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利工程能够控制、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从而除害兴利。然而,水利工程往往规模较大,耗时较长,施工过程中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很容易造成影响。当前,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工作也开始与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合,民生水利、生态水利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把水土保持理念应用到水利工程设计中,能够减少水土流失,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对于生态水利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文章首先分析了小型水利工程引发的水土流失特点,然后对水利水保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行了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水土保持;问题分析;解决对策
1.因水利工程所产生水土流失的特点
1.1水土流失在发生区域上发生变化
因为水利工程所产生的水土流失,会导致河流流域发展严重的变化,随着水利工程由山区向平原地区的推进,将会导致平原地区河流也出现水土流失的情况,从而呈现出水土流失从山区向平原发展,从农村向城市发展。
1.2水土流失分布及强度变化
在进行水利工程的施工之中,通常是采用机械设备进行开发和填平土方等生产和施工工作,这种施工方式,对于本身土壤环境就比较脆弱的河边地区来讲,会导致本就有水土流失隐患的区域直接发生严重的水土流失,改变了水土流失的分布。对于比较土壤环境较强的区域,可能一次水利工程施工不足以导致其发生水土流失,但是也会使得其土壤的强度发生变化,变得更加脆弱,自我恢复能力也会有所下降。
1.3水土流失的危害性有所增强
因为水利工程所导致的水土流失和自然环境影响所产生的水土流失在多个方面都有所不同,尤其是在水土流失的危害性上有多所不同。在水利建设施工之中,所导致的水土流失的往往对当地的自然环境具有毁灭性的危害,这是由于进行水利工程施工本身就会导致严重的环境破坏,再加之发生了水土流失,本就脆弱不堪的环境又遭受了双重打击,因此可能会发生生态环境的崩溃,由此带来的后果十分严重。
2.水利工程建设中水土保持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作用
2.1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
现阶段经济飞速发展,导致生态环境遭受巨大破坏,特别是水土流失导致水资源利用效率不断降低,多发洪涝灾害,使得水资源质量越来越低。为高效利用水资源,需搞好水土保持工作,逐步优化国内水土资源,促使水资源高效利用,创造更大的经济及社会价值。
2.2积极影响国家的宏观经济发展
水土保持在维护自然生态环境上起到积极作用,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宏观发展。水土流失引发的灾害,给国家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强化水土保持,可有效规避以上灾害,促使经济不断发展,为此,水土保持在促进我国经济宏观发展上具有突出作用。
2.3减少水质污染,提高水环境品质
水土保持可较好提升水环境质量,围绕水源保护开展工作,促进一体化治理有效实施,充分建设生态保护、生态治理,生成一套完备的水土保持防护系统,减少当前环境污染给水资源带来的损害,从整体上提升水环境质量。
3.水利工程建设水土保持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3.1优化工程土石方平衡设计
水利工程的建设中,土石方平衡性具有关键意义,而土石方平衡性是与水利工程的弃渣量、借土方量息息相关的,所以,对土石方平衡进行设计时,要把水土保持理念贯穿其中,尽可能地减少借土方量,并以挖代填。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设计人员同时也要全方位地了解其他工序对于土石方用量的情况,并合理的优化各个工序土石方的平衡。比如在堤防工程中,有一部分土石方是用于清基的,要分析其被直接利用的可能性;此外,在利用这些土石方时,必须要综合考虑多种用途,比如可以用在掺灰工艺的基础上,减少掺灰工艺废渣的用量,也能减少所需要的取土量。另外,在引水渠道工程中,设计也应遵循水土保持的理念,优化渠道高程,做好土石方的平衡设计,把回填量和开挖量控制住。
3.2优化工程防护措施
首先,设置一定的工程防护措施。为了能够有效保持水土,应采取一定的工程防护措施。在施工过程中,临时排水沟一般设立在弃土区的背水面,与此同时,为了将废水和弃水有效引入河流,可在弃土区的迎水面设置由坡面至坡脚的截水沟。其次,重视管理和保持取料场的水土环境。由于在施工过程中,原材料的损耗较大,水利工程建设中工程建设方一般采取的是沿线取材的方式。因此,应设置科学合理的标准控制开采地的开采程度和开采深度。
3.3采取有效措施保持植被
为了能够有效预防水土流失,相关施工单位应充分发挥指导作用。通过科学的规划和系统的管理找出水土流失的最初原因,充分做好各方面的抗旱防洪工作,保证植被、土壤以及河流时刻处于适宜的生态环境。首先,应选择在施工环境种植耐旱、耐涝的植被,这些根系发达的农作物、经济作物有助于保持水土,通过增加植被覆盖率的方式能够有效预防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此外,相关部门需要设计长远的发展战略和保护措施,在优化农业产品结构的同时,保护土壤的质量。其次,注重绿色高效新型能源的开发。进一步发展林业,有效控制广大农村地区燃烧柴禾的现象,严禁对原始森林进行砍伐和破坏,最大程度地保护原始生态环境。此外,加强护林管护与防护工作,是保证水利工程工作得到健康发展的基础所在。因此,有必要在工程管理范围内进行树木种植,坝前防浪林带和坝后防护林带的建设和培育都是必不可少的。
3.4建立科学合理的水土保持指标系统
在水利工程施工的设计阶段,可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水土保持指标,建立相应的水土保持检测目标。水土保持检测指标包含水利工程施工区水土流失背景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具体有:气候类型、地貌类型、植被结构、水土流失面积、水土流失类型、土壤质量、气候类型、平均风速、植被覆盖率、河流流量以及平均降水量等等。
3.5在水利工程施工前做好区域生态环境评价工作
在开展水利工程设计工作之前,应该对工程施工区域的水文地貌环境展开仔细的勘测,唯有如此才能够保证工程施工的正常开展。在水利工程设计工作之中,应该尽可能的降低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切实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应该做好对各种突发问题的有效预防对策。除此之外还应对区域生态环境开展科学的评估,并且做出相应的评价报告。水利工程工作人员应该依据报告来预测工程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的破坏作用,并且依据得到的预测结果来进行工程施工方案的优化,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生态保护,对于破坏较为严重的区域应该对水利工程进行可行性研究。
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是组成国民经济发展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因为水利工程建设涉及层面广,会遇到十分复杂的地形,极大干扰了地面。技术人员为避免水土流失,要求工程技术人员务必逐步探索与实践,有效防治水土流失,高效监控水土保持工作,获得了突出的成绩,推动了水利工程建设的有效实施,维持工程的正常运转,避免了水土流失,促进了水利工程事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高静.水土保持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价值[J].黑龙江科学,2017,8(17):70-71.
[2]方彪.水土保持工作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7(3):260.
[3]李洪春.面向长春某水利枢纽工程的水土保持方案设计[J].科技资讯,2014,12(6):54-55.
[4]郭天华.浅谈水利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04):193.
论文作者:杨平社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5
标签:水土保持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水利论文; 土石方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工作论文; 工程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