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 102488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文明进程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与此同时,人类社会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环境与发展问题。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气候变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在严峻的现实面前,人们逐渐认识到,人类本身是自然系统的一部分,与环境息息相关。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我们必须优先考虑生态环境问题,并将其置于与经济和社会同等重要的地位上才能实现社会繁荣。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环境环保
1项目施工中的主要环境污染
1.1大气污染
城市建筑施工中,拆除旧建筑、推土、填土等大规模作业时,施工现场扬起大量灰尘,形成“点污染”;车辆运输建筑材料、残渣余泥时沿路撒落以及车轮粘带,经车辆来回辗压形成“面污染”。建筑施工污染源点多面广,管理难度大,对城市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不仅使居民的健康受到危害,各种呼吸器官疾病频发,而且降低了城市大气的能见度,极易引发交通事故。
1.2水污染
城市建筑施工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的泥浆、污水。大多数施工单位环境意识淡薄,为追求经济效益,未采取任何污水净化处理措施,造成施工现场泥浆、污水横流。含有大量泥沙、杂物、建材粉末等污染物的施工废水和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直接经城市下水道进入周围水体,不仅直接污染了城市水环境,而且还极易造成城市地下排水管网系统淤积,影响城市排水防涝。
1.3噪声污染
施工过程中要使用多种施工机械,如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起重机、卡车、混凝土搅拌机、混凝土振捣器、电焊机、打夯机、打桩机等,这些机械在工作过程中都会产生强度不等的噪音,对周围居民的生活和健康会产生很大影响。
1.4桩基挤土及挖土对环境的影响
当建(构)筑物采用预制桩、沉管桩等挤土桩作为基础时,挤土桩沉入地下,桩身将置换等体积的土体,使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土体发生竖向和水平向位移,过量的土体移动常常导致邻近建筑物和构筑物产生裂缝、道路路面损坏、水管断裂、煤气泄漏、边坡失稳等一系列环境事故。
由于高层建筑和地下空间的开发日益增多,基坑的开挖深度越来越深,开挖环境越来越复杂,使得深基坑开挖对环境的影响也日益突出。施工过程中,如降水、支护以及开挖措施失当,易引起流土、管涌、基坑底隆起、基坑突涌、甚至围护体系破坏等事故,危及基坑周围建筑物以及地下管线的安全或使其使用功能受到影响,造成停水、停电、停气、通讯中断;导致建筑物开裂、倾斜,甚至倒塌;造成道路开裂、坍塌,影响正常交通等。不仅破坏环境,贻误工期,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也常常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1.5固体废弃物污染
众所周知,城市建筑施工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的破碎砖石、残渣余泥等固体废弃物为主的建筑垃圾。这些建筑垃圾再利用价值低、难处理,大多数只能运往郊区露天堆放或当作普通垃圾填埋处理,不仅蚕食了大量的土地,污染了周围环境,而且还挤占了生活垃圾的填埋空间,缩短了垃圾填埋场的使用年限。
2施工过程中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
2.1施工现场扬尘控制
(1)散状颗粒物的防尘措施:砌筑用砂子等进场后,临时用密目网或者苫布进行覆盖,控制一次进场量,边用边进,减少散发面积,用完后清扫干净。(2)切割、钻孔的防尘措施:齿锯切割木材时,在锯机的下方设置遮挡锯末挡板,使锯末在内部沉淀后回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3)消解石灰的防尘措施:石灰应远离居民区、庄稼、易燃物的空旷地方堆放,装卸不宜在大风中进行,装卸布撒做到轻装、低撒,并及时耕旋碾压,石灰堆放处经常洒水降尘,周围设置彩条布围挡。(4)钢筋接头:大直径钢筋采用直螺纹机械连接,减少焊接产生废气对大气的污染。(5)撒水防尘:常温施工期间,每天派专人撒水,将沉淀池内的水抽至撒水车内,边走边撒。(6)车辆运输防尘:保证垃圾运输车、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大型货物运输车辆运行状况完好,表面清洁。
