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路桥工程普遍采用移动模架施工技术,该技术能使桥梁更加牢固耐用。结合工程实例,本文简要分析了移动模架施工工艺及桥梁结构具体搭建技术,着重点分析了桥梁移动模架施工及质量控制技术,仅供参考。
关键词:桥梁移动模架;质量控制技术;
1 概述
移动模架系统是一种自带模板,利用承台或墩柱作为支承,可在桥位间自行移动,逐跨完成箱梁现浇施工的大型桥梁施工设备。相比传统的施工方法而言,移动模架法具有施工速度快、机械化程度高、适用范围广、经济合理、桥梁结构整体性好等诸多明显的优点。然而国内采用移动模架法施工的桥梁,标准跨径在30~50m范围的桥梁占大多数,通常为单跨现浇移动模架,而对于超长、多跨连续移动模架的设计和应用,国内相关的研究和应用还较少。它适用于各种断面、各种跨度的桥梁和不同的桥型。当桥墩较高、桥跨较长或桥下净空受到限制时,已更为广泛地采用移动模架逐孔现浇施工技术。随着移动模架造桥机的不断改进完善及造桥技术的日臻成熟,该技术必将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2 工艺原理
移动模架为架模一体式施工方式,其工艺原理是在设计混凝土箱梁的上方或下方设置承重钢主梁来支承模板、梁重和各种施工荷载。钢主梁前端支承于墩上,后端支承于已浇混凝土梁端上。当一跨梁段张拉完毕后,脱模卸架,由模架上配套的液压系统和传动装置,牵引钢主梁和模板纵移至下一跨。这种方法适用于跨径20-70m的等跨和等高度连续梁桥施工,为我国大型桥梁施工向机械化、自动化和标准化迈进奠定了基础。
3 桥梁移动模架施工
案例工程上部箱梁施工采用下行牛腿自行式移动模架施工工艺,施工方向由小桩号侧向大桩号侧施工,先施工右幅后施工左幅。具体进行施工前,要对桥梁的纵轴线进行精准定位,施工时注意模板的建筑形式选择,参考实际拉线的区域分配模板的位置,这期间必须严格控制误差,将其控制在最小范围;拉线设置完毕后,依次箱梁模板的放置,模板固定时选用自带的钢管,根据实际位置安装;模板固定之后,调整其高度至适宜的范围。主梁采用单箱单室截面,箱梁设计高程为中央分隔带与桥面铺装的交点,箱梁顶板横坡通过箱梁绕设计高程点旋转而成。而模板之间的固定组合方式,则主要是通过螺栓连接,模板之间紧密排列,使用螺栓加固,保证其间距符合工艺规范;在模板连接好后,于接口处使用胶带缠绕包裹,填补其缝隙,保证气密性。在施工进行时以及施工结束后要对按要求装好的模板进行参数测量和记录,留下具体数据以便后续安装模板时进行参考。模板顶部的施工则需要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才能进行,大桥侧边和大桥底部的工艺要率先操作;顶部模板和底部模板不能有较大空隙,不可超过1.3m;还要在底板上设置支撑用的架子,架子的间隔规定为30cm;模板材料这时便选用竹胶板,其厚度为15mm。确定了具体参数,移动模架模板施工能够更快速有效地进行。
4 桥梁结构具体搭建
4.1 预压模拟
移动模架预压采用模拟实际荷载预压法进行预压,载荷取最大施工载荷的 1.1 倍,预压加载在箱梁的第二跨,按箱梁最长施工段进行模拟。预压将移动模架翼缘板、腹板用砂袋堆载,底板采用水堆载,各截面按对应混凝土荷载堆载,在砂袋上铺彩条布,彩条布之间用胶水粘接,防止下雨雨水沁入砂袋造成超载。水压载区铺上2层薄膜用粘胶把薄膜接缝粘接严密不漏水。注意在敷设薄膜前应将模板接缝处用膏灰勾缝。实际操作时砂的密度按1.5t/m3,钢筋混凝土密度按2.6t/m3 计算,根据箱梁截面计算出断面的砂袋、水的断面尺寸。在箱梁模板中,观察其压力耐受能力的限度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具体操作时分3次加码,每次加量相同,期间仔细观察模板的反馈情况,以此判断路桥的整体压力耐受程度。首次搬运重物时,要添加总体量的1/3,观察时间为1d,这期间需要定时进行现场的数据测量,判断其升降情况,2次测试的时间保证相差4h之内;再次加码时,继续添加1/3,观察时间不变,观察的间隔时间也不变,期间做好参数的测量和比对;最后一次加码就选择拉满,添加剩余的重物,并且更改测量间隔,变成6h观察一次,并且之后继续增大观察的时间间隔,直到模板支架完全稳定。整个观察和数据测量要维持7d以上的时间,保证结论的科学性,理想情况下,模板沉降的距离应小于2mm。这种做法使得路桥建造可以达到工程预期的效果,其承重的规格可以符合要求。
