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鹏
(阳朔县人民医院检验科 广西 阳朔 541900)
【摘要】 目的:探究在肾损伤的临床诊断中血清胱抑素C的结果分析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患者276例和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150例,对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血清尿素氮以及血肌酐做相应的分析。结果:数据显示血清胱抑素C的水平与范围与性别无统计学差异,同时血清胱抑素C、血肌酐以及血清尿素氮的异常率分别为20.3%(56/276)、13.8%(38/276)、22.1%(61/276),血清胱抑素C的指标检测在心内科、肾病科以及糖尿病患者的检测指标异常率普遍较高。结论: 在临床常规检测中对血清胱抑素C进行检测能够提高肾损伤临床诊断的敏感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检测;血清胱抑素C;血肌酐;肾损伤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0-0373-02
肾脏是代谢的重要器官,对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肾小球滤过率是临床检测的重要指标,其外源性检测方法较为复杂,并且受到性别、年龄以及其它因素的影响,使得其临床应用受到很大限制[1]。在内源性的生化检测中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等在临床诊断中应用广泛,并且与机体受到的外界因素密切相关,虽然其在血液中的浓度通常不稳定,在肾脏功能检测中也有很多不足[2]。本研究对一段时间内在我院治疗的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现对此做相关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患者276例和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150例,其中276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43例,女性患者133例,患者年龄在10m~72岁,平均年龄为43.8岁。所有数据为患者的治疗前检测结果。患者来源广泛,分别有心血管内科、泌尿外科、骨科、普通内科、普外科、肿瘤科、产科、妇科、肾病组等,所有患者均无严重的肾脏的器质性病变,同时健康体检的人员150例,其中男性74例,女性76例,年龄在22~60岁,平均年龄为42.7岁。
1.2 方法
早上空腹采集患者静脉血3ml,离心分离血清,采用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相关配套试剂,严格按标准操作规程做好室内质,在质控符合的情况下检测患者及健康体检人员的血清尿素氮、血清肌酐及血清胱抑素C,并记录相关数据。结果异常的判定标准:男性的血清肌酐超过104umol/L,女性则为其超过84umol/L,血清尿素氮含量超过8.2mmol/L,血清胱抑素C含量高于1.03mg/L[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统计学处理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平均值表示的同时进行t检验。
2.结果
数据显示血清胱抑素C的水平与范围与性别无统计学差异,其详细数据分布见表1。同时血清胱抑素C、血肌酐以及血清尿素氮的异常率分别为20.3%(56/2768)、13.8%(38/276)、22.1%(61/276),血清胱抑素C的指标检测在心内科、肾病科以及糖尿病患者的检测指标异常率普遍较高。
表1 150例健康体检人员的检测结果
指标 男性(74例)女性(76例)
血清尿素氮(mmol/L)5.13 4.98
血肌酐(umol/L) 61.83 58.27
血清胱抑素(mg/L) 0.87 0.84
3.讨论
血清胱抑素C是一种低分子非糖碱基蛋白质,在有核细胞内都可产生,同时其生成速度较为稳定,并且与炎症、血脂以及溶血等都不受影响,与年龄、性别等均无关。血清胱抑素C的分子量较小,其在肾小球内能够自由滤过,同时在近曲小管的上皮细胞内发生分解,同时不被重吸收和分泌,因此,肾脏是血清胱抑素C生成的重要场所,在肾小球滤过率方面能够一定的代表性,在肾脏功能的判定中能够作为一个理想可靠的标志物[4]。血清胱抑素C的正常生理变化是范围很小的,其个体差异也不明显,在各个科室的患者检查中血清指标检查都非常重要,其在肾脏疾病、心内科相关疾病、糖尿病等指标检测都密切相关。尤其是在糖尿病肾损伤中糖尿病是严重的继发并发症,患者很容易出现死亡,有报道显示血清胱抑素C在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检测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实用性。血清胱抑素C具有特定的生理和生物学特征,并且在很多疾病的诊断中都有应用均较为广泛,并且与很多常规传统检测项目比较具有更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5]。
本研究中,数据显示血清胱抑素C的水平与范围与性别无统计学差异,同时血清胱抑素C、血肌酐以及血清尿素氮的异常率分别为20.3%(56/276)、13.8%(38/276)、22.1%(61/276),血清胱抑素C的指标检测在心内科、肾病科以及糖尿病患者的检测指标异常率普遍较高。因此,在临床常规检测中对血清胱抑素C进行检测能够提高肾损伤能够提高临床诊断的敏感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杜立树,平龙玉,涂林等.尿微量白蛋白与血清胱抑素C联合检测对早期肾功能损伤的临床探讨[J].成都医学院学报,2009,02(04):107-109.
[2] 陈兴旺.一、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对脓毒症患者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 二、尿液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对脓毒症相关的急性肾损伤的诊断[D].广州医科大学,2013.
[3] 汪洋,牟建军,刘富强等.肾功能正常人群血清胱抑素C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4,08(22):754-758.
[4] 叶明,李淮玉,朱余友等.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水平的变化[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2,01(09):27-31.
[5] 罗敏琪,张宏斌,朱远航等.血清胱抑素C在慢性肝病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附280例检测分析[J].新医学,2009,10(40):651-653.
论文作者:易鹏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9
标签:血清论文; 患者论文; 指标论文; 肾脏论文; 损伤论文; 肌酐论文; 异常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第2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