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建立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努力实现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是职教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点。而充分发挥高职对中职教育的引领作用,促进中高职教育的深度融合与贯通是实现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现实可行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本文对高职引领中职教育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为进一步研究、探索和解决问题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高职教育 中职教育 引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了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即到2020年,力争形成适应我国现代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需求、体现终身教育的理念、中高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结合当前实际,进一步明确高职引领中职教育发展的方向,研究和探索引领的组织形式、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推动和创新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正是职业教育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方式重大转变的客观要求,是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任务,也是职业院校谋求自身发展和向上提升的战略选择。
一、高职引领中职教育发展的现状
1.从认识层面看,思想尚未统一,引领处在下意识状态
从全国职业教育的现状来看,高职对中职教育的引领仍然停留在自然或者说不自觉的状态中。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大部分高职院校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自己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的龙头地位,尚忙于全力争取自身的快速发展,而忽略了自己应发挥的领军作用和影响力,对引领中职教育的发展缺乏主动性和能动性;另一方面,大多数中职学校思想不够开放,盲目地“孤军奋战”,未认识到自己除了独立自主的发展外,还处在被高职教育引领这样一个定位上,甚至部分中职学校担心其独立性受影响,从主观意识上不愿意接受高职教育的引领。总得来说,在高职引领中职发展的理念上尚未真正统一思想。
2.从行动层面看,内在机制自觉调节,体制尚不健全
虽然从认识角度上分析,高职对中职教育的引领尚处在不自觉的状态,但是由于高职院校和中职院校同属于职业教育范畴,其内在属性具有一致性,这种天然的联系使中、高职教育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相互融通合作,在日常的事务上联系密切。一般来说,高职教育的办学水平和办学实力高于中职教育,使得高职对中职教育的引领具备可行性和必然性。实际上,高职教育已然在不自觉中开始了对中职教育的引领,只是这种引领还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体制机制,体现在行动上还存在一定的自发性和盲目性,不够系统和科学。
3.从效果层面看,引领作用初显,潜力有待挖掘
我国的职业教育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机遇期获得了大发展,高职引领中职教育发展的态势和格局日渐明朗。高职教育在引领中职教育发展过程中逐渐开始扮演重要角色,发挥重大作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主要体现在:
(1)高职教育带动下的中高职办学一体化趋势明显,效果显著。以贵州省为例,2001至2005年间,全省新增独立职业技术学院11所,总数达到16所,另有9所普通高校正举办高职教育或设立了职业技术学院;在贵州独立设置的高职学院中,9所为地(州)综合性职业技术学院,7所为省属高等职业学院。2001年省级重点中职校与高职院校联合举办了“3+2”形式的高职,全省16所高职院校在办学层次上均实行中、高职并举。截止到2012年底,贵州省高职院校达24所,中职学校达346所,高职院校所对应的行业一般有1到2所以上中职学校,中高职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增强,发展一体化趋势明显。从全国来看,无论是中高职院校数量还是在校生规模均占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中高职学生数量庞大、学校众多、行业对接紧密的现实使高职引领中职教育发展的条件进一步成熟。
(2)高职引领中职教育发展过程中,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双赢”的原则组建职教集团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例如:位于贵州省的铜仁职业教育集团学校的改革发展模式就是一个典型的示范。在《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中,明确提出了“创新办学体制,鼓励地方政府和行业(企业)共建高等职业学校,探索行业(企业)与高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发挥各自在产业规划、经费筹措、先进技术应用、兼职教师选聘、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学生就业等方面的优势,形成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等各方合作办学,跨部门、跨地区、跨领域、跨专业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铜仁市充分借助这一政策导向,通过政府主导,统筹规划,积极推进,分步实施,组建了铜仁职业教育集团学校。铜仁职业教育集团学校坚持协调发展、优势互补、市场导向和紧密合作四大原则,明确了专业、招生、教学、师资管理和各成员学校利益分配细则,明确了学校主体、各县(区)政府分级负责经费投入、分校升格和干部共同管理的管理体制。该集团的建立得到了省、市领导的高度关切和扶持,铜仁市人民政府于2012年6月正式行文下发《铜仁职业教育集团学校发展实施方案》。实践证明,这种以骨干高职院校为龙头的集团学校模式推动了政府部门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扶持力度,提高了高职院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充分发挥了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对中职学校的龙头带动作用,通过业务指导和培训提高了各县(区)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和综合办学实力,盘活了中职学校的发展,推动了铜仁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
(3)高职院校充分利用国家骨干示范建设的历史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并积极带动了中职教育办学水平的同步提升。部分高职院校充分利用示范建设的资源优势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管理体制改革,把发展重心放到内涵建设上,把工作重点定在不断强化办学特色和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来,使自身的发展方式,办学、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质的提升;并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在发展理念和办学方向上的模范带动作用,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上的改革先锋作用,在学生职业技能和素质的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就业指导与服务上的标杆示范作用,不自觉地带动和引领了中职教育的同步发展。
