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形势下绿色交通发展方向的思考
李忠奎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29)
[摘 要] 文章在综合分析交通运输能源消费量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能源消耗量的逻辑分析框架,应用该分析框架对中美单位GDP货物周转量、中美运输结构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对于相同的经济活动我国产生的交通活动远高于美国、我国的交通运输结构尚有调整空间,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提出未来发展方向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 绿色交通;运输强度;运输结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绿色交通既是建设交通强国的重要内容,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笔者在分析影响交通能源消耗和绿色发展的3个层面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对比分析美国和中国单位经济活动的货物周转量和运输结构,指出降低单位GDP的运输强度和调整运输结构是未来绿色交通发展的主要方向,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和分析框架
(一)交通运输是能源消费大户,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行业和能源消费的重点领域,是节能减排三大重点领域之一。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80年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为6亿吨标准煤,交通运输能源消费为0.29亿吨标准煤,占比4.8%;2010年全社会能源消费量为32.5亿吨标准煤,交通运输能源消费为2.6亿吨标准煤,占比8%。交通运输和工业、建筑是能源消耗的三大重点领域。从交通运输能源消费结构看,以石油为主。1980年交通运输消费的石油占全国的比重为10.4%,2010年为34.4%。我国是一个多煤少油的国家,2/3的石油消费依赖进口,交通运输业能源消费的增加加剧了我国石油供应紧张的局面。从国外情况看,交通运输是全球石油消费最多和石油需求增长最快的部门,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领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责任重大。
交通运输能源消耗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1980~2010年的30年间全社会能源消费年均增长率为5.7%,而同期交通运输的能源消费年均增长率为7.6%,是全社会的1.33倍。1980~2010年全社会石油消费年均增长率为5.5%,交通运输的石油消耗量年均增长率为9.7%,是全社会的1.76倍,如表1所列。
表1 我国交通运输能源消费占社会消费总量的比重
因此在交通行业绿色发展取得一定成绩的基础上,分析研究新形势下绿色交通发展的主要矛盾、抓住关键环节、提出主攻方向,对于创新交通运输发展模式、促进行业转型升级、加快交通强国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二)三层面分析法
影响交通运输能源消耗的因素很多,可从3个层面考虑:一是宏观层面,整个经济活动产生了多少交通活动,即货物周转量;二是中观层面,这些交通活动如何在各种运输方式间分配,即运输结构;三是微观层面,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状况,即能耗强度。交通运输能源消费量可以表示为:
其中为五种运输方式。
I am quite lucky that I have husband, a father, and a friend.
从中观层面看,相同运输周转量在各种运输间不同的分配方式,会有不同的交通能耗结果。如果将铁路所占比重提高1%,相应地公路比重减少1%,可减少能源消费量1.2%;而水路货运结构比重每增加1%,相应地公路货运结构比重减少1%,也可减少能源消费量1.1%。因此加快调整运输结构无疑是中观层面交通节能的重要方向。
二、中美单位GDP货物周转量的比较
一个给定的经济体和经济发展阶段,其交通运输总量、运输结构、能耗总量如何才算是合理的,笔者试图通过国际对比来说明问题。本文选取美国作为比较对象,因为美国和中国一样,都具有大国经济的特点,可比性更强。
(一)美国GDP和货物周转量
从总体上看,我国货物周转量呈现逐步增长的大趋势,从1960年的3 549亿吨公里增长到2010年的95 838亿吨公里。但在1979~2004年间,货物周转量有小幅调整,而后6年又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货物周转量随着经济、产业、运输距离的变化而变化,如表3所列,如图2所示。
表2 美国单位GDP货物周转量
图1 美国GDP与货物周转量的关系图
对美国的货物周转量与经济发展关系分析可以看出,货物周转量的增速与经济增长的增速趋势基本吻合,呈现货物周转量增速低于经济增速的趋势。美国GDP在1960~2008年均增速为3.3%,而货物周转量年均增速为1.9%,货物周转量增速低于国民经济增速。单位GDP货物周转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二)我国GDP和货物周转量
从绝对值看,1960~2008年美国货物周转量呈现逐年增长但增速逐步放缓的趋势。20世纪80年代货物周转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但之后美国货物周转量继续保持低速增长,增长率较长一段时期在1%以下(0.3%~0.7%)。根据美国运输部统计局的统计,美国货物周转量的变化情况如表2所列,如图1所示。
表3 我国GDP和货物周转量情况
图2 我国货物周转量与经济发展关系
(三)对比分析
通过比较研究发现,相同的经济活动,我国产生的交通活动远高于美国,具体表现在我国单位GDP产生的运输周转量是美国的3倍多,如图3所示。虽然我国目前正处于高速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大进大出的进出口结构、偏重的产业结构、工业布局不尽合理等阶段性特征决定了运输周转量会高,但即使相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我国相同的经济活动产生的交通活动也高于美国,这需要分析我国经济的发展模式。一般而言,粗放型经济比集约型经济能多产生运输活动。
我一直都认为,孩子在阅读上具有自身成长的空间,当他们自由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以后,会自然提升阅读品味。从这点来说,家长不要过多干涉孩子的阅读,而应该和孩子分享各自的私人藏书,可以相互影响,相互尊重,但不可横加干涉。
图3 单位GDP货物周转量的国际比较图
综上所述,减少交通运输能耗的第一关是减少交通运输量,这是交通绿色发展的第一源头。如果交通需求已经产生,不论采取什么交通方式,都要产生能耗。从中美对比情况来看,我国在这方面具有较大潜力。
三、中美运输结构的比较
(一)美国运输结构
