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阶段提出的集体备课模式,其目的主要在于聚集教师智慧,提升教学有效性和教师专业性。但是在具体实施当中,因为一些主观和客观原因导致出现了一些问题。基于此,本文就将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重点给出相应的解决建议。
关键词:集体备课;课堂有效教学;建议
引言:
课堂有效教学是教育教研部和教师们关注的重点,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促进教学高效性的实现。但是教无定法,教学有法,所以在教学当中怎样选择适合自身的教学风格及教学方法就是学校和教师需要关注的重点。在推动课堂有效教学的过程中,备课工作占据重要地位,将传统的个人备课转变为集体备课就是备课改革的关键。但是因为很多高中教师对集体备课的理论准备还不够充分,导致在实际操作当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影响了效果的发挥。所以正确认识当下集体备课活动中的问题,及时予以改进就是当下的工作重点。
一、价值和存在问题
(一)价值
集体备课是教师们合作研讨的一种重要方式,同时也是实现资源共享最重要的一种形式。在这种模式下教师们通过集体参与和讨论,相互交流和启发,集思广益,从而掌握课堂教学当中的基础和提升环节,保证教学有效性;除此之外在这之中教师们还能够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讨论和研究,进而创新和改进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1]。所以,在目前高中课堂有效教学的推进下,集体备课已经成了改革传统备课模式,提升教师教学质量与效率的关键抓手,受到了广大学者及高中学校教师的推崇与欢迎。
(二)问题
但是在实际构建有效教学课堂的过程中,该模式的实际操作效果并不像最开始畅想的那样,即克服原先教师单打独斗备课的劣势,提升备课效率及质量。
第一,缺少整体规划,没有构建起完善的管理制度。当下在进行集体备课的过程中基本上都会经历这几个基本流程:首先,整个备课活动由备课组组长主持,确定好一位中心发言人;其次该发言人以教学设计为基础重点告知给大家教学目标、重难点、基础过程、时间以及需要重点注意的几项内容;再次其他教师一边听一边查看教学设计,当发言人讲述完之后,组长会再问大家需不需要补充,其他人通常都不会再补充;最后组长就把下一次备课的主要内容及负责人通知到,宣布散会。能够发现这种流程非但没有把传统方式的弊端克服掉,还使集体备课流于形式。
第二,整个活动组织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及自主性,虽然备课听课比较多,但是研究质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一些教师在教学中还是坚持各自为战的模式,缺乏合作性[2]。因为工作地点比较分散,同时还有其他学校的活动,所以集体备课的时间往往得不到保证。除此之外,网络教研还亟待完善,研究拓展的内容也缺乏深度。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学校过于注重共性教案的设计,忽视了对个性困惑的研讨;过于重视定量管理,忽视了定性管理和评价体系;过于重视求同,忽视了求异的基本思维模式[3]。另外这还与整个互动开展的流程过于呆板有关,还和教师自身不重视,且消极被动的态度有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建议
(一)准确定位备课功能
倘若将集体备课当作设计教案就会缩小其外延,导致整体研讨内容范围变窄,使教师的视野只能集中到教案上,而一些教学内容以外需要马上解决的问题却无法进去到集体备课当中,这样该模式就会失去针对性,进而流于形式,使备课变得片面和肤浅。想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要将集体备课的定位从原先的教案设计转变成为对问题的研讨,以此促进教师反思,寻找并发现问题;同时还可以将教师需求作为核心,集体攻克教学中的疑难问题;也可以防止出现照搬照抄的情况,把所有教师都吸引进去,形成观点交锋的局面,最终在交流研讨中获得共识,在参与争鸣中提升水平,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二)改善评价体系和管理方式
很多学校在备课的过程中过于重视定量轻视定性,导致把所有工作量都转化成指标,折算成数字进行考核,渐渐失去了集体备课的真正意义。对此相关管理人员决不能只是通过指标及制度去约束教师,也不能只注重人数、时间、形式和化解去对备课进行检查与考核,而是要重视效果及内容、思想指导和精神激励,使教师们明确共同学习的重要性,将内容和形式检查相互结合,强化思想引导及制度约束的结合,提升教师参与的热情和动力,促使集体备课落实到位。
(三)转变单一的活动组织方式
单一的活动组织方式及流程虽然能够促进活动的正常开展,使发言人落实自身则指,完善教案,并规范教师的活动及学校检查,但是它却无法让教师进行课堂临场诊断,尚未深入探讨教师存在的问题,同时还效益低下,走过场现象日益严重。所以这就需要学校在管理方面予以放松,给备课组充分的自主权,进而促使主观能动性可以有效发挥;另外对互动组织方式进行改变不但能够使活动进行固定化的研讨,还能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进行磋商[4]。具体的时间长短可以将解决问题作为标准,自由确定,具体办公的地点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办公室,有关研究性的学习还可以直接放到校外,或者是直接通过网络技术进行跨校备课,从而促进教研落实与教师专业发展。
(四)坚持求异的思维模式
在同个学科当中,教师的能力和水平都各有差异,所以在安排备课组的时候就需要注重搭配,让骨干教师和经验型教师引导青年教师。但是这也需要注意切勿过于强调统一化,不然就会出现一人备课,集体模仿的现象,不但无法满足各个班级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还束缚了教师自身作用的发挥,本末倒置。所以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要始终改变重求同现状,树立求异的思维模式,在备课过程中依照不同班级的学生情况去设计教案,重点突出个性化风格,防止出现格式化,满足学生个性化要求。对此这就需要集体备课当中减少确定性以及单一化,增加更多非确定性及多元性,将思维指向从原先的求同转变成为求异;同时还要在多视界的交错过程中拓展文本范围,强调个性,以此形成多种教学方案。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集体备课当中,教师自身不但要彰显个性,还要懂得协成合作;不但要百花齐放,还要见贤思齐。对于管理者来说除了要改善管理和评价方式外,还要将活动的主导权交给备课教师们,更与他们更多研讨的自由,最终实现高效备课,保证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叶承伟.提高集体备课有效性的方法与途径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8(15):7-8.
[2]雷蕾.关于提高集体备课有效性的思考[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2017(3):217-217.
[3]刘礼洪.高效课堂背景下的集体备课[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7):148.
[4]栾洁.优化集体备课模式?提升教学生命力[J].教师,2017(27):94-94.
论文作者:王玉珍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4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2
标签:教师论文; 集体论文; 课堂论文; 过程中论文; 模式论文; 方式论文; 学校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1月4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