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飞速发展,电力系统的规模以及设备的数量都在不断的增加,依靠传统的电网管理模式进行电力系统的管理根本是不现实的,再加上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智能电网成为了电力系统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本文就此详细的分析了智能电网模式下的配网调控一体化,以期促进我国电力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智能电网模式;配网调控;一体化研究
配网会直接面对客户,让客户满意是配网运行以及设立的基本,同时配网还应该确保供电量的进一步提高。这两者在管理思路方面存在着非常大的区别,从结构上面来看,主网的架构更加清晰。而配网相对而言较为繁琐,配网是与地理位置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在对用户的供电方式上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因此本文对智能电网模式下的配网调控一体化研究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1电网调控一体化概述
电力系统调控的一体化主要指得是对电力系统的监控系统与调节系统进行有机的融合,利用先进的智能化与自动化技术来实现对于电力系统的现代化更新,从而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运营、故障检测以及自动维修,实现电力系统中心的实时动态化监控管理。要想实现电力系统调控的一体化应当从两个方面分别入手,分别是电力系统的控制部分与维修部分。电力系统的控制主要指的是电力企业对于电网的监督、遥控、管理,并且对于电网参数的调度;而电力系统的维修主要指的是对于电力企业的日常维护、管理、巡查以及突发情况的挺对处理[1]。目前,我国配网调控一体化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实际的应用中经常会遇到管理机制不匹配、维修不及时、网络技术与自动化控制结合不紧密、信息孤岛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的影响了配网调控一体化的发展。
2智能电网模式下的配网调控一体化功能
2.1实时监控及智能告警
智能电网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就是动态数据的实时传送和分析,同时,快速获取电网的实时运行数据是调度管理人员掌握电网实际运行状况的前提和基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该系统在设计时考虑了以下应用:①电网运行实时监控。通过对电网运行和二次设备状态等信息的全方位监测,实现了电网运行状况监视全景化。②变电站集中监控。该功能实现了面向无人值守变电站的集中监控,具体包括故障信号显示、信息分流、远程控制与调节、防误闭锁、操作预演等[2]。③AVC自动电压控制的基本原则是无功功率就地平衡。它通过采集电网的实时运行数据,在保证电网安全、可靠运行的基础上,对无功电压设备进行在线优化控制,有效确保了电网的电压质量,进一步降低了网损。④智能告警。该功能可以实现告警信息的在线处理,并支持各类告警信息汇集,具备将大量信息分类、管理的能力,借助屏幕显示可提供全方位的综合告警提示。
2.2网络分析
此项功能主要是借助于电网的实时运行数据以及其他软件提供的相关数据,对电网的运行状况作出相应分析与评估,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①状态估计。其主要是对量测的估计值进行求解,并将此作为依据进行不良数据的检测,然后为其他应用功能提供相对而言比较准确的电网实时运行数据。②潮流分析。结合使用者的实际要求在电网的模型上进行投运数据的设置,(投运一般用于指新设备投运,即先将某设备的运行数据设置为某一指定数据,然后查看电网相关设备的运行数据的变化,从而可以知道此运行方式下相关设备的运行数据是否越限、是否影响相关设备的正常运行。)进而进行对潮流进行计算。使用者可以根据计算结果进行电网潮流分布变化情况的科学合理分析,从而第一时间进行调整。③安全分析。根据调度员的要求,对各种故障组合进行自定义,并且可以十分准确的显示出相应的故障结果,然后把故障的危害程度告知给调度员,从而为故障的处理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智能电网模式下的配网调控一体化的发展建议
3.1将SCADA与GIS系统互容
当前,配网调度的主要工作在于配网管理能力的提升,着力解决盲调,以监控为辅助。所以,根据配网管理特性,自动化生产厂家可将GIS与SCADA系统互容,实现功能互补,将SCADA功能移植到GIS上,进而达成配网调控一体化的设计目的。根据国家电网相关规范,为确保完整的配网数据,以及将来的GIS电网平台要频繁的和用电营销、生产管理等各系统做数据交换,建议以GIS电网平台与其他各系统集成数据为中心的应用相结合,提升数据交换的可靠与稳定[3]。因道路走径、地理位置影响配网,因而配网管理是配网调度的重要内容,主要向已经实现自动化的设施接入相关实时数据。为实现一致性维护电网结构模型与设备台账,可结合设备的运行信息、位置信息、静态参数、空间关系,为在运行期间的设备管理提供支撑。构建科学集成机制,充分挖掘GIS电网平台与SCADA系统的优点。减少不必要的数据维护工作,提升工作成效。
3.2提高调度系统的性能
全国各地广泛应用智能电网这个电力管理系统之后,以前的电网运行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现代的发展需求,不能由智能电网来管理和调控。因此,在以前的电网运行模式上进行改进,实现智能电网模式下的配网调控一体化,从而达到智能电网安全可靠运行的目的就显得非常必要。其中主网是以输电线路和变电设备为基础形成的主导网络体系,安全性是第一要素。而配网是面向广大电力用户的,其目标是更好地满足客户的用电需求的。因此,要提高配电网调控系统的针对性,使其不同于一般的调度运行系统,要充分利用具有电子地图的地理信息平台,整合线路、电缆、变电站、电力用户等各类电网资源,实现对信息的全面掌握,提高调度操作的准确性和针对性。
3.3高度重视人才培养
智能电网模式下实现配网调控一体化,是系统化的工程,需要专业化的人才才能够保证其顺利实施。但是,当前的调控人员对于调控一体化认识不够,相关的技能和素质还不强,难以将智能电网下的配网调控一体化模式的优势充分运用到工作中去。因此采取切实有效地措施,逐步解决当前配网调控人员技术技能和知识水平不足的问题:其一,利用岗位职业培训的方式,实现专业化智能电网配网调控人才的培养;其二,营造良好的技术学习环境,引导电力运行人员不断学习和研究智能电网相关技术,提高配网调控技巧,以更好地发挥自身效能。配网调控一体化简化了原有的调度模式,最大限度实现了资源共享,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中间环节,缩短了故障抢修的时间,显著提高了调度运行的质量和效率[4]。有必要进一步优化配网调控一体化系统的性能,提高调控一体化的硬件基础。同时,要加强调控人员的培养力度,提高调控一体化的软实力,最终提升电网运行管理水平。
总结: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智能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不但对调度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调度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构建完善的调控一体化系统已经逐渐发展成为应对电网发展的最佳方案之一。在进行调控一体化系统构建的时候,最为基本的一项要求就是确保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唯有确保了一体化系统安全、稳定、可靠运行,才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其重要作用,然后为智能电网的运行提供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郭守灿.智能电网模式下的配网调控一体化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21):7-8.
[2]谭晓英.智能电网模式下的配网调控一体化研究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8,(1):13-14.
[3]夏宁.智能电网模式下的配网调控一体化研究[J].中国科技纵横,2017,(16):130.
[4]汪坚杰.智能电网模式下的配网调控一体化研究[J].四川水泥,2016,(11):274.
论文作者:王永霞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1
标签:电网论文; 智能论文; 电力系统论文; 数据论文; 系统论文; 设备论文; 模式下论文; 《电力设备》2019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