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急性脑梗死心电图异常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吴相君,吴红星,李吉新,倪桂莲[1](2021)在《冠心宁片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冠心宁片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心肌酶及心电图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冠心宁片口服。比较2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检测心肌酶及心肌肌钙蛋白水平,同时记录2组治疗前后心电图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AST、LDH、CK、CK-MB、肌钙蛋白水平低于治疗前,观察组AST、LDH、CK、CK–MB、肌钙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心电图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心电图异常率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心电图异常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宁片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改善患者心肌酶、心肌肌钙蛋白水平,改善心肌供血,降低心电图异常率。
李娜[2](2021)在《急性脑梗死并发脑心综合征的临床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从脑心综合征(Cerebrocardiac Syndrome,CCS)狭义的定义出发,利用回顾性分析,总结急性脑梗死并发脑心综合征患者的心电图、心脏生物学指标、超声心动图变化特点,比较年龄、性别、基础疾病、血管狭窄等因素对脑心综合征的影响,进一步探讨CCS的脑心交互机制及预防和治疗措施,早期识别和预防,降低脑梗死的心源性死亡率,改善预后,并为脑心同治指南的制定奠下理论基础和依据。方法:收集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住院就诊的诊断明确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56例。所有患者均已排除有明确的心脏病、以往检查未发现心电图异常史,入院时无电解质紊乱,所有入组患者经其同意后行头颅CT或MRI检查、头颈部CTA、心脏彩超、颈部血管彩超、心电图等检查及电解质、心脏生物学指标等化验,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NIHSS评分、颈动脉狭窄)、脑梗死病变部位、脑心综合征患病率、心电图及心脏生物学指标异常、颈动脉狭窄情况,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2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脑心综合征占67.58%,未并发脑心综合征占32.42%。2.2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92.49%患者CCS在脑梗死后72小时内出现,5.78%患者CCS在脑梗死后72小时~l周内出现;1.73%患者CCS在脑梗死超过1周以后出现。3.脑叶、丘脑基底节区、脑干和小脑各部位脑梗死并发脑心综合征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部位影响脑心综合征的发生。丘脑基底节区组与脑叶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其余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本研究中丘脑基底节区组较脑叶组更易并发脑心综合征。4.单因素分析:性别、年龄、颈动脉狭窄这三个变量对CCS的发生有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性别(P=0.039)、颈动脉狭窄(P=0.020)这两个变量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性别及颈动脉狭窄是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脑心综合征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1.急性脑梗死患者常并发脑心综合征,CCS常出现在脑梗死后72小时内。2.急性脑梗死的病变部位影响脑心综合征的发生,本研究中丘脑基底节区组较脑叶组更易并发脑心综合征。3.急性脑梗死并发CCS的心电图改变常为复极异常和心律失常,复极异常以T波低平/倒置较多,心律失常以窦缓较多。不同病变部位出现不同的心电图改变。4.急性脑梗死并发CCS的心脏生物学变化常为B型利钠肽升高,不同的病变部位出现不同的心脏生物学指标升高。5.性别、颈动脉狭窄是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脑心综合征的两个独立影响因素。
邓超[3](2020)在《急性脑梗死动态心电图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动态心电图改变的特点和意义。方法对我院2017年~2019年86例确诊急性脑梗死患者的24 h动态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 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有71例发现有心电图异常(82.6%);脑梗死部位位于丘脑-基底节、脑干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电图异常改变较高;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既往史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心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无特殊病史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心电图异常改变与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病变部位及预后有明显关系,是作为判断治疗及预后效果的临床指标之一。