2.2水污染防治
对于混凝土等搅拌作业现场,设置沉淀池,并且搅拌后排放的废水必须经过沉淀池两次沉淀之后才能排放。对于没处理过的泥浆,禁止直接排放。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合理控制污水的流动方向,防治污染蔓延,经过沉淀处理过后,才能排入城市污染管线。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绝对禁止污染流出工地,导致工地之外的环境污染。同时,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控制工地食堂的污染,比如设置隔油池等。对于施工现场而言,必须控制油漆所带来的废水污染,杜绝将剩余油漆直接导入地下或者水域,防止地下水环境的污染。
2.3大气污染防治
防止大气污染的最有效的措施是在施工现场及时洒水,尤其是现场的垃圾,必须及时清运,采取一定的水量对垃圾进行喷施。对于水泥等粉粒状材料,必须在室内进行存放,必须要露天存放时,应采取严密的遮盖措施。对于施工现场的道路,可以简单采取固化措施,来减少现场车辆运行时所带来的尘土,导致空气污染,并且严格控制运输车辆的超载。
2.4噪声的管理措施
噪声污染是建筑施工另一个无法避免的环境影响内容,施工设备、运输车辆等都会产生令人不适的声音。噪声的管理措施可以根据施工环境从以下方法中寻找解决手段:若施工场地位于人口密集、敏感点分布较为密集的地区,那么施工的时间就要严格安排,晚22时至次日早6时不能作业,若对周围的声音影响不能控制在国家、地方的规定标准以下,或者必须保持24小时施工时,尽量采取降低噪声的措施;施工需用的车辆在夜间行驶时,严禁鸣笛,装卸物料时要轻拿缓放;施工现场内,严禁非施工人员进入,施工人员在施工场地内不得高声喧哗、鸣哨,更严禁使用高音喇叭;对机械的修理或移动要使用专用车辆工具,不得在施工场地内对设备进行大规模的整修,减轻噪声扰民;为机械设备以及车辆的相应维护要及时,避免由于机械润滑或损坏运作成为噪声声源。另外,对于一些比较陈旧的设备,往往其噪音非常大,尽量避免使用,尽量使用噪音小的新设备以减少噪音污染。
2.5完善企业现场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的管理体系
企业运行的关键在于其管理体系是否完善。建筑施工企业的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的管理体系较为复杂,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的管理体系,它应该包括了企业的施工环节管理、施工周围环境卫生管理。施工环节包括施工方案的制定、工程质量的控制、工种组织配合、生产安全管理、与周边关系等一系列环节。各个环节中应有相应的管理措施,力求达到施工现场秩序化、规范化、标准化的文明施工目标。
2.6推广先进的设备和建筑技术,把落后的设备和生产工艺淘汰掉
利用先进的设备和建筑技术不但可以使建筑质量得到提高,也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所以要加强对技术改进的力度,大力推广先进的设备和建筑技术。此外,大力推广环保型建筑新方法和新材料。解决建筑业污染的主要方式是选择新型环保建材。在增强对环保型建材开发和研制力度的同时,积极探讨怎样使建筑材料的环保认证工作得以开展,积极鼓励建筑施工单位要运用通过环保认证的建筑材料。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各种建设与施工在日益增加,而建筑施工造成的环境影响也在不断增多。建筑施工企业作为产生污染源主体,在施工中一定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环境保护工作为重,最大限度减少污染,防止由于建筑施工造成的作业污染和扰民,保障建筑工地附近居民和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李锦华,郝鹏.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效果现状及建议[J].建筑技术开发.2008(8)
[2]薛志敏.浅析公路环境保护与环境影响[J].山西建筑.2010,36(7)
论文作者:高东松1,郝建华2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8
标签:措施论文; 环境论文; 建筑论文; 施工现场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环境保护论文; 城市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