世界观、人生观时掺杂有强烈的情感因素,尤其人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其情感更为活跃;另一 方面,因历史、社会及年龄等诸多因素,消极情感也占据固定 的比例。所以,要达到觉悟的提高、能力的培养及知识的传授 三者到的统一,培养合格的多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人才,语文教学必须以情感作为依靠,通过饱满的热情营造积极的氛围,摒弃消极情感,培养、激发高尚和健康的社会主义情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初中语文的情感教学策略1、加强教师的范读我们说教师的范读能把学生的思想感情引人课文,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好的范读,如诗如画,能使学生产生精神的愉悦,引起对课文的兴趣。范读,对学生自读课文和体会课文的情感,都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作品包含的情感通过老师的范读自然而然地传达给学生,或喜或悲,或爱或恨,无须过多地分析,学生便能体会出感受到。
由于我们的教学重在分析,加之教材、大纲、教学时间的不协调,老师们总感觉时间不够,于是教学中不重视范读,有的甚 至不读、上课就是分析讲解,“肢解法”的教学使得师生无情感交流,学生也很难体会到包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神韵。‘2、注重朗读朗读是体味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方法,它将书面语言变为口头语言,把无声语言变为有声语言,更能表情达意的活语言。常言道:“读得好,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有感情的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词语的感知能力,对语境的领悟能力以及对语言的审美能力。
3、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来呼唤学生情感。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初中语文教学面对的是已有一定情感体念的十三、四岁学生,在具体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充分采用多种有效的手段来实施情感教学,应善于创设教学情境与氛围来调动学生的激情。心理学认为:情感的培养需要一定的情境,作者描绘情境是为了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抒发情感,增强艺术效果。而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正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进入情境,有助于把学生从枯燥无味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有助于学生形象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
4、在教学内容上渗透和体现情感教育。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理解和接受事物的心理尚未成熟,还不能很清楚地看透事物的本质,往往凭借主观直觉进行好恶评判,即依赖情感观察、理解和接受周围事物。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有意识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情感。充分利用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将抽象的道理化为具体的情感体验,从而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和对于崇高美的追求。
在利用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时,笔者认为最主要的是要做到以下两点:其一,要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要发掘课文中蕴藏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在学习中如沐春风,身临其境,与作品中的人物同休戚、共享乐、爱其所爱、憎其所憎、陶醉其中,乃至达到忘我的境界。怎样才能“发掘”出作品的内蕴呢?课前,教师要广采博览,深刻透彻地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思想历程,写作背景,这样才能深刻剖析作品,进入角色,挖掘出创作时的匠心,力争把作者创作时的全部激情重新释放出来。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对文章的字词、修辞的领悟中,受到作品的感染熏陶,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分担喜怒哀乐。
其二,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寓情于理。
所谓寓 情于理就是要用作 品蕴涵的哲理启发学生,感染学生。文学作品主要是抒情言志而不注重说理。以理取胜,就违背了形象思维的规律。“理不可以直指也,故即物以明理,情不可以显出也,故即事以寓情。
论文作者:范晓明
论文发表刊物:《新疆教育》2013年第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8
标签:情感论文; 学生论文; 课文论文; 情境论文; 教师论文; 教学内容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新疆教育》2013年第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