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财贸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目的 探讨丁苯酞口服结合奥扎格雷静脉滴注对脑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取2016年8月~2018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0例脑血栓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35例,应用丁苯酞口服结合奥扎格雷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35例,常规使用静静滴奥扎格雷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组间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口服结合奥扎格雷静脉滴注对脑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或研究。
关键词:丁苯酞口服;奥扎格雷静脉滴注;脑血栓形成
Effect of oral injection of butylbenzene peptide combined with ozagrel on cerebral thrombosis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butylphthalide combined with ozagrel intravenous drip on cerebral thrombosis.Methods 70 patients with cerebral thrombosis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6 to March 2018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35 cases)and control group(35 cases).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and the score of NIHSS after treatment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and the data between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Conclusion Butylphthalide combined with Ozagrel intravenous drip has a significant clinical effect on cerebral thrombosis,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or research.
[Keywords] Butylphthalide oral administration;Ozagrel intravenous infusion;Cerebral thrombosis
脑血栓形成就是我们俗称的脑血栓,脑血栓是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是指因脑动脉里的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产生血液流速缓慢,血粘度升高和血液成分发生病变,从而导致血栓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动脉管腔狭窄甚至是堵塞,使所对应部位的脑组织梗死,从而损伤神经,使患者致残的几率相当大[1]。现下对于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治疗方式,大多是采取抗血小板聚集类药物治疗。丁苯酞是近几年来作为针对脑血栓形成的新兴药品,现在临床治疗对于使用丁苯酞口服结合奥扎格雷静脉滴注在脑血栓形成的临床治疗案例较少,因此本次研究正是针对丁苯酞口服结合奥扎格雷静脉滴注对于脑血栓形成的治疗效果和影响做出分析,现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取2016年8月~2018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0例脑血栓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为40~72岁,平均年龄在(58±7.2)岁;对照组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龄为40岁~75岁,平均年龄在(60±7.1)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其组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1)自愿参与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2)患者诊断结果与国家脑血管会议所制定脑血栓形成的临床诊断标准符合;(3)经研究证明患者存在新发脑梗死病状;(4)初次发病或是曾有相同病史,且发病时间在两至三天。
1.2.2排除标准:(1)就诊前已使用过常规抗凝溶栓进行治疗;(2)患者资料不全,家属不同意,未签订知情同意书;(3)出现活动性溃疡、脑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症、肝肾功能亏损等患者。
1.3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首先都需要接受常规综合性全面检查,以确保患者无以上排除标准中所患病症,检查完抗血小板聚集、控制血压、平衡水电解质紊乱等项目后,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方式,使用静滴奥扎格雷钠氯化钠(国药准字H20030102)进行治疗,每天两次,一次80mg;治疗组采取丁苯酞口服联合奥扎格雷静脉滴注治疗,口服丁苯酞,每次0.2g一次以及使用奥扎格雷静脉滴注,一次80mg,两者每天均使用三次,两组服用两周为一个疗程。
1.4观察指标
根据NIHSS表来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的神经功能变化,评分越高其神经功能越不稳定以及结合患者NIHSS评分幅度对患者治疗后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估临床效果。
1.5评估标准
NIHSS分为以下4个评分标准:(1)治愈,患者临床症状恢复正常,NIHSS评分在治疗前的基础上降低90%以上,且生活自理能力正常;(2)显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显著改善,NIHSS评分在治疗前基础上降低41%~89%;(3)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NIHSS评分降至20%~40%。(4)无效,患者病症为有所改变。
1.6统计学
研究数据均纳入SPSS21.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重复检测数据利用方差分析,检验标准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明显高于治疗组,且组间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对
3.讨论
在1990年~2000年人群调查中,就发现脑血栓形成的病发率极高,一般脑卒中发病率达120/12万~230/12万,患病率为780/12万~800.1/12万,死亡率为120/12万~150/12万,且一般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2]。脑血栓形成的主要病因是源于三种情况:一是大多数患者因为患高血压而导致的动脉粥样硬化,而动脉粥样硬化会引发动脉粥样硬化梗死,并且若患者患有糖尿病和高脂血症也会加快动脉粥样硬化的速度;二是因为少数患者患有红细胞增多症、血栓栓塞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小板增多症等血液疾病等;第三种引发的情况难以找到确切病因,可能的病因来源是脑血管痉挛、抗凝血酶三级缺乏等难以确定的病症[3]。脑血栓形成对于患者来说,因为脑血栓形成会引起头晕、肢体麻木等症状,不仅是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较大,且据数据分析,30%的患者会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劳动能力等,给患者的生活和家庭带十分沉重的负担。
由于脑血栓的主要诱因是因为动脉粥样硬化,所以临床治疗以溶栓为主要治疗方法,奥扎格雷属于一种血栓素合成酶抑制剂,对于TXA2有抑制性功能,可以促进PG12的生成,抑制机体聚集内血小板,降低患者全血粘稠度,增加缺血区域血流量,从而改善患者区域血循环[4]。丁苯酞是属于近几年治疗脑血栓的新型药物之一,它可以降低患者体内低血小板聚集,干扰血栓的形成,改善人体脑部血氧供应以及提高代谢能力,并抑制氧化酶活性,保护人体脑细胞改善患者脑部微循环。除此之外,丁苯酞能对患者缺血组织进行再次灌注,重塑患者神经功能。利用以上两者药物所具备的抑制脑血栓形成的功能,此次研究结合了两者药物对脑血栓患者进行治疗,根据数据分析,患者在治疗后的神经功能与疗效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综上所述,将丁苯酞结合奥扎雷两种药物对脑血栓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患者在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身体机能、神经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效果,值得推荐于临床治疗及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娜.丁苯肽口服联合奥扎格雷静脉滴注对脑血栓形成的疗效分析[J].系统医学,2016,1(12):37-38.
[2]田少英,李落彩,范聚省.奥扎格雷联合丁苯肽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14):31-31.
[3]沈双,卢振产,胡正刚.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CISS亚型的疗效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2016,18(9):1614-1616.
[4]张玉梅,ZHANGYumei.参芎葡萄糖联合奥扎格雷治疗急性脑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4):160-161.
论文作者:向锦艳,康培元,陈静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5
标签:脑血栓论文; 患者论文; 格雷论文; 丁苯论文; 静脉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两组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