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的深入发展,营改增的落实对建筑工程造价管理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主要以此为基础对营改增下工程造价管理对策进行分析与研究,希望通过文章的论述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营改增;工程造价;影响分析;造价对策
引言
增值税的实施,有效避免税收重复问题,提高市场税收统一标准,使传统营业税基础税收内容得以进一步简化。其次,增值税税率相对于营业税而言,总体税率收取比例呈现下调趋势,在近年来的增值税改革过程中,亦可看出随着改革工作的稳步推进,增值税收取税率逐年下降,企业经济负担随之降低,通过增值税管理实施应用,有效稳定社会经济市场发展局势,充分发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主体优势,为未来阶段营造和谐的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创设有利的税收管理条件。
1营改增的概述
以前纳入营业税纳税范围的部分行业和相应企业,由征收营业税改为征收增值税,这就是营改增。这项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优化当前的经济结构,减轻企业的税负,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完善现行的税制,避免重复征税的问题,最终致力于提高中国的综合实力。长期以来,建筑业作为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与居民的生活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营改增”政策的实施,可以说是建筑企业的一把双刃剑,其应用自然具有优势,但也必然会对企业产生一定的影响。
2“营改增”对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影响
2.1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活动变得更加复杂
考虑到建筑工程造价中有许多不同类别的费用,这也使这些费用的增值税税率有所不同。因此,在造价管理中,除了要对工程材料、人工、机械等要素的市场“裸价”进行了解以外,还要对材料的类别所适用的增值税税率进行分析,这也使定价、组价、计价等造价管理程序变得日益复杂。考虑到我国允许建筑工程项目在计税方法上可进行自主选择,进而造成工程计价方式不同。如何决策哪种计价方式更为有利,也已成为企业非常关心的问题,从而增加了造价管理活动的复杂性。
2.2会计核算的影响
“营改增”的实施对会计核算产生较大的影响,对会计核算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工程项目所处的区域并非是固定的,也就是说建筑原材料采购的地点和供应商也不是固定的,物资采购需要供应商开具专业的增值税发票,这一系列因素都增加了会计核算的难度。
2.3对企业资金流的影响
因为建设企业特殊经营模式的因素影响,工程款拨付不及时这一现象是很普遍的,而施工企业在工程款收款上的不及时势必会造成对下游供应商及分包商的付款不及时,进而导致下游供应商及分包商不愿意提前开具足额的增值税发票给施工企业进行抵扣,这会使施工企业工程款没有及时足额的拿到,却要足额的缴纳销项税额,由此,便会增加企业现金流的支出,提高资金需求量。
3营改增后建筑企业的应对手段
3.1要深入贯彻落实关于企业财政补贴制李克强总理指出,我国实行新的“营改增”政策,会对建筑企业、金融企业有一定的影响,为了把这种影响降到最小,党和国家会制定一系列的补贴政策。因此各个建筑企业一定要及时关注国家最新的政策方针,关注国家对于房地产行业的企业财政补贴制度,从而使得企业能够平稳过渡这个阶段,并获得更好地发展机遇。
另一方面,建筑企业在国家实施“营改增”税收改革体制之后,在未来发展上都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投资风险和运营风险都很大,如果不能很好处理这种变化,很可能导致企业的经济效益直线下滑。因此很有必要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不断加强企业自身财务制度建设,从而提高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同时国家要加大对于建筑企业的外部金融补贴制度,增加房产税税制改革,增加试点企业实施财政补贴,帮助改革试点和税制改革顺利进行。此外,实施企业财政补贴制度,有利于提高房地产试点企业参与的积极性,顺利推进我国改革增税领域的供给和改革[2]。同时,在试点企业财政补贴制度实施过程中,税务部门应简化相关程序,提高税收财政补贴制度实施效率,加快税制改革。
3.2完善投标报价体系,合理测算成本,精准报价
在建设施工企业当中要想尽可能的降低营改增的影响,需要不断提升其成本管理水平,在企业进行招投标工作的时候将报价做到尽量的合理,在尊重计价规律和充分结合自身管理水平和历史成本数据的前提下进行成本估算和利润分析,将关于税费的不确定性降到最低,最后确定项目报价。实施了“营改增”以后,从根本上扩展了增值税的范畴,要想使报价更加精准必须要确保成本及税费计算分析的全面性和专业性,从根本上将企业的竞争力提升上来。
3.3引入现代信息化工程造价管理模式
现代化信息化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引入,能充分提高建筑工程造价管理规范性,并降低增值税计算统计误差,提高企业增值税缴纳风险控制能力。第一,信息化技术的工程造价引入,并非指传统的计算机信息设备,而是指具备自主运算能力的智能化数据计算模块,通过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引入,实现对工程造价预算误差的控制,并提高工程造价计算的安全性。第二,增值税的应用实施,虽为建筑行业企业纳税,提供切实的安全保障,但纳税风险仍是不可忽视的税务管理问题,尤其,是建筑工程造价的纳税管理,必须利用信息化网络管理模块,杜绝人为因素、外界环境因素的风险干扰,保障各项纳税内容、税务缴纳等均符合增值税的建筑行业税务管理需求,为增值税的建筑行业发展应用,提供全面性的基础保障。
3.4增强市场价格变动的风险应对能力,加强施工合同管理
造价管理部门需要对“营改增”政策实施后建材行业中企业的纳税资格认证等进行实时的了解,对税收政策变化予以紧密的关注,确保能够对市场价格波动进行准确的把握与分析,使建筑行业能够顺利实现“营改增”政策的过渡与转变。造价管理部门应开展跟踪调查活动,对市场中的价格走向进行时刻关注,对价格信息的测定与发布进行充分把握。在“营改增”政策实施后,考虑到增值税发票的出具是依据施工合同来进行的,因此必须要将施工合同作为造价管理的重点,对合同文本进行规范,明确合同中可能会对造价有影响的合同条款,并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明确相应的计价方法等。此外,还要严审施工合同中的相关条款,并在合同中增设发票管理及材料采购等双方义务与责任,使双方能够根据月度或季来进行工程款支付,确保企业纳税的同步性,减轻企业的垫付压力。
3.5加强相关人员培训,提升企业的自身造价管理水平
建筑企业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直接关系着工程造价的管理水平,但是,目前建筑企业中的许多财务人员缺乏工作经验,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也不高,因此,建筑企业应该充分重视财务人员的专项培训工作,定期组织财务人员学习“营改增”方面的相关知识,了解“营改增”实施对企业的影响,以提高其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建筑企业财务人员专业水平提高后,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营改增”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建筑企业除了要重视财务人员的专业培训外,还需要对管理人员进行“营改增”方面的培训,让更多的人了解“营改增”对工程造价的影响,进而将影响降至最低。
结语
综上所述,实行“营改增”政策是时代发展的结果,各个建筑企业要能够掌握我国税收政策的各种变化。只有不断加强企业内部的财务建设,才能更好的开展工程造价环节,才能抵御未来工作中的不确定性,才能最终为企业获得更好地发展机会。
参考文献
[1]李泽红,韩宁,郭阳阳.“营改增”对建筑业工程造价的影响研究[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7(4):26-27.
[2]刘丽敏.“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造价工作的影响及对策[J].价值工程,2017(18):71-72.
[3]张猛.“营改增”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及对策与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7(6):7.
论文作者:冯君1,杨青珠2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1
标签:企业论文; 建筑论文; 增值税论文; 工程造价论文; 造价论文; 政策论文; 税率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