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要回到课程育人的逻辑起点论文

校企合作要回到课程育人的逻辑起点论文

校企合作要回到课程育人的逻辑起点

郝云亮

关键词 】校企合作;课程建设;岗位能力;企业专家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主要特征,而“校热企冷”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姜大源说,没有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是不完整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核心要义之一就是呼唤企业积极参与办学,校企共同培养人才。然而,关于校企协同育人,我们是否真的做好了准备?如果有一家规模化的企业坐在我们面前主动要求合作,我们是否能清晰地知道,下一步双方该具体做些什么,才符合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要求及其内在的基本发展规律?

一、课程建设是校企合作的最基础性工作

校企合作重在培养人才,课程是人才培养的主要依据。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重点在于课程建设。

目前,校企双方采用分段式人才培养的方式,课程没有一体化设计,理论和实践联系得不紧密,教育融合效果不理想。学校专业课程有三个特点:一是课程结构学科化,二是课程标准统一化,三是课程内容理论化。学科化的结果是课程无法顾及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基础和接受水平的现实情况,把知识符号化和概念化,学生接受有困难。统一化的结果使课程无法顾及不同区域、行业、企业和岗位的个性化需求,学生学到的东西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得不够好。理论化的结果是课程脱离生产实践,指向“是什么”和“为什么”,而学生需要知道的是“做什么”和“怎么做”。无论工学交替还是顶岗实习,企业实践只能局限于具体某一岗位的工作,无法全面检验和锻炼学生的整体专业水平,对学生今后的跨岗位、跨专业、跨行业的职业生涯发展缺少系统的培养价值。

一体化地设计校企育人课程,是校企合作的最基础性工作。校企一体化课程体系应该有三个特征:一是以完成具体工作项目为参照点,二是按照从实践到理论的逻辑结构编排,三是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能力生成基础。

二、岗位能力需求是课程开发的最原始动力

课程内容是指向企业对人才的能力需要的。企业的需求就是我们的追求,要依据岗位需求确定培养目标。企业需要学生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我们就设定什么样的课程内容。任务分析会是确定能力需求的关键环节。分析会邀请不同企业的行业专家,用头脑风暴的方法讨论岗位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并按三个层次进行分析:一是工作领域。一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工作任务,它可能与工作岗位相对应,也可能不对应,这取决于不同职业的劳动组织方式。二是工作任务,即工作过程中需要完成的单件任务。三是职业能力,即完成工作任务需要采取的行为和所需要的知识。

4G、Wi-Fi等无线技术和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不仅推动了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移动应用爆炸式的增长。如果能开发出基于移动终端的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应用程序,将现有资源在服务器端整合,实现学校对分散到各地不同企业、不同岗位的学生从顶岗实习开始前的动员准备到实习过程中的监控检查、实时管理、互动交流、资料提交,到实习结束后的评价反馈、就业跟踪等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监控管理,从而解决传统顶岗实习管理系统的缺陷,为学校全程参与顶岗实习管理带来极大的便利,让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变得更加高效。

本文分别实现了向量空间模型建模的排序算法、归一化计算排序算法以及仿lucene打分计算方法,并将3种算法与开源框架lucene进行比较测试。测试环境为:HP服务器、CPU为IntelXeon 5120 1.86GHz、内存3.5GB、硬盘80GB,使用农学专家黄璜教授提供“柑橘常见500问”作为测试文献。

依据职业能力开发课程内容并建立教学组织。当工作任务和所需能力明晰之后,接下来就是组织内容,这部分应该是专业教师比较擅长的地方。但也要注意,这不是原有内容顺序或结构的简单调整,而是思维和方法颠覆式的转变,是从实践到理论的转变,所有的要点、过程都是服务于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任务是对项目中活动的共同要素的概括,内容来自生产实践。按照这样的思路开发课程,学生的学习才能解决实际问题。

这时,小间里传来手机短信的叮咚声。大林欲站起,倩倩却不让,说,爸爸你还没吃宝宝的肉肉呢。大林说,宝宝太瘦,爸爸吃不饱。等以后宝宝长大了,爸爸再吃。

三、企业专家是确定行动任务的最关键力量

课程开发一定是校企合作的结果,是企业专家和学校专业教师智慧的结晶。企业专家最知道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能力需求是双方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也是课程建设的重要标准。学校里的专业教师并不十分了解企业,无法知道企业对人才的能力需求。因此,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专家的智慧和经验是不可替代的。没有他们的积极参与,课程开发的目标就是不清晰的,基础就是不牢靠的,结果就是脱离市场的。

依据工作任务设置课程,以完成任务为课程内容的最基本单位。把一项大任务分解为若干项小任务,考虑完成各项小任务需要哪些能力;若要实现这些能力,需要理解哪些原理,执行什么操作。原理服务于实践,原理变得生动鲜活,教学的针对性就会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就会得到提升。任务是一般意义上的职责,是对具体任务进行抽象和概括的结果。学习的目的就是要完成任务,任务应该是课程的最重要部分。以新能源汽车专业为例,经过任务分析会的讨论,最终确定了5 个工作领域、30 项典型工作任务、120 余种具体的职业能力。

能力需求从市场调研开始。必须采用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技术,把握行业发展态势,综合教育层次、办学条件等要素对专业定位做出判断,再通过严密设计的分析技术获得岗位和岗位群中的任务和能力条目。这是课程开发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解决的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是课程目标的问题。有了这些,就可以一一落实如何培养的问题,进而整合资源,建构课程体系。

这些过程必须依靠企业专家,但也要认识到企业专家在课程开发过程中的能力局限。他们了解需求,但无法把需求转化为课程目标。将岗位工作任务向教学工作任务转化需要课程专家的引导和提炼,然后课程专家再指导学校教师根据企业需要开发课程内容。课程专家起到宏观架构、画龙点睛、穿针引线的作用。课程开发的大部分工作还是由教师承担,他们是课程开发的真正主力。课程开发是一项非常复杂且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教师参与课程开发不仅能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促进教育观念转变,而且推动了课程实施,保证了培养目标的达成。

课程开发是打通校企合作“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是收获育人实效的基础性工作。没有一体化的设计,没有符合企业需要的目标和课程内容,再好的政策、再强烈的合作意向,最终都无法落到实处。课程开发周期长、见效慢,需要反复地学习、研究、讨论和修改。学校要主动,但更要把力气用在点子上,这样才能事半功倍。企业和学校无论哪一方,都无法独自完成课程开发,这需要坚定的价值追求、持之以恒的耐力和科学研究的态度与方法,需要双方进行坦诚的沟通和合作,而这正说明校企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C

【文章编号】 1005-6009( 2019) 60-0016-03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标签:;  ;  ;  ;  ;  

校企合作要回到课程育人的逻辑起点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