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曼光[1]2015年在《我国民办高校财务风险防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民办高校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之后出现的一种新型的办学模式,不论是其数量上还是规模上,都已成为高等教育体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分支。然而,随着国家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适龄人口的需求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民办高校为谋求跨越式发展而不断加快高校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招生规模,政府也借此来拉动内需。事物的发展总是具有两面性,民办高校的跨越式发展诉求也伴随着诸多风险涌现出来。本文认为财务风险是民办高校众多办学风险中最为重要的风险之一,规模扩张必然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如何获取大量的资金,并加以有效地利用,促使民办高校内部财务系统健康有序发展,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目前中国没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来规定民办高校教育经费的使用和筹措,完全依靠其自身来解决,这就造成了民办高校财务管理系统的不规范、潜藏着各种财务风险问题。而民办高校内部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普遍薄弱,学校风险管理机制尚未形成或基本流于形式,风险应对现状不容乐观。本文在结合当前民办高校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下,首先对民办高校及其财务风险进行理论概述和文献梳理,然后具体分析了民办高校及其财务风险发展的现状及其成因,并将其财务风险分为五大类,即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营运风险、盈利风险和扩张风险,并选取了15个具有代表性的财务指标构建出民办高校财务风险指标体系,继而引入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民办高校的财务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并分别基于五大风险对民办高校财务管理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对策。最后总结了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并对后续研究进行了展望。本文对民办高校财务信息的风险识别、风险评价及风险防控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旨在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促进民办高校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
张苗[2]2013年在《我国民办航海学校教师流失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我国航海院校发展顺畅,但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尤其是民办航海类学校在政策、资金、师资方面都面临问题。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考试和发证规则》《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过渡规定实施办法》等法规的颁布,民办航海学校必须培养比较稳定而且素质高的专职教师队伍来应对严峻挑战。然而,民办航海学校并没有一个非常完善的稳定教师的管理制度,教师大量的流失会造成学校的教学质量下滑,师资队伍建设不顺畅,使民办航海学校的发展受到制约。面对这种情况,民办航海学校的领导者需要寻找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为航海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使优秀教师能够稳定发展。本文从这个问题出发,第一章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及国内对民办航海学校教师流失问题的已有研究成果,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方法以及本次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第二章界定了民办航海学校、民办航海学校教师、教师流失等概念,然后阐述了本文的理论依据马奇和西蒙员工流失模型、人力资源管理4P模型和爱德华·劳勒和莱曼·波特的综合激励模型。第叁章介绍了我国民办航海学校的情况,分析了我国民办航海学校教师流失的现状,并对民办航海学校教师流失给学校和教师个人带来的消极影响进行分析。第四章从政府、学校和教师个人等方面找出了致使民办航海学校教师流失的原因。第五章针对民办航海学校教师流失的原因提出如何减少教师流失的方法。第六章结语。本文主要用的研究方法为文献法、比较法和调查法。
杨德岭[3]2012年在《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投资评价及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经过30余年的发展,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民办高等教育由我国高等教育的补充形式发展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民办高校也出现了招生难、投资效益低下、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等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民办高校甚至出现了关停和倒闭现象。