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教学框架改革创新研究
白千文
(山东工商学院经济学院,山东 烟台)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政治经济学在高校教学体系中的地位不断下降。虽然近些年党中央反复强调政治经济学教学的重要性,但由于政治经济学自身课程体系创新不足,因此形势并未得到根本改变。为了化解政治经济学教学中的困境,必须彻底解决政治经济学“二分法”两张皮的问题;必须逐步摆脱资本主义部分的“教条主义”,并补充“共识性”研究成果;必须逐步改变社会主义部分政策注释者的角色,并大量补充经济学家的探索和贡献。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教学;改革
一 引言
普雷斯曼在《五十位经济学家》一书中,将马克思、斯密和凯恩斯并称为经济学发展史中“最重要的三位经济学家”[1]。在我国教育体系中,三位经济学巨匠的思想分别被编入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作为每一位经济学本科生的必修课程。其中,以介绍马克思《资本论》为主要内容的政治经济学,在我国经济学教学体系中曾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政治经济学教学内容改革滞后,政治经济学作为主流经济学意识形态的功能与话语权出现弱化趋势,大学课堂上政治经济学的教学进入了“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尴尬境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所指出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正逐渐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2]。在此背景下,深入分析《政治经济学》教材的问题,并探讨解决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水稻侧深施肥技术的应用研究,实现减少劳动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提高肥料利用率,达到稳产增产的效果。
二 传统教材理论框架的主要问题
到目前为止,我国《政治经济学》教材体系改革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最初,政治经济学教材都是按照“二分法”的原则撰写的,分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部分,前者主要介绍马克思的《资本论》,后者主要介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由于社会主义部分和资本主义部分之间缺乏逻辑支撑,于是一些学者试图突破“二分法”,贯通两大部分,并引入现代经济学知识,结果不仅破坏了《资本论》的内在逻辑,而且淡化了政治经济学以生产关系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性质。吸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目前国内主要的政治经济学教材依然沿用“二分法”的结构框架,比如宋涛、逄锦聚、吴树青、卫兴华、刘诗白、马工程等版本的教材皆是如此。
“否定之否定”虽然是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但政治经济学课程体系回归“二分法”之后,与之前相比并未发生根本改变。所以政治经济学“二分法”的问题,以及由“二分法”衍生的一系列问题依然存在。具体而言,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体系整体结构前后矛盾
水利水电工程是一项重要的民生项目,与人们的根本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以及国家利益紧密相连。我国水利政策的不断出台与完善,为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与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持,相关政府机构以及其他部门也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越来越重视。近年来,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也越来也大。我国水资源分布严重不均衡,东南地区水资源丰富,西北地区严重缺乏水资源,水利水电工程的不断建设为我国缺水地区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改善了当地人们的生活方式与生活质量,也突破了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现象。有的地区还利用水利水电工程所提供的丰富水资源进行发电,不仅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与质量,而且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1]。
近年来,国外高校图书馆日益重视数字学术支持。刘兹恒等在分析国外关于数字学术概念多种阐释的基础上,将数字学术概括为“数字学术既是一种数字技术,又是一种新的学术交流模式和教学研究范式,还可以是数字化的学术产品本身”[1]。 国内关于数字学术发展动向[2]、北美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支持模式[3]、数字学术中心构建[4]、数字学术中心服务模式[5]、数字学术支持人员设置[6]等方面的调研,为我国图书馆界了解国外高校图书馆开展的数字学术支持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英国作为数字学术概念的起源地[7],其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受到本国图书馆相关组织及英美等国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2.重构剩余价值理论大纲,并补充最新研究成果
然而,目前政治经济学的教材编写却存在明显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突出马克思理论体系的“革命性”,过分地从政治批判的角度介绍马克思的《资本论》。另一种倾向是突出马克思理论体系的“解释力”,试图运用马克思的《资本论》解释当代的资本主义,甚至分析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全球化、国家调控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4]由于介绍《资本论》时夹杂了过多的主观意愿,舍弃了一些重要的细节,因此《资本论》的逻辑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以至于学生并未感到《资本论》的逻辑有多美。
