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琼玉[1]2017年在《水蛭素改性丝素蛋白抗凝血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丝素蛋白(SF)是从蚕丝中提取的天然高分子纤维蛋白,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能,在生物医用领域有着广泛应用,但丝素蛋白在作为血液接触材料时应具有较强的抗凝活性。目前国内外主要研究了肝素对丝素蛋白材料的抗凝血改性,而肝素是一种凝血酶间接抑制剂,通过与抗凝血酶III结合来抑制凝血酶活性,它的抗凝作用依赖抗凝血酶III的存在。水蛭素(Hir)作为一种直接凝血酶抑制剂,也是目前最强效的临床用抗凝试剂。本文通过聚乙二醇双胺(NH_2-PEG-NH_2)对丝素蛋白材料进行阳离子化改性,制备丝素蛋白膜,通过静电吸附作用在膜表面加载水蛭素,制备水蛭素改性的丝素蛋白抗凝血材料。探究了聚乙二醇双胺对丝素蛋白材料进行阳离子化改性比例(SF:NH_2-PEG-NH_2,w/w)和水蛭素的加载浓度。研究了水蛭素改性丝素蛋白膜的抗凝血性能。聚乙二醇双胺改性丝素蛋白材料具有良好的热水稳定性,蛋白热水溶失率均低于10%,随着SF:NH_2-PEG-NH_2比例的增加,改性丝素蛋白膜表面等电点随之增加,当SF:NH_2-PEG-NH_2=100:5时,材料表面zeta电位由纯丝素的-10.85mv增至9.35mv(pH=7.4时),说明聚乙二醇双胺成功地对丝素蛋白进行了阳离子化改性。傅里叶红外(FTIR)、拉曼(Raman)、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聚乙二醇双胺改性丝素蛋白材料进行了组成和结构分析,发现聚乙二醇双胺诱导丝素蛋白分子形成了稳定的二级结构(以β折叠为主,伴随有少量的β转角和α螺旋),改性后的丝素蛋白引入了新的CH_2-CH_2-基团,O-C-O基团和-NH_2基团,消耗了-COOH而生成了新的酰胺键,证明了聚乙二醇双胺的成功引入,对丝素蛋白成功进行了阳离子化改性。SF:NH_2-PEG-NH_2=100:10的聚乙二醇双胺改性丝素蛋白膜表面水蛭素有效加载量最高,加载量达40U/cm~2以上。当聚乙二醇双胺改性丝素蛋白膜(SF:NH_2-PEG-NH_2=100:10)加载5U/cm~2的水蛭素时,浸渍于PBS(pH=7.4,37℃)中,水蛭素较缓慢地从水蛭素加载丝素蛋白膜中释放出来,而当水蛭素加载量较高(40U/cm~2)时,水蛭素在2h内即大量释放,随后释放较缓慢。加载水蛭素的丝素蛋白膜与血浆孵育后,明显抑制了血浆中的凝血酶活性,延长了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相对于纯丝素蛋白膜,当水蛭素加载量为40U/cm~2时,血浆中凝血酶活性下降了34%,APTT延长率达90%以上。血小板计数和通过扫描电镜对血小板形态观察均表明水蛭素的加入使膜表面粘附的血小板数目减少,且多数呈现未激活状态。通过纤维蛋白原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显示,水蛭素改性丝素蛋白膜表面能够显着抑制纤维蛋白原吸附。结果表明,阳离子化丝素蛋白膜在水蛭素改性后显着提高了抗凝血性能。
王辉[2]2003年在《羧甲基纤维素钠共混改性丝素膜的结构与性能》文中研究指明丝素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生物材料上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但在干燥条件下,丝素蛋白膜的脆性影响其使用价值,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利用羧甲基纤维素钠改性丝素蛋白,制得共混膜,测定了羧甲基纤维素钠的种类,共混的条件(组分的配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变性剂的种类、变性剂的含量)对共混膜性能及结构的影响,并得出以下重要结果。 (1)丝素/羧甲基纤维素钠共混膜中,羧甲基纤维素钠和丝素蛋白质两种分子之间形成氢键作用,降低丝素蛋白质分子之间本身的氢键作用,从而降低共混膜的强度,提高共混膜的伸长率。 (2)综合考虑混合膜的各种物理性能,丝素/羧甲基纤维素钠(FM6),在反应时间为1.5 h、反应温度为30℃-50℃、尿素含量为10%-20%,丝素蛋白含量大于70%时,所制得的共混膜的拉伸强度适中,伸长率最大,适合于作医用创面材料。 (3)通过对共混膜血液相容性的评价,综合考虑可确定理想材料为反应时间为1.5 h、反应温度为30℃-50℃、尿素含量为10%-20%、丝素蛋白含量大于70%时,所制得的丝素/羧甲基纤维素钠(FM6)尿素膜。