4.2 变形观测
在进行变形观测时,必须安排测量控制点,移动模架预压观测点主要布置在:牛腿梁的左右两侧;主梁的1/4位置、跨中位置、3/4位置、悬臂端;横梁的中间位置;每根横梁对应的翼缘模板的左右两端。对于主梁和模板横梁上不便观测的点,可以用刚性连接引致主梁以下,以便观测。观测点位用红色油漆标识。但每个洞口支架必须有5排测量控制点进行观察。在预压缩试验之前,必须校准每个控制点的高度,每个控制点的高度在加载30%、60%和100%重量时,及时进行测量,然后在重量为100%时每2h测量1次。在支架稳定后观察到的间隔可以是8h/次,如果模板在24h内的终点距离小于2mm,则可以去除重量。
4.3 内模板的质量控制
移动模架的模板安装要根据其自身大小和结构进行合理设计,支撑部位和连接部位要灵活运用,安装时还要注意保持其稳定性良好。在模板连接好后,于接口处使用胶带缠绕包裹,填补其缝隙,保证气密性,同时准确地留出预留洞的位置。而内模板的安装则需要按照流程,在底板钢筋和预应力管道安装完成之后才能实施操作,并且要提前把支撑用的竹胶板进行加工。进行内模板安装时,负责操作的技术人员要严格按照工艺规范进行安装,保证其合格,与此同时有负责检测的人员进行监督;之后进行混凝土浇筑时还要有经验的木工在场,以便及时地矫正模板的位置。在整体内模板的安装结束后,再对其整体进行检查,查看各设施的安装是否到位,重点排查模板内存不存在漏浆现象,若出现异常,则马上锁定故障地点,根据异常情况进行及时处理,保证内模板的安装顺利完成,并且预留孔洞的位置也要尽量准确,避免较大的误差。
4.4 钢筋的安装和控制
钢筋混凝土施工是保障路桥稳定性最重要的环节,钢筋的质量好坏将直接影响路桥施工的成功与否,所以钢筋的质量要严格把关,各项加工参数要符合规定,精确到具体单位,并以严格的安装工艺进行操作,具体安装时把握其间隔距离、连接的长度和焊接的厚度。安装顺序则先是桥底和桥两侧,此处注意其操作时间是在移动模架模板施工结束后,之后则是安装箱梁内模和外模,让路桥整体得到很好的支撑。所有钢筋都安装完毕后,要进行整合处理。
5 结语
综上所述,路桥工程的移动模架模板施工技术是新时代发展的必要。该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建造的速度,在此基础上还能同时确保路桥的功能多样化,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要在建筑行业发展中不断完善移动模架模板施工技术,并与时俱进,对技术进行革新,从根本上改变建筑行业的格局,推动我国综合经济的稳步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明.移动模架施工技术在桥梁施工中的运用[J].交通世界,2019(07):102-103.
[2] 胡帆.移动模架现浇梁技术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9,4(01):98-99.
[3] 丁俊.125m四跨连续移动模架设计与关键施工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18.
论文作者:季益彭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7
标签:模板论文; 模架论文; 桥梁论文; 预压论文; 测量论文; 位置论文; 技术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