众所周知,《资本论》问世一个半世纪以来,尽管受到各种责难、攻击和诽谤,但仍然保持强大理论威力的原因是其理论的科学性和逻辑的严谨性。但同时我们也得承认,《资本论》所研究的是特定阶段的资本主义。正如马克思所说的“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对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到现在为止这种生产方式典型的是英国”[3]p8。由此可见,那种试图运用《资本论》批判和解释当代资本主义方方面面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
2、资本主义部分内容陈旧且展现《资本论》逻辑不足
某1.65 MW膜片式联轴器,主要包括:胀紧套、刹车盘、膜片组、玻璃钢中间管、扭矩限制器等主要部件,见图2。胀紧套用于连接齿轮箱输出轴和发电机输入轴;刹车盘用于和制动器配合实现机组的制动功能;膜片组用于实现联轴器的补偿功能;玻璃钢中间管用于传递扭矩,并实现发电机和齿轮箱的电绝缘功能;扭矩限制器通过过载打滑,实现联轴器过载保护的功能。
3、社会主义部分理论性不够强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主要介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内容一般分为社会主义本质篇、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篇、社会主义微观基础篇和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篇。这些领域的理论研究日新月异,产生很多真知灼见,然而政治经济学教材并没有及时将这些研究成果纳入其中。
1.2.1 流式细胞术检测MAIT细胞水平 所有对象均用肝素钠管空腹采血5 mL,D-Hanks液稀释后置于淋巴细胞分离液上。1 500 r/min离心20 min后将单个核细胞吸出、洗涤,加入CD3抗体、CD8抗体和CD161抗体室温避光染色30 min,PBS洗涤2次,BD-FACS Calibur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CD8+CD161+T细胞亚群水平。采用Flow Jo 7.6.1软件对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众所周知,经济学类的教材只有不断吸收最新研究成果才会富有生命力。如果没有马歇尔对19世纪经济理论研究的综合,就不会有1890年问世的《经济学原理》,也不会有后来的《微观经济学》;如果没有萨缪尔森对20世纪上半叶经济理论研究的综合,就不会有1948年出版的《经济学》,也就不会有后来的《宏观经济学》。我们打开《微观经济学》教材或者《宏观经济学》教材,随处都能看到著名学者的研究成果,然而在《政治经济学》教材中很少看到相关的研究成果。虽然《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经常修订,但每次修订并不是因为理论的发展,而是为了加入新的政府政策(杨鹏程、陆丽芳,2013)。慢慢地,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烙上了“政策注释者”的标签。
冷料进给装置故障指的是运输冷料的可变速传输皮带停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种:第一是电机发生故障,如果是这种情况则应该首先对电机的控制变频器进行检查,通过检测电路是通路还是短路判断发生故障的位置以进行检修。第二种可能性是传送皮带中卡住了异物或者是传送带的松紧程度不合适,如果是这种情况则应该及时的对传送带进行清理和调整。
三 改革构想与实施方案
剩余价值理论是政治经济学最重要,也是难度最大的部分,它是对马克思《资本论》的介绍。如下图所示,教材一般将此部分分为四章[5]:资本和剩余价值、资本积累及其历史趋势、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及社会资本再生产、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如此设计目录看不出马克思《资本论》的逻辑。本文建议这样设计目录:单个资本的一次生产过程;单个资本的再生产;单个资本的生产和流通;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剩余价值的分配。如此一来,马克思《资本论》的逻辑体现的比较清楚,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1.补充计划经济,构建完整的政治经济学课程体系
如前所述,传统政治经济学教材体系的构成是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劳动价值论是为学习剩余价值理论做铺垫,主要介绍商品、价值、货币等概念范畴。剩余价值理论主要揭示和批判市场经济的剥削、两极分化、失业、经济危机等缺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主要分析我国的市场经济改革。可见,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之间在形式上是矛盾的。联系实际,很多学生开始怀疑剩余价值理论,怀疑《资本论》的科学性。
另外,受编著者主观意愿的影响,《资本论》最新的“共识性”研究成果也很难被补充到教材之中。我们知道,任何经济学理论都不是完美无缺的,都需要不断的加以完善。然而,目前政治经济学教材的编写,为了突出马克思理论体系的“革命性”和“解释力”,不能正视《资本论》需要完善的地方,更不能将相关研究成果补充到教材之中,从而导致政治经济学教材的资本主义部分几十年如一日,不仅缺乏创新,而且缺少理论评价,显得不够完整。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呢?本文认为应该在第二部分剩余价值理论和第三部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之间,加入计划经济体制的内容。主要分析计划经济体制的运行机制和主要问题。通过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资源配置效率的理论比较,以及计划经济国家和市场经济国家实践绩效的对比,让学生客观地认识到:市场经济虽然有缺陷,但是比其对立面计划经济的缺陷要小,所以我们应该选择市场经济,并在市场经济改革过程中注意规避和弱化市场经济的缺陷。这样一来,政治经济学教材的结构不仅完整了,而且有利于学生客观地认识市场经济,提高其学习政治经济学的积极性。
从理论知识的角度,政治经济学教材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劳动价值论,主要介绍商品、价值、货币等基本概念范畴,为讲授剩余价值理论做铺垫。第二部分是剩余价值理论,主要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失业、两极分化以及经济危机等问题,从而深刻揭示市场经济的不足。第三部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主要介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成就及目前所形成的市场经济框架。一般学者认为,政治经济学教材的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是矛盾的,或者逻辑是不一致的,因为第二部分“剩余价值理论”揭示的是市场经济的缺陷,而第三部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讲的却是如何向市场经济转型。
