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现代化社会的不断建设,我国中学体育课堂的教学模式与内容有着十分巨大的发展和改变。由我国中学田径课目前的情况可知,较为传统的教学手段,不容易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要对田径课堂进行改革,不仅有利于在满足学生加入体育活动、提高良好积极性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了提高我国中学阶段的体育课堂效率,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师们首先要基于以人为本教学观,逐渐做好学生身体素质方面以及意志力方面的提高。
关键词:以人为本、教学观、中学田径课、教学改革、启示
中图分类号:G65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2826(2019)02-0034-01
引言:本文首先从中学田径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认识了在课堂中部分教师没有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任务的实施中也没有做到以学生为主,并且较为单一的教学评价标准不仅不利于提升学生参与田径课的兴趣,还不利于促进教育目的的实现。其次,本文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完善以人为本的田径教学评价标准、建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目标这三个方面来阐述了以人为本教学观对中学田径课教学改革的启示,从而有效引导学生通过参与田径课来提高自身素质。
一、中学田径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田径教学没有做到以学生为主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部分教师在开展田径课的过程中,一味的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由活动,却不做好课堂教学时间的安排,并且在进行示范交流时没有干预到具体的分析中给予学生适当的点评、指导,很容易吸收在还没有完全理解、认识运动要点的时候盲目探究,从而营造出杂乱无章、效率较低的氛围。因此,没有做好引以学生为主是许多中学体育教师存在的一个问题,教师在课堂中充分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因为统一性、示范性较高的田径活动教学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课程学习,对于个性差异较大的学生,教师也无法做到提供合理的帮助和分析。同时,较高的集体性以及封闭性不利于学生进行自主的思考与探讨,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二)、教师没有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目前我国愈来愈多的学校将学生们的考试成绩作为教师的考核指标,在这巨大的压力下就容易导致教师们无法及时对自身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改变。例如,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并没有将田径运动自身所具备的优势发挥出来,仍旧采取田径训练为主、重视技术指标的教学方法。
与此同时,教师若是没有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不仅无法发挥出田径课程的魅力,也不能充分调动其学生参与学习田径知识的兴趣,从而常常令他们产生枯燥无趣的感觉,逐渐降低了他们的积极性。并且根据中学田径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比较固定的教学内容以及相对有限的课程时间,十分不利于学生在自身爱好、训练习惯、运动意识等方面的提高。因此,单一枯燥的方式不能充分地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被动地训练与学习容易导致他们缺乏对田径课程真正的理解,从而限制了学生体育创造力的有效提升,不利于他们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教学评价标准单一
根据当前的情况可知,在中学田径课程的教学评价中,教师的项目考核主要是将运动成绩来作为一项重要的评价标准,常常通过素质数据指标、技术的测定来对学生的田径运动技能就行评价。因此,较为单一的教学评价标准,不仅导致学生的成绩考核不全面,不利于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容易将学生引入一个学习田径运动的误区,从而出现许多学生为了获得更高的分数而去训练与学习,不利于学生正确运动习惯以及体育态度的培养。
二、以人为本教学观对中学田径课教学改革的启示
(一)、建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目标
由于中学田径课堂的训练目的就是学生们培养面对事物的态度以及提高运动水平,因此对中学田径课进行教学改革就需要以教师作为引导者,逐步的向学生传递全面发展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的意识,不仅要提高学生田径运动的技能素质,还要充分发挥出学生的积极性。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们要时刻做好引导作用,向学生传递面对挫折不放弃、不消极的正确态度。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 围绕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利用科学的引导方式来设置教学目标。例如,针对长跑这一田径项目,教师可以适当降低常规的速度、圈数要求,而是引导学生利用长跑来逐渐调节内心的心理状态,从而有利于意志力、耐力的提升,同时也不断丰富了田径项目的教育功能。
(二)、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在我国课程标准不断改革的背景下,基于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对中学田径课进行教学改革还需要增强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们要通过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来改进教学思想、课堂模式、活动内容的方法,从而实现有效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以及身体素质水平的目的,这样才能在逐渐成为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并且考虑到在田径课堂上学生进行锻炼的机会较少,因此教师要通过自身扎实的专业知识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不断研究适应时代发展的教学内容与方法,从而充分体现出田径课堂的有效性、创新性,为学生建立一个良好、自由的交流活动平台,达到课堂改革与教学水平这两者良性发展提升的效果。
(三)、完善以人为本的田径教学评价标准
教师对学生的教学评价在中学田径教学中也是一项必不可少的环节,来自教师与关注与评价常常能成为学生树立自信心,增加动力的源泉,从而能够激发学生在田径课堂上的兴趣,不断调动起学生学习的潜力,使其在未来能够朝着良好的方向前进。因此,教师们在实际的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时刻注重体育运动意识的培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渐向他们传递出积极、健康向上的学习生活态度,从而避免单一的田径教学评价标准来影响学生学习情感以及参与方式的转变。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评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不能过度重视技能水平方面的考核,而是要向着过程性、全面性发展。
结论:结合本文,以人为本教学观对中学田径课的教学改革至关重要,它能够不断提升学生融入到课堂的热情,发挥出学生们学习积极性,并且还可以有效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为在未来健康的成长打下夯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学生活动效率的不断提升,也能够在课堂中突出学生为主体的作用,有效避免了教育管理者轻视中学田径课程情况的出现。与此同时,随着中学体育课堂的不断发展,仍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效促进素质教育目的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廖庆幸.以人为本教学观对中学田径课教学改革的启示[J].体育师友,2018,41(05):27-28.
[2]尹宏林,程晓菊.田径教学中的以人为本理念初探[J].皖西学院学报,2009,25(05):148-150.
[3]邵林海.普通高校田径教学发展的新趋势——以人为本的教学策略探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11):74-77.
论文作者:李敏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2月0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8
标签:田径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中学论文; 以人为本论文; 目的论文; 课堂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2月0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