郑素玉,李艺敏[4](2020)在《桃红四物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对急性脑梗死并发脑心综合征的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以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心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和分析患者应用桃红四物汤与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将76例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心综合征患者分成观察组(n=38)及参考组(n=38),两组均接受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同时应用桃红四物汤与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治疗。结果观察组病情总好转率明显高于参考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较参考组低,Barthel指数评分较参考组高(P<0.05)。观察组心肌酶异常、ST-T段改变及心律失常等各项心功能异常指标发生率均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心综合征患者接受常规对症治疗及桃红四物汤与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治疗可取得更加确切的疗效。
周峰[5](2020)在《高龄伴大动脉闭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高龄伴大动脉闭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本院75例高龄伴大动脉闭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开展本次试验研究,将75例患者划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析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高龄伴大动脉闭塞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死亡组和存活组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入院时血糖高、白细胞高、心电图异常等(P<0.05)。结论:高龄伴大动脉闭塞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预后的风险因素具有多样性,需加强重视程度。
许惠玲[6](2020)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老年患者病情及近期预后与心电图变化关系》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CIS)老年患者病情及近期预后与心电图变化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该院收治的120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其入院时(48 h内)、发病第7天实行12导联心电图进行监测,研究病情严重程度、预后及梗死分型与心电图变化的关系。结果 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有80例(66.67%)患者出现心电图异常,主要表现异常的类型为S-T段及心律失常;检测出心电图异常患者急性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明显高于未检出心电图异常者(P<0.05);检出者心电图异常情况≥2次的其病情严重程度显着高于48 h内检出心电图异常者及发病第7天检出异常者(P<0.05)。结论老年急性CIS患者大多存在心电图异常情况,加大对心电图变化观察对CIS评估及近期预后具有一定价值参考。
杨正[7](2020)在《急性期脑梗死OCSP分型与心电图及心肌酶谱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旨在统计一定数量的患者,研究脑梗死在急性发作情况下,以OCSP分型作为依据,探讨不同分型下的急性期脑梗死与其心电图变化以及其心肌酶谱的相关性,同时统计患者的出入院NIHSS评分研究其变化规律,为当前脑梗死的早期临床诊断以及后期康复提供新的思路。方法:连续收集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发病7日内就诊治疗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120例,自入院起第一天完善以下数据:患者的入院NIHSS评分,OCSP分型,常规的12导联心电图检测,第二天清晨5时采集患者血液送检验科检测心肌酶谱。结果:(1)本研究采用的分型下的一致率约是75.8%;TACI为66.7%,PACI为83.3%,POCI为73.3%,LACI为80.0%。(2)OCSP分型下不同亚型下患者的ECG的异常率约是58.3%,在这当中PACI组ECG的异常率是最高的约是76.7%,然后依次是TACI组和POCI组以及LACI组。(3)OCSP分型下不同亚型下患者的心肌酶谱的异常率约是33.3%,在这当中以TACI组的异常率是最高的,约是40%,然后依次是POCI组和PACI组以及LACI组。(4)统计样本中TACI患者的入院时NIHSS评分最高为(7.31±3.40),而后是PACI组,POCI组,LACI组。结论:(1)OCSP分型和影像学的一致性很好;(2)PACI组最容易出现ECG、心肌酶谱的异常;(3)对于脑梗死患者,将OCSP分型,NIHSS评分联合应用,能够较准确的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做出有意义的评价,对早期的脑卒中治疗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李倩玲,冯春,唐晓洁,谭丽[8](2020)在《急性脑卒中心电图临床研究》文中提出急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在该病的死亡原因中,脑卒中本身占第一位,而心脏事件占第二位。心脑综合征作为急性脑病,主要是由于大面积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以及急性颅脑损害,对丘脑与自主神经中枢造成影响,进而诱发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心内膜下梗死等[1],心电图有相应的表现。若急性脑病得到有效治疗,病情平稳、好转,心脏病症状也会有改善,心电图异常表现也会随之好转、逆转[2]。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Burch等人研究后率先提出了急性脑卒中可诱发心电图异常变化的结论。最新的研究表