李新玥[3]2014年在《生物酶法制备蛋白膜及膜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生物酶是一类能催化特定反应的物质,具有催化效率高、专一性强、作用条件温和等优点。本研究采用两种可以促使蛋白质发生交联的生物酶,对丝素、丝胶、大豆分离蛋白进行交联,用流延法制备蛋白膜,并研究膜性能。采用酪氨酸酶制备丝素蛋白膜。首先通过溶解氧分析的方法检测酪氨酸酶以丝素蛋白为底物时酶的活性,通过检测反应后溶液紫外吸收光谱的变化,研究成膜工艺条件对膜性能的影响,优选出较佳的成膜条件为:用2000U/g的酪氨酸酶在45℃下和丝素溶液持续反应120min。交联膜的溶失率显着降低,膜的断裂强度明显提高。氨基酸分析结果表明,交联膜的酪氨酸含量降低;XPS结果显示,交联膜的O原子组分增大;XRD结果表明,交联膜中丝素蛋白分子仍以无归卷曲结构为主;凝胶电泳结果表明,交联后丝素蛋白分子量增大。以上测试结果充分证明了酪氨酸酶对丝素蛋白的交联作用。在酪氨酸酶催化丝素蛋白反应的基础上,将壳聚糖接枝到丝素蛋白分子上,获得制备壳聚糖改性丝素蛋白膜的较优工艺条件为:壳聚糖用量20%,反应温度45℃,反应时间120min,pH为4。对壳聚糖改性丝素蛋白膜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壳聚糖改性膜的溶失率明显改善,添加壳聚糖可以降低一半酪氨酸酶用量;改性膜的抗革兰氏阴性大肠杆菌结果表明,壳聚糖改性膜具有较好的抗菌性。采用酪氨酸酶催化丝胶蛋白并制成相应的丝胶膜,同时采用TG酶催化大豆分离蛋白制成相应的大豆蛋白膜。主要通过溶失率的测试确定成膜的最优工艺。
张凯[4]2015年在《丝素蛋白的提取及丝素膜的制备、修饰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是蚕丝生产和加工的大国,生丝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65%,蚕丝的生产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下脚料,蚕丝下脚料的再利用是重要的研究方向。丝素蛋白是蚕丝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天然蛋白质聚合物大分子,具有分子链柔顺,生物相容性好,容易成膜,可加工性好,以及易于分子改性等特点,在生物材料、医学、环境处理、纳米材料、功能材料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前景。丝素蛋白的提取及丝素生物膜材料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潜在的应用价值。但是,尽管丝素蛋白自身容易成膜,但也存在纯丝素膜在水中易溶胀溶解、耐碱性差、膜强度低以及制膜过程中膜结构不易控制等问题。本文以桑蚕丝为原料,研究了丝素蛋白的水解和提取分离技术,以丝素蛋白及其水解产物丝素肽为主要原料,以硅烷偶联剂为交联剂,并结合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及聚乙烯醇等材料,制备了不同的丝素基生物膜材料。合成了具有反应性基团的席夫碱化合物及可交联的含叁嗪基团的季铵盐化合物,分别研究了席夫碱化合物和叁嗪基团的季铵盐化合物对丝素基膜材料的修饰改性,并对所得丝素基膜材料的结构、性能以及对自由基的清除性能和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行为进行了研究。(1)以Alcalase碱性蛋白酶对丝素蛋白进行水解以制备水溶性的丝素肽,通过单因素实验与正交实验优化的方法确定了酶水解丝素制备丝素肽的合适工艺为:丝素浓度4%(w/w),水解温度55℃,酶与底物之比为2%,ph为8.0,反应时间6h。