面对高等教育市场不断增大的竞争压力,如何提高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投资效益、增强其投资风险的防控能力、实现其可持续发展,成为摆在我国政府、民办高等教育举办者(管理者)和研究者面前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投资与风险管理的分析和探讨,进一步丰富与完善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投资与风险管理理论的应用,为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投资决策与风险预警提供量化分析技术,为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投资效益与投资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理论指导,进而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和民办高等教育投资者决策提供参考。本研究以高等教育学、教育经济学、投资学、管理学的理论为基础,采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综合应用现代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新技术,对民办高等教育投资与风险管理展开了系统研究,主要成果和结论如下:(1)系统地分析了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与投资现状,发掘出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投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经历了“办学地位确立期→办学空间伸缩期→高速发展期→全面调整期”等几个阶段,并呈现出“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模式日益丰富、办学层次不断拓展、办学质量不断提高”的发展特征。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民办高校尚未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办学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办学资金主要依靠学杂费收入;我国政府对民办高校的财政投入远远低于国外发达国家;同时,我国民办高校面临学费上涨空间有限、银行贷款困难、结构性供求矛盾突出、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2)建立了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投资效益测度模型及投资效益评价体系。本研究在分析民办高等教育成本与收益构成的基础上,以教育内部收益率和项目投资收益率核算方法为基础,基于投资者的视角,建立了两阶段民办高等教育投资效益动态测算模型,并在该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民办高等教育投资收益区间的确定方法,并具体地测算出投资收益合理回报区间,为民办高等教育投资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该模型以高等教育收益理论和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为指导,以民办高等教育成本、收益核算为依据,综合考虑固定资产投资回收期对投资收益的影响因素,将投资收益率的计算公式分为两类,分别给出了固定资产回收期内与固定资产回收期外的民办高校的投资收益率的测度公式,弥补了传统的投资收益率计算存在的不足,为民办高校投资收益率的计算提供了新方法。并利用该方法计算出我国民办高校在固定资产回收期内的投资收益区间和在固定资产回收期外的投资收益区间,测算结果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我国民办高校不同发展阶段投资收益率的动态变化情况,为民办高等教育投资提供了有益的参考。该模型克服了传统的收益率计算未体现收益与成本的时间价值的弊端,使得民办高校投资收益率测度结果更加科学合理,为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投资收益测算提供了新方法。继而还构建了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投资收益评估指标体系,并建立了基于矩阵关联分析法的民办高校投资效益动态评估模型,通过实证分析检验了模型的有效性,为进一步全面量化评估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收益提供了技术支撑。(3)构建了民办高等教育投资风险评估模型与风险预警系统。在投资风险成因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民办高校投资风险评估的目标与特点,结合灰色聚类评价的要素,利用灰色叁角白化权评价思想,构建了适合民办高校投资风险的评价模型,并通过实证分析检验了该模型的有效性。该模型可以实现对民办高校投资风险进行分类,为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投资风险评估提供了新方法。另外,设计出我国民办高校投资风险预警系统,包括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警度测度模型的建立、警号识别系统的设计,并根据民办高校投资风险预警的内涵,将功效系数法引入到民办高校投资风险警度测度中,为民办高校投资风险警度度量提供技术支撑,对民办高等教育投资风险预警研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本研究所构建的基于灰色叁角白化权的民办高校投资风险评估模型是进行民办高校投资风险评估的有效方法,可以实现对民办高校投资风险的全面评估,而基于功效系数法的民办高校投资风险预警模型是民办高校投资风险预警的有效方法,可以实现对民办高校投资风险进行事前预警,为防范民办高校的投资风险提供帮助。因而,投资风险评估结果可以为投资风险预警提供参考,风险预警是风险评估的延伸,两者互为验证互为补充,为民办高校投资风险分析与风险预警提供了完整的方法体系,也为民办高等教育投资管理和投资风险预警研究提供了多样化的工具。(4)对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投资环境和投资收益的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并据此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预测结果表明:“十二五”期间,从宏观经济环境看,我国将为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经济环境。