之前过于从微观角度研究交通节能问题,现在需要从更大的视角来宏观、综合、系统审视交通节能问题。交通节能第一重要环节是单位经济活动交通运输周转量,因为它决定着未来交通运输能源消费量的趋势。运输量的降低主要源于两个方面:经济发展速度和经济结构。有经济活动必然产生交通活动,有交通活动必然产生能耗。
图4 美国货物运输结构
(二)我国运输结构
对比中美运输结构变化可以看出,我国运输结构中公路运输占比较高,铁路、水运的优势发挥不明显;美国运输结构趋于稳定,我国的运输结构尚在调整和完善之中。从量的对比上看,我国管道运输占比还较小,水运、铁路应该在大宗货物运输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图5 我国货物运输结构(不包括远洋)变化图
(三)对比分析
我国各种运输方式的市场份额也在不断变化。建国初期,货物运输以铁路为主,1952年铁路运输市场份额为82.0%。改革开放后,在“有路大家行车,有水大家行船”的政策鼓励下,公路、水路得到较大发展。2008年,铁路、公路、水路市场份额分别为32.4%、42.4%和22.5%,同时航空和管道运输也得到了较大发展,2008年市场份额分别为0.2%和7.7%,如图5所示。
如果是同行开发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上面有专业对口的工业APP应用,按理说技术完全可用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应该是可选的吧?但是,从企业老总的心态来说,越是同行,越是忌惮,越是敬而远之,心里那道屏障要高过珠峰。试想,车企A怎么可能把自己的汽车研发模型数据放在车企B开发出来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上呢?想都甭想。原因太多了,总之,企业有禁忌。
四、发展方向和政策建议
(一)发展方向
1.降低单位GDP运输量
在各个国家发展过程中,运输结构不断变化。据美国运输部统计局统计,美国货物运输结构如图4所示。从美国货物运输结构变化历程可以看出,1965~2007年间,美国铁路运输市场份额经历了一个下滑继而上升的过程,近年来,一直保持在30%~40%左右,公路运输市场份额基本保持逐年上升趋势,但仍低于铁路,近年来一直在25%~30%之间;水路和管道运输市场份额前期不断上升,1980年左右达到峰值,此后开始下降,2007年的市场份额分别为12%和20%。在各种运输方式中,航空货物市场份额最小。
从上面的公式可以看出,交通运输能源消费量是由宏观层面的货物周转量、中观层面的运输结构、微观层面的能耗强度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关于交通运输节能的成果主要集中于微观层面,关注技术创新即交通运输中的“术”,而没有重视“道”。基于此,本文将重点研究货物周转量的变化和运输结构的调整对交通节能和绿色发展的影响。
2.调整运输结构
由于地域性差异,各地区人们生活习惯各不相同,各地区垃圾分类收集的程度也各不相同。中国餐厨垃圾与国外餐厨垃圾的差异较大,国内外利用餐厨垃圾焚烧的应用经验极少,不是餐厨垃圾处理的主流技术[3]。
3.降低运输方式的能耗强度
从微观层面看,加快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提高发动机的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燃油的经济性,对降低交通能源消耗具有重要作用。尽管世界各国在这方面进行了努力,但仍然有潜力可挖掘。
其次,加强校园网络管理与监控队伍建设。高校要选择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理论素养过硬的人员负责校园网络监控与管理工作,并依托管理队伍建立完善的网络舆情收集与分析机制,以便及时发现校园网络特别是新媒体存在的倾向性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高校要通过对校园网络管理队伍的建设,培养一批综合素质高的校园网络意见领袖,使他们面对突发公共事件和重大网络问题时能够引领舆论导向,防止网络负面舆论、恶意攻击行为和其他非理性网络行为的出现。
(二)政策建议
从宏观层面上,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工业布局,降低单位国民经济活动的货物运输强度。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第二产业质量,优化产业区域布局,缩短生产活动地和资源聚集地的距离,充分利用新技术,降低货物运输量。
从中观层面上,优化运输结构,构建节能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调整投资结构,加强节能型运输方式建设。加快内河和铁路建设。通过投资主体多元化,推动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和优化。理顺价格体系、培育运输市场。采取综合措施,降低小汽车出行率,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缓解城市道路拥堵。
从微观层面上,推进技术进步,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建立科技创新体制和机制,促进科技在交通运输节能中的作用。
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恰逢中国“双11”购物狂欢。2009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接近4万亿元,到2017年,这个数字达到了29万亿元,增长超过6倍。无论从哪个角度,中国都已是名副其实的互联网大国。信息化与全球化,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今日地球人的命运。以移动互联、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为代表的第二轮信息化浪潮,推动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等创新型经济业态的发展。
由表5可知,本文选取的这些解释变量结合在一起能够预测被解释变量J,尽管有些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并不是非常显著,但模型总体拟合程度较好,各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还是具有一定的解释能力,该模型可以用来解释本科生是否考研的行为。
[参考文献]
[1]李忠奎,等.中国交通低碳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2012绿色低碳交通运输发展年度报告[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3.
[3]傅志寰,殷瑞钰,朱高峰,王基铭.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工业化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
[中图分类号] F5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4263(2019)01-0006-04
收稿日期: 2019-03-05
标签:绿色交通论文; 运输强度论文; 运输结构论文;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