以茚叁酮比色法,测定了最佳酶水解工艺条件下丝素水解产物的水解度为18.3%。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sds-page凝胶电泳)测定了alcalase酶水解后制备的丝素肽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主要分布在5~6.5kda之间。此外,丝素肽对二苯基苦肼基自由基(dpph自由基)的清除性能实验表明,丝素肽对自由基具有明显的清除性能,丝素肽清除溶液中50%的dpph自由基的用量(sc50)为1.85mg/ml。以丝素肽(sfp),氨基硅烷偶联剂(wd-50)和聚乙烯醇(pva)为原料制备了sfp/pva共混膜,研究了共混膜的力学性能、紫外溶失率及其自由基清除性能。结果表明,当硅烷偶联剂wd-50的用量为10%时,不同共混比例下sfp/pva共混膜的拉伸应力和断裂延伸率较未加入偶联剂之前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与此同时共混膜的杨氏模量降低,表明偶联剂的加入可以改善sfp/pva共混膜的力学性能。sfp/pva共混膜中sfp与pva之间主要以氢键或范德华力发生相互作用。随着共混膜中sfp比重的增大,共混膜的自由基清除率逐渐增大,当sfp/pva的共混比例大于15/85时,sfp/pva共混膜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大于50%。(2)以含有环氧基的硅烷偶联剂kh560对丝素蛋白进行修饰改性,制备了水不溶性的sf/kh560复合膜。研究发现,复合膜的溶失率随着偶联剂kh560用量的增加而呈现快速降低的趋势,当增大偶联剂kh560用量为15%时,sf-kh560膜在水中的溶失率仅为2%,几乎不溶于水。通过对丝素膜的红外光谱图进行分峰拟合定量分析,计算了不同丝素膜中丝素蛋白各二级结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研究发现,硅烷偶联剂的加入会促使丝素蛋白的构象,由α-螺旋和无规卷曲/延伸链构象向β-折迭构象和侧链/聚集链结构发生转变。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偶联剂的加入促使丝素蛋白的结晶形态由silki型向silkii型转变,进一步验证了atr-ftir的分析结果。研究了sf/kh560复合膜对金属离子co(ii)、ni(ii)、cu(ii)、cr(iii)、cd(ii)和pb(ii)的吸附性能,研究发现sf/kh560复合膜对cd(ii)和pb(ii)两种金属离子的吸附量较大,分别为11.8mg/g和14.7mg/g。以cd(ii)为研究对象,研究了sf/kh560复合膜对cd(ii)的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sf/kh560复合膜对cd(ii)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说明sf/kh560复合膜对cd(ii)的吸附方式为化学吸附。(3)以3,5-二氨基苯甲酸为原料,合成并表征了一种新型含有偶氮共轭系统和交联反应性基团的配体,3,5-二[(2-羟基-4'-乙基磺酰硫酸钠)偶氮苯-次甲亚胺基]苯甲酸(配体z1),及其与mn2+、cu2+、co2+的金属配合物。研究发现,合成的化合物配体z1及其与mn2+、cu2+、co2+的金属配合物在水中具有良好的溶解性。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研究了各化合物在水中的光谱吸收性能,结果显示配体z1的最大吸收峰为402nm,而配合物co2z1、mn2z1、cu2z1的最大吸收峰则分别为380nm、382nm和378nm。通过配体z1及其金属配合物对h2o2的催化分解研究发现,z1对h2o2的分解无催化作用,而其金属配合物mn2z1、co2z1和cu2z1对h2o2的分解速率有很强的催化能力。其中金属配合物mn2z1催化分解h2o2的能力最强。