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有批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_商业论文

论国有批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_商业论文

浅议国有批发商业经济增长方式之转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增长方式论文,商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国有批发商业的经济增长方式,实行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可以凭借自身力量独立自主向集约型转变,也可以在流通领域内部与批发、零售商业开展集约型经营,还可以和生产企业搞工商联合的集约型经营。现存的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尚需政府给予支持解决。

关键词 粗放型 集约型 三多一少 批量直销 总经销 总代理 连锁批发

一、面对现实,国有批发商业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自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有批发商业的改革,在曲折艰难中前进。前十年总的状况是积极而富有成效的,进入1988年后却出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经济效益每况愈下的异常现象。究其原因,既有企业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从表层现象或从深层次分析,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一)流通体制改革方面

1.“三多一少”削弱了国有批发商业 商业体制改革最先提出的流通模式是“三多一少”,即多种经营方式、多条流通渠道、多种经济成分和减少中间环节,这一模式的有效运作,对促进市场经济的发育和繁荣产生了明显的作用。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出现了百业经商的局面,打破了专业分工和行业界限,允许跨行业经营;冲散了批零渠道,工厂自销、厂零挂钩、批零兼营等等。从1994年上半年起国有批发商业的销售额、实现利润额、市场占有比重均有下降,而亏损面却有增无减,面对这种情况,国有批发商业必须彻底改变官商作风,端掉铁饭碗,摆脱困境,走集约型经营道路。

2、“主渠道”的重担难以摆脱 在计划经济时期,国有批发商业承担了保证市场供应、稳定物价和政策性储备等任务,发挥了“主渠道”作用和“蓄水池”功能。进入90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批发商业应该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济实体和独立法人,但是,国内贸易部只在去年对粮食系统实施了商业经营和政策性经营的两线运行机制的改革,其它国有批发商业也盼望早日实施这种改革,以期摆脱政策性任务,轻装上阵,在市场经济中拼搏。

(二)金融、税制改革方面

1、“拨改贷”和“利率”杠杆的制约 “拨改贷”打掉了国有批发商业享受国家无偿拨付资金的优厚待遇,而改为向银行申请贷款,并承担利息支出。这既是压力,又是动力,国有批发商业必须搭准国家的货币政策、金融政策和利率杠杆变动的脉搏,大胆运用贷款,用足、用好、用活资金,谋取资金的最大效益,从粗放型的仅靠增加资金投入来促进经济增长的方式转到提高资金使用素质,优化资金结构的集约型的路子上来,争取实现新的经济增长。

2.增值税的改革加重了负担 在计划经济时期,国有批发商业吃大锅饭、不负盈亏责任、不交纳税金。税制改革第一步要批发商按进销差价额的10%交纳批发营业税;第二步税改则为按进销差价额的17%征收增值税金,按计税方法计算,增值税比批发营业税平均增加税负40%左右,使批发商业负担日重。现在不可能指望对国有批发商业另外来什么优惠减免税负的照顾,只有自我消化,发挥企业内部自我潜力,走集约型经营道路,扩大营销总量,降低耗费,向管理和核算要效益。

(三)批发商业自身素质方面

1、资金结构不合理,偿债能力低 首先是库存商品结构不合理,沉积大量资金不能进入流动;其次是三角债缠身,资金不活;再有是偿债能力下降,资信低下,银行不肯冒险贷款,资金更感拮据,扩大经营更难。

2、非经营性费用负担日重 主要是离退休职工日益增多,有的高达与在职职工成1∶1;医疗及社会保险改革未能跟上;还有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非经营性支出,甚至不能进入成本,更加重了企业的负担。

3、企业领导和职工素质亟需提高 由于经营机制转换缓慢,政企隶属关系千丝万缕,尤其是人、财两权仍在政府机关手中,国有批发商业领导人,实权不多,制肘不少,弄不好免职或调离,因此事业心和责任心较难增强,真正懂经营、会管理、有责有权的老总还不多;商业职工多年形成的官商作风,一时难以适应市场经济中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新职工缺乏营销技能,来源复杂,真正安于商业的不多,等等。因此,急需提高职工责质,重整国有批发商业雄风。

二、批发商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途径

国有批发商业要走出困境,摆脱粗放型经营模式,走向集约化经营转变的增长方式,除去在思想观念上要有一个持续的过程,要有政府政策的引导和主管部门的支持外,笔者试提供以下一些途径,供各个批发商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外部条件来作出相应的选择。

