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群文阅读中课内与课外阅读相结合策略论文_李雅利

浅谈群文阅读中课内与课外阅读相结合策略论文_李雅利

摘要: 所谓“群文阅读”,就是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语文教学效果真正的源泉是课外阅读,课外阅读不仅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也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群文阅读让课内大量阅读有了实施路径,从而实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关键词: 群文阅读;课内;课外;相结合;策略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小学生的阅读主要包括课内和课外阅读。蒋军晶也认为语文课上更重要的事莫过于关于单篇到“群文”的新思考。可见,课外阅读不仅是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而且也是课内阅读的继续与扩展。

读书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启迪学生的思维。那么,怎样指导学生把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相结合,更好地学习语文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不断“积累”,不断“获得”。

一、转变观念,重视“读”

于泽元认为群文阅读应从形式变化到理念变革,按“新课标”的要求,针对教材,把每个单元的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真正做到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达到阅读目的。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曾说:“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的占多少,得之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这就是说,学生的知识习得,课内的功效占30%,课外的功效占70%。因此教师充分利用学校统一发放的《群文阅读——新语文读本》,根据每单元的主题,结合课外读本的内容进行教学,使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这样既能使学生在课内掌握的知识得到巩固,又能使课内培养的阅读能力进一步得到锻炼,也有利于教师进行单元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教学《卡罗纳》前,笔者推荐学生阅读《爱的教育》课外读物;教学《渔夫的故事》时,介绍学生阅读《一千零一夜》等学生喜爱的童话名著;教学王尔德的《普罗米修斯》后,推荐学生去读《希腊神话》等,充分使课内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二、激发兴趣,引导“读”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才能发挥内部动力,开启心智,自主去阅读探究。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学习中学会生活,为学生奠定丰厚的文化基础,全面提升语文素养。一般来说,小学生阅读的内容是以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来决定的。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个性、情感、生活经历、兴趣爱好、语文基础等的不同认知特点,给学生自主选择读物的权利,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进行阅读,使他们读有兴趣、读有目标、读有收获。如针对已经有一定的识字量且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的小学四年级学生,笔者推荐与他们年龄特点相适应的书籍,如《夏洛的网》、《西游记》、《水浒传》、《希腊神话》和《窗外的小豆豆》等书籍。

三、开展活动,强化“读”

要使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真正达到“丰富语言的积累”的目的,除了结合课文学习,指导课外阅读以外,还应适当地举办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构建班级图书角,举行读书沙龙活动、诗歌背诵比赛,进行读书笔记展示,建立读书兴趣小组等。通过活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各显其能,体会到读书的快乐与收获,从而达到课内外阅读相结合的效果。

四、创设氛围,促进“读”

1.生生同读。共同的阅读氛围,共同阅读的集体舆论,胜于老师的无数教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让阅读成为童年般的游戏生活,是一种多么美好的境界啊!例如,课前3-5分钟的读书交流活动,学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彼此分享,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长此以往相信平时不太喜欢阅读课外书的孩子也会这种浓厚的阅读氛围所感染。

2.师生共读。要想让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教师自己首先要有兴趣。当学生发现老师喜欢阅读时,往往会对教师所读的书产生好奇心理。教师作为引导者、组织者,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这种优势,及时推荐文章给学生,使学生对作品产生兴趣,并与学生一起看书、看同样一本书,还可以利用课间一起探讨、交流,从而产生师生间的共鸣。如有段时间班上的学生掀起了“沈石溪热”,笔者自己也找来沈石溪的作品集,读后及时与孩子们交流,学生觉得与教师之间有了共同话语,讨论得更加激烈,就连平时不爱读书的孩子也情不自禁地加入到读书的热潮中来,班上读书的气氛更浓了,师生情更深了。

3.亲子共读。榜样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鼓励家长能与孩子共读一本书,并能与孩子一起评论故事中的人物,讨论故事情节,随时写读后感受。家长读书的兴趣及热情,会给孩子启发和引导,这样,孩子的阅读兴趣就会更加浓厚了。

4.保证时间。“君子不可一日无书。”固定课外阅读的时间,是保证课外阅读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为此,笔者采取了一些措施:把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计划,每天下午第四节是全校阅读课,保证阅读时间的同时,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指导。即使教学任务非常紧张,也要保证学生有课外阅读的时间,课外阅读交流活动也不能因教学任务紧张而受排挤。教师要求学生每天身边要有一本课外书,利用早晨、中午自主阅读。还特别规定:凡是课堂作业做好了,学生可以取出自己喜爱的图书阅读。

五、把握方法,有效“读”

教师要不断地引导学生不仅要爱“读”,而且会“读”,要读有所得,读有所感。利用每周的阅读教学课,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一是选读法,即根据自己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进行阅读,以便学以致用;二是浏览法,即对所读的内容,不是逐字逐句地读,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三是精读法,即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内容,集中精力,精细地阅读。

另外,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为了使学生读有所获,要努力培养学生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让学生坚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如:把描写生动、含义深刻的句子,划一划,对文中用得好的词语,圈一圈,或者是对作者写作方法的领悟和读书时的体会、疑问、等等,及时在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长期坚持不懈,学生课内外阅读也就养成了边读边批划的良好好习惯。阅读是积累,写作是创造,丰富的阅读是创造的源泉,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会获得大量的信息,使他们的语文素养不断提高。

六、落实检查,深化“读”

1.建立读书报告制度

利用每周的阅读交流活动,请学生讲述自己阅读中的收获,其余学生评议。这不但能矫正学生课外阅读中的不足之处,还能借同学的口,开拓其余学生的视野。

2.定期落实读书笔记

每周通过检查读书笔记,教师了解学生阅读书籍的内容、种类、数量,并指出笔记的优缺点,同时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加星奖励,也敦促了其他学生要勤于阅读,善于积累,使其明确努力方向。

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是指课内阅读具有示范性,通过课内阅读的示范,向课外阅读辐射,使小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总之,群文阅读是精读与略读的融合,是课内与课外的融合,是理解与运用的融合,是学文与学法的融合。我们坚信:通过指导、推荐及各种活动的开展,把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有机地结合,阅读将会成为学生学习的需要、生活的需要、成长的需要、发展的需要,孩子们也定会在书海中自由徜徉、幸福成长!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蒋军晶.语文课上更重要的事——关于单篇到“群文”的新思考[J].人民教育,2012年12期

[3]、于泽元.群文阅读:形式变化到理念变革[J].《中国教育学刊》, 2013年06期

(作者单位:河南省巩义市鲁庄镇中心小学 451282)

论文作者:李雅利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年5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5

标签:;  ;  ;  ;  ;  ;  ;  ;  

浅谈群文阅读中课内与课外阅读相结合策略论文_李雅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