当金属配合物mn2z1的用量为5mg/l,h2o2在40°c的条件下40min内基本上全部分解;金属配合物co2z1对h2o2的催化分解能力次之,其对h2o2的最终分解率可达到80%;金属配合物cu2z1催化分解h2o2的能力最小。以反应性化合物z1对水不溶性丝素膜进行了改性,通过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s)、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研究表征了改性前后丝素膜表面的形貌及结构变化。通过eds能谱数据分析发现,由化合物z1改性后的膜m-sf/kh560表面有硫元素出现,其含量为0.33%,且改性后丝素膜表面氧元素和硅元素的含量降低。uv-vis测试结果表明,sf/kh560膜在440-800nm的透过率都在65%以上;对于改性后的m-sf/kh560膜,其在440-800nm范围内其透过率始终低于sf/kh560膜,且当照射波长低于500nm时m-sf/kh560膜的透过率急剧降低。(4)以sf和mwcnts为原料制备了水不溶性的sf/mwcnts杂化膜材料,研究了叁嗪季铵盐改性前后sf/mwcnts杂化膜的性能。通过对杂化膜红外光谱图的分峰拟合和定量分析计算以及杂化膜的x-衍射分析发现,与纯丝素膜比较,sf/mwcnts杂化膜中的丝素蛋白构象由α-螺旋、无规卷曲/延伸链构象向β-折迭构象发生了转变。对sf/mwcnts杂化膜的力学性能的研究发现,当丝素蛋白用量为0.05g/ml、偶联剂用量为10%、碳纳米管用量为1%时,sf/mwcnts杂化膜的力学性能较好,此时膜的干态和湿态拉伸断裂强力分别为48.8 MPa和21.9 MPa,干态和湿态断裂延伸率分别为4.62%和58.8%,季铵盐改性后SF/MWCNTs杂化膜的拉伸断裂强力和断裂延伸率分别为20.8 Mpa和56.4%。
魏雅丽[5]2014年在《丝素蛋白管状支架制备及其水蛭素改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小口径人工血管最主要的问题是由于血栓、内膜增生引起的远期通畅性差。研究者们通过静电纺和凝胶纺丝等技术制备丝素蛋白小口径人工血管,但是丝素蛋白小口径人工血管的力学性能和血液相容性等仍需要进一步提高以满足临床需求。本文利用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丝素蛋白和具有良好力学性能的丝素纤维为原料,模拟天然血管的组织结构制备具有内、中、外膜叁层结构的仿生管状支架。探索了交联比例(SF:PEG-DE, w/w)、SF浓度和冷冻温度对管状支架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了水蛭素改性丝素蛋白的结构、力学性能、细胞相容性及抗凝血性。PEG-DE交联制备的再生丝素蛋白材料具有良好的热水稳定性,PEG-DE的交联反应效率约为30%。随丝素蛋白浓度提高、冷冻温度的降低,管状支架内部孔径变小,不同条件制备的管状支架内部孔径约在50-300μm范围内。当丝素浓度8%,冷冻温度-40℃时,支架成型及手感力学性能最佳,支架内部孔径大小、分布最佳,内表面粗糙,分布有少量的微孔。FTIR、XRD结果说明PEG-DE诱导了丝素蛋白分子由无规卷曲向β-折迭转变,再生丝素蛋白材料的结晶度有所提高。PEG-DE交联制备的管状支架有良好的拉伸和弹性回复性能,轴向断裂强度达0.53-0.76MPa,断裂伸长率约为52.5-73.8%,径向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达到12-21MPa和345-398%,弹性回复率在90%左右,缝合强度均在20N左右,可满足临床需求。制备了水蛭素改性丝素蛋白膜及管状支架,评价了水蛭素改性丝素蛋白管状支架的细胞毒性、细胞生长和抗凝血性能。MTT分析结果显示,水蛭素改性的管状支架无明显细胞毒性,毒性等级符合人工血管≤1级的标准。SEM观察、DNA含量测定和荧光标记激光共聚焦观察显示水蛭素改性丝素蛋白材料可支持L929、HUVEC和HAVSM细胞的生长、粘附与增殖。不同水蛭素含量丝素蛋白管状支架内表面HUVEC细胞铺展状态良好,增殖活性强,结果表明水蛭素改性的丝素蛋白材料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在水蛭素含量增至SF:Hir=10000:6的改性丝素蛋白膜上,HAVSM细胞DNA含量明显低于其他材料上的细胞DNA含量,说明随着水蛭素加入量的增多对HAVSM细胞的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结果显示,水蛭素改性后丝素蛋白管状支架抗凝血性明显提高。
