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市沾益区人民医院 云南曲靖 655331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呼吸衰竭病人危险因素,并对早期护理干预进行研究。方法:以抽样方法在我院选取进行手术的病人100例,该100例病人均为2014-2015年期间收治,其中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病人50例作为观察组,术后未发生呼吸衰竭的病人50例作为对照组,调出并分析两组临床资料,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对观察组病人的情况(血氧分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的前后变化作对比并进行记录。结果:吸烟、年龄、合并肺部疾病、住院时间是影响术后病人呼吸衰竭的因素,并且病人合并肺部疾病、合并肺部糖尿病情况前后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人术后急性呼吸衰竭的发生与吸烟、年龄、住院时间、合并肺部疾病情况有关,进行较早的综合性护理干预能有效帮助病人恢复健康。
关键词:急性呼吸衰竭;危险因素;早期护理干预
急性呼吸衰竭病人大多发生在外科手术后,具有病情变化快,发病率高,病死率高以及高费用等特点,创伤、肺及呼吸道疾病引起的呼吸功能障碍,导致呼吸衰竭,从而使机体代谢功能和生理功能紊乱。对于急性呼吸衰竭来说,应该进行早期的护理干预,帮助病人恢复呼吸,改善换气可以通过机械通气治疗但通过人工气道的建立一旦撤离会对病人产生不良影响。通过对早期呼吸衰竭病人进行护理干预研究,对病人恢复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运用抽样法在我院选取100例进行外科手术的患者,观察组为术后患有急性呼吸衰竭的病人,共50例,对照组为未患有急性呼吸衰竭的病人,共50例,在观察组中男30例,女20例,平均年龄62岁,区间为22到75岁,车祸致伤25例,胆胰手术15例,胃肠手术10例,入院之间为伤后40mim-6h,对照组以相同比例,年龄性别方面两组无差异因此无统计学意义。
2、诊断指标
临床指标:①伴有呼吸困难症状;②皮肤青紫;③意识发生改变;④循环发生改变。血气分析指标:PaO2<50mmHg(1mmHg=0.133kPa)和(或)PaCO2 >70 mmHg。①②作为必要条件,③、④仅作为参考,无条件做血气分析时若具备①、②两个条件,可诊断为急性呼吸衰竭。
3干预方式
观察组病人为急性呼吸衰竭病人,病亡率高,因此观察组均送往重症监护室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全部经气管插管切开后行机械通气辅助呼吸,待病情好转后逐渐降低吸气压力,等到呼吸自主稳定后撤离通气机。在早期护理干预中,应该成立急性呼吸衰竭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均获取ICU专科护士证书,对病人进行不同级别的护理。观察组护理周期为6周,资料收集由护士代表完成,以确保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4、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采用 SPSS 19.0 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 s) 来表示,通过独立样本t来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使用卡方检验,危险因素采用单、多因素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危险因素分析
表一 观察组危险因素的分析
根据两组所选用指标以及对比发现,吸烟、年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合并肺部疾病以及合并糖尿病均为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影响因素。详细可见表一
2、观察组血气指标变化及干预前后
干预前观察组血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水平分别为(44. 85 ± 12. 56) mmHg、(65. 47 ± 6. 28) mmHg,干预后较干预前明显改善,分别为(92. 36 ± 11. 87)mmHg、(38. 76 ± 5. 26) mm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 01)。
三、讨论
通过以上研究可以知道,急性呼吸衰竭主要发生在外科手术之后,因此为了更好的帮助病人恢复健康,应该在进行外科手术之后较早的进行干预,预防急性呼吸衰竭疾病。急性呼吸衰竭的主要危险因素是是否吸烟、年龄大小、手术时间长短、住院时间长短、合并肺部疾病发生情况以及合并糖尿病发生情况,由于一般情况下是术后并发症,所以会增加医疗费用和死亡率的发生。急性呼吸衰竭会在短时间内引起呼吸功能障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会引起脏器功能障碍,不能正常运行,同时对中枢神经造成极大破坏,通常治疗急性呼吸衰竭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无创通气,无创通气虽然对患者表面伤害较小,但也会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引起患者不适,比如胃肠胀气,吸入性肺炎等。
结语:对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刻不容缓,但更重要的是较早干预来达到预防的目的,通过研究发现,病人如果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医院方面应该着重重视术前准备,对手术风险进行详细平估,以及强化术后处理进行干预。
对于已患有急性呼吸衰竭病人来说,应该多进入ICU室进行干预,除无创通气治疗方法外,还可借助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并且要让病人适应呼吸机的辅助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其中不乏有一些病人因有吸痰而抵触呼吸机的治疗,为预防各种情况的发生,成立急性呼吸衰竭专职护理小组是非常必要的,制定合理的护理程序,同时加强和家属的配合,在心理和生理上同时进行干预,提高治疗效率。通过研究显示,本研究显示,观察组病人ICU 住院时间为4d~30d(8.22d±1.33d),没有死亡情况,说明急性呼吸衰竭护理小组的应用可以帮助病人快速恢复健康,缩短ICU住院时间,降低病人死亡率,提高病人的护理质量。
结语:
总之,急性呼吸衰竭为术后容易患的疾病,它的危险因素与是否吸烟、住院时间长短、年龄大小、合并肺部疾病、合并糖尿病发生情况有关,医院应该加强对病人术后的处理,患者也应该做好预防工作,从而使自己更快的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陈思凝,严秋萍. 急性呼吸衰竭病人危险因素筛查及早期护理干预研究[J].护理研究,2016,30(1):335-337.
[2]李毅云,钱传云.慢性阻塞性肺病致急性呼吸衰竭的相关危险及预后因素分析[ 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21):45-46.
[3]陈桂香.整体护理干预在呼吸衰竭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1):22-23.
论文作者:王晓黎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7
标签:呼吸论文; 病人论文; 术后论文; 因素论文; 肺部论文; 危险论文; 发生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