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旅游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_旅游消费论文

当前我国旅游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_旅游消费论文

当前中国旅游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趋势论文,中国旅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序言

2005年将是继1997年以后的又一个“中国旅游年”,旅游消费正欣欣向荣地向前发展。2003年,国内旅游者达8.7亿人次,约为1985年的2.4 倍; 国内旅游收入达3442.27亿人民币,为1985年的43倍。 此外,2003 年中国接待入境过夜旅游者达3297.05万人次,为1978年的46倍;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为174.06亿美元,为1978年的66.2倍。旅游产业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由此可以预测,旅游业将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而旅游消费将成为我国人民的消费热点。但是,繁荣的表象并不能掩盖内部隐患,中国旅游消费目前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势必会影响其未来的健康发展,因而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表1 中国旅游消费发展概况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入境旅游人数(万人次)7279.56 8344.39

8901.29 9790.83 9166.21

外国人

843.23

1016.04

1122.64 1343.95 1140.29

华侨 10.817.55

港澳同胞 6167.06 7009.93

7434.45 8080.82 7752.73

台湾同胞 258.46

310.86344.20

366.06

273.19

过夜旅游者

2704.66 3123.60

3316.67 3680.26 3297.05

国内居民出境人数(万人次)923.24

1047.26

1213.44 1660.23 2022.19

因私出境人数 426.61

563.09694.67

1007.39 1481.09

国内旅游人数(万人次)7190074400 784008780087000

国际旅游收入(亿美元)140.99

16224 177.92

203.85

174.06

国内旅游收入(亿元) 2831.92 3175.32

3522.36 3878.36 3442.27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4》,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年版

一、国内有关研究

1997年中国首次旅游消费学术研讨会讨论了旅游消费研究的热点,也包括当代我国旅游消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旅游消费的趋势这两个问题。会议达成为:旅游消费问题包括设施、环境污染、软环境落后、产品类型少等。

旅游消费的趋势为:1、旅游消费供给和旅游消费需求开始转型并渐渐趋向平衡;2、旅游消费力增强且旅游消费关系进一步改善;3、旅游消费模式将现代化并且旅游消费内涵化将明显;4、旅游消费水平提高并且旅游消费效果将优化;5、旅游消费结构将变化,具体是观光旅游形式、自然风光旅游产品份额将下降,商务、度假、生态等旅游形式和文化旅游份额将上升,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观光旅游还将占大份额,自然风光旅游产品还是主体。

相关文章有尹世杰的《我国当代旅游消费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1997、1999、2003),文中提出了旅游区基础设施、旅游环境、旅游资源开发以及提高旅游消费层次和质量四个问题。翟辅东的《旅游消费问题浅议》(1997),指出当代旅游消费存在的问题包括供需失衡、促销不力、投诉频繁、结构单一、生态退化等。陈建勤的《21世纪初我国国内旅游消费走势分析》(2001),尹世杰的《中国旅游消费的发展趋势》等则分析了旅游消费的发展趋势。此后对旅游消费还有一些零星的研究,如陈才、谢春山的《畸形旅游消费行为的成因及其引导》(2002)等。

这些文章的分析各有角度,观点比较杂乱,因此我将在这些观点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当代中国旅游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旅游消费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二、旅游消费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从宏观角度分析:

1、中国与西方旅游发达国家相比,旅游消费还没有普及和形成更大规模,属于成长期。

中国旅游消费正是在存在着城乡差别、工农差别和市农民差别情况下发生的旅游消费,因此,旅游消费多集中在城市,多集中在工业比较发达地区,多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消费人口分布多集中在广大市民阶层,相当一部分农村居民还没有大量进入旅游消费领域。这既是二元经济结构造成的中国旅游消费的局限性,同时又反映了中国旅游消费客源未来市场的巨大潜量。[1]

2、旅游消费市场基本处于供过于求及冷热极化差异的失衡状态。

由于旅游业的巨大经济效应,全国各地旅游资源的开发热情异常高涨,大有遍地开花之势,产生了整个旅游消费市场基本供给大于需求的失衡现象。具体表现在旅游项目重复建设;宾馆饭店建设过热;交通营运力过剩;旅游小商品供过于求等现象。供过于求的市场态势又产生了消费市场的过度价格竞争。