从投资政策环境看,我国将重点推进民办高等教育的法人制度、办学自主权、税收优惠、财政资助、财务管理、师生权利保障等方面的政策和法规建设,将进一步完善民办高等教育的政策与法规体系。从民办高校生源情况看,虽然面临人口出生率下降因素的影响,但随着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高等学校毛入学率的逐步提高和招生计划的持续增加,以及国家招生政策对民办高校的倾斜,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招生规模与在校生规模还将有适度的增大,“十二五”期间我国民办高校的生源相对充足,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从民办高等教育行业发展趋势看,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多元化和依法办学将成为民办高校发展的趋势。从民办高校投资潜力看,我国民办高校投资收益率与“十一五”期间相比将有所提高,我国民办高校将进入规模效益与内涵提升并举阶段,当然民办高校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面临来自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以及民办高校内部之间的竞争压力,同时,还普遍存在整体办学水平不高和综合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潜在的生源风险、运营风险、管理风险、政策风险、不确定性风险日趋凸显,由此而导致民办高校发展出现此兴彼衰的局面,且将持续较长一段时间。最后,从提高投资效益与加强投资风险防控的角度,提出了适合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投资对策,为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投资与风险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马学智[4]2010年在《中国民办武术学校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民办武术学校作为改革开放后重新面世的一个事物,在民办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聚积了大量的成果、经验和智慧,尤其在政府管理民办教育日趋规范化的情势下,民办武术学校亦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鉴于此,本研究以中国民办武术学校可持续发展为切入点,从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出发,梳理中国民办武术学校的发生发展,剖析民办武术学校改革过程中的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等问题,坚定民办教育未来12年发展方向以找寻可以解决战略重点问题的具体对策及措施,由此拟分为四个部分予以论述:第一部分为中国民办武术学校的个案研究—登封市民办武术学校总体发展良好,局部规模结构失调。与全国武校相比,整体大武校经营者要根据本身及当地现有条件适度扩张与发展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办学结构,转型期不易偏大,坚实而出彩就好;中武校可借助联盟进行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办出精品,注重内涵发展,是发展后劲,小规模武术学校需要调节与转型,均在办学质量、学校生源与办学效益上下功夫,积极协调叁者之间关系;第二部分为中国民办武术学校的发展研究—中国民办武术学校属于民办学校范畴且以武术教育为特色,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民办武术学校为武术的传承、武术的发展、武术的传播、武术的宣扬提供了坚实的平台,实践探索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民间办学之路,为当地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功不可没。第叁部分为中国民办武术学校的发展依据—民办武术学校要与国家及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做到教育教学质量与社会要求相一致,与时俱进、抓住机遇以谋求可持续发展,随着国家综合国力和人民精神与物质水平的逐步提升,充分利用地域文化、国家政策、市场机遇以提升学校硬软件水平促进自身发展;第四部分为中国民办武术学校的发展路径—秉持办“人民满意学校”为宗旨,调整办学结构,坚定“以文为主,突出行业特色”办学方向,统筹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关系,增强服务意识、优化教育环境,以国家教育法律法规为准绳时时检视自身办学行为而倾心于优质教育,政府应在资金上扶持、在政治上赋予学校应有得社会地位。
华娜[5]2011年在《我国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在此期间,民办高校数量迅猛发展,办学规模逐步扩大。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普及,民办高等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办学模式,对于我国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格局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就在民办高校的数量和规模以惊人速度增长的同时,隐藏了不少隐患,如资金不足、师资队伍不稳定、毕业生就业难等问题。试问,我国民办高校如何可持续发展?众所周知,数量的提升不代表质量的提升。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的核心所在,对于民办高等教育而言,其核心仍旧是教育质量。民办高校若想在激烈竞争中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抓好自身内部发展,教学质量是关键。同时,外部环境是民办高校的生存基础,创造一个良好的民办高校外部环境也是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民办高校内部可持续发展和外部可持续发展共同构成了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思路。