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就象其它活动一样,如果能事先有所预习,那就会提高它的效率和成功几率。因此课前预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预习,不但可以降低课堂学习难度,促进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他们做事谋划在先,做事心中有数的习惯。下面我就谈一下自己在“课前预习”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明确预习要求,精心设计预习提纲。
以前让学生预习只是简单的布置读两遍课文,通过对学生的预习调查来看,课前的预习往往浮于表面,没有什么效果。因此要搞好语文课文的预习,首先要让学生明确预习的要求。课文的预习要求要详细,不能太笼统。如预习课文时可教给学生首先要读课文,但是,不是盲目地去读课文。课文要多读几遍,每一遍都要有一定的目的。例如,在我们第一遍读课文时,找出里面的生字,就可以用笔圈出来,这些圈出来的“拦路虎”,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认识它们。第二遍读的过程中,要注意读准字音,要一边读,一边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再读第三遍时就要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标出里面的好词好句,中高年级的还可以作批注,并写出自己的感受。这三遍读下来,相信学生都会对课文有一个大致的了解。那么,明确了预习的各项要求,怎样才能引导低年级学生把预习的各个环节落实到实处呢?我认为精心设计预习提纲也是至关重要的。如在学习二年级下册中的《假如》一课时,我这样设计了预习提纲:1、我查到了《神笔马良>>的故事,知道了马良有一支( ),是一个( )的孩子。
2、我读诗歌找出里面的生字,并想办法认识了下面的字。
()()()()()()()()()()()3、寒袭击觅饿哭泣叹息腿幸3.我再读诗歌后知道了这首诗有()个自然段。
4、我认真读诗后,知道了诗中写了( )。
5、你喜欢文章的作者吗?为什么?( )。
课前预习提纲的设计,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可以有细微处的变化,但是大致的框架,我就是这样确定的。对于这样的提纲,只要学生用心按照要求去做去写,我相信我们的课前预习会真正事半功倍,我们的课堂教学也会水到渠成的。
二、指导预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指导学生预习课文时,要重视传授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教师要给学生具体的预习指导,充分调动学生的耳、眼、口、手等器官,逐步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如何对低年级进行预习指导,我觉得应该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进行阶段性的辅导。所以,我采取了这样的措施:刚开始,教师要先和学生一起总结预习方法,做为学生预习的“指南针”。在预习生字时就要想想用什么办法认识它,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猜一猜、编顺口溜、做动作、奇思妙想等识字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逐渐地,学生们居然自己也学会了创新,他们的方法时常给我一个又一个惊喜。识字能力越来越强,识字方法也越来越多,在交流“哭”这个字时,有个同学很会想象,他把上面两个口看成是一双眼睛,其中一点就是眼中流出的泪滴,这一独特的方法就加深了“哭”字的给同学们的印象。预习时提醒学生按照预习提纲的要求做到读、查、思、记。读就是读课文,读生字,读准字音;查包括查字典、词典、网络等。查可以读前查,可以读后查,也可以边读边查,这要根据预习的实际情况而定。思,即思考。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有会思考的预习,才是真正深入的预习。其实思考不是孤立的,在整个的预习过程,都要思考。读课文时的思考,对生字识记方法的思考,查阅时的思考,对心中疑惑的思考都是“思”。例如,看到课题,我们能想到文章的大致内容或能产生什么疑问。在读文章的过程中,思考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自己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等。低年级的课文一般都是写人的记叙文,预习理解课文内容时指导学生适当的方法,如课文中写了谁在什么时间做什么的事,这样学生就容易明白和接受,逐渐学会了归纳课文内容。记就是记录下来,把自己预习的收获用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教师不妨尝试“四问、三提倡”,“四问”即问自己、问字典、问父母、问网络;“三提倡”即为提倡使用工具书;提倡边读边想,提倡自己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听课,使学生的预习质量不断提高。
实践证明,只要教师多启发指导预习方法,学生就会积极有效地参与预习学习,就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开发他们潜在的创造能量,使他们的自学能力逐步提高。
三、注重预习评价,激发预习兴趣。
1、表扬激趣法低年级的小朋友最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我们要有布置,有检查,有评价,将表扬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平时,我提出预习要求后,只要学生能完成,我都会给予鼓励和表扬,在书上盖小红旗或红五星等,隔周评出预习小能手,预习优秀小组,采用多种方法不断评价激励学生,肯定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及获取的体验和进步,以激发他们对预习的更大兴趣。
2、表演激趣法在预习过程中,如果把预习内容置于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天真活泼,喜欢表现自己,恰当的表演,可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预习《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时,课前布置学生读书,预先布置学生和家长进行亲子互动或者小组合作,根据情境编成饶有趣味的课本剧,分别担任课文中的角色,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表演,让学生进入课文描写的情景,在不知不觉中快乐地学习,学生就全身心地投入读书中,很快能把课文背熟。预习自然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3、实验激趣法课文《自己试一试》,是一篇融趣味性、科学性为一体的课文,对于“在盛满水的鱼缸里放进一条小金鱼水是否会漫出来”这一问题对低年级的学生不易理解,且又不好讲解。这就需要必要的实验操作,使学生通过实验操作的过程弄懂课文中涉及到的科学知识,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于是,预习作业我就布置学生自己动手做这个实验,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这样既增强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降低了理解课文的难度,又扩大了学生的知识视野。记得有人说过:听见了,但可能忘掉;看见了,就可能记住;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可见动手操作是多么重要。让学生在做中发现、做中感悟、做中理解、做中解决,从而把枯燥的讲授过程变为有趣的探索过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综上所述,预则立,不预则废,合理、科学地帮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会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有效,知识掌握扎实,自学能力得到提高,养成做事心中有数的习惯,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论文作者:赵林芬
论文发表刊物:《新疆教育》2013年第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1
标签:课文论文; 学生论文; 方法论文; 生字论文; 提纲论文; 课前论文; 不预则废论文; 《新疆教育》2013年第9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