李荣[6]2011年在《改性丝素蛋白仿生诱导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合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天然大分子的丝素蛋白具有独特的机械性能,生物活性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且植入人体内不会产生免疫反应等特性。丝素蛋白膜可以诱导无机矿物盐离子在其表面沉积,如在人体仿生环境下诱导碳酸钙、羟基磷灰石等晶体的形成,并且矿化后的复合材料是一种良好的骨移植材料。因此,此类生物材料在骨移植中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羟基磷灰石是动物体内骨组织中无机相的主要成分并且具有生物相容性、生物活性、骨传导性及诱导细胞分化增殖等优良的功能和特性。但是,单一的羟基磷灰石韧性差,在临床医学上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因此,很多研究者将目光转向将羟基磷灰石与其它生物大分子进行复合的研究,综合两者的优点,使之在骨移植领域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本论文主要研究改性膜为生物有机模板仿生诱导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合成。并系统的研究了修饰剂用量、修饰时间及预钙化温度对所得复合材料的表面形貌和钙磷摩尔比的影响。首先,研究的是对苯二甲酰氯改性丝素蛋白膜仿生诱导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合成。通过改变修饰剂用量和预钙化温度两个因素探讨所得的复合材料在结构和形貌上变化。与未改性丝素蛋白膜仿生诱导羟基磷灰石相比,表面形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原来光滑的球型结构向叁维孔洞结构转变。其次,首次采用了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二羟甲基丙酸(DMPA)改性丝素蛋白膜仿生诱导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合成。IPDI和DMPA对颗粒的大小和表面形貌起到了重要作用。对复合材料进行了测试表征,FTIR和ICP分析复合材料的组成,数据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的无机盐主要是羟基磷灰石,且材料中的钙磷摩尔比非常接近羟基磷灰石中钙磷摩尔比,与人体骨组织中的钙磷摩尔比非常相近;XRD和SEM分析复合材料的形貌和结晶度,结果表明该方法制备的复合材料结晶度较低,且随着修饰量的增加、预钙化的温度升高和修饰时间的延长其晶体沿c轴取向生长,且磷酸盐以自组装形式沉积在模板表面,表面形貌也由球形结构向叁维多孔结构转变。以上分析结果得知,仿生矿化制备的磷灰石晶体与人体本身矿化合成的矿物盐极为相似。因此,仿生合成法制备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有望成为理想骨组织的移植材料。综上所述,本论文以改性丝素蛋白为模板,钙磷离子在改性丝素蛋白膜模板的精确调控和指导下,在表面成核、沉积结晶,最终形成改性丝素/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且羟基磷灰石晶体在其表面沿c轴取向生长。所制备的复合生物材料在组成、结构上及形貌上与天然骨相似。本论文的创新性研究成果:通过化学改性方式引入羧基来进一步仿生诱导合成叁维多孔复合材料,补充了叁维多孔复合材料合成方法,在生物性能方面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讨。
