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与竞争情报系统_企业信息化论文

企业信息化与竞争情报系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信息论文,化与论文,竞争情报论文,系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我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1.1 企业信息化的内容

企业是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单元,企业信息化是社会经济信息化的基础。广义地说,企业信息化是指各类企业充分开发信息资源,广泛利用信息技术,使其生产过程实现自动化,管理行为实现智能化,商务活动实现电子化。因此,企业信息化应包括3部分的内容。

(1)生产过程自动化。 是指通过应用电子信息技术进行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与检测等,将生产过程中的信息不断加以收集、处理、传输、存储和应用,使整个企业生产过程实现自动化,提高企业产品的质量水平和更新换代能力。如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计算机辅助制造(CAM)、柔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辅助质量控制(CAQC)等。

(2)管理过程智能化。 就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企业信息系统,将企业的物资、财务、人事、计划、销售、库存等管理信息进行智能化处理,改进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使企业管理走向科学化和最优化,提高运行效率和竞争实力。如管理信息系统(MIS)、 办公自动化系统(OA)、决策支持系统(DSS)、企业资源计划(MRPⅡ、ERP )、计算机集成管理系统(CIMS)等。

(3)商业贸易电子化。即电子商务, 是指运用电子信息技术进行企业商务活动,使企业贸易运作实现直接化、无纸化。同时,运用信息技术手段采集、追踪和分析企业经营环境信息、市场信息、供销商和用户的动态变化,提高企业的市场快速反应能力。 如电子数据交换(EDI)、电子订货系统(EOS)以及商业增值网等。

1.2 我国企业信息化的现状

我国现有国有大中型企业1.4万多家,独立核算企业37万家, 各类企业总数约860万家。许多企业, 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仍旧处于能耗、物耗、成本“三高”和产品质量、经济效益“两低”的状态,而深化企业改革是减耗增效的必由之路。

随着我国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部分企业通过深化改革,率先启动了信息化进程,应用信息技术对传统企业进行改造,促进了产品结构调整,增加了产品的技术含量,强化了市场竞争优势。例如,北京第一机床厂通过实施CIMS,使超重型数控龙门铣的交货期由36个月缩短为18个月,因而在1996年初的国际招标中一举中标。成都飞机工业公司运用CIMS,成为承接美国麦道公司MD机头的唯一国外定点生产厂家,生产装配周期从12个月缩短为6个月,库存积压下降20%。 青岛海尔集团在7年多的时间里共投入3500多万元用于企业信息化工作, 先后建立了CAD/CAM/CAE系统、MRPⅡ、内联网和因特网应用等工程,极大地增强了竞争实力。海尔网站日访问人数达150人, 每天回答几十人访问者提出的问题,国内各地的销售人员可通过内联网与集团总部交换信息,海外经营商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与海尔联系。通过因特网的广泛宣传,海尔集团在1997年6月的“97 青岛经济贸易洽淡会”上成为成交大户第一名。

但总的来说,我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以起步较早、整体水平较高的广东为例。据广东省信息中心和信息协会的调查,在被调查的335家广东企业中,有68.36%的企业拥有计算机专业人员,有78.8%的企业拥有微机,有51.04%的企业已与因特网联接, 企业计算机入网率平均值为18.12%, 各项信息化工程也获得了较快的发展(见表1)。 虽然企业信息化建设在提高效益、强化管理和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仍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对于扩大销售、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和产品质量的效果普遍认为不够明显。据调查显示,有52.24 %的企业认为本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成效一般,认为不理想的有21.79%, 认为效果非常好的只有9.55%。

表1 广东省企业信息化工程情况

信息化项目 已建立% 准备建立%

MIS 31.64 37.01

CAD 29.55 21.79

因特网应用

23.88 22.09

内联网应用

21.49 28.66

CAM 16.12 15.82

MRP Ⅱ3.88

-

CIMS 1.49

-

1.3 我国企业信息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1.3.1 资金问题 目前大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仍未走出困境, 经营业绩不理想,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1.3.2 人才问题

信息化人才的匮乏和队伍的不稳定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一大难题。缺乏专业人员使企业信息系统的后续开发和应用跟不上发展的需要,系统的效益也难以真正发挥出来。

1.3.3 基础结构问题 许多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 经营模式较落后,技术水平很低,管理数据混乱,即使勉强上马了信息化项目,也难以顺利开发;即使开发成功,也不可能有效运行。在90年代初,有人估计我国企业MIS建设成功与失败之比为1∶8。

1.3.4 信息化意识问题

目前许多人的企业信息化观念还停留在个别部门或单项业务的自动化上,这种自动化可能会提高某些方面的工作效率,但不能实现企业内外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共享利用,不是真正的企业信息化。有些企业领导对信息化抱有表面文章或急功近利的认识;而部分信息人员则贪大求洋,认为技术越先进越好,系统功能越强越好,而不管企业的实际需要如何。