郭小云,王金桃[9](2020)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电图特征与病情分型及其预后状况的关系》文中认为为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电图特征与病情分型及其预后状况的关系,选择2016年1月~2019年6月期间吕梁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部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采用心电图检查。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电图异常率为72.73%,其中缺血性ST-T改变占45.00%,窦性心动过速和室性早搏各占11.25%,心房颤动占7.50%,房性早搏和左心室肥厚各占6.25%。轻型组心电图异常率为52.63%,明显低于中型组的82.22%和重型组的85.19%,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梗死灶组、小梗死灶组心电图异常率分别为88.89%和79.41%,明显高于腔隙性脑梗死组的41.94%,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异常组死亡率明显高于心电图正常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电图异常主要表现为缺血性ST-T改变、窦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心房颤动、房性早搏和左心室肥厚等,其异常率对病情分型及其预后状况具有重要的评估价值。
闫瑞琪[10](2020)在《小剂量β1受体阻滞剂对脑梗死急性期脑心综合征的疗效》文中指出目的:对脑梗死急性期阶段,即临床发病2周内患者,给予小剂量β 1受体阻滞剂,评估其对脑梗死相关脑心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材料与方法:选取2016年02月~2019年12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神经学科急性脑梗死患者334例。因各种原因筛除256例:大面积脑梗死、心源性疾病史(如严重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重度心衰等)、发病时间超过2周等,最终入选新发急性脑梗死患者78例。依据是否给予低剂量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改善循环(血管内治疗、静脉溶栓、机械取栓等)、降脂、稳定斑块、抗血小板、抗凝、降纤、扩容、营养神经等,以及吸氧、维护循环及内环境稳定等处理。实验组: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小剂量倍他乐克(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5391)治疗,12.5~25mg美托洛尔口服,1次/日,持续1周。入院后6小时内完成一般资料的收集包括:体格检查、年龄、性别、既往病史(包括心脏病史、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高血脂病史、大动脉硬化病史、吸烟史、饮酒史、既往卒中史、大手术史、肿瘤史等)以及入院后生命体征(体温、血压、心率、脉搏、身高、体重等)。专科资料包括:神经系统体格检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按照影像学及病史进行病因学分型(TOAST分型)等。所有患者入院24小时内行影像学检查:CT、MRI、MRA或DSA、心脏彩超、全身大血管彩超等。行心电图检查,临床ECG异常主要分型:如快速型心律失常、缓慢型心律失常、ST-T改变、Q-T间期延长及其他异常(u波出现、P波增宽、左室高电压、心电轴左偏)等5种类型。抽血检测血常规、生化指标、凝血功能指标;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CK-MB、c-TnI);超敏C-反应蛋白(hs-CRP);B 型钠尿肽(又称脑利钠肽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等。采集入院24小时内,以及接受治疗7天时两个时点的相关实验指标,包括心肌损伤标志物(CK-MB、c-TnI)、心电图异常类型、hs-CRP。取CK-MB>25U/L为临界值,c-TnI>0.2 μg/L为临界值,高于临界值则认为该值异常。所有资料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6.0进行处理与分析。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Student’s t test)检验及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Chi-square test/Chi-Square Goodness-of-Fit Test)。结果:经过1周的系统治疗,两组患者心电图异常(包括入院即存在的以及治疗期间新发的ECG异常)发生率以及严重程度均有改善(p<0.05),并且实验组改善更为明显(p<0.01)。治疗后实验组心电图异常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5种心电图异常分型的发生率进行组间对照,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7天治疗后,两组患者CK-MB、c-TnI指标均有明显下降,进行组内时点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显示,美托洛尔治疗组心肌损伤标志物指标的下降更为明显(p<0.05)。hs-CRP指标组内时点比较,治疗后均有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hs-CRP指标的下降更为明显(p<0.01)。结论:(1)对脑梗死急性期阶段患者,给予小剂量β1受体阻滞剂治疗1周,可有效降低脑心综合征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2)β1受体阻滞剂有效保护心脏靶器官功能的同时,需要兼顾维持适当的脑灌注压;应坚持多元化监测为基础的、剂量滴定式用药原则。
二、急性脑梗死心电图异常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急性脑梗死心电图异常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冠心宁片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诊断标准 |
1.2 排除标准 |
1.3 一般资料 |
2 治疗方法 |
2.1 对照组 |
2.2 观察组 |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
3.1 观察指标 |
3.2 统计学方法 |
4 治疗结果 |
4.1 2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 |
4.2 2组治疗前后心肌酶、肌钙蛋白水平比较 |
4.3 2组治疗前后心电图异常率比较 |
4.4 不良反应 |
5 讨论 |
(2)急性脑梗死并发脑心综合征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中文术语缩略语对照表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病例来源 |
2.1.2 纳入及剔除标准 |
2.1.3 脑心综合征诊断标准 |
2.1.4 假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 |