(一)独立自主向集约型经营转变

国有批发商业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几大国营公司的隶属关系下组建的各级批发站,当时专业分工明确,互不交叉经营,有固定的进货渠道,有直属的国营零售商店和归口管理的其它零售店。随着改革的深入,这种经营格局已被打乱,要适应已经变化了的营销环境,又要坚持原有的法人地位,靠自身的生产要素(包括资金、设备、人员、商誉、销售网络等)走集约型经营的道路,调整经营方针,制定新的营销策略,提高企业和职工素质,闯一条自我发展的新路,是比较简单易行而又可迅速见效的。主要有两种方式:

1、转为专业求全型批发商业 过去的批发站是“专而杂”型。例如,百货站是百货专业,但它经营的大类商品就有大百货、小百货、针纺、鞋帽、文体等各个大类又有若干种类,划分为小类则是成千上万种,可谓专业门类中的大杂烩。“三多一少”改革后原有各类批发站已不能满足批发对象的要求,纷纷舍弃原来的进货站而别觅佳处。原来的批发站必须狠下决心,选定一两个大类商品,实行“专而全”的经营方针,原来的一个站可以分解为几个大类的经营部,或另立法人单位,这样每个大类可以集中全力做到本类商品品种多样、规格齐全、新品不断的“专而全”的批发站,成为本地区权威性的专业批发站,不仅把本地及周边地区的零售商拉到批发网内成为固定对象,还可吸引其它地区的批零商业慕名而来买个“专而全”。例如:建立洗(涤)化(化妆品)专业批发站,鞋、帽、文(化)体(育)及健身器材、三具(炊具、茶具、灶具)、大家电、小家电、烟、酒、调味品等批发店都可根据自身情况,选定“专业”,坚决狠心抛弃其它品类,真正走“专而全”的发展道路。靠自身力量,调整优化生产要素,走集体经营之路。

2、开发批量直销型经营 批量直销与批零兼营是不同的。批零兼营是任何商品都可实行的一种经营方法,批发商有自己的零售店,零售店也可对某些商品兼做批发,这不是新的经营形式,而是早已有之。批量直销只适用于居民日常需要的消耗量又大的小单位(包装)商品,应以食品、饮料、调味品、糖果、罐头及少数选择性不强的商品,如洗衣皂、手纸、电池、学生文具等,这是以原批发商业为主体,利用其具有的货源优势,在保持原有的批发业务的同时,将自己的零售门市改建调整为开架售货的直销商场,价格标签上要注明批发价、零售价、批量直销价。批量直销价可以有1至2种不同的批量和价格,批量较大,价格也更低些,批量价格是介于批发价与零售价之间的价格。这种门市应以批量销售为其特色,而且必须坚持一定要达到规定的批量才给批量价格,否则你以批量价格零售商品,将形成与零售商抢生意,就会自绝于零售商,批发站失去批发对象就不成其为批发商业了。为了提高规模效益,优化生产要素结构,还可选择某些零售店,与之结成直销连锁店实施连锁经营,使批发站成为连锁店的配送中心。

(二)在流通领域内部开展集约经营

当一个国有批发商业企业感到不适宜独立自主向集约型转变时,可以转向流通领域内部各批零企业,寻找发展对象,联合开展集约型经营,发挥资金重组、结构优化、共享网络、相辅相成的优势,确是较好的举措。主要有两种形式可供选择:

1、依附零售型的批量联合 目前,我国已经出现了一批大型零售商业,或是零售商业集团,由于它们的进销业务很大,而且有跨地区、跨行业的连锁或分支机构,在货源充裕的情况下,大多兼营批发业务。它们为保持以零售为主的经营特色,往往需要有经验、有渠道、有网络的批发商业来协助,所以,国有批发商业与之联合,一拍即合,这样原有的批发商业将出现两个明显的变化:一是由过去面对百家零售店,转而只为一家服务,即依附于一个零售商业(集团)公司,成为这个零售商业企业专有的供货部门,或连锁配送中心,通过资产重组,原批发站将放弃原有的法人地位,成为零售企业的一个职能部门,或二级法人。第二个变化是业务内容,由过去的一大专业内容,改变为该零售企业中的所有经营商品的全部业务。例如,原来的百货批发站,依附到某一零售企业(集团)后,其业务内容将由过去的百货类,扩大到烟酒副食、五金交电、纺织服装、日用杂品等等。这样联合后,通过生产要素重组,可以发挥资源优化的优势,无论是资金的调度、员工专业技能的发挥、固定资产的挖潜,尤其使原有库存商品占压的资金得以盘活。虽然,批发依附零售是前所未闻的新鲜事物,但是,却是从粗放型经营的困境向集约型经营转变的一种大胆设想和尝试,是有明显效益可以预见的上佳举措。