周官山[7]2017年在《多巴胺改性丝蛋白膜皮肤创伤修复功能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皮肤组织工程近年来发展迅速,其中利用敷料治疗损伤皮肤能够加快伤口的愈合和功能性恢复。蚕丝蛋白是一种天然的生物高分子,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特性,而且能够加工成膜、凝胶、海绵支架及纳米纤维等。此外,蚕丝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抗氧化、抗菌等特性,能够促进创伤组织再生,作为皮肤创伤修复的生物医用材料受到更多的关注。目前创伤敷料对材料的细胞相容性和初期黏附性能均具有较高要求,因此,如何提高蚕丝蛋白材料的细胞相容性是优化其在皮肤组织工程应用的关键。本研究,首先制备蚕丝蛋白膜,包括家蚕丝素纳米纤维膜和柞蚕丝素膜,然后在其表面进行多巴胺生物改性,大幅提高其细胞黏附性能,最后通过动物全层皮肤创伤模型,验证其优良的皮肤创伤愈合效果。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3部分:(1)多巴胺表面改性丝素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其皮肤修复功能首先,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丝素纳米纤维,通过调节纺丝液浓度、电压、接收距离及纺丝液流速等参数,选择最佳纺丝条件为浓度7.5%,电压24KV,接收距离12cm,纺丝液流速0.02mL/min,获得直径约400nm的丝素纳米纤维;再通过2mg/mL的多巴胺反应液进行共培养,对丝素纳米纤维进行表面改性,并用SEM和XPS进行验证。纳米纤维表面附着多巴胺颗粒及其N/C摩尔比接近聚多巴胺理论值证实了多巴胺改性成功;通过持久性测试,发现多巴胺改性涂层能够持续7天;接触角测试和蛋白吸附实验证明,多巴胺改性后的丝素纳米纤维膜亲水性和蛋白吸附量均有所增加,为细胞黏附提供理论基础;在纳米纤维膜表面培养L929细胞,结果表明多巴胺改性后的丝素纳米纤维膜显着提高细胞的初期黏附和铺展性能,同时也提高了细胞的增殖性能;最后,SD大鼠全层皮肤创伤实验证明,多巴胺改性丝素纳米纤维膜提高创伤愈合速度和创伤组织上皮化,成功促进创伤修复。(2)取向型丝素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其诱导干细胞成血管分化研究为提高丝素纳米纤维的力学性能,在制备丝素纳米纤维的基础上,于纺丝液中添加四氧化叁铁纳米颗粒,再通过磁场收集装置,利用磁场迭加电场的作用,制备取向型丝素纳米纤维膜;通过SEM可以观察到添加质量分数0.3%的四氧化叁铁纳米颗粒,纺丝30min时能够获得较好取向的丝素纳米纤维膜;通过FTIR分析,发现添加0.3%的四氧化叁铁纳米颗粒不影响丝素纳米纤维的二级结构;同时,力学性能测试,发现取向型丝素纳米纤维在其取向方向上具有较高的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这为材料力学性能接触引导提供基础;而且,通过振动样品磁强计测试发现,添加少量的四氧化叁铁纳米颗粒赋予了丝素纳米纤维一定的磁响应性;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结果表明,取向型丝素纳米纤维能够诱导细胞取向生长,并且在基础培养基条件下向成血管方向定向分化;最后,我们利用取向丝素纳米纤维膜培养成肌细胞C2C12,发现其同样能够引导细胞随取向方向生长,为其在皮肤深层创伤肌肉修复方面的应用提供基础。(3)多巴胺改性柞蚕丝素膜的制备及其皮肤修复效果为进一步提升创伤敷料的细胞相容性,我们创新性的利用含有RGD多肽序列的柞蚕丝素作为研究材料。