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的作用_城市规划论文

城市规划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的作用_城市规划论文

城市规划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作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城市规划论文,经济增长方式论文,作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经济增长方式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阶段、发展战略和经济体制密切相关。而城市是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心,国家和地方的“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实施,必然依托城市并以城市为中心。

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和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必将深刻地影响我国城市发展。在改革开放已进行了将近20年的今天,外延粗放的增长模式显然已不适应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如不及时转变,将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粗放型经济的一大特征是只注重产量和产值的增长,为此需不断追加投入,上新项目、建新企业、铺新摊子,使城市的生产性用地比重畸形上升,其他生活设施用地、尤其是交通和绿化用地严重不足,从而引发城市职能失衡,最终导致我国城市产业结构大跨度错位。粗放型经济的另一特征是只追求直接经济利益,忽视社会进步和环境与资源保护的要求,容易滋生短期行为。使城市基础设施“欠帐”累累,从而导致城乡的社会、经济和环境之间的失衡。粗放型经济的最大弊端在于对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和对资源利用的低效率。而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蓝图,是建设和管理城市的重要手段和依据。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据统计:1995年我国不同等级的聚居区每人所占用的土地数量分别是:村庄人均154平方米、集镇164平方米、建制镇129 平方米、设市城市58平方米,居住在设市城市里的人,每人实际占有的生存空间只及农村的三分之一多一点。而城市所创造的产值和利税分别占全国的77%左右,即城市以不到1%的国土面积, 给国家带来了大于四分之三的财富。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城市规划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因为有了城市规划,才使我们的城市保持了最基本的生产和生活秩序,才使得我们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用。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城市规划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因为城市才是国民经济的主体,而城市规划则是保证这一主体正常运行的极其有效的调控手段,城市规划是指导城市合理发展,建设和管理城市的重要依据和手段,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其根本在于“四个效益”,即:投入产出效益、结构优化效益、规模经济效益和科技进步效益。而只有加强城市规划工作,才能促进这“四个效益”的实现。

我国是相对资源短缺的人口大国,目前人均矿产、耕地、淡水和森林资源,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2、1/3、1/4和1/7,而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却很低。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单位产值能耗是发达国家的3—4倍,能源平均利用率只有30%。 城市用地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载体,可是长期以来,各管理部门与经济单位由于忽视对土地作为生产要素的应有关注,并未注重提高土地的经济效益。据统计(表1 ):1993年北京、上海的人均GDP大约分别是汉城的1/4、香港的1/11、东京的1/62,而地均GDP大约分别是后者的1/14、1/53、1/115。这就不仅是由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所决定的,更主要是因对土地的粗放经营造成的。如:前几年,在招商引资和房地产开发中,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违反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不履行城市规划的法定手续,全国开发区数量达上万个,规划占地15000平方公里, 相当于当年城镇建设用地的总和。事实上很多项目的“开发”只着眼于“圈地”,导致土地开发中的显性浪费;从而造成国有土地资源的流失。国内外城市发展的历史说明,科学的城市规划是城市资源最大的节约,无规划和低水平的规划是造成城市资源浪费的主要原因之一。例如珠江三角洲地区某高速发展的城市由于缺乏高水平的统一规划和严格管理,导致在不到2500平方公里的市域内建设了300个水厂, 城区内近几年批租未建的土地几乎已占建成区的50%。再如北京虽有高水平的规划,但由于有效的依法管理被破坏,从1992年下半年至1994年底,北京的土地批租合同金额为106亿元, 可实际政府土地收益仅25亿元,造成城市不可再生资源的重大损失。应当认识到,资源的产生和利用,绝非单纯地依赖于城市发展的自然状态,而是有赖于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精心策划和对城市资源的培育与发掘。因为城市规划的核心是土地利用,同时,城市规划又是政府强化政府宏观管理职能,对各种资源要素从宏观上进行引导和限制的重要手段。珍惜用地、合理用地、保护耕地,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城市规划这门学科最基本的原则和自始至终追求的目标。有数据表明,在“八五”期间,虽然我国处于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但是由于城市规划的严格控制和具体指导,将近43%的城市人均用地减少了14.3M[2],城市规划对节约用地的贡献可见一斑。因此,只有通过对城市的合理规划,才能实现土地资源及地上各类建筑和各种设施的合理配置,使每一寸土地发挥出最大的效用,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的投入产出效率。