1.3.5 信息环境问题 我国社会信息化总体水平不高, 缺乏一个相互促进、良性循环的大环境,势必影响企业信息化的内在驱动。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1998年6月的调查[2],在我国现有的1300多万台计算机中,上网计算机仅为54.2万台,上网用户117.5万(见表2)。这个数字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而且我国用户普遍反映目前上网速度慢,收费高,中文信息少。

表2 我国上网用户的地区分布

排序 地区 比例%

排序 地区 比例%

排序 地区 比例%

1 北京 25.3 12

河北

2.7 23

新疆

0.6

2 广东 11.5 13

安徽

2.6 24

云南

0.5

3 上海

7.8 13

黑龙江 2.6 25

海南

0.4

4 江苏

6.1 15

天津

2.4 25

内蒙

0.4

5 辽宁

5.0 16

吉林

2.0 25

甘肃

0.4

6 湖北

4.1 17

江西

1.8 28

贵州

0.3

7 山东

4.0 18

湖南

1.6 29

青海

0.2

8 浙江

3.9 18

广西

1.6 30

宁夏

0.1

9 河南

3.4 20

陕西

1.4 31

西藏

0.0

10福建

3.1 21

山西

0.8

11四川

2.8 22

重庆

0.6

当前,我国企业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国内外市场上提高自己的竞争实力,因此,企业信息化必须以提高竞争力为目标。造成我国企业竞争力低下的主要症结在于信息交流不畅。这种障碍既表现在企业内部缺乏充分的沟通,各部门甚至个人拥有的信息资源不能共享,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同时也表现在企业与外部缺少有效、可靠、安全的信息交流方式。如何将这些信息资源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企业内外信息资源易于存取,便于共享,提高企业的管理决策水平和信息公开能力,从而强化企业的竞争实力,是当前企业信息化面临的主要课题。因此,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突破口是建立竞争情报系统,以充分有效地开发利用企业内外部的信息资源。

2 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形成与发展

建立竞争情报系统,是我国企业信息化的实用战略选择。所谓竞争情报系统(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System), 亦称战略信息系统,是面向企业竞争发展需要的新一代信息系统。它是从企业竞争战略的高度出发,通过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企业内外信息资源来提高企业竞争实力的信息系统,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或体现企业竞争战略,为企业获得或维持竞争优势服务的信息系统。

2.1 竞争情报系统的结构

传统企业的组织结构一般都呈金字塔式,业务流程一般都是线性、封闭的,管理模式一般都是按递阶层次自上而下的,传统的企业信息系统与此相对应,是由职能分割的模块组成的,内部信息共享的模式受到了严格的结构限定,企业各部门之间以及与用户、供销商和协作伙伴的交流缺乏有机的联系,以至于企业所有的信息管理活动基本上局限于围墙内,结果导致组织柔性差,市场响应速度慢(见图1)。

为应付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企业的竞争战略从60年代的扩大生产规模,70年代的降低生产成本,80年代的改进产品质量,演变到90年代的以提高市场反应速度为中心的战略上来,时间因素已经被提高到现代企业竞争的关键地位。为此,一个能够实现企业反应敏捷性和技术、人员、生产及管理等多种组织柔性的分布式网络化企业——“虚拟企业”的概念应运而生。所谓虚拟企业,就是指把不同地区的现有资源迅速组合成为一种超越空间约束、依靠电子手段联系、统一指挥的经营实体,从而以最快的速度推出高质量、低成本、多样化的新产品。它的特点是在企业功能上的不完整性、组织结构上的非永久性和地域上的分散性(即企业功能虚拟化、组织虚拟化和地域虚拟化)的前提下,通过信息集成和管理,发挥资源的总体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虚拟企业对于市场需求的任何变化都要作出快速反应,从而对企业信息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传统的MIS显然不能满足需要。 竞争情报系统正是适应企业竞争态势的变化而出现的,它在许多场合只是通过网络联结起来的“虚拟信息系统”,其结构随企业竞争目标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能满足现代企业基于快速反应的竞争决策要求。

竞争情报系统以现代信息技术,如内联网技术、面向对象技术和数据仓库技术等作为技术手段,既为企业各部门之间、企业与供销商或合作者之间的紧密协作提供了全然不同的信息交流环境,又可根据企业战略目标和竞争环境的变化对企业内外资源进行重新组合,从而使企业组织结构的动态调整成为可能,并且使分布式网络化的虚拟企业成为现实。竞争情报系统的目标是要使人们突破部门、组织、地域、时间以及计算机本身的束缚,通过企业内外信息资源的交流与共享,真正实现以企业的战略目标和用户的最终需求为中心的协作,提高对市场竞争的敏捷反应能力。因此,系统的结构必须与组织结构、业务流程以及管理模式的发展变化相适应,从传统信息系统的“机械结构型”转向更适合市场竞争需要的“生物细胞型”,发展成为多元化的“蜘蛛网式神经网络”(见图2)。