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关键还是内部自身的教学质量,因此本研究侧重于研究内部发展。学校需要获得发展过程中的内部与外部影响因素的相关信息,衡量这些信息反映的情况,从而做出调整,进而形成反馈改进机制。对于民办高校内部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基于顾客满意度理论、服务品质理论,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对辽宁省部分民办高校的教师和学生分别进行了满意度调查,通过数据统计和数据分析获得了辽宁省民办高校内部发展问题所在。使用SPSS17.0对本次调查的教师和学生的人口学特征等情况进行了统计,并分析了这些因素对学校满意度的影响程度,验证研究假设。同时还进行了教师和学生满意度构成因素分析,进行了归因分析。最后得到了民办高校内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优先行动矩阵。其中,“高重要性——高满意度”为学校发展优势项,应继续发扬;“高重要性——低满意度”为学校发展劣势项,应予以高度重视。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服务质量、创造后勤服务效益、丰富校园文化等建议。对于我国民办高校外部环境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主要采用了比较研究法。从立法、资助政策、政府管理等叁个层面借鉴了美国和日本的成功经验,提出我国民办高校外部环境的逐步优化的对策及建议。
杨丽[6]2008年在《我国民办高校多元化融资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的民办高校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有效地缓解了高等教育需求增长与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国民办高校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其中资金短缺就是一个最主要的困难。民办高校不同于公立高校,是由社会力量自筹资金组成的,必须面向市场,自负盈亏。因此,融资成为民办高校能否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问题。本文采用个案分析、比较分析以及文献法对我国民办高校的融资现状进行了理论上的研究。我国民办高校的融资经过了以学养学,滚动发展阶段;学校和企业相结合阶段;贷款发展阶段;多元化融资阶段。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当前我国民办高校融资的融资方式主要有学费、贷款、社会捐赠、企业投资、校办产业、后勤社会化等多种融资方式。融资方式虽然多样,但是实质却比较单一,其中学费、社会捐赠和贷款在民办高校融资中占据前叁位。民办高校的学费已无更大的上涨空间,社会捐赠一直微薄且在短时间内这种情形无法得到改善,因为信贷政策的限制,民办高校贷款艰难。其他如校办产业、后勤社会化等融资方式虽然在有些民办高校也得到了成功,但是并没有得到普及,不能成为被民办高校依赖的主要的融资方式。因此,目前民办高校的融资现状很难保证民办高校的持续发展。我国民办高校融资问题带来的后果是显而易见的:限制了民办高校的持续发展,带来了民办高校的生存危机;减少了低收入阶层的子女入学机会,加剧了教育不公平;影响民办高校生源规模和生源质量的提高;导致民办高校科研力量的薄弱。造成民办高校多元化融资问题的原因主要有:政府对保障民办高校融资的相关法规制度的制订还欠缺,主要是教育产权、社会捐赠以及银行贷款方面的法律规定;中国公共高等教育财政能力有限,政府对民办高校财政投入微薄,扶持力度不大;民办高校自身融资能力有限,社会有偏见等。解决当前我国民办高校的融资存在的问题,实现多元化融资是促进民办高校发展的迫切需要。比较美国和日本这两个私学发达的国家对我国的启示:要健全相关的法律制度;要加大政府对民办高校的支持;争取社会力量的帮助,拓宽融资渠道等等。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针对我国民办高校多元化融资问题的对策和建议。要实现民办高校多元化融资,首先要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问题,解决民办高校的一直存在的产权属性问题,认清民办高校作为特殊的公益性事业和资本市场之间的契合之处。政府要优化民办高校的融资环境,开放资本市场,加大对民办高校的扶持,民办高校也要加强自身的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利用自身的资源实现良性循环。最后,本文提出了一些民办高校新的融资方式,如鉴BOT项目融资方式;利用外资,发行教育福利彩票、股份化运营等等。这些新的融资方式有些在民办高校的实践中得到了运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些对策和建议将有利于促进我国民办高校融资问题的解决,实现融资的多元化,促进我国民办高校持续快速地发展。
刘俊强[7]2006年在《我国民办高等学校危机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办高等学校获得了巨大发展,呈现出多样性和不平衡性特点,但是也面临着重重危机与挑战。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发现,当前困扰我国民办高等学校的四类关键危机分别为生源危机、经费危机、师资危机和就业危机。这四类危机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把我国民办高等学校推向危机的边缘。 我国民办高等学校危机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政策法规不完善、管理体制不健全、社会歧视与偏见是其外部主要成因;融资机制不健全、内部管理不规范、办学理念不科学是其内部主要成因。 美日两国私立大学在危机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即完善的法律规范、健全的管理体制、严格的质量控制以及多元化的融资渠道。这对我国民办高等学校危机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危机四伏的民办高等学校,如何才能突出重围?首先在危机管理过程中,应遵循,“预防为主、学生为本及教学优先”的基本原则;其次,从危机预防、危机应对和危机总结等叁个方面,构建我国民办高等学校的危机管理体系;最后,还应制定并落实危机管理的具体措施:完善法律规范;加强内部管理;拓宽融资渠道;提高办学质量。
