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中的第三次“农村革命”_农民论文

新农村建设中的第三次“农村革命”_农民论文

新农村建设 第三次“农村革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农村论文,农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个全面的农村政策新体系正在浮出水面。

“十六届五中全会将正式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课题。”有关知情人士说。事实上,9月29日,在十六届五中全会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已经明确指出,“十一五”三农政策的战略目标是: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认为,新农村建设是未来5到10年中国农村政策的目标和政策选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将是中央抓三农问题的一个总题目”。

第三次大调整来临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新农村建设是中国在城乡关系、工农关系上的第三次重大调整。”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马晓河总结。

第一次调整是指1980年代实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承包给农民,分权是其核心。2003年开始的农村税费改革为第二次调整,“这次调整的核心是减负。”马晓河说。

“作为第三次大调整的新农村建设,是实现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的具体化方案,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实际措施。”马晓河说,“三次调整内容和意义不一样,过去政策是单向的,新农村建设是系统性、综合的政策。”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张晓山也认为,新农村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全方位政策设定。

在以往的农村发展研究中,三农问题研究专家已经达成共识: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不在于三农本身,而是与之相关的整个宏观经济政策,所以要“跳出三农看三农”——我们要解决农业问题,就要大力发展非农产业;要解决农村问题,就要促进城镇化进程;要解决农民问题,就要大量的转移农村劳动力。“所有这些问题都涉及到宏观,整个国家的格局问题。”张晓山强调。

但张晓山认为,另一个侧面也不可忽视。鉴于我国农村人口众多的现实,即便是尽可能的转移农村劳动力,促进城镇化发展,但仍将存在大量农村人口。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林毅夫估算,到2020年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即使降到45%,仍会有近7亿人,到2030年这个比例下降到30%,还有5亿人生活在农村。

“非农产业发展了,农业怎么办?农业如何具有竞争力?如何使农业和国际接轨?城镇化之后,农村怎么办?农村是否能够成为繁荣的、农民能够享受和城市一样公共产品的、安定繁荣的农村,而不是凋敝的农村?留在农村的农民能不能过上富余安定的生活?”张晓山这样思考三农问题。

所以,“三农跳出之后,还得回到三农。”张晓山说。

农业、农村、农民的载体最终还是农村,因此,将三农政策统一到新农村建设,可以“比较全面地反应出三农政策的目标和未来的追求。”张晓山认为,“新农村建设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在农村找到的新质点。”

这一政策选择还有深刻的现实背景,这就是当前农村发展面临的困境。日前,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在2005中国最发达县域经济论坛上指出:当前农村发展最突出的问题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包括农村的交通、通讯、自来水、农田水利设施等。二是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三是农民收入水平明显偏低,增收难度明显偏大。而这些,进一步加剧了城乡差距,影响社会和谐。

新农村的建设之路

关于新农村的界定,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柯炳生的思考是,应该包括5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缺一不可。其中,“新设施”就是要完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电信。这是新农村的重要“硬件”,往往成为制约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基础“瓶颈”。

9月25日,在中国科学院主办的中国农业与农村发展政策学术研讨会上,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锡文直言:总体看,农村生产发展,农民生活提高受基础设施不足制约明显的局面并没有根本改变。尽管有城乡居民收入差别的原因,但基础设施不足,是制约农民增加消费的一大原因。

因此,马晓河给出的新农村建设方案的第一个重点是,在“十一五”期间,政府应该大力投资农村公共品供给,特别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这已经成为官员和学者们的共识。

邱晓华也认为,政府在今后一段时间把国债的主要部分、国家政策性金融的主要部分集中投向农村基本设施。郑新立也认为,国家要拿出一定资金帮助改善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重点是乡村道路、洁净能源、饮水安全、环境卫生、村一级的垃圾处理场;包括“一气三改”(改厕、改灶、改牲畜圈,建造沼气池)。

除了基础设施之外,马晓河还认为,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适应中国国情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通过政府公共财政向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社会保障倾斜,使农民能享受与城市居民差距不大的公共服务。

最后,农民增加收入仍是一条主线。“新农村建设意义上的增加农民收入,是作为和公共品建设,公共服务提供相连的整体性措施。”马晓河说。

“新农村建设的内涵非常丰富,它是科学发展观、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等理论的组成部分。”张晓山说,“但无论哪种政策建议,其核心是农村的综合发展。”

联系电话:020-87373998-3496

标签:;  ;  ;  ;  

新农村建设中的第三次“农村革命”_农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