由图2可以看出, 竞争情报系统的内核是对企业现有技术和信息资源的集成,其外壳则是基于内联网的外联网和电子商贸网。在竞争情报系统的外壳上有3个发展层次[3]:

第一个层次是企业内联网。这是竞争情报系统的基础结构层次。在这一层次上,通过内联网把企业所有的信息资源集成起来,把企业经营的各环节、各部门以及各地的各个子公司联系起来,实现企业内部的信息共享与协同作业。

第二个层次是企业外联网。这是在因特网/内联网技术基础上开发的与内联网相连的战略伙伴协作网。通过外联网把与本企业有业务合作关系的伙伴企业——从供应商到分销商——连成一体,使企业可以更有效地进行供销链的管理,并能更好地把握住竞争机会。

第三个层次是企业电子商贸网。这同样是利用因特网/内联网技术建立起来的并与内联网相连的产品销售与用户服务网。通过电子商贸网,可以提供联机销售服务,帮助企业建立用户支持系统,拓展市场份额或打开新兴市场。

2.2 竞争情报系统的开发

竞争情报系统的实践意义在于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构建企业的集成信息系统,实现企业内部信息共享、外部信息交换和信息系统集成的有机统一,使之既能保护企业原有的信息化投资,又能适应竞争战略的发展需要。因此,竞争情报系统的开发必须从企业的战略目标和竞争态势着眼,确定如何建立和完善一个能够充分利用企业内外信息资源的信息资源的信息环境。根据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在开发竞争情报系统时,除要遵循信息开发的一般原则与方法外,还应当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2.2.1

经营目标与管理机制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必须与实际需要相结合,帮助企业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因此,竞争情报系统的开发要与企业的经营目标保持一致。在系统开发时首先应明确企业的经营目标以及为达到目标已经采用的或准备采用的竞争战略,以确定竞争情报系统在企业竞争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探索其结构和功能。同时,还要弄清企业的组织结构与业务流程是否与竞争战略相适应,其管理机制是否与竞争情报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相协调。这里或许要涉及到企业重组和管理创新等敏感问题,需要取得企业主要领导的主动参与和积极配合。

2.2.2 信息资源与信息能力 竞争情报系统的本质在于, 通过对企业内外信息资源的重组和优化,实现信息资源的充分开发、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它的开发不是白手起家,而是对现有信息系统的改造,是一种“非零设计”的信息系统。为此,应注意分析企业内外可用的信息资源数量和质量,企业现有信息系统的实力与问题,硬件、软件、网络、数据库的充实程度,以及对新型信息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以便把新技术与原有技术、新系统与原有系统有机融合在一起,全面支持企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这就要求有一个精明强干的、对企业信息化现状和问题有深入了解的信息主管(CIO), 具体负责企业内外有关信息资源的组织协调工作。

2.2.3 竞争环境与竞争对手

竞争情报系统不仅关注企业内部信息资源的开发,而且更加重视外部信息资源的利用,特别是竞争环境和竞争对手的有关信息,即竞争环境监视和竞争对手分析。竞争环境监视是要考察企业的竞争环境条件有何发展变化,包括技术的、经济的条件,政策的、法律的条件以及人文的、社会的条件等,对新加入者的威胁、替代产品的竞争威胁、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以及供需双方的竞价能力5 种竞争力量进行分析,以制定企业的竞争战略;竞争对手分析则是要找出企业现实的和潜在的竞争对手,了解他们的竞争能力和竞争地位、优势和劣势、竞争战略的差异以及竞争情报系统的效果等。对整个竞争态势做出全面的SWOT分析,明确内部优势(

Strength)、 弱点(Weakness)和外部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 并以此作为企业竞争情报系统设计的基础。

2.2.4 开发规划与滚动原则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竞争情报系统的开发也必须做好规划,有层次、有重点、有步骤地循序渐进,滚动发展,在资金投入上先少后多,在服务目标上先低后高,在实施范围上先小后大,在数据管理上先易后难,既不要盲目相信信息技术厂商推出的各种“全面解决方案”,也不要消极等待,片面追求所谓的“一步到位”。这就意味着,企业首先可以利用十分简便的因特网技术建立自己的外部网站[4],达到保护域名、收集信息、宣传企业形象、拓展业务联系等目的;然后,对内采用内联网技术实现企业内部的信息共享与协同作业;在此基础上,通过外联网建立与协作伙伴的竞争战略联盟;最后,运用数据仓库技术对企业内外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加工,支持企业高层的管理决策活动,从而强化企业的竞争优势。当企业在竞争情报系统开发的前一阶段见到了明显的效益,他们就会把信息化建设当成自己的份内的工作,一步一步地用心去做好。

竞争情报系统对我国企业界来说还是一个新的概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全球经济一体化、集团化的加速发展,我国企业将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也将不断加快,企业现有信息系统必然将向竞争情报系统演化。可以预料,竞争情报系统在我国各类企业的市场竞争战略决策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标签:;  ;  ;  ;  ;  ;  

企业信息化与竞争情报系统_企业信息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