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平县中医院眼科;河南驻马店463900)
【摘要】目的 分析评价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手术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于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80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分成两个不同的组别,每组平均为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进一步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评价。结果 (1)在平均术前等待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平均输液时间方面,观察组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2)在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上,观察组为5.00%,与对照组的17.50%比较明显更低,两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显著,可提高手术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因此,值得采纳及应用。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护理效果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为眼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在临床中该类疾病患者的主要症状包括:眼压升高、视神经受压、视乳头供血不足以及视野缺损等。为了改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生活质量,需采取及时有效的医护方案[1]。近年来,不少学者表示,临床护理路径方法的实施具备显著价值作用,可改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手术预后效果。鉴于此,本次重点分析评价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手术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涉及的研究成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一共纳入我院在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80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均知情签署相关医护同意书,排除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疾病及存在手术禁忌症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观察组40例中,男性16例、女性24例;年龄分布在36-73岁,年龄均值为(46.8±1.2)岁,均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照组40例中,男性17例、女性23例;年龄分布在37-71岁,年龄均值为(46.9±1.1)岁,均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2组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的意义。
1.2方法
本次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严格按照严格常规护理流程执行,处理好护理期间出现的问题,确保护理工作顺利、有序地进行。观察组则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涉及的干预内容如下:
(1)及时构建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小组,在科室内部及时构建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小组,小组成员包括:责任护师、护师、责任护士、护士及其他相关护理工作人员,由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分析,根据本组患者的具体病情及需求,实施具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方案。
(2)入院时干预。入院时,加强对患者进行院内环境介绍,普及有关疾病及医护相关知识,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
(3)入院第1d,对患者的眼压进行认真测量,对患者给予用药方面的指导和饮食方案的指导,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条件下,给予降眼压药物进行医治,并加强对患者病情的严密监测。
(4)手术前1d,对患者进行24h眼压测量,并配合降眼压医治方案;加强术前检测和术前心理干预,消除患者不良心理情绪,使患者在后续手术的配合度提高。
(5)手术当天,需对患者的眼压情况进行严密监测,加强对患者手术前的宣教,做好各项术前准备工作,包括手术所需器械、药品等,确保后续手术顺利、有序开展。
(6)术后1d,加强药物干预,并加强术眼护理,指导患者术后需注意的基本事项等。
(7)出院时,告知患者出院后需注意的基本事项,指导患者出院后按医嘱服药,加强术眼保护,并注意饮食的营养健康,定期来院复诊,达到促进术后康复的作用。
1.3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平均术前等待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平均输液时间,并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处理数据,其中计量数据使用(+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数据用百分率(%)表示,并用χ2检验;P<0.05,表示两组数据具备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在相关手术指标方面的比较
在平均术前等待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平均输液时间方面,观察组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的比较
观察组,术后眼部感染1例、眼压升高1例,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00%;对照组,术后眼部感染3例、眼压升高4例,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7.50%。在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上,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更低,两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复合式下梁切除术,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常用手术方法,为了提高手术疗效,改善手术预后,需配合有效的护理方法[2]。
在本次研究中重点提到的临床护理路径,围绕手术前、手术后实施,旨在为患者围手术期提供全面、优质、温馨的护理服务。结果显示,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观察组,在平均术前等待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平均输液时间方面均明显短于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50%;从中可知,临床护理路径方法的实施具备可行性及有效性;这与相关学者的研究结果相一致[3-4]。
综上所述: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显著,可提高手术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因此,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采纳及应用。
【参考文献】
[1]蒋瑜,于洁.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体会[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7,23(S1):146.
[2]赵鑫.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体会[J].吉林医学,2015,36(05):1024.
[3]黄春媛,李冬梅,叶小汝,关智慧.临床护理路径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局部用药依从性的影响[J].现代医院,2013,13(07):81-83.
[4]惠建伟.临床护理路径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07):104-105.
论文作者:张冰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8月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6
标签:患者论文; 青光眼论文; 原发性论文; 路径论文; 手术论文; 术后论文; 眼压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8月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