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浅议论文

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浅议论文

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浅议

苏辉昭1,刘国芳3,舒格格1,王焱1,崔萍2

(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肝脏损伤与修复实验室,广西 南宁;2.广西医科大学 生命科学研究院,广西 南宁;3.广西民族大学 海洋与生物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摘 要: 加强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本文从导师团队建设、研究生培养过程的管理、学术氛围的营造、毕业论文质量把控和学位管理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 研究生;科研能力;导师团队;培养过程管理;学位管理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主要形式,是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近年来,研究生招生数量快速增长,对研究生培养单位研究生的培养水平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也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准则之一。

2)在基于大数据时代的城乡规划学走向计量化的过程中,需要政府考虑其中的数据是否公开,即城乡规划中能否接受社会监督[3]。因此,需要政府部门在城乡规划学走向计量化的过程中考虑数据开放这一要素。

科研能力是指一个人在其所从事专业中,以科学的思维和方法,对未知领域进行科学探索的能力,可反映其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是研究生培养质量最重要的体现,也是研究生专业知识深度和广度的综合体现,是研究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也是研究生教育的主要任务。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研究生培养的整个过程。在现行的研究生培养体系下,除了招生数量的逐年扩大导致的研究生生源质量下降、现行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的局限性等,导师素质和能力、研究生招生单位的培养和监管水平等也是研究生科研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

选取2016年3~9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上海一院临床医学院外科行手术切除的结肠癌组织标本和癌旁组织,共计20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11例,患者年龄47~74岁,平均年龄61.5岁。患者在手术前均未接受过药物及放疗化疗处理。手术标本切下后,迅速将组织分离,无菌生理盐水冲洗2遍后,用4%多聚甲醛固定,另外取部分组织标本装于冻存管中置于液氮中速冻,置入-80℃冰箱冷冻保存备用。本实验中标本的病理诊断由我院病理科高年资医生阅片诊断明确。本研究南京医科大学附属上海一院临床医学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样本采集均获得患者本人及其家属的同意并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笔者结合所在高校研究生培养经验,从导师队伍建设、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学位管理等几个方面谈一下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几点思考。

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激发人的潜能,有利于研究生科研素质的培养。因此,好的创新实践平台可以促进学生进行创新性研究,应积极利用学校设立的研究生创新基金等项目,训练学生熟悉项目撰写和申报的流程,锻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研究的能力。

一 重视导师队伍建设,建立导师联合培养制度

研究生课题内容的确定是研究生科研素养培养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后续科研工作的基础。论文选题环节着重培养研究生的文献阅读能力、分析归纳能力以及从庞杂的文献或者繁琐的现象中提出科学假设的能力。引导学生以实践需求为导向,以导师的科学研究项目、课题为出发点,以实验室前期研究为基础,从实践中选题。通过广泛而大量的阅读文献快速了解本领域内的主要研究和前沿研究,寻找该学科领域尚未解决、急需解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科学假设,并确定基本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科学问题来自实践,科学发现又应用于实践,理论联系实际,激发研究生的科研兴趣。本环节应在研究生一年级阶段完成,并分别在课题组和二级学院范围内进行开题,由导师组就学生的开题报告进行讨论,论证论文选题的创新性和研究意义,讨论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的可行性,最终帮助研究生确定选题。

另外,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的学术会议。学术会议是一种以促进科学发展为目的,以学术性话题为主题,以科学家、学者、教师等高水平科技研究人员为主要参会人员的会议,具有权威性、高知识性、互动性等特点[4]。参加学术会议,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该领域的前沿研究和最新进展,学习先进的实验方法,启发科研思路,拓宽知识面。除了听取大会报告外,还要鼓励学生在学术会议上积极以海报、墙报展示、PPT 汇报等形式积极进行汇报交流,展示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听取同行建议,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采访和实地观察,学生与外教交流中最突出的问题是词汇量不足,从而导致不能够进行完整顺畅的交流。第二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是语速。有12名受访者表示需要外教放慢语速,必要时进行多次重复。第三个突出的问题是中文对英语语言表达的影响。部分学生强调在说话之前,要把中文转换成英文,从而导致说话不通顺,经常性停顿,有时候甚至会将中文直译成英文,在这种情况下外教完全不能明白其中的含义,没有达到交流的目的。

二 严格开题和中期考核,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的管理

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教育的直接实施者,导师队伍是研究生培养的坚强后盾,导师队伍的质量与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密切相关[3]。重视导师队伍建设,首先应该重视导师的遴选和上岗资格审核工作,选拔一批政治素质过硬、师德师风优良、治学严谨、专业能力强的导师,并且实行一年一审的严格审核制度,保证研究生培养的质量,也有利于导师之间建立良好的竞争氛围,带动高校科研工作的进步。其次,要重视人才建设,引进海内外青年人才,加强导师后备队伍的补充。