首先制备柞蚕丝素膜,利用多巴胺改性柞蚕丝素膜8h和16h,通过AFM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随多巴胺改性时间增长,柞蚕丝素膜表面的多巴胺颗粒逐渐增多,表面粗糙度增加,其多巴胺涂层厚度与反应时间成线性关系;XPS测试证明,多巴胺改性后的柞蚕丝素膜表面N/C摩尔比接近聚多巴胺理论值,证明多巴胺成功改性;接触角测试证明,多巴胺改性后的柞蚕丝素膜表面亲水性增强;通过Zisman方法计算,多巴胺改性后的柞蚕丝素膜表面自由能从20.61 mJ/m2增加至39.95 mJ/m2,而且蛋白吸附能力显着性增强;在多巴胺改性后的柞蚕丝素膜上培养间充质干细胞发现,多巴胺改性后的柞蚕丝素膜促进了细胞的黏附和增殖行为;同时,通过细胞划痕实验,可以证明多巴胺改性后能够促进干细胞向划痕处迁移,这对诱导创伤部位修复细胞的迁移从而促进创伤愈合是非常重要的;最后,SD大鼠全层皮肤创伤模型实验证明,相比未改性柞蚕丝素膜和商用纱布,多巴胺改性柞蚕丝素膜能够加快创伤愈合速度,同时促进创伤部位胶原蛋白的分泌,以及促进皮肤附属器官毛囊和汗腺的再生,这对皮肤功能性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多巴胺改性蚕丝蛋白膜,包括丝素纳米纤维膜和柞蚕丝素膜,显着提高其细胞相容性和细胞黏附特性。这为蚕丝蛋白在皮肤创伤修复领域的应用研究拓展思路,拓宽了蚕丝蛋白生物材料的应用范围。
陈建勇, 冯新星, 许丹[8]2006年在《纳米TiO_2改性蚕丝丝素蛋白膜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TiO2改性再生蚕丝丝素蛋白膜.该丝素膜机械强度提高,在水中溶失率下降.UV、AFM、SEM测试的结果表明,丝素中纳米TiO2粒径约为80 nm,纳米粒子在丝素膜中分布均匀;XRD、FTIR测试结果表明,纳米TiO2的加入,可使改性丝素膜的结晶结构从SilkⅠ向SilkⅡ转化,其结晶度也随之提高;TGA测试表明改性丝素膜的热转变温度比纯丝素膜有所改变.
王朝霞[9]2001年在《改性丝素蛋白膜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研究了丝素-PVP共混膜的制备方法,并测定了不同配比共混膜的结构、强伸度、初始模量、吸湿性、透水透汽性等性能。研究表明,膜中PVP含量适当,可使共混膜具有良好的强伸度、柔韧性、吸湿性,以及良好的透水透汽性。这将为改善丝素创面保护膜的治疗效果提供新的品种。
成国涛, 周婵, 侯春春, 徐水[10]2011年在《改性丝素抗凝血材料研究进展及抗凝血原理》文中研究表明丝素蛋白是一种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生物相容性的天然高分子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生物医学材料,丝素蛋白抗凝血材料的研究就是其中较为活跃的新兴领域。文章综述了改性丝素抗凝血材料的制备方法及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硫酸化丝素的制备方法,并分析了改性丝素的抗凝血效果及抗凝血原理,对改性丝素抗凝血材料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参考文献:
[1]. 水蛭素改性丝素蛋白抗凝血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 王琼玉. 苏州大学. 2017
[2]. 羧甲基纤维素钠共混改性丝素膜的结构与性能[D]. 王辉. 苏州大学. 2003
[3]. 生物酶法制备蛋白膜及膜性能研究[D]. 李新玥. 苏州大学. 2014
[4]. 丝素蛋白的提取及丝素膜的制备、修饰与应用研究[D]. 张凯. 东华大学. 2015
[5]. 丝素蛋白管状支架制备及其水蛭素改性研究[D]. 魏雅丽. 苏州大学. 2014
[6]. 改性丝素蛋白仿生诱导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合成[D]. 李荣. 安徽大学. 2011
[7]. 多巴胺改性丝蛋白膜皮肤创伤修复功能的研究[D]. 周官山. 浙江大学. 2017
[8]. 纳米TiO_2改性蚕丝丝素蛋白膜的研究[J]. 陈建勇, 冯新星, 许丹. 高分子学报. 2006
[9]. 改性丝素蛋白膜的研究[D]. 王朝霞. 苏州大学. 2001
[10]. 改性丝素抗凝血材料研究进展及抗凝血原理[J]. 成国涛, 周婵, 侯春春, 徐水. 蚕学通讯.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