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城市建设发展和快速扩张,设施破损、环境污染以及承载能力不足等问题逐步凸显,城市工作的重心逐步向环境治理、生态恢复和设施修补转移,深入开展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即城市“双修”显得尤为重要。从何入手、如何推进成为需要探讨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城市“双修”规划为课题,结合当前城市存在的现状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和方案。
关键词:城市双修,城市规划,研究,对策
1.城市双修的概念
1.1 城市双修的背景。2015年,三亚提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思路,经国家住建部同意,作为全国首个试点城市开始实施城市“双修”工作。2015年底,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强城市设计,提倡城市修补,加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公开性和开放性。2017年3月,国家住建部下发《关于加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的指导意见》,决定全面开展城市“双修”工作,陆续选择3批试点城市,各地掀起工作热潮。
1.2城市双修的内涵。城市“双修”即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是指用再生理念,修复城市中被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地形地貌,改善环境质量,用更新止步理念,综合治理违法建设,修补城市设施,提升城市承载力。具体就是加快山体修复、水体治理和修复、修复利用废弃地、完善绿地系统、以及填补基础设施欠账、增加公共空间、改善出行条件、改造老旧小区、保护历史文化、塑造城市时代风貌等。[1]
1.3城市双修的意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逐步从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向追求生活品质转变、逐步从物质文化需求向精神文化需求提升。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有利于自然生态涵养、有利于为市民提供更加完善、便面的功能设施,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着力推进城市转型、治理转型和服务转型。
2.城市双修面临的瓶颈
2.1 规划瓶颈。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规划、建设、公安、交通等各个领域、各个层面,既需对总体规划、控详规划进行修编完善,又需各个层面独自制定专项规划,对整体性、科学性、实用性和规范性要求较高,总体控制、规划衔接等方面存在较大压力。[2]
2.2资金瓶颈。从全国城市发展来看,空气污染、山体破坏、水体变差、设施老旧、管网老化等问题都比较突出,特别是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政府财政以保刚性支出为主,用于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资金有限。特别是大的投资企业对城市双修还处于观望状态,有效资金不足以支撑庞大的修复和修补工程。
3.城市双修规划对策
3.1强化顶层设计,编制专项规划。遵循自然生态和城市组布局特点,做好规划协调,有针对性地制定近远期工作目标和实施方案,统筹考虑、科学研判,近远结合、分步实施。根据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的需要,加快推进修改完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补充编制老旧城区更新改造、生态保护和建设等专章。结合城市发展实际,完善“城市双修”专项规划,加强与城市地下管线、绿地系统、水系统、海绵城市、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专项规划的协调,建立近远期“城市双修”项目库,合理制定建设计划,保障“城市双修”工作有序推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积极筹措资金,加强规划保障。科学谋划各类项目,建立项目库及实施计划,通过项目建设推动“城市双修”工作。建设项目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加强经济可行性评估,提高可实施性。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支持规划编制和项目建设,区级财政年度预算中列支资金总额的10%以上,作为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城市双修”规划编制和项目建设。探索市、区财政匹配资金支持。积极推广PPP合作模式,鼓励社会资本采取特许经营、购买服务和股权投入等方式参与“城市双修”项目的建设、经营和管理,进一步拓宽城市建设融资渠道。
3.3树立法治思维,严格规划执行。突出法律、法规在城市发展和“城市双修”工作中重要地位,加快推进各领域、各行业立法,逐步推进规划、水务、城管、林业等专业立法,为开展“城市双修”工作提供法律支撑。加快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理清管理职责、划清管理界限,同步解决编制、人员、经费保障等问题,确保工作有力、衔接顺畅。准确把脉城市现状,梳理排查焦点难点问题,从满足百姓居住和生活的基本需求出发,关怀社会多元需求,逐步解决社会关注度高、市民反映强烈、当前急需的民生问题。
3.4创新管理机制,提高规划标准。根据城市发展实际,在规划制定阶段,注重高标准、高起点,完善适合本市发展的行业发展标准、设施维养标准和项目建改标准,按照标准指导属地政府和相关企业开展“城市双修”工作,提高管理效能。进一步落实管理责任,明确管理界限,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无缝对接、全域覆盖的管理责任管理体系。研究探索成立国有市政基础设施、绿化维修养护专业集团,统一实施全市范围内市政设施及绿化管养作业,合理调配技术力量,统筹列支养护资金,延长设施大修周期,提高行业管理水平。
3.5加强监督指导,确保务实高效。建立“城市双修”工作监督考核制度,明确考核指标体系和监督管理工作要求,定期通报考核结果,并作为属地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参考。强化“城市双修”工作的日常指导和督查,建立行政问责制度,定期开展工作实施评价,定期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对工作不力的进行约谈,提出整改意见,跟踪督办。
4.结论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注意进入新时代,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将逐步深入和加强,科学系统的规划设计、严格有序的规划执行和系统完备、覆盖广泛的“双修”项目,是重要的基础保障。制定“城市双修”实施计划,完成“城市双修”专项规划编制,科学谋划一批有实效、有影响、可示范的“城市双修”项目,将推动环境污染、设施破损、功能缺失等“城市病”得到有效治理[3]。
参考文献:
[1]张舰,李昕阳."城市双修"的思考[J].城乡建设,2016(12)
[2]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催化与转型:"城市修补、生态修复"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3]吴伟权.浅谈『城市双修』对推动城市发展转型的作用[J].广西城镇建设,2017,(9):8-21.
作者简介:肖洋,男,汉族,黑龙江省大庆市人,1984年生人,工程师,现在大庆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从事城市规划与管理方面的研究工作。
论文作者:肖洋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5
标签:城市论文; 双修论文; 工作论文; 生态论文; 设施论文; 资金论文; 项目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