然而旅游消费的供求不平衡状态又存在着冷热的极化差异,旅游热点出现不同于整体形式的供不应求现象。冷热区域两级分化比较明显。

3、国内旅游市场总体消费水平偏低。

目前,我国国内的旅游人数已达到世界第一,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和带薪假期的日益增多,旅游消费收入近年来也有大幅度的增长,但旅游总体消费水平偏低,人均旅游消费水平与国际平均水平相比仍属于后列。

我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经从二十世纪90年代初的300美元发展到2003年的1090美元,如果按照世界银行1999年提出的标准(中低收入国家人均GDP在756至2995美元之间,中高收入国家人均GDP在2996至9265美元之间,高收入国家人均GDP在9266美元以上),中国一些发达地区的人均GDP水平已经达到世界中高收入国家的水平,但仍有绝大部分居民处于低收入层面。据统计,2003年我国的国内旅游人数达到8.7亿人次,全国旅游收入达3442.3亿元人民币,但人均花费仅395.7元人民币,与世界旅游消费的总体情况相比,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方式决定消费水平,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扭转旅游消费水平偏低的局面还有待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表2 我国近十年国内旅游情况

19941995

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

旅游人数

524 629640 644 695 719 744 784 878 870

(百万人次)

城镇居民 205 246256 259 250 284 329 375 385 351

农村居民 319 383383 385 445 435 415 409 493 519

旅游收入

1023.5 1375.7 1638.4 2112.7

2391.2 2831.9 3175.5 3522.4 3878.4 3442.3

城镇居民 848.2

1140.1 1368.4 1551.8 1551.1 1748.2 2235.3 2651.7 2848.1 2404.1

农村居民 175.3

235.6

270.0

560.9

876.1

1083.7 940.3

870.7

1030.3 1038.2

旅游人均花费(元) 195.3

218.7

256.2

328.1

345.0

394.0

426.6

449.5

441.8

395.7

城镇居民

414.7

464.0

534.1

599.8

607.0

614.8

678.6

708.3

739.7

684.9

农村居民54.9

61.570.5

145.7197.0

249.5

226.6

212.7

209.1

200.0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4》,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版

4、法制不健全,旅游消费投诉、纠纷频繁。

旅游消费的情况比较复杂,涉及面广,因而对法制的要求更高。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旅游大法,旅游消费中出现的投诉大都参考《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及《民法》中有关条例,针对性不强,容易产生纠纷。再加上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仍比较多见,旅游消费中的法制问题不容忽视。

5、生态环境污染严重。

旅游消费的迅速发展不可避免对生态环境产生副作用,再加上规划失误、管理不善、游客素质低等因素,导致在旅游消费中对旅游区各类生态环境的不同程度的污染。如何保护生态环境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

其次从微观角度分析:

1、旅游消费的供给者(旅游企业)存在的问题:

1)旅游消费产品单一,消费层次、质量不高。

我国目前的旅游消费仍是以观光为主体,消费层次与消费质量都很低。如何开展多样化、多层次、多功能的旅游消费活动,满足不同消费者的要求,提高旅游消费的层次和质量,促进旅游者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这是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

2)旅游促销与宣传的不够,销售网络和覆盖面稀少。

我国旅游消费近两年形势喜人,但与我国总人口的消费量相比,旅游消费所占比例仍较少,旅游消费市场的潜力还很大。但我国旅游企业的宣传促销力度的不足,销售网络和覆盖面稀少,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市场潜力的开发,在国际竞争中也处于不利地位。

3)关于提高旅游服务人员素质的问题。

旅游业是“窗口行业”,从业人员的服务态度不仅关系到旅游事业本身的发展,关系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我国有不少旅游区服务质量不高,大大影响旅游消费的发展。因此,必须大力提高管理人员与服务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增强现代旅游知识和管理能力,提高服务质量。

2、旅游消费的需求者(旅游者)存在的问题:

1)缺乏旅游消费意识,旅游消费还不能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旅游需求日益增加,但旅游消费意识还不强,消费水平也不高。传统的消费观念、消费模式仍制约着旅游消费的发展。

2)旅游者平均综合素质不高,难以进行高水平、层次的旅游消费活动。

旅游消费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发展的和享受的消费活动,需要较高素质的消费者。消费者不提高自己的消费能力,就难以享受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的丰硕成果,难以进行高层次的旅游活动,也难以获得高层次的旅游消费的消费效益。