2、批发连锁型的批发联合 改革以来,百业经商,搞批发商业的也越来越多,交叉经营,竞争激烈,尤其是国有商业与供销合作社系统相互间矛盾迭起,原有的在计划经济时期的城乡分工界限早已打破,国有商业向农村发展,供销商业则大举进城,内耗严重。在各家批发商业都处于经济滑坡的相同处境中,国有商业的批、批和国合商业间的批、批都可以,甚至与外地批发商业相互拉手联合,组建批发商业集团或批发商业连锁店(公司),应该是另一条好的出路,通过批发联合,相互取长补短,人尽其用,货畅其流,共用进销网络,将能发挥联合后的资金雄厚,品种齐全,信息快速,进销批量更大、更广的优势。这种集约经营可以采取组建新的统一机构,参加联合的原批发商业可以放弃法人资格,或成为二级法人,也可以各自保持法人地位,但在联合上必须是紧密型的,才能发挥规模效益、结构效益等综合经济效益。要实施这种集约型联合,不排除思想阻力是无法以平等、互利、互惠的原则来进行联合的。所以思想观念的转变仍是首要的。批批联手,减少内耗,共同做好为零售服务。

(三)工商联合集约经营的新路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批发商业对工业品的统购、包销一去不复返,甚至定购、收购都有困难,工厂不能等待批发站给它们的产品找出路,只有设立门市或自找用户零售店直接销售,绕开了商业批发环节;大型的轻工、食品类的生产厂,更是自力更生办起专门从事产品销售的商业机构,甩掉了国有批发商业,自成体系,批零兼营,由于有自己的生产厂做靠山,它们的售后服务更为周到出色。国有批发商业无法与之相比,以致经济效益每况愈下。为此,国有批发商业在无法无力或无意在流通领域内部开展集约经营的情况下,则可选择走工商联合集约经营之路。有3种形式可提供选择:

1、依附于某一生产企业 实力不强的国有批发商业,必须借助生产企业的产销能力来盘活生产要素,以放弃原有法人地位为代价,依附于某一生产企业,成为该生产企业的一个从事产品营销的商业批发供货机构,成为该生产企业的一员,而使批发商业的原有员工、资产、设备、流通网络关系等得以充分发挥作用。这种依附型的工商联合集约化经营,由于要改革隶属关系和资产转移等,必须得到原商业主管机关的批准和国有资产管理局的认可后,才能付诸实施。

2、工商联合结成战略同盟 实力强大的国有批发商业,目前从数量上看虽然不多,但从能量上看却相当强劲。某一国有的专营某类商品的批发商业,可以挟其专业和渠道网络优势,与该专业商品的若干生产工厂结成特殊的战略同盟。其形式可以是某种合作性的销售公司,由工商双方共同投入充裕的资金,利用批发商业的良好商誉和庞大的渠道网络,使名优产品的品种更加辉煌,这样的工商联合均保持各方的原有隶属关系和法人地位,而重新共创新的专业销售公司,工商双方超越了以往的单纯商业买卖关系,它们是战略同盟的命运共同体,不仅使进货数量和质量有可靠保证,而且销售渠道四通八达,市场信息反馈迅速及时,从而增强了工商企业和产品在市场上的抗风险能力,在工商联合的集约经营中,使经济增长在新的模式下获得实现。

3、地区性总代理、总经销型的工商联合 在某一地区的商业批发企业,可以借助它的商誉和销售网络,寻找外地区、外省甚至外国的某类商品的生产厂家,作为该产品在该地区的特约总经销或总代理。对于工厂来说,当然仍以生产和开发产品为主,不可能向全国直销其产品,就要寻找某一地区的代表,其首选对象,无疑是原有国有批发商业,工商双方都有合作的愿望和要求,又互有合作的优势。工商联合后,将使双方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必然带来双方经济效益的增长。其形式可以是总经销制,也可以是总代理制,双方的责权利通过协议确定,但是最关键的一条是一个“总”字,某一地区有了特约总经销或总代理店以后,该生产厂就绝对不得在同一地区委托第二家,也不得向该地区进行直销,否则这个“总”字就失去意义,也形不成效益。

标签:;  ;  ;  

论国有批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_商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