王庆如[8]2012年在《民办高校办学水平提升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陕西作为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策源地之一,在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种种迹象表明,我国民办高校的发展正处于一种举步维艰的“高原期”。根据对陕西省现有的18所民办高校的实地调研发现,其症状表现为:发展态势正在衰减,生存空间日趋局促,前途命运未卜难测。因此,新形势下如何提升民办高校的办学水平,走出“高原期”就成为目前民办高等教育理论和实践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所在。本研究综合运用系统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将文献研究法、理论分析法、田野研究法和德尔菲法有机结合,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对民办高校办学水平的概念、构成要素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并以此为框架,对陕西民办高校办学水平现状、存在问题及成因进行了系统地阐述与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民办高校办学水平的具体策略。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建构了民办高校办学水平的分析架构。通过对民办高校办学水平概念的厘定,指出了民办高校办学水平由大学理念、人才培养、师资建设、内部管理、办学效益五个核心要素构成。依照这五个核心构成要素,建构了民办高校办学水平的五维要素结构模型,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分析框架。第二,梳理了陕西民办高校发展历程、成就及特征。陕西民办高校发展经历了自学考试助学机构阶段、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试点阶段、实施学历教育专科阶段、实施学历教育本科阶段和实施硕士研究生教育阶段。陕西民办高校的发展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跨越式发展,成为陕西高等教育的一大靓点,被称为全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陕西现象”。第叁,扫描了陕西民办高校办学水平的问题与症结。利用分析框架,选取有代表性的民办高校,通过田野研究等方法,对陕西民办高校办学水平的状况、存在问题进行了扫描。其主要表征是:大学理念方面存在着办学理念模糊、办学定位失当、校园文化淡漠的问题;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着培养目标与实践脱节、专业结构设置不合理、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的问题;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着师资结构不合理、队伍不稳定、管理不完善的问题;内部管理方面存在着行政管理科学性不强、教学管理专业化不高、学生管理重管轻教的问题;办学效益方面存在着办学经费日趋拮据、经费用途偏失、忽视社会和个人效益的问题。第四,剖析了制约和影响民办高校办学水平提升的因素。从宏观层面来看,由于生源数量萎缩与质量下降、转型期市场经济不健全、社会传统观念的束缚,成为制约民办高校发展的社会环境影响因素;从中观层面来看,由于政策制定存在缺陷、政策执行不力、政府管理中存在问题,成为制约民办高校办学水平提升的制度性因素;从微观层面来看,由于民办高校的逐利性动机和理念、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管理人员素质不高,成为制约民办高校办学水平提升的自身原因。第五,提出了新时期民办高校办学水平提升的具体策略。民办高校办学水平的提升需要建立整体的改革图景,需要政府、社会和民办高校共同协作。具体来讲:一是完善制度设计,理顺民办高校的法律地位、实行分类管理机制、健全市场机制;二是端正办学思想,淡化逐利色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树立质量立校意识;叁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自有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教师管理和考核及激励、改善教师生活条件;四是完善治理结构,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多元参与、协作发展”的治理模式;五是加强财政资助,将其纳入公共财政框架、引导其提高质量、培育办学特色。
林婧[9]2017年在《我国民办基础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和出路》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为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也为民办基础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教育需求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加。民办基础教育的出现极大地弥补了公共教育资源的不足,在不同程度上满足了民众多样化的教育服务需求,为我国教育事业增添了活力。发展民办基础教育符合我国“科教兴国”的战略布局,实现了教育的均等化,是大势所趋和时代要求。我国民办基础教育在叁十年的发展中历经风雨起伏。总体来看,我国民办基础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绩,但与公办基础教育之间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受自身因素和生存环境的双重影响,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外部困境方面:一是社会对民办学校尚存认识上的偏差,二是民办基础教育权责不清、定位不明;叁是国家政策法规冲突,缺乏连贯性、系统性;四是国家政策落实不到位;五是民间捐资助学几乎空白;六是监管机制缺失,政府监管不力;而在自身困境方面:一是部分民办学校办学行为不规范;二是民办学校外行管内行,缺乏真正搞教育的能家;叁是民办教师队伍流动频繁、四是招生困难,生源素质不高;五是民办基础教育经费不足;六是民办学校办学自主权未得到保障,缺乏创新。本文通过对我国民办基础教育的优劣势分析,从经济学、管理学和教育学叁个方面入手,以沅江市为切入口,对我国民办基础教育成效、问题进行分析,同时,借鉴美、日、英等发达国家及我国民办教育改革的试验区温州等地的成功办学经验,以探讨我国民办基础教育发展的途径,对未来民办教育的创新和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对策。
