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初中生论文,心理健康论文,身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初中学生正值14~15岁,心理学上称这一时期为“少年期”,是介于童年期(小学)和青年期(高中)之间的过渡期。处于一个从幼稚向成熟过渡阶段,是一个半成熟、半幼稚,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也是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家长和教师应该注意孩子的心理卫生,根据他们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对其进行科学的教育,会使学生的各种心理品质得到和谐发展。初中学生正处身心发展的高峰期。身体发育迅速,体形剧变,身体机能迅速健全,性发育开始成熟。在心理发展上,处于智力和能力发展最佳期、性意识的神秘期、人生观和世界观的萌芽期和个性形成的关键期。
第一,初中生处于智力和能力发展的最佳期
这一时期,他们的感知觉的发展趋于完善,视觉感受性和听觉感受性都超过成年人。注意力进一步发展,也是人生记忆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如果有效施教,培养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觉能力,把学习知识和发展智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就会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否则,如果教育不利,方法不得当,就容易产生若干心理障碍现象,导致成绩下降,情绪紧张,焦虑不安,厌学;在生理上出现头痛、失眠、厌食等。学习上的失败,还会导致纪律松驰,很容易出现“调皮”的学生和“差生”;甚至可能出现“乱班”现象。
第二,初中学生处于性意识的神秘期
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同时也进入了青春发育期。性生理的发育,给青春期学生心理生活带来很大的冲击。由于第二性征的出现,使男女生很快显示出成年人的身体特征。面对这种突然变化,他们常常会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惶惑之感,身心处于一种潜在紧张之中。随着性机能的成熟,青少年的性意识开始萌发,开始意识到两性的差异和两性的关系,产生了一种特殊的心理体验,对有关性的问题暗地里生产了特殊的兴趣、好奇和莫名的冲动及特殊的神秘感。因此,当受到社会上不良思想、作风、言行引诱时,很容易使他们产生过失行为。
第三,初中生处于人生观、世界观的萌芽期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的内容不断加深加宽,社会接触面的不断扩大,他们开始根据社会的需求考虑自己如何有意义地渡过一生这个重大问题。人生观开始进入他们的意识领域。但这个时期人生观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还基于感性的经验,因而很不稳定,很容易在其它因素的影响下改变自己的正确人生的基本看法。因此这一时期教育的可塑性最大。如果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易形成畸型的变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些心灵脆弱的学生,遇到想不开的事情,容易产生悲观、厌世、轻生的念头。虽然在初中生成长的过程中有许多问题需要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倍加小心地关注和处理,但是我们还必须充分地认识到在这人生的“黄金时期”,蕴藏着无限的生机。
第四,初中生处于个性形成的关键期
这一时期,他们精力充沛、活泼好动、兴趣广泛,不少学生在初中阶段形成了特殊的爱好并发展为专长。初中生意志发展较快,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自觉性和独立性不断提高。他们的行动已经不象小学生那样依赖教师和家长的指令来调节,他们开始产生独立人格倾向,并要求摆脱成人的束缚,希望教师和家长不要把他们当成“小孩子看待”,要求教师和家长尊重他们,倾听他们的意见。有时他们的思想和态度很执拗、固执,不愿听取教师和家长的意见,情绪表现强烈,易于兴奋和激动,容易动怒、怄气、争吵、甚至打架。对教师和家长易产生反抗和对立情绪。
针对初中生的上述特点,可采取如下教育对策:
第一,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关注,需要各方面齐抓共管方可取得良效。因为造成心理不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家庭的不良教育、影响;二是社会上不良因素的影响;三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不力。家庭不良教育因素主要表现为:家风不正、家庭结构残缺不全、父母溺爱、管教过严、期望值过高或放任娇宠,以及家庭成员教育要求不一致等等。社会的不良影响主要表现为:社会上的一些不正之风,以及社会上流传的不健康书刊、报纸,淫秽录像等等。学校教育工作不力主要表现为:办学思想不端正,重智力、轻德育;有的教师对学生缺乏情感,冷漠、不关心;处理问题简单、粗暴、嘲讽、挖苦等。这一切都是造成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因素。因此,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必须形成合力,需要各方面力量的密切配合,特别是要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一致起来。家长也应不断学习,提高素质,重视自身的言行和心理卫生,经常保持一种健康向上,乐观豁达的心境,密切配合学校的工作;学校要采取有利措施,加强预防和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加强班主任工作,建立“差生”档案,与家长密切配合,禁止学生在校外和家庭看黄色书刊、参与赌博性游艺活动。防止学生与一些行为不端者交往。组织开展一些有意义和健康的活动,使学生精力集中到有益的活动中来。
第二,积极开展青春期生理卫生教育
周恩来总理早在60年代初就指出:务必在女生来月经之前,男生在发生首次遗精之前,把科学的性卫生知识传授给他们,一定要把性教育作为一项破除封建迷信和移风易俗的大事来抓。初中学生正是青春发育高峰期,由于身体形态、功能和性发育这些生理上的突变,对其心理上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对初中生加强性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也是保持和增强心理健康的十分重要措施之一。关于性的教育,首先要进行性生理知识的教育。要告诉青少年学生关于青春发育中出现的各种生理变化及其出现的大体时间,可使他们有心理准备,不致茫然失措,担心害怕。同时也有利于及早发现青春发育的异常情况,从而及时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其次,进行性心理知识教育。教师应根据教育对象的特征,选择必要的性心理知识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初中学生将旺盛的精力集中到学习生活中来。努力创设男女生正常接触交往的环境,使他们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再次,进行性道德知识教育。性道德知识教育应走在性成熟之前,让学生掌握社会道德行为规范,遵守道德行为规范,并能根据这些行为为准则和规范来调节控制自身的行为。
第三,开展适合初中生特点的丰富多彩的活动
开展有意义的各种活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初中生精力充沛、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兴趣爱好广泛,愿意参加各种活动。学校和教师或班级要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通过活动一方面满足他们这一特点,另一方面又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使之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男女同学之间的关系。培养热爱学校、热爱班级、热爱老师、热爱家长的情感。通过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有益活动,有利于防止、抵制、矫正各种心理障碍及不健康的言行。比如:通过开展读书活动,参加读书报告会,交流读书体会达到思想启迪以及知识面的扩展,可有效抵制一些低级下流的书刊杂志的消极影响。通过开展体育活动,参加体育技能的训练(包括球类、田径、体操、棋类),可以培养学生兴趣和专长,使身体和大脑机能的发展更健康,心理素质更优良,精力更充沛,毅志更坚强,个性更完善;通过组织开展科技活动,把学生的兴趣和思维引导到科技小发明和科技创造上,有利于智力的开发,更有利于集中精力刻苦钻研和学习;还可通过开展绘画、书法和摄影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完善学生的个性。总之,学校、教师、家长要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真正重视起来,采取多种有效、恰当的方式、途径对学生进行教育,使他们的心灵始终沐浴在明媚的阳光之中,使他们成长为有理想、有抱负、意志坚强、充满自信、活泼开朗的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