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发病机制新进展论文_周洋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发病机制新进展论文_周洋

周洋

(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 江苏 盐城 224000)

【摘要】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属于常见的皮肤疾病。引致原因较为复杂,医学界对其发病机制依旧存在争议。当前关于该疾病发病机制,已经成为了学术界的重点研究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本文就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发病机制的进展情况进行全面探究。

【关键词】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发病机制;相关探究

【中图分类号】R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5-0013-02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pathogenesis of chronic idiopathic urticaria

Zhou Yang.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Yanche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Yancheng, 224000, China

【Abstract】Chronic idiopathic urticaria belongs to common skin disease. The cause is more complicated. The medical profession for its pathogenesis remains controversial. The current on the pathogenesis of the disease,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the academic research.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pathogenesis of chronic idiopathic urticaria.

【Key words】Chronic idiopathic urticaria; The pathogenesis of; Related inquiry

慢性荨麻疹(CU)属于反复性发生风伴瘙痒慢性皮肤疾病,病程约为1.5个月。相关统计证实,大约有40%的患者合并血管神经性水肿,且女性患者的人数明显偏多。成年人群体中,该疾病的自然病程时间约为3-5年。现如今学术界已经明确了部分CU病因,包含荨麻疹性血管炎与物理性荨麻疹,大约有80%~90%的患者引致原因不明,临床上将这部分患者称之为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IU),CIU的发病机制相对复杂,一部分患者在使用抗组胺药物后临床效果不佳,当前使用有效方式治疗CIU已经成为了医学界重点研究项目。结合实际情况,本文现对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发病机制进展情况进行分析,现综述如下。

1.Th1/Th2细胞因子比例不均

当前,临床上一般使用一些免疫抑制剂对传统药物耐受性不佳的CIU患者进行临床治疗,部分患者使用后,病情取得一定好转,但这些药物的副作用较大,患者接受起来并不容易[1]。最新临床报道证实[2],对于难治性CIU者,使用环孢素可以取得满意效果。这在根本上证实,该疾病的发生与细胞免疫异常存在关联性。另有学者指出,Th2细胞不但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 B淋巴细胞生成IgE,另外也会生成诸多Th2型细胞因子。上述细胞因子能够直接或者间接的引发变态反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CIU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RNA加以提取,使用反转录聚合酶链扩增法对Th1细胞因子受体IFN-γ6信使RNA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证实和常规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相关结果显著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证实,在患者机体内,Th1/Th2细胞因子比例不均现象存在。另有实验对50例CIU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对其血清中的IL-2,4,6,8,10,12和IFN-γ水平进行检查,结果证实,病患组的血清IL-4,8明显比对照组高,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这在一定程度上证实,CIU的发病和免疫异常存在关联性。

2.自身抗体因素

有国外学者对20例CIU者的过敏源进行全面检测[3],在使用有效方式,脱离过敏原之后,有7例患者疾病得到有效控制。5例患者相关症状得到好转,这在根本上证实外界变硬元可能为部分CIU者的发病引致因素。在该疾病患者体内存在抗FcεRI抗体,主要构成亚型为IgG1,IgG3两个亚型。有在实验证在上述抗体和IgE与FcεRI的受体可以有效结合,加上补体参与反应,可令嗜碱性粒细胞与肥大细胞释放介质。奥马珠单抗可以全面降低机体外周血内IgE水平,同时对嗜碱性粒细胞与肥大细胞中的IgE受体下调,全面控制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疾病进展。有学者使用IgE抗体对CIU患者展开临床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3.精神因素

最近几年,精神因素和CIU疾病发病率的关系被学者们广泛关注。CIU疾病有着病情反复的特征,在罹患疾病后,患者内心不良情绪显著增加。相关实验证实,和正常群体相比,CIU发生精神分裂症的该率明显较高。大约有70%的患者在发现自己病情后,存在精神紧张性障碍,因此在使用有效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应注重患者的心理治疗。国外学者研究证实,使用特异性5-HT二次摄取抑制剂对CIU患者进行治疗,可以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证实CIU和5-HT之间存在关联性。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作用下,会引起β-内啡肽大量释放,进而诱导淋巴细胞,出现变态反应,进而加重患者病情。另有研究证实,和正常人群相比,CIU患者的降钙素机体内肽水平明显较高,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证实降钙素基因肽和CIU发病存在关联性[4]。

4.凝血因子影响

CIU患者在患病时,皮肤表面会出现红斑和风团,从病理学的角度来讲,其引致原因为血管渗透性提升。凝血酶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血管渗透性,由此能够推断,CIU疾病的发病可能是由凝血酶原参与下得到的结果。国外学者证实,在CIU患者的血浆内凝血酶原片段1.2和D-二聚体与VIIa因子,对CIU疾病的病情发展起到推进作用,其水平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在患者疾病稳定之后,和正常对照组相比,血浆凝血酶原片段F1,2明显较低。国内学者使用ELISA法,对APST阳性的CIU者进行实验调查,结果显示,在经过临床治疗之后,患者的血浆凝血酶原片段1.2的含量显著下降,和之前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相关指标与其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证实血内F1.2水平上升,和CIU发病存在较为强烈的关联性,凝血酶原是加重CIU患者临床症状的关键性因素,使用何种有效方式,消除这一不利因素的影响,尚待研究。

5.小结

综上所述,导致CIU疾病发生发展的原因相对复杂。和自身免疫因素,细胞因子比例失衡,凝血因子异常和情志因素存在较大关联性,相互之间影响较大,上述因素的关联性值得进一步探究。

【参考文献】

[1]李民.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血管活性肠肽、白介素-5和组胺的测定及意义[D].青岛大学,2011.

[2]李正学.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对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产生抗FcεRI抗体和抗IgE抗体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5,11:32-34.

[3]李振化,王玲,张理涛.自身免疫性荨麻疹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0,06:894-895.

[4]罗颖,晏洪波,杨李.慢性荨麻疹患者红细胞CR1分子表达及外周血IgE、C3、C4水平的相关性研究[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2012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2012:1.

论文作者:周洋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9月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6

标签:;  ;  ;  ;  ;  ;  ;  ;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发病机制新进展论文_周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