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经济特区制度创新难点分析_经济论文

海南经济特区制度创新难点分析_经济论文

海南经济特区体制创新难点剖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海南论文,经济特区论文,难点论文,体制创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按照党的十五大精神,经济特区对全国的示范、幅射和带动作用表现在体制创新、产业升级和扩大开放等三个方面。以此衡量海南特区,尽管在产业升级和扩大开放两个方面也作了很大的努力,但同其他地区,尤其是深圳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八五”期间,我国商品出口总额和旅游创汇两项指标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20%和31.4%,而海南省分别为12%和20.65%,明显低于全国增长水平。 且1995年海南省商品出口额仅为8.3亿美元,仅占全国的0.56%。 1995年海南的实际利用外资额为14.55亿美元,占全国的3%,比重较大。但是,外资的投向除投入基础设施方面外就主要投向房地产和旅游业。而在外资企业中,“产品出口型”和“技术先进型”项目很少,国外知名大型跨国公司参与少,效益不高。海南特区的产业升级也步履艰难。海南特区的产业选择几经改变,曾先后走进“贸易立省”、“房地产主导”的误区,直到1996年初,才确立了以热带农业、旅游业和现代工业为“三足鼎立”的产业发展格局。但目前从量化指标角度衡量,“三足”还没有站直。与产业升级、扩大开放相比,海南特区在体制创新方面从总体上来看,已经走在全国的前面。表现在已初步建立起“小政策、大社会”的政治体制框架、社会主义地方性经济法规体系框架和市场体系、市场机制框架。省政府已先后出台60多项改革举措,其中包括股份制改革、市场管理、体制改革、公路规费改革、企业审批制度改革、税收征管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等内容。随着十五大的召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当前如何客观地评价海南特区在体制创新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既总结成绩,又清醒认识到不足和难点问题,对于开创体制创新、产业升级、扩大开放的新局面是非常必要的。

一、“小政府、大社会”框架的建立与政府职能转变问题

海南建省开始,决策层就高屋建瓴地致力于“小政府、大社会”的建设。其实质含义在于转变政府职能。缩小政府过去膨胀的行政管理职能,扩大过去萎缩的社会功能。“减少看门卖票的、增加打扫卫生的”。经过9年的努力,省政府机构有所精简,审批层次有所减少。 还相应建立了一批社会中介组织、商会和行业协会。可以说,“小政府、大社会”框架搭起来了。现在的难点问题依然是,如何进一步转变政府的职能,社会组织又如何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据企业反映,在海南办事,仍时常因某些政府机关里的工作人员设卡寻租,提出非份要求,跑的部门不多,但跑的趟数多、“进的庙不多,磕的头多”,以至于在海南“小政府、大社会”体制下办事,反而比其他特区和浦东新区办事要支付更高的交易成本。另外,政府本应负起指导、协调、服务职责的一些市场领域,秩序却比较混乱。比如海口市小区物业管理方面, 现有的200余个小区中,90%左右的小区都没有按规定成立业主管理委员会,业主处于一盘散沙状态。物业管理公司中多数存在高收费低服务,垄断经营。省物业管理协会形同虚设。小区物业管理费标准的审定权仍由省物价管理部门掌握,而不是由小区业主和物业管理公司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和双方的责任义务协商决定。这一切说明,政府职能还有待于进一步转变。

二、法律框架的建立与实施滞后问题

海南特区体制创新的一个特色就是“先立规矩后办事”,注重建章立制,现已初步建成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结构相对完整、涵盖面较宽的地方性法规体系框架。但是,在法规的实施上显得不平衡,不少法规的实施明显滞后。有法不依、执法犯法的情况还不少见。公民的法律意识还很淡薄。仍以海口市小区物业管理为例,在这方面现在是有法可依的。国家建设部颁布的《城市新建住宅小区管理办法》,海南省政府还制定了《海南经济特区城镇住宅区物业管理规定》。可是,目前大多数小区都没有成立业主管委会,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据调查,无论是小区业主,还是物业管理公司对成立业主管委会的规定,多数还模糊不清。多数业主虽然对物业管理公司的服务质量不满意,但却报着无所谓或无能为力的态度。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和执法部门在小区物业规范管理、违规处理方面也明显滞后,有些部门还对小区“乱摊派”。