二、高职引领中职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已经基本形成,这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大成果和重要里程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既要坚持职业培训与学历教育并举、形式多样、灵活开放原则,又要在现行体系和制度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沟通和衔接,实现各切入点的无缝对接,从而达到体系的上下贯通、内外融合。而高职引领中职教育发展这一重要节点的探索尚处在初级阶段,在引领政策导向上、引领模式和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1.政策导向不明晰
教育主管部门没有明确提出高职引领中职教育发展的使命,相关政策扶持短期内也难以到位,使高职引领中职教育发展的动力不足,条件受限。特别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政府财力薄弱,区域内企业发展速度缓慢,导致职业院校资金来源渠道少、数量小、资金周转不畅等,这些都严重阻碍了中高职教育间的沟通和贯通,阻碍了部分院校的校企合作和职教集团建设,职业院校机制体制改革的推行相对缓慢,高职教育也就很难发挥其应有的办学优势和特色来带动中职教育的发展。
2.理论支撑相对缺乏
国内外对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研究大都从中、高职的衔接角度出发,而在研究中、高职教育的内在有效衔接和融通过程中尚未真正提出高职引领中职教育发展的思路,偶有提及的文献资料,研究也不够系统和深入。事实上,高职引领中职教育发展本身尚处在制度研讨和设计层面,高职引领中职的内涵、模式和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还未形成统一的科学合理的定论,导致高职引领中职教育发展过程中缺乏理论指导,呈现一定程度的盲目性和混乱性。理论探索落后于实践将阻碍高职引领作用的充分发挥。
3.引领模式和体制机制不健全
目前,高职引领中职教育发展比较可行的模式主要集中在组建职业教育集团的途径上,形式比较单一。而职教集团的建设也多处于探索阶段,成熟的、有代表性的发展模式没有形成很好的案例和示范。职教集团的体制机制建设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集团内部管理不到位或滞后导致了成员之间协调不畅的现象,同时还存在组织结构松散、校企合作形式单一、合作广度及深度不够等问题。由于职业教育区域性和地方性特点明显,各地、各校尚需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实际探索自己的路子。
4.高职引领能力普遍不足
国内很多高职院校都是通过中职学校的重组合并而来,自身的发展定位、发展方向尚不明确,甚至自己的生存和发展都面临困境,不具备引领中职教育发展的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以贵州省为例,贵州省职业教育不仅规模相对较小,而且办学能力和发展水平也比较落后。据统计,贵州省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现有24所,在校生规模达30000多人,与全国相比,其所占比重仍较小,与贵州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贵州省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是近些年由散落的中职学校组建而成,由于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因素导致办学理念模糊,办学思路不清,办学特色不鲜明,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较差,同时还面临来自外部激烈的竞争压力和内部办学资金短缺、师资力量薄弱、生源质量下降等一系列的问题和困境。
5.中职教育边缘化和高职化现象严重
主要表现为:一是中职教学组织偏高职化。当前,包含贵州省在内的部分省市现今仍然存在高职院校包含中职教育的办学模式,在这种模式的运行过程中,因为校区条件的限制,高职学生与中职学生基本上都是在同一个环境中学习和生活,但由于各高职院校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到高职学生,对中职学生有所忽视,尤其是对中职学生的教育教学缺乏思考,简单按照高职教育的办学规律和办学思路来引领实施中职教育发展,忽视了中职教育的自身规律。二是思想教育模式高职化。中职与高职学生在年龄、学识、素质等方面差异较大,需要在思想教育方面分类引导,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简单将中职教育纳入高职教育体系,必然会导致思想教育的脱节。三是校园文化边缘化。高校社团和各类协会组织是高校校园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充分发挥高职党团组织、学生社团方面“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优势,帮助中职学生健康成长,是高职院校举办中职教育的独特使命。但是,校园活动形式往往缺乏思虑,中职学生在与高职学生同台竞技中处处落于下风,积极性受挫,从而产生了负面的情绪影响。同时,高职在人文素质、职业素质、职业精神、职业价值追求、职业技能方面对中职学生的帮教发挥得不够,实际上中职学生处在校园的边缘地带,融不进大的校园文化环境中。
三、实现高职引领中职教育发展的措施
分析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结合高职教育和中职教育自身发展规律以及高职引领中职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实现高职引领中职教育发展要稳步推进,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举措: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是职教发展的根本动力。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对人才结构和内涵的要求也随之发生变化,人口数量红利逐渐向人口质量红利转型,急需大批能主动适应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综合素质较高、结构科学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同时,伴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人们的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呈现出多元化的姿态,人们的价值观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扭曲,思想文化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激荡,客观上要求不断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使更多的人接受到高层次的教育。而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目前普遍存在人才培养目标短视和功利的现象,过分强调“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 ,忽视了学生个体品质和内在精神的培养,其培养出来的人才既不符合“完整的人”的教育目标,也不能满足企业深层次的需要。