此外,素质偏低的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不文明消费也会对旅游环境、设施等造成损害。

3)当前中国旅游消费中,旅游者存在不健康的旅游消费行为。

旅游者不健康的旅游消费行为对我国旅游消费的正常发展起着极大的阻碍作用。这种不健康的旅游消费行为包括:①把旅游消费当作一种象征与标志,炫耀自己的富有。旅游行为固然具有消费攀高倾向,但过度攀高就是非理性的、不正常的了。②在旅游过程中把大量钱财用于满足某种虚幻的迷信的寄托上。③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将钱财用于那些完全无益于身心健康、甚至直接产生社会公害的活动中去,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嫖和赌。旅游的暂时性与异地性,往往诱发旅游者道德责任感的弱化,从而产生非份之想。尽管社会舆论在不断地谴责这些行为,但在旅游过程中这种消费似乎还不同程度地受到理解,甚至是鼓励与怂恿。旅游固然具有道德责任感弱化的倾向,但过度的弱化,则意味着道德的沉沦,会直接导致许多犯罪行为的产生,从而造成社会动荡。[2]

三、发展趋势预测

虽然当前中国旅游消费中存在着不少问题,但其不断兴旺发达的总趋势不会改变,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旅游消费将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具体说,会出现以下一些总的发展趋势:

第一,处于经济转轨时期的旅游消费由福利型为主向商品型为主转变的主要趋势。计划体制下的旅游往往大多属于公费旅游、福利型旅游、供给型旅游。消费客体为国有独资一统天下,经营媒体往往为政企(局、馆、社)合一。目前这种情况虽有大部改变,但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以各种形式在进行着。随着旅游消费的不断发展成熟,传统消费形式不再适用,市场需求将成为最重要的决定因素。[3]

第二,人民生活水平由温饱向小康发展的过程中,旅游消费水平将不断提高,旅游消费结构也不断优化。全国有约占人口总数5%左右的先富人群,这部分人比例虽小,但绝对数量较大。在一部分先富人群的带动下,人们的旅游消费意识和愿望也就随之而产生;先富起来的人群能够进行国内远程旅游和出国旅游,而越来越多的人有了旅游消费的条件,进行近程和低消费支出的旅游。由于东部沿海地区首先发达起来,率先进入小康,因此东部地区旅游消费发展快一些。中西部地区因为受地理、历史等条件制约,发展相对滞后,旅游消费发展也相对缓慢。

第三,随着旅游者素质的提高,旅游消费层次将不断提高,旅游消费将更体现个性化趋势。一般的观光旅游将逐步减少,高层次的文化旅游以及其它一些有特色的旅游将越来越多,旅游的文化内涵将越来越丰富。消费个性化将日益显现也是旅游消费发展的一大趋势。

第四,国际、国内旅游均将不断增长,旅游消费的供给与需求渐趋平衡。最近几年,无论入境旅游人数还是国内旅游人数,每年均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无论入境旅游收入还是国内旅游收入,每年均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今后这种增长趋势会更明显。有人预计:到2010年入境旅游人数将达6400~7100万人次,其中外国人将达1600~2000万人次,国内旅游人数将达20亿人次;国际旅游收入将达380~430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将达1.3~1.4万亿人民币,国际国内旅游总收入将相当国民生产总值的8%。[4]这些估计,虽较乐观,但并非不可能。中国旅游消费将成为很有发展前途的、持久的消费热点。

第五,旅游消费品数量增多,品质提高,有特色的旅游商品将逐步增加。现代人文景观开发不足,生态旅游消费产品短缺问题也十分突出,向旅游者提供更多参与型、休闲型以及人文和生态兼有型的优质旅游产品,将是我国旅游资源和产品开发一个突出的问题和重要的发展方向。

第六,随着旅游者法制观念的增强,旅游消费市场将更加规范。但是限于无专门旅游大法管理,执法体制尚未理顺,在一定时期内,旅游投诉与纠纷将仍有增无减。旅游消费中的不规范现象也不是短期内可以根除的。

总之,旅游业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朝阳产业,旅游消费即将成为我国的消费热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文化品位高的旅游消费,有利于提高消费质量,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标签:;  ;  ;  

当前我国旅游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_旅游消费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