2.1.5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 |
2.2 资料和研究方法 |
2.2.1 一般临床资料的收集 |
2.2.2 研究方法 |
2.2.2.1 急性脑梗死影像学表现 |
2.2.2.2 心电图异常 |
2.2.2.3 心脏生物学指标异常 |
2.2.3 统计学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急性脑梗死并发脑心综合征的患病率 |
3.2 急性脑梗死并发脑心综合征的时间规律 |
3.3 急性脑梗死的病变部位与脑心综合征 |
3.4 急性脑梗死并发脑心综合征患者的心电图改变 |
3.5 急性脑梗死并发脑心综合征的心脏生物学指标分析 |
3.6 急性脑梗死并发脑心综合征的影响因素 |
第4章 讨论 |
4.1 急性脑梗死并发脑心综合征的患病率 |
4.2 急性脑梗死并发脑心综合征的时间规律 |
4.3 急性脑梗死并发脑心综合征的临床特征 |
4.3.1 急性脑梗死的病变部位与脑心综合征 |
4.3.2 急性脑梗死并发CCS患者的心电图改变 |
4.3.3 急性脑梗死并发CCS的心脏生物学指标分析 |
4.4 急性脑梗死并发脑心综合征的影响因素 |
4.4.1 急性脑梗死并发CCS与性别的关系 |
4.4.2 急性脑梗死并发CCS与颈动脉狭窄的关系 |
4.5 局限性和展望 |
第5章 结论 |
第6章 参考文献 |
综述 急性脑血管病并发脑心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急性脑梗死动态心电图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 果 |
2.1 心电图异常情况 |
2.2 脑梗死部位与异常心电图的关系 |
2.3 脑梗死既往病史与心电图异常情况的关系 |
3 讨 论 |
(4)桃红四物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对急性脑梗死并发脑心综合征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基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
2.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及Barthel评分对比 |
2.3 治疗后两组心功能异常发生情况对比分析 |
3 讨论 |
(6)急性缺血性脑梗死老年患者病情及近期预后与心电图变化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CIS患者心电图异常情况统计 |
2.2 脑梗死病情与心电图异常关系 |
2.3 CIS患者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与心电图异常检出时长关系 |
3 讨论 |
(7)急性期脑梗死OCSP分型与心电图及心肌酶谱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
附录B |
附录C |
附录D |
参考文献 |
(8)急性脑卒中心电图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急性脑卒中心电图异常 |
1.1 心肌缺血表现 |
1.2 心律失常表现 |
2 急性脑梗死的心电图表现 |
3 急性脑出血的心电图表现 |
4 急性脑卒中部位与心电图异常关系 |
5 急性脑卒中心电图异常机制 |
6 急性脑卒中预后与心电图异常的关系 |
(9)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电图特征与病情分型及其预后状况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2.1 纳入标准 |
1.2.2 排除标准[6] |
1.3 检查方法 |
1.4 观察指标 |
1.4.1 分析心电图特征与病情分型的关系 |
1.4.2 分析心电图特征与预后状况的关系 |
1.5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电图特征 |
2.2 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电图特征与病情分型的关系 |
2.3 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电图特征与梗死灶大小的关系 |
2.4 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电图特征与预后状况的关系 |
3 讨论 |
(10)小剂量β1受体阻滞剂对脑梗死急性期脑心综合征的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
1 引言 |
2 资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部分 脑心综合征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致谢 |
四、急性脑梗死心电图异常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冠心宁片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J]. 吴相君,吴红星,李吉新,倪桂莲. 新中医, 2021(14)
- [2]急性脑梗死并发脑心综合征的临床分析[D]. 李娜. 大理大学, 2021(09)
- [3]急性脑梗死动态心电图分析[J]. 邓超.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32)
- [4]桃红四物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对急性脑梗死并发脑心综合征的疗效分析[J]. 郑素玉,李艺敏.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21)
- [5]高龄伴大动脉闭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J]. 周峰. 人人健康, 2020(14)
- [6]急性缺血性脑梗死老年患者病情及近期预后与心电图变化关系[J]. 许惠玲. 中国医学工程, 2020(05)
- [7]急性期脑梗死OCSP分型与心电图及心肌酶谱的相关性研究[D]. 杨正. 蚌埠医学院, 2020(01)
- [8]急性脑卒中心电图临床研究[J]. 李倩玲,冯春,唐晓洁,谭丽.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09)
- [9]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电图特征与病情分型及其预后状况的关系[J]. 郭小云,王金桃.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2020(02)
- [10]小剂量β1受体阻滞剂对脑梗死急性期脑心综合征的疗效[D]. 闫瑞琪. 郑州大学, 2020(02)
标签:脑梗死论文; 心电图论文; 脑梗死的治疗方法论文; 脑心综合征论文; 心血管病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