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段式中医护理干预心肌梗死介入治疗200例疗效分析论文_张哲,崔敬艳1,张爱国

张哲 崔敬艳1 张爱国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介入室 河北 石家庄 050051)

(1.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医院心内科 河北 石家庄 050051)

【关键词】心肌梗死;放射摄影术;介入性;桡动脉;焦虑;辨证施护

【中图分类号】R542.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8-0683-02

心肌梗死是因冠状动脉急剧减少或中断是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缺血导致心肌坏死。本病发病率男性多于女性,40岁以上占绝大多数。本病相当于中医“真心痛”范畴,病人心痛彻背,背痛彻心,疼痛剧烈不缓解,四肢厥逆,面色苍白,冷汗淋漓,脉微欲绝,夕发旦死。其发病与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年老体弱有关。病证以虚实夹杂,或以虚证为主,或以实证为主[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目前再灌注治疗的主要和有效的方法。2012-01—2014-04,我们对100例行PCI术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三段式中医护理干预,并与常规护理10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200例均为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心病科(100例)、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医院心内科(10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护理组100例,男52例,女48例;年龄52~80岁,平均(57.41±8.17)岁;病程10 h~733 d,平均(208.8±214.7) d;急性心肌梗死2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80例;前壁心肌梗死30例,下壁心肌梗死15例,后壁心肌梗死23例,侧壁心肌梗死13例,前壁并下壁心肌梗死9例,后壁并下壁心肌梗死7例,其他部位心肌梗死3例。对照组100例,男54例,女46例;年龄51~78岁,平均(56.23±7.42)岁;病程8h~485 d,平均(196.7±153.6) d;急性心肌梗死22例,陈旧性心肌梗死78例;前壁心肌梗死29例,下壁心肌梗死17例,后壁心肌梗死25例,侧壁心肌梗死13例,前壁并下壁心肌梗死8例,后壁并下壁心肌梗死6例,其他部位心肌梗死2例。2组患者均无严重合并症,均于入院后经桡动脉行PCI术,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诊断标准 参照《内科学》[2]中急性心肌梗死及陈旧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确诊。

1.2.2 入选标准 ①无严重先天缺陷和身体残疾;②无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梗死后心绞痛发作及心源性休克等心脏并发症;③左心室射血分数(EF)35%;④虽有以上心脏并发症,经常规治疗后并发症得到控制且病情稳定;⑤不伴严重原发性高血压(≥24/14 kPa)、严重肺部疾病、神经及运动系统疾病;⑥年龄≤80岁。

1.2.3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以上诊断、纳入标准者;②不能配合治疗者;③有严重合并症者。

1.3 护理方法

1.3.1 对照组 予常规护理。根据术者医嘱,术前常规备皮,行碘过敏试验,由责任护士行常规指导,为择期手术的患者提供术前各项准备详细时间安排表。行介入治疗后给予心电监护,同时观察并记录术侧肢体的动脉搏动情况、皮肤的颜色和温度、尿量及穿刺部位有无出血、疼痛等。

1.3.2 护理组 予三段式中医护理干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由经中医护理专业培训的护士施行三段式中医护理干预。

1.3.2.1 介入术前护理 在全面评估患者情况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病情,辨证为阳虚寒凝、痰瘀互结、气滞血瘀、气阴两虚及瘀毒壅阻5个证型。阳虚寒凝、痰瘀互结、气滞血瘀及气阴两虚瘀型辨证及施护参照文献[3]。瘀毒壅阻证证见胸闷,胸中热痛,可兼有心烦易怒、腹胀口臭、便秘溲黄,舌质黯红少津,苔黄,脉弦数。饮食以清血生脉为原则,禁辛辣刺激之品,禁海鲜、鸡、鸭肉;宜进食清淡、易消化、有营养的饮食,可进食凉性食物,如西瓜、香蕉、冬瓜、海带等食物。针对这些不良情绪,护士应采用说理开导法,调摄患者情志。对失眠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可配合中药睡前足浴;也可按摩太阳(双侧)、印堂、睛明(双侧)、百会、四神聪等穴;使用DAJ-4型多功能艾灸仪(齐齐哈尔市祥和中医器械有限责任公司)艾灸膻中、心俞、巨阙、大陵(双侧),心动过速者加内关(双侧)、间使(双侧),以宁心安神,理气止痛,升津增液;耳穴埋豆(王不留行籽)于心、小肠、肺、胸椎、交感、肾上腺,血压偏高者加角窝上、耳背沟,每日按压3~5次,每次1 min左右,以通利肺气,调节自主神经功能,增强人体对外界与机体内在的应激能力,调节血压。虚证予中药心痛一号(益气活血方:黄芪30g、党参30g、丹参15g、当归10、红花10g、干姜6g、冰片10 g混匀研碎,混合麻油、蜂蜜制成贴敷膏)实证予中药心痛二号(化痰祛瘀方:黄芩10g、瓜蒌12g、清半夏10g、桃仁10g、红花10g、乳香10g、没药10g、冰片10g混匀研碎,混合麻油、蜂蜜制成贴敷膏)穴位贴敷于内关、心俞、膈俞、阿是穴,通过中药的渗透作用,发挥药力,达到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温经通络的目的。