关于政治经济学教学框架的改革,本文认为应该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补充计划经济的运行机制,完善整个课程体系的建设;其次,资本主义部分在保持《资本论》逻辑和完整性的同时,引入后人对《资本论》的学术发展,进而提高《资本论》的时效性。第三,社会主义部分需要对学术成果系统综合,构建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体系。
在还原《资本论》逻辑的同时,教材还要不断补充《资本论》诞生以来公认的研究成果。比如,出于研究目的,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只是分析了经济危机的成因,没有专门探讨经济周期各阶段的传导机制,也没有指出如何治理经济危机。但后来的学者基于马克思的成因分析,已经很好地探讨了上述问题。教材的编写者完全可以把这些内容引入到教材,这样不仅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而且可以提高政治经济学的实用性和学习兴趣。
图1 剩余价值理论目录大纲的改革构想
3.社会主义部分教学内容去政治化
如前所述,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政治色彩很浓,在吸纳学者研究成果方面做的有所不足。由于理论性较差,所以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此,需要结合我国市场经济改革实践,对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争论进行综合、整理和编著。具体而言,理论补充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增加难点问题剖析,使政治经济学的社会主义部分与政治理论课相比更深刻。这种调整并不困难,只要在原有的框架下,增加学界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难点问题的剖析即可。比如,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路径选择问题;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是否兼容的问题;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产权问题;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介入程度问题等等。通过这些内容的补充,让学生明白我国采取相应策略的理由。二是,增加热点问题的剖析。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化,出现了一些原来计划经济时代不曾有,或者即使有也不严重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也可以与前面的剩余价值理论相呼应,让学生深刻认识市场经济的缺陷。
总之,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必须去政治化,并在此基础上增加理论性和实践性。具体操作过程中,要积极吸收最新研究成果,并将这些研究成果在统一的分析框架之下进行综合和提炼。
贸易战一旦开打,由中美双方开出的对招账单来看中国金融经济受损是在所难逃的。一旦失去美国所提供的巨大的贸易顺差,我国出口量将大大减小,从而直接影响到中国国内的经济稳定,面临的将是通货膨胀引起的货币贬值,而对于同等的劳动力付出拿到的是贬值后的货币,人民的钱不当钱花只会加重社会的经济负担以及人民的生活负担。
四 结论
政治经济学在我国高校的教学体系中地位不断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教学内容陈旧,前后逻辑不统一是关键。首先,从剩余价值理论对市场经济的批驳,直接过渡到我国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分析,逻辑上不够恰当。其次,教材有关剩余价值理论的介绍,不仅不能充分体现《资本论》的逻辑之美,而且也没有补充《资本论》出版一个半世纪以来的权威研究成果。最后,社会主义部分政治色彩过于浓重,缺乏理论性。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须对《政治经济学》理论框架进行根本性改革。首先,在剩余价值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之间增加计划经济体制的分析,使政治经济学的整体结构趋于完整。其次,按照“单个资本的一次生产”、“单个资本的再生产”、“单个资本的生产和流通”、“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剩余价值的分配”来安排剩余价值理论的章节,进而恢复《资本论》的逻辑,并在该逻辑的基础上补充后来学者对《资本论》的发展研究。最后,增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部分的理论性和现实性,通过增加难点问题和热点问题的分析,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普雷斯曼.五十位经济学家——现代思想译丛论[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2]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人民出版社,2016.
[3] 马克思.资本论[M].人民出版社,2018.
[4] 耿伍群.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创新[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1(4):67-69.
[5] 宋涛.政治经济学教程[M].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6] 郭秋菊.政治经济学教学中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7,4(52):192-193.
本文引用格式: 白千文.政治经济学教学框架改革创新研究[J]. 教育现代化,2019,6(54):268-270.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54.091
作者简介: 白千文,男,山东工商学院经济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学。
标签:政治经济学论文; 教学论文; 改革论文; 山东工商学院经济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