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新生儿医院感染管理问题及优化论文_杜莉,赵婷婷,王培林

青州市妇幼保健院 262500

摘要:目的:以医院新生儿感染问题为调查基础,目的是总结感染现状,病探讨优化路径。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新生儿科发生医院感染的29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胎龄<37周的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高于≥37周的新生儿,有侵入性操作的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高于无侵入性操作的新生儿,住院时间越长,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越高。本院新生儿科医院感染部位分布前3位分别是消化道感染、败血症和呼吸道感染。结论:加强早产儿管理,加强侵入性操作的监控和管理,缩短住院时间,加强新生儿入室处置和分室管理,能有效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基层医院;新生儿;医院感染;;问题;优化

新生儿感染是新生儿期主要发病和死亡原因。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入院时既不存在,亦不处于潜伏期,而在医院内发生的感染,包括在医院获得而于出院后发病的感染。新生儿科内患儿病情危重、机体抵抗力差和侵入性操作多等为其共同特点,大大增加了医院感染的危险性。据报道,新生儿科医院感染发生率为6.43%~13.95%。本文对青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科住院的新生儿进行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新生儿6469例,其中足月儿4746例,早产儿1723例;日龄0.5h至28d;平均住院天数7.7d。调查方法:对本院建院来所有统计过的住院新生儿科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结合本院医院感染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6469例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298例,感染率为4.61%。

胎龄<37周的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高于≥37周的新生儿,有侵入性操作的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高于无侵入性操作的新生儿,住院时间越长,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越高。(表1)

3 讨论

3.1危险因素

3.1.1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意识不强,制度不完善

在调查中发现基层医院的大部分医护人员对医院内感染监控工作的认知表现不足。主要体现在对这项工作质量控制的意识不强,对质量控制重要性的认识缺乏深度,加之院感质量管理制度不完善及制度坚持不够正常等一些因素都容易造成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3.1.2病区布局不合理,管理不规范基层医院新生儿科患者多

本院是全县新生儿救治中心)、病种杂、布局不合理、无专用的配奶间、沐浴间、使用空调时门窗紧闭、空气不流通、消毒不严,以及病区管理不规范,包括人员、环境和物表、仪器设备、生活用品(衣物和奶具)及患儿的基础护理等。

3.1.3手卫生重视不够,依从性差

作者通过对本科室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现场暗访发现,仍有小部份医生在查房过程中自始至终不洗手。护士在进行治疗护理操作、喂奶、更换尿裤中常常是完成整个操作过后才洗手,有的则是表现在对六步洗手法掌握不正确,无法进行有效洗手。

3.1.4抗生素使用不合理,监测不到位

基层医院因微生物送检率低,严重影响了医院感染病原菌的监控和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另外对病区空气、物表、及医护人员手卫生学等监测不到位。

3.2防范措施

3.2.1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制定规章制度

要适应医院内感染管理发展的需求,有效地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首先是建立完善的医院内感染管理组织。所以成立了以科主任、护士长为组长、副组长,院感质控医师、质控护士为成员的科内医院感染管理控制小组。在原有院感制度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新生儿科感染暴发应急预案、手卫生规范、新生儿科消毒隔离制度、新生儿科探视制度、消毒人员工作职责和管理制度、侵人性操作告知制度、配奶间消毒隔离制度等10多项规章制度。并根据国家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要求,结合循证临床决策方法建立各项流程:手卫生流程、出人室流程、配奶工作流程、暖箱消毒工作流程、各类仪器消毒流程、空气、物表消毒流程。因流程简捷,层次分明,实用性强,医务人员易于掌握和操作,保证隔离措施落实到位,有效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每月对病区、治疗室、配奶间及沐浴室空气,物表,医护人员手进行卫生学监测1-2次。对检查和监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价、讨论、提出整改措施,并观察效果,使院感管理质量持续改进。

3.2.2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及考核

①院感知识培训要求科室医护人员参加医院定期组织的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医疗安全及法律法规知识、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及考核。科内院感染质控小组每月组织专业和消毒隔离知识学习并考试,通过率100%。对新人科人员进行专项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每天督查制度的执行和落实情况。②技能操作培训本科室对一些常用的技能操作如无菌技术、手消毒技术、静脉留置针穿刺术、气管插管术、呼吸机管路的消毒、动静脉采血术、气管内吸痰等20多项操作进行培训和考核,使医护人员能熟练掌握并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防止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3.2.3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意识

本科室各室均安装了洗手池,配备有洗手液,张贴“六步洗手图”,各暖箱及床边备有快速手消毒剂,以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意识和依从性。

3.2.4加强监测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①建立良好的监测系统每月对医务人员手、使用中的消毒液、物表、空气等进行监测,对监测不合格的项目,应查找原因,制定防范措施,改进消毒方法,再次监测,使之达到医院消毒卫生标准。②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掌握抗生素使用原则,必要时作病原学监测,根据病原种类、感染部位、感染严重程度制定治疗方案,防治耐药菌株的产生及菌群失调。

参考文献:

[1]吴修荣,孙伯英,龚华东.医院感染控制流程建立与循证医学的应用.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6)

[2]李敬霞.氧气湿化瓶两种放置方法细菌比较.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1(6)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J].中华医学杂志,2001,81(5)

[4]何少茹,钟敏泉,浓绍汉.NICU院内感染病原菌流行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变迁[J].临床儿科杂志,2009,27(3)

论文作者:杜莉,赵婷婷,王培林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4年2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6

标签:;  ;  ;  ;  ;  ;  ;  ;  

基层医院新生儿医院感染管理问题及优化论文_杜莉,赵婷婷,王培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