因此,我国的职业教育必须认清当前形势,把握教育发展规律,明确定位和发展方向,自觉担负起培养人格完善、自尊自信、热爱事业、能够自觉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历史重任。要完成这一使命,客观上要求职业教育遵循社会人才需求和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向着终身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教育部鲁昕副部长在高等职业教育引领职教科学发展战略研讨班上指出:“仅仅在职业教育体系之内去思考中高职教育的层次、定位及相互关系问题,必然存在许多争论。但如果跳出圈子来考虑,从全局上看,从职业教育体系之外来看,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中高职之间绝不仅仅是简单的层次之分,而是一个共生体,更应该明确的是在职教体系中各自的定位和分工。”他同时还指出,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责无旁贷。当然,所谓高职引领中职教育发展、中职教育自觉接受高职教育引领不等于中职教育被同化或被边缘化,而是中职教育在坚定自己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充分借鉴高职教育先进的发展理念,借助高职教育的丰富资源,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拓宽自己的办学深度和广度。
2.加强政策的引导、统筹和扶持力度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中提出:要加强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更为系统化地培养技能型人才。而作为职业教育的龙头,高职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应定位在高端,发挥引领、示范和骨干作用。各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进一步明确这一理念的内涵,结合实际,把握规律,制定和出台相应的指导意见和措施,对职业院校进行一定程度的分类指导,鼓励和支持中高职教育树立系统、整体的发展思路和人才培养理念,鼓励和扶持高职教育向纵深发展,立意深远,增强影响力和带动力;加大引领的统筹和扶持力度,加快有关的项目和制度建设,并充分发挥行业、集团办学的主力作用,规范集团化办学中各个参与主体的权责,逐步形成政府指导、利益驱动、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大职教发展模式,并推进中高职协调发展以及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
3.加强引领的理论和实践探索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首先,要明确引领的理论基础,一般认为是以“共生”理论或者说“利益共同体”理论作为理论依据。其次,实现有效引领的理论和实践探索。近十余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获得了大发展,并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各地职业教育开拓创新,特色和亮点不断涌现,交流合作办学趋势明显,我们应该借助这一优势和有利条件,加强高职引领中职教育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主要是引领内容和途径的研究:内容包括职业教育理念的引领、专业建设的引领、课程改革的引领、师资队伍建设的引领、实践教学引领、文化建设引领和技术研发引领等方面,主要任务是将高职教育发展的先进理念、成功经验通过示范或手把手的传帮带内化到中职教育的发展中;途径主要是在遵照“遵循规律、服务需求、明确定位、系统思考、整体设计、构建体系、科学布局、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下,探索和完善引领的模式,创新体制机制,争取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扶持,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保证引领工作科学有效的开展,最后,要综合分析引领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着力探索和解决实践中遇到的突出问题。笔者建议将引领问题转化为立项课题,通过项目和课题形式鼓励开展全局性、系统性、针对性研究,积极推广好的经验做法,从而为高职引领中职教育发展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
4.增强高职引领能力,带动中职教育的提升,实现职业教育的整体发展
首先,高职应释放自己的办学活力,充分利用自身优质资源,发挥高职教育在建立与行业对接协作机制、探索多元办学模式、深化专业与课程改革、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促进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等方面的引领作用,引导和带领中职教育跨越规模难度的危机,提升办学水平。其次,高职教育和中职教育都必须有引领和被引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建立引领的沟通协调机制实现深层次的衔接和融合。最后,高职教育应进一步拓宽办学思路,积极开放办学,提高资源整合能力,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谋求更多红利;通过深化内涵建设,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和管理模式,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水准的高等职业教育,从而提升引领中职教育发展的能力。鲁昕副部长在职业教育发展高峰论坛上对高职院校提出了七点期望:“一是要做到立意高远,二要力争思路前沿,三要具有国际视野,四要勇于破解难题,五要明确目标任务,六要研究政策推进,七要取得国家成果。”
综上,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发展是主旋律。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要用发展的眼光去解决,高职引领中职教育发展的路子还需要多方聚力,不断实践和探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Z].2011,08,30。
[2]教育部 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Z].2011,09,29。
[3]席东梅 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责无旁贷[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9)。
[4]周济 认真贯彻决定精神,推动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5,12,05,(2)。
[5]姚茂敦 张军 胡筱艳 对贵州省高职教育发展状况的调查研究及对策思考[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6)。
[6]杨理连 基于高职引领视角下的中高职教育系统衔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6)。
论文作者:李 博 罗 静
论文发表刊物:《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第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20
标签:中职论文; 高职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 高职教育论文; 铜仁论文; 贵州省论文; 高职院校论文; 《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第1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