在学生开始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加强过程管理。既要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授人以渔”,重视对学生思路的指导,鼓励学生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又要在适当的时候给学生监督和帮助,充分利用小组汇报、实验室年终总结等形式,讨论学生主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严谨性,培养学生形成踏实的科研作风和严谨的科研态度;在学生遇到瓶颈时,也要帮助帮助学生建立试验方法和技术体系,在“课题进行——遇到困难——发现症结——解决问题——课题继续进行”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独立的工作能力、积极的探索精神和坚韧的科研品质。

另外,定期在课题组内举行学术沙龙、学术论坛等学术交流活动,针对近期的文献阅读、实验进展、实验思路等进行汇报和讨论,分享和沟通学术观点,共同分析和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使这种学术交流成为一种常态,培养学生的科研习惯,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三 鼓励学术交流,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对于班级内的学生,学习的好坏肯定各有差异,那么为了实现课后辅导真正的意义,我们必须要尽心分层教学,教师对每一个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要做到心中有数。在辅导时根据学生的不同进行分层次的辅导。注意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让学习能力弱的学生不会感到太吃力又能学到知识,让学习强的学生感受有所收获。多鼓励学生。

另外,在研究生培养中期,应分别在课题组和学院范围内,组织导师组对研究生课题的进展情况进行评估和讨论,及时纠正课题前期出现的问题,对能否按时完成课题设计做出评价,敦促学生按照中期考核意见及时修改研究计划,完成后续研究;尤其对一些研究进展缓慢的学生,更应该重点关注,在充分论证前期研究结果的基础上,修正课题设计。

从古代的刀耕火种到现今自动化、专业化的食品生产模式,爆炸式增长的国内食品供给和愈加丰富多样的产品类型,用实际数据证明了科学技术对于食品行业发展的重要性。

另外,鼓励开展导师联合培养,以课题组或者相似研究方向为单位,组建知识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层次合理的导师团队,做到高级、中级职称相结合,不同年龄层次形成梯队结构。这种联合培养制度,既能弥补单一导师知识结构的不足,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也能促进学术经验的交流和新鲜学术血液的进入,还能促进不同分支学科的交叉和融合,从而形成兼容并包的学术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力,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有效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提高研究生培养的质量。

四 加强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质量把控,规范学位管理程序

论文作为科学工作者交流学术思想和科研成果的工具,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生独立完成毕业论文的过程,可以锻炼学生的论文撰写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论文的专业水准和写作水平也是评价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关键要素。

提高研究生毕业论文质量,可以通过开设《科技论文写作》等课程,使研究生掌握科技论文写作的理论知识,明确科技论文的写作特点和写作方法。此外,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导师要加强对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质量把控,在帮助学生修改论文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科技论文基本的写作方法,促使学生养成端正的科学态度、严谨的科研作风和求实的科学精神。

另外,要规范研究生论文答辩环节和学位管理程序。制定学位论文质量标准,严格执行研究生学术规范管理规定;通过双盲评审等措施,严格执行学位论文抽检制度;建立学术不端惩防体系和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处理办法,规范学位管理程序,提高研究生论文质量[5]

五 结语

科研能力是人们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心理品质和能力,它也是研究生教育的主要任务[6]。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研究生培养的整个过程。从研究生培养单位的角度来说,严格进行导师资格审查,鼓励建立导师联合制度,规范开题和中期考核等研究生培养过程的管理,规范学位管理程序,都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进而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高等教育从外延式发展转向内涵式发展,最鲜明的特点是育人本位的回归[1]。研究生科研素质的培养,还要遵从人才成长规律,完善研究生的综合评价体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伟. 研究生科研贡献率的影响因素及提升方法的探讨[J]. 科教文汇 (上旬刊), 2019 (4): 1-6.

[2] 田新强. 科研能力与素质教育[J]. 大同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00 (4): 50-51.

[3] 鲁圣军, 何敏.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究[J]. 教育教学论坛, 2019 (16): 91-94.

[4] 韦良文, 李昀奇. 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评价浅析[J]. 教育现代化, 2017, 4(30): 34-35.

[5] 任美萍, 皮超, 蒲霞, 等. 医学院校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及其提高策略研究[J]. 卫生职业教育, 2018, 36(9): 11-12.

[6] 刘秀明, 陈庆利, 姚娜, 等. 浅谈科研平台中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J]. 教育现代化, 2017, 4 (48): 1-2.

本文引用格式: 苏辉昭,等.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浅议[J]. 教育现代化,2019,6(79):21-22.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79.008

基金项目: 本文受广西医科大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02604218013X;GXMUYSF201826),广西教育厅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专项课题(JGY2015041)资助。

作者简介: 苏辉昭,汉族,河北石家庄人,实验师,理学博士,目前主要从事肿瘤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相关教学及科研工作。

通讯作者: 崔萍,博士,讲师。

标签:;  ;  ;  ;  ;  ;  ;  ;  

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浅议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