饶爱京[10]2006年在《江西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从宏观上分析了中国现阶段不同区域经济状况与民办高等教育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从历史、地理、政治、文化、教育等多个角度,依次讨论了江西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区域比较优势、江西省地方政府在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作用、江西民办高校外部经营理念与实践、江西民办高校内部管理与资源效率。区域之间的自然生态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传统、制度背景是客观存在的,由此决定了区域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起点和先决条件差别的客观性。民办高等教育的地区发展水平并非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完全保持一致,它们既呈正相关,也呈负相关。因此,经济因素并非决定区域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唯一因素,区域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是多种区域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江西客观上存在有利于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区域比较优势,但区域比较优势只是潜在的优势,要实现潜在优势向现实的转变还需地方政府、民办高校、国内市场叁方相互作用。本文通过大量数据论证了江西民办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认为:在江西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初期,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并不是最主要的制约因素,区域的比较优势、地方政府的支持和民办高校自身高效的经营才是最主要的发展动力,其中,地方政策对中央政策的变通是关键所在。同时,也分析了江西地方政府作出政策变通的原因。本文讨论了江西民办高校的经营理念的变化,并通过大量数据分析了江西民办高校在财力、人力和物力资源效率上与国内、省内公办高校的差异,指出:灵活运用市场运作机制经营学校,善于借用市场力量获得发展资源,是江西民办高校摆脱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制约、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对江西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进行了总体评价,并提出:江西省民办高等教育特定的发展条件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和面临的问题也将发生变化,需要不断进行自我调整以适应新的发展环境。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角度对江西民办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成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正确看待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并从理论研究的角度进行分析,提出区域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多因素观点;总结了江西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已获得的经验并从中提炼出规律性的特点,为江西和全国民办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一个区域的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因素的研究,来反映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特征;将分析的内容集中于影响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区域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注重内在因素的系统分析,而非表面的分析合成,为区域民办高等教育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分析框架或研究视角。
参考文献:
[1]. 我国民办高校财务风险防控研究[D]. 黄曼光. 中南民族大学. 2015
[2]. 我国民办航海学校教师流失问题及对策研究[D]. 张苗. 天津大学. 2013
[3].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投资评价及风险管理研究[D]. 杨德岭.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2
[4]. 中国民办武术学校可持续发展研究[D]. 马学智. 北京体育大学. 2010
[5]. 我国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研究[D]. 华娜. 沈阳师范大学. 2011
[6]. 我国民办高校多元化融资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杨丽. 西南大学. 2008
[7]. 我国民办高等学校危机管理研究[D]. 刘俊强. 浙江大学. 2006
[8]. 民办高校办学水平提升策略研究[D]. 王庆如. 陕西师范大学. 2012
[9]. 我国民办基础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和出路[D]. 林婧. 湘潭大学. 2017
[10]. 江西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研究[D]. 饶爱京. 厦门大学.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