我国城市土地的产出效率低下,除土地开发中的显性浪费,还有土地配置中的隐性浪费。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城市土地供给实行无偿、无期限的行政划拨制,加上城市规划意识的淡薄,致使城市土地配置呈现一种杂乱无序的状态。表现为:第二产业用地比重过高,而第三产业用地比重不足;不同性质用地互相混杂、形成干扰;城市中心区的土地并未按土地价值规律予以配置,结果是许多“小、散、亏”的工业企业或是“大而全”的机关大院,占据着城市中心区的黄金地段,使土地的潜在价值被人为地禁锢在高墙之内、厂房之下。以1994年的上海中心区为例:其工厂仓储占地为24.8%,而商业金融占地只有12.2%,两者的经济效益却有天壤之别,这无异于每年任一座金矿白白流入了黄浦江里。另外,我国经济发展中长期存在产业同构严重和产业梯度不明,致使不少项目低水平重复建设,形不成产业特色和产业优势。因此,结构调整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而城市规划可根据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通过城市用地结构的规划,使土地趋向最优化配置,从而实现结构优化效益。如:北京近几年在城市规划中提出“退二进三”(即城区用地退出二产、改办三产)和“退三进四”(即工业企业退出三环之内、进驻四环之外)的战略,取得了良好的实效。将原北京一轻系统的22家效益不好的工业企业从三环内迁出,不仅使原有污染问题得到解决,同时获得可开发价值为6—8亿元的土地66hm[2],可开发建成商品房260万平方米,市价达120亿元,可获纯利40亿元;原有企业职工1.5万人,履行后原地可提供工作岗位2.6万个,净增1.1万个就业机会。可见,按照城市规划的要求,从结构优化角度进行土地配置与调整,就可以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三统一,从而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当认识到,城市规划所面对的不仅仅是土地配置的经济效益问题,而是对各种城市资源配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进行协调的综合安排,并力求达到公平、合理和高效率。城市规划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对城市发展实行宏观调整的重要依据和手段,是一种国家行为、政府行为,代表全民的利益。因此城市规划是指导城市合理发展、建设和管理城市的重要依据和手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空前加速,而城市化的过程不仅是农村人口变为城市人口的过程,更是土地等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利用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进化过程,是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化的社会过程。而按照目前城市化发展的趋势,到2010年我国城市化的水平可望增至47.5%,而小城市则首当其冲。但小城市的过度过快增长,对本已矛盾尖锐的土地问题产生巨大压力。从经济学观点考察,发展小城市恰恰是一种最不经济的行为。因为经济效益与城市规模密切相关,而大多数小城市则达不到规模经济的“门栏”。据统计:以城市的地均GDP值来看,小城市的地均GDP只有中等城市的1/4左右,中等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超大城市四个层级之间,其地均GDP 基本保持“下一层级为上一层级的1/2”这个规律。而城市规划的目标是通过提供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促进城市的健康、快速、持续、协调发展,进而实现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综合目标。因此,必须依靠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实行“优先”战略,创造条件,集聚有限的财力物力,在一定地域优先发展基础较好的小城市,使之尽快达到规模经济的“门栏”,成为区域经济的增长极,以避免分散投资、多头建设。如:江苏昆山、张家港、广东顺德、中山等城市,就是依靠合理的城市规划,抓住机遇,使投资环境不断改善,提高了竞争地位,才取得成功。同时,严格规划管理,建成一批上规模的功能小区——工业、商贸、居住、文教……,避免见缝插针,天女散花,引导要素集中、形成规模经济效益。

城市规划是国家对经济发展宏观调控的一种手段,其特征是通过对资源、生产要素的投入和收入的分配来控制经济发展的方向、规模、结构、速度和效率。即通过对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城市的各种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的开发强度、序列和收益来控制(城市)经济的发展进程。当然,作为调控手段的城市规划,既有宏观的一面,又有中观、微观的一面。城市规划通过建立城市建设目标、意图、战略、原则和政策(如规划指标的调整、用地性质的兼容、鼓励措施的采取、规划信息的发布和反馈等)将城市建设的参与者导入城市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代表者所预期的轨道。一旦城市建设偏离所预设的轨道,城市规划将会运用法律所赋予的各种手段进行干预,对城市建设进行定性、定量、定位和定时的控制,使城市建设活动尽可能回到所预设的轨道上来。城市是经济中心,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必将深刻地影响城市的发展。在推进城市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只有发挥城市规划的作用,才能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表1 1993年中外城市人口与土地产出效率比较

城区面积 市区人口

城市GDP

人均GDP 地均GDP

城市 (km[2])(万人)

(亿/美元) (美元/人) (万美元/km[2])

北京

70064559.4 921 849

上海

1029

78388.4 1129859

汉城

3291058

410

387512462

香港

140567639

11094

45643

东京

5158165073 62169

98524

标签:;  ;  ;  

城市规划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的作用_城市规划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