三、市场体系中的薄弱环节问题

市场体系是市场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体系又是由商品市场、劳务市场、金融市场、房地产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等组成的有机整体。海南特区由自发探索到自觉培育,已初步建立了地方性市场体系框架。从市场发育的程度看,有形商品市场的培育比较好。海南特区在1992年就基本取消了价格“双轨制”,实行计划价格与市场价并轨。到1995年止,在社会零售商品总额中,市场形成的价格的比重占95%。近年来,海口市市场商品货源供应充裕,价格涨幅平缓回落,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中涨幅最低。另外,在劳务市场方面,海南特区现已初步形成了融“职业介绍、就业训练、失业保险、劳动服务、人才引进、境外就业”六位一体、独具特色的市场化就业服务体系,使劳动力资源配置初步实现了市场化。但是也要看到市场体系中薄弱环节还很突出。其一,房地产市场、技术市场和信息市场不同程度地陷入有价无市、有场无市的窘境。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海南特区科学技术水平落后,信息不灵通,工业,尤其是高科技产业落后,资金缺乏。另外,小区物业管理混乱,也使房地产市场雪上加霜。其二,金融市场处于沉寂状态。一方面,金融市场处于严格的全国性金融管制的背景下,海南没有多大创新的权力。另一方面,海南金融机构普遍受房地产沉淀资金的拖累,出现效益不佳、亏损经营。其三,海南无形商品市场还存在管理不到位,无序运行的问题。比如,旅游企业削价竞争、导游人员收受回扣现象还较普遍;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还存在向客户支付回扣以招揽业务的现象。社会办学单位普遍以盈利为目的,私立学校多以虚假招生广告欺骗学生家长,收取高额学费和赞助费。有的私立学校所收学费远远超出办学开支,且与教学质量严重脱节。甚至发生了海口维也纳音乐实验学校以保送学生直接上大学为诱饵、诈骗学生家长共计100多万元, 公开招生一年之久的大骗局;海口市内有多处挤占公共人行道,看管存放自行车点,每次收费5角。尽管市政府明文规定每次收费应为1角,但看管人员有恃无恐……如此种种,都与市场管理不到位有关。都说明,市场体系中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需要填平补齐。但工作难度肯定不小。

四、经济发展滞后问题

体制创新的目的还是解放生产力,加速社会、经济发展。从纵向比较,海南特区创建以来,经济发展还是较快的。1995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90年增长1.3倍,年平均增长18.5%。但是, 如果从横向比较,海南的经济形势就不容乐观。其一,总量太小。海南特区1996年国内生产总值为389.53亿元,在全国的位次仅高于宁夏、青海和西藏。1996年海南省财政收入总额为30.7亿元,同样也是略大于宁夏、青海、西藏的数额,这一水平同汕头市(包括澄海市、南澳县、潮阳市)的水平差不多。海南特区内发展最快当属省会城市——海口市。海口市1995年国内生产总值为93.78亿元,财政收入为5.81亿元。 低于汕头市区同期分别为148.73亿元和16.26亿元的水平。更无法与珠海市、 深圳市相比。其二,近期的经济发展速度低不堪言。海南特区1995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4.3%,1996年增长率为4.8%,均排名全国倒数第1。经济总量低,财政收入少,给体制创业增加了难度。 它影响了各类市场的深层次运作,也影响了政府间接调控市场作用的发挥。如何使体制创新促进经济更快的发展是海南特区继续体制创新的着眼点。

五、市场主体问题

首先提出,企业不是唯一的市场主体。市场主体应包括三个方面:生产者、消费者、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体制创新客观上要求各市场主体的行为合理化,并要求参加者树立正确的观念。但就海南目前的情况看,各市场主体的行为、观念还有许多与市场经济格格不入的地方。从而严重地阻碍体制继续创新。比如,就企业来说,许多企业还热衷于搞特殊化,搞垄断,热衷于走偏门,吃偏饭。对于消费者来说,还习惯于遇事不出头,怨死不打官司。在海南特区还没有出现“王海”式的人物。

同其他地区相比,“投机暴富”观念在海南特区更有一些市场。海南先后因“汽车事件”、“外贸热”、“房地产热”等不正常炒作,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成了所谓的“大款”。但是,此类大款不是靠踏踏实实干出来的,因而不可能鼓励大家的实干精神,反而助长了奢靡贿贪、投机恶劳之风,给人们树立了消极示范。与“投机暴富”相得益彰的是,海南特区还有不少人有疏懒习惯。宁肯家里贫穷点,既不愿学技术,又不愿干脏活累活,习惯于喝茶闲聊。结果是,一方面海南本地还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另一方面又不得不从内地输入大量普通劳工。使得劳务成本高于内地。海南还有不少干部不是积极地作好本职工作,而是消极地等、靠、要,“泡机关”,企盼着新的“特殊政策”,企求海南成为“自由岛”。岂不知,这些想法、观念都是与平等的市场规则背道而驰,与体制创新格格不入。海南体制创新已到了攻坚阶段,能否跃上新的台阶,关键要看干部、群众的整体素质能否提高。

标签:;  ;  ;  ;  ;  ;  

海南经济特区制度创新难点分析_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