1.3.2.2 介入术中护理 护理患者进入导管室后,手术护理人员要态度温和,动作敏捷,用无微不至的关怀消除其恐惧心理,使其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来接受治疗。使患者仰卧于由白菊、薄荷、天麻、川牛膝等制作的介入中药头枕上,借中药之辛散香窜挥发之性刺激头部腧穴,从而达到芳香开窍、破血逐瘀、熄风通络及补脑安神之效。腰部充分接触由黄芪、杜仲、川续断、白术等制作的介入中药腰枕,以补肝肾,强筋骨,活血止痛,预防和缓解术中卧位疲劳。介入手术拔除导管后,腕部包扎时用由栀子、丹皮、大黄等制作的中药止血贴,以凉血,止血,消肿。

1.3.2.3 介入术后护理 心肌梗死PCI术后需严格卧床,给予养颜润肠丸(果麻仁120g、黑芝麻120g、草决明120g、当归120g、炒苦杏仁80g、白芍120g、120g、大黄120g、厚朴80g、混匀粉碎过80目,炼蜜制9g丸)每日一次,一次一丸口服,预防便秘。如发生便秘时按摩腹部[5]。调摄起居,保持环境安静,防寒保暖。艾灸膻中、郄门(双侧)、间使(双侧)、劳宫穴(双侧),以清心镇静,凉血止血,消肿止痛。继续每日按压耳穴。术后当日起即指导患者床上八段锦康复训练,每日2次,以促进血液循环,畅通经脉。也可帮助患者按摩百会、肝俞(双侧)、胆俞(双侧)等穴位,以疏肝解郁,活血通络,有助于缓解精神和躯体症状。术后第2 d起指导患者练习五禽戏之鹤戏,每日2次,每次10 min,以增强肺呼吸,调运气血,疏通经络。康复训练中如出现下列症状,应减少活动强度或终止康复训练:①心率>120次/min;②收缩压下降2.67 kPa或上升4.00 kPa;③心电图ST段压低1 mm或抬高2 mm以及严重心律失常;④自觉呼吸困难、胸痛或过度疲劳。

1.3.3 疗程 2组均干预7d后进行疗效评定。

1.4 观察指标 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患者干预前后躯体化、抑郁、焦虑、睡眠及饮食4个因子状况进行评定。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2组干预前后SCL-90评分比较见表1。

由表1可见,2组干预后SCL-90躯体化、焦虑、抑郁、睡眠及饮食评分均较本组干预前降低(P<0.05),且护理组干预后降低更明显(P<0.05)。

3 讨论

心肌梗死是因冠状动脉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缺血导致心肌坏死。心导管介入检查、治疗方法是目前主流的心肌梗死有效的治疗方法。焦虑、抑郁、失眠、胸闷胸痛、腰痠背痛、腹胀便秘、出血及血肿等是此类患者通常出现的问题,这些问题一旦出现,会明显增加患者的痛苦,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在临床上要高度重视。临床上单纯应用药物来治疗,虽然可以缓解其症状,但不能从根本上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达不到长期康复的目标,而三段式中医护理干预将中医的辨证施护原则和“未病先防、既病防变”观念一直贯穿护理全程,能满足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三方面的需求,标本兼治。

研究结果表明,在辨证施护、调摄饮食的基础上,介入术前采取足浴、穴位按摩等可有效缓解患者焦虑、失眠症状;通过艾灸、中药穴位贴敷及耳穴贴王不留行可宁心安神,理气止痛。介入术中应用介入中药头枕、腰枕,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体现了人性化护理,可有效缓解焦虑,并预防术后抑郁、腰背痠痛;应用中药腕带预防介入治疗术后出血及血肿;应用艾灸起到宽胸安神的作用。介入术后通过口服中药和穴位按摩预防和解除便秘;应用艾灸、耳穴贴王不留行以清心镇静,凉血止血;及时应用床上八段锦康复训练及五禽戏之鹤戏有利于扶助正气,通调血脉,怡养精神,进而促使患者形神的康复。三段式中医护理干预对减轻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痛苦和焦虑,预防并发症,保证患者手术顺利及促进术后康复有重要意义。

此外,中医药治疗护理的费用与现代医学比较要低很多,较为符合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状况,有助于实现“以较低的费用提供优质医疗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的目标[4]。为患者节省了大量的医疗费用,减少了并发症,缩短了住院时间,深受患者的喜爱,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解红雁.胸痹心痛的中医护理[J].河北中医,2008,30(4):428-429.

[2]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84-292.

[3]张哲,崔敬燕,张爱国,等.三段式中医护理干预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疗效分析[J].河北中医,2013,35(2):285-286.

[4]彭秀丽.中医护理的优势及发展前景展望[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0):67-69.

项目来源:

2012年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第十七批)(编号:122777133)

作者简介:

张哲(1975—),女,副主任护师。从事介入治疗护理工作。

论文作者:张哲,崔敬艳1,张爱国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5年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

标签:;  ;  ;  ;  ;  ;  ;  ;  

三段式中医护理干预心肌梗死介入治疗200例疗效分析论文_张哲,崔敬艳1,张爱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