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治疗方法论文_刘正元

【摘要】本研究目的是针对胃食管反流病,分析其治疗方式和效果。方法是选择在2017年1月到2019年1月期间,我院消化内科门诊收治的30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对照组中,实施常规治疗模式,在观察组中,主要是采用胃食管反流病专项质量改进临床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是在观察组中,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并且愈显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6个月后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评分,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是针对消化内科胃食管反流患者,实施专项质量改进临床治疗方式,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值得进行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消化内科;胃食管;反流病;临床治疗;方法

在消化内科中,胃食管反流病是十分常见的疾病,并且其发病率比例仅仅是少于消化不良。在最近几年中,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人们的年龄结构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并且饮食习惯也在不断改变,这些都导致胃食管反流病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胃食管反流病有着严重的危害,并且和咽喉炎以及食道癌等等有着紧密的关系,在严重的情况下,甚至能够导致窒息好肺炎等等,导致急性哮喘发作。在胃食管反流疾病中,其发病原因复杂,并且容易复发,因此,为了提高消化内科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效率,本研究选择在2017年1月到2019年1月期间,我院消化内科门诊收治的30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7年1月到2019年1月期间,我院消化内科门诊收治的30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有患者150例。在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70例,女性患者80例,患者的平均年龄是(46.52±3.56)岁。其平均病程是(5.3±1.8)个月。在观察组中,有男性患者78例,女性患者72例,其平均年龄为(45.92±3.67)岁,患者的平均病程为(5.6±1.7)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常规消化内科门诊治疗,进行C13呼吸检测,对于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对象,进行Hp根除治疗。对于单纯胃食管反流病,给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埃索美拉唑、泮托拉唑等,空腹口服,2次/d,症状控制后,逐渐减量到5mg/次,持续用药3个月。同时医嘱纠正不良生活习惯,规律作息,适量运动,戒烟酒。

1.2.2观察组

在文献调查和小组讨论,以及对患者进行患者随访中,对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专项质量改进的对策,主要内容有:(1)药物的选择。在选择的药物中,有质子泵抑制剂药物,并且包含抑酸药物和保护胃黏膜药物,并且有消化动力药物等等,从而能够保护胃黏膜,实现对症治疗,降低症状的产生。(2)巩固治疗。服用抑酸药物之后,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症状,并且使用胃动力药物,在之后进行6-8周的巩固。(3)睡高枕,防止胃酸突破。(4)随访管理,在治疗之后,需要保持一个月一次的电话随访。(5)防止滥用其他中药。

1.3观察指标

治疗前、6个月后,两组患者反流症状指数评分表(RSI)、反流体征评估量表(RFS)。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1.4疗效评价

(1)痊愈,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症状积分下降≥95%,体征下降≥95%;(2)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症状积分下降≥75%,体征下降≥75%,无重度症状;(3)有效,症状体征有所改善,症状积分下降≥30%,体征积分下降≥30%;(4)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或加重,症状积分下降<30%,症状体征<30%,或症状体征加重。愈显率=(痊愈+显效)/总例数×100%。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以及WPS表格进行统计学处理,症状指数、体征积分服从正态分布,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愈显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症状、体征积分比较

6个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症状、体征评分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在我国,胃食管反流病已经成为社区的常见病,并且发生率高,对患者进行治疗也难以取得十分理想的效果,在六个月后,其治愈率只有14.6%,显著比文献中的研究报道相关的痊愈率低,这和调查研究方法以及排除标准有着很大的关系。在本研究中,对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之后,没有进行严格的控制,这也说明在疗效中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基于文献、小组讨论、患者随访、访谈,主要导致疗效不佳的影响因素有:(1)部分患者病情较严重,特别是那些出现明显胃动力不足、胃酸分泌异常的患者,病情越严重,患者痊愈的可能性越低;(2)不良生活习惯较多,如吸烟、饮酒,这些都可能导致胃酸以及胃动力功能异常,许多患者特别是中青年人患者生活工作压力大、长期熬夜,疾病的危险因素仍然存在;(3)用药不合理,特别是在门诊,用药比较简单,以质子泵抑制剂为主,但是并非所有的患者都适合该药,特别是那些伴有胃动力功能障碍的患者;(4)用药依从性差,药物未能得到合理的使用,出现错服、漏服、擅自改变剂量等一系列问题。

基于以上问题,我院尝试针对胃食管反流病,进行针对性的改进,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明显获益,痊愈率可以达到28.0%,愈显率达到81.3%,提示改进活动可以增进疗效。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多因性疾病,生活管理非常关键,医生在诊治该病时,需要特别重视医嘱的管理,寻找、控制危险致病因素。在合理治疗基础上,需要重视效价比。为减轻胃食管反流的危害,可以尝试进行呼吸功能训练,降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消化内科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有待提升,需要重视合理用药、依从性管理。专项质量改进工作可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应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郝志玲.消化内科门诊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25):114-116.

[2]刘廷敏,成永清.消化内科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治疗效果[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9,34(04):1-3.

[3]谢天琼.消化内科门诊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治疗方法以及效果分析[J].名医,2019(01):90.

论文作者:刘正元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20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7

标签:;  ;  ;  ;  ;  ;  ;  ;  

消化内科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治疗方法论文_刘正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