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的建构与隐秘的叙事论文_李龑

——西格尔德?卢弗伦斯的克利潘圣彼得教堂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 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 作为一位经历了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及现代主义运动的建筑师,卢弗伦斯并没有成为一名功能主义者,而是在其职业生涯的实践过程中他坚持对建造方式及建筑语言的探索,作品拥有耐人深思的独特魅力。克利潘的圣彼得教堂是其代表作之一,本文从他对场地环境的考虑,特殊的建造方式,隐秘叙事等角度的分析,试图揭示其建筑理念。

关键词:西格尔德?卢弗伦斯;教堂;诗意的建造;隐秘叙事

一、西格尔德?卢弗伦斯/Sigurd Lewerentz

西格尔德?卢弗伦斯(1885-1975)是20世纪瑞典建筑师的代表。在其将近70年的从业生涯中,他经历了当代建筑由新古典主义到现代主义转型的时期,其建筑思想也随着阶段性的设计实践逐步积累演化。1915年,西格尔德?卢弗伦斯与当代瑞典建筑大师阿斯普隆德在斯德哥尔摩林中墓地(Woodland Cemetry)竞赛中初露锋芒并一举夺魁,其中卢弗伦斯独立设计的复兴教堂(Chapel of Resurrection)是古典语言与理想几何比例的集大成之作,瑞典建筑新古典主义时期里程碑。现代主义运动席卷北欧的时候,卢弗伦斯脱离古典建筑语言,尝试提炼古典秩序并将其现代主义的功能主义空间观念相融合,设计了包括住宅原型、咖啡馆等数个项目,并参加了斯德哥尔摩博览会。然而基于本土地域性的思想根源使卢弗伦斯设计思想逐步转变为对国际式浪潮的抵抗与修正,在1930年数个重要项目未能实现后,他选择了从建筑圈隐退,转向制造业,经营一个钢门窗的加工工厂。在近20年的隐退时间内,卢弗伦斯并未停止对建造的探索,探索发展出自己独特建筑设计方法。1955年斯德哥尔摩圣马可教堂的设计竞赛中,他再次脱颖而出。这座建筑的竣工为他重新赢回了声誉,并为卢弗伦斯带来了他生涯晚期最重要的两个建筑项目——1963年的克利潘圣彼得教堂和1969年马尔默墓地花店。这三座凝聚了浓厚个人风格特质建筑被称为卢弗伦斯的建筑三部曲,朴素的材料与诗意的建造回应着斯堪的纳维亚的建筑传统,空间、结构、材料、构造、自然融合在朴素的建筑形体中,展现出独一无二的隐秘叙事与精神特性。

图1复兴教堂剖面几何分析

二、圣彼得教堂/Church of St. Peter, Klippan

圣彼得教堂位于瑞典小镇克利潘东部,建筑坐落在市政公园西面靠近十字路口,由两条城市道路相交形成的三角形场地上。沿路两侧,卢弗伦斯设计了大片树林,将建筑与城市空间隔绝开来,使教堂隐没于树林中间。

建筑组成相当简单,由长方形的教堂主体体量和L形的办公、服务空间组成,两个体量之间围合出一个砖石铺砌的街道和粗砂石铺地的庭院,建筑与街道组成一个微缩的城市片段。红褐色的传奇立面及灰白色的砂浆砖缝形成坚实的人工建筑肌理,特制的镜面式窗户映射着外部景观,教堂西侧由四周向中央低陷,形成一方浅池,建筑体量反射其中,形成人工与自然的无声对话。建筑的介入丰富了公园的路径和空间序列,卢弗伦斯以谦逊的姿态在自然的环境中创造了一个静谧神圣的人造空间。

一如卢弗伦斯早起对古典几何比例的精确控制,圣彼得教堂的平面以几何的方式被精确控制在3.33m为模数的正交平面网格中。网格确定了建筑的边界及体量的布局,主礼拜堂为标准正方形,对角线的延长线将整体建筑体量控制在更大的标准正方形中。服务空间中的各种小房间被黄金分割矩形和4:2:1的递减式正方形排列。西北角教堂主入口处的服务用房以递减正方形螺旋状拼合,网格节点的连线定义出街道北侧入口的斜墙及教堂中的洗礼池。教堂入口、祭坛、服务空间的墙体、街道内下沉庭院的位置,都可以在正交网格中找到精确的几何定位依据。

图2 圣彼得教堂平面几何分析

三、诗性的建构

对比起路易斯?康规则的砖拱、精确的砖缝、对砖自身材料特性及重力特征的表现,卢弗伦斯的更在意砖砌材料特殊肌理的诗意呈现。他提出,在圣彼得教堂的建设中,卢弗伦斯提出了一个近乎苛刻的要求——所有的砖块均采用标准尺寸,且都不能被切割。为了满足这一要求并控制好立面各种洞口高度,每一皮砖的精确位置都要被预先计算,原来仅作为砌块粘合剂的砂浆厚度也成为控制立面形态的重要元素。砂浆的厚度自由使砖可以摆脱传统砌筑方式的制约,创造出砖的各种新颖丰富的材料表达方式。圣彼得教堂中内嵌的家具也由砖砌筑而成,得益于特殊的砌筑方法,直角特性的砖块可以形成弯曲的曲线,与人体有机的形态完美契合。

建筑结构体系由现代的梁柱体系和古典的拱共同构成。教堂正中心竖立着一个T型的钢架,两根横跨整个教堂空间的大钢梁支撑着12条钢肋,支撑南北排列的筒形拱屋顶。每片拱的宽窄由两段向中间均匀渐变,形成如船体般连续起伏的波浪形屋顶,营造出丰富的空间视觉效果。屋顶的荷载被划分成三个层次,屋顶荷载通过拱底的钢肋传递到大钢梁上,再通过T型钢柱两端的短梁传递到建筑中心的钢柱上。各种结构构件逐层交叠,建筑结构逻辑清晰且一目了然。独自矗立的钢柱也成为室内视觉的焦点,有如十字架一般为结构带来了神圣的象征意义。

四、隐秘的叙事

教堂建筑的特殊意义在于,它所表现的不仅仅是建筑自身,而是应该通过材料、形式、工艺手段创造出独特的空间,成为叙事载体,传达出宗教所需的象征意义。卢弗伦斯从业以来的作品以墓地和教堂为主,都是灵魂与上帝对话的场所。这类建筑需要空间及建筑体现出“移情性”,通过隐秘的叙事和象征性有发出人的精神、情感体验。对于这种建筑,场地处理、空间组织、都需要精妙的考虑和细致的操作。西蒙?昂温在《门》一书中描述了他首次参观圣彼得教堂的经历。教堂入口被隐秘地安排在北侧缺口处的小院尽端不起眼的小木门处,西蒙在首次造访时环绕建筑一周后才找到小院尽端黑色的大门。被刻意隐藏的大门意味着通往上帝的入口需要虔诚的心思去寻找。教堂入口的前厅被设计成一个被压低的空间,忽明忽暗的墙灯和狭长细缝天窗中渗入的天光营造出静谧的空间氛围。滴水的声音透过门厅尽端的门洞传递过来,在幽暗的空间中显得悠远绵长。通过尽端的门洞进入教堂大厅,空间豁然开朗,门洞左边有设计精妙的洗礼池,地面拱起,铁制的钢架托起一个贝壳状的涌泉,钢架中隐藏的水管将泉水引出,再通过地面的坑槽溢落入下方盛满清水的水池中,发出清澈的“滴答”声,暗示指摩西敲开岩石,使泉水涌出的典故。光线通过西侧两扇特别设计的无框窗洞如瀑布般倾泻而入,照亮了支撑教堂拱顶的巨大钢柱。室内地坪自东向西有1m的高差,砖的铺砌形式顺应高差方向向心指向位于建筑西侧中心的圣坛,微弱的高差处理使信徒在向圣坛行进时有重力减弱的感觉,从而形成向心性。神职人员进入教堂的入口上方开有狭窄的天窗,天光照亮了神职人员通往圣坛的道路,增强了宗教仪式神圣的氛围。教堂西墙处的后门为宗教仪式结束后的疏散门,门洞直面建筑西侧的花园水池,信徒将在这片精神绿洲里,接受最后的精神洗礼。

图3 教堂内的窗洞

从朴素宁静的自然进入幽暗的门厅最终再重归宁静的自然,关于宗教的叙事在空间转换中得以阐述。低调隐秘的叙事通过建筑的空间、光线、肌理、比例、声音、时间,构建成一个能够引起情感共鸣的礼拜空间,宗教的意义得以呈现。

五、结语

20世纪初的现代主义运动将国际式的现代主义建筑推上了神坛,然而在国际式建筑辉煌的背后,植根于本土及精神传承的建筑师,却在以另一种形式的建筑默默地修正着过于激进的早期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并留下了相当数量值得深入探讨反思的建筑艺术作品。西格尔德?卢弗伦斯的设计不关注建筑外观的表现,而是通过建筑本身的要素作为隐喻的载体,塑造使用者的情感体验,回应自然的秩序,彰显生命的活力。他对自然、宗教、仪式、生命的理解通过诗意的建造语言被赋予到建筑中,留待我们欣赏与体会。

参考文献:

[1] 李雾. 古典的凝练,现代的简洁——记圣彼得教堂和建筑师斯格尔德?卢弗伦斯[J]. 建筑师. 2003(6).

[2] 吴晓,魏羽力节译. 北欧建筑师希古德?莱维伦茨述评——以圣彼得教堂设计为例[J]. 新建筑. 2006(6).

[3] Simon Unwin. Twenty Buildings Every Architect Should Understand[M]. Routledge. Abingdon, Oxon. 2010.

[4] Janne Ahlin.Sigurd Lewerentz Architect[M]. Stockholm. Byggforlaget. 1985.

[5] Blundell Jones. Peter. Sigurd Lewerentz: Church of St Peter, Klippan, 1963-66[J]. Architectural Research Quarterly. 2002(6).

论文作者:李龑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9

标签:;  ;  ;  ;  ;  ;  ;  ;  

诗意的建构与隐秘的叙事论文_李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