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
山东省泰安市实验学校
摘 要: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即家长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而按照现代观念,家庭教育包括: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少年儿童能否健康成长。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少年儿童成长的摇篮,又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是学校教育的补充,从根本上说家庭教育就是“教子做人”。因此,父母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他们才是孩子第一任乃至终身的老师。家长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家长对子女教育和对学校工作的支持程度。做人是立身之本,良好的习惯品质才是成才的基础。但是,在目前众多学生家庭中,家长只重视孩子学习和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孩子各方面能力尤其是思想上的培养和提高,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作为家长不能忽视对孩子心理健康成长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关键词:重要性;现存问题;基本方法;
家庭教育问题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这样写到:“如果一个孩子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那么不管老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出来,而学校复杂的教育过程产生困难的根源也都可以追溯到家庭。”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现在的学生生活在一个充满着多种价值观念多变的复杂社会背景中,生活向学校提出的任务是如此复杂,以至如果没有家庭的教育的良好引航,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可见,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中,忽视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影响教育工作的整体效应,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下面我就浅谈一下对中小学生家庭教育的几点认识。
一、家庭教育的特点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并称为教育的三大支柱。一位教育权威人士说得好:素质教育三分天下,家庭教育是头件大事。它“起于母胎,终于坟墓” 。既是各种教育的起点,又是各种教育的归宿。谁忽视家庭教育,或者想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替代家庭教育 ,从而达到培育优秀儿女的目的,那是天真的幻想。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生活的基本场所,人在那里接受了最初的和最长时期的教育与影响。家庭教育给予人初始的感染和上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其它类型的教育所不能替代的,因而它具有奠基性,感染性,针对性,长期性,灵活性和社会性等特点,特别在早期家庭教育中,可以对学校教育效果较弱的方面,如对子女的品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等等进行弥补。如果说现代人必须在教育中生存的话,那么家庭教育便是现代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它对人一生的成长具有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重大作用。
其教育目标应是: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幼儿园、学校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接受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打好基础。在孩子入园、入校后,配合幼儿园、学校使其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教育的重点是以品德教育为主,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主,行为习惯包括: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等,教会孩子如何学“做人”。家庭教育由于发生在家庭之中,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比较,具有以下特点:
(一)、早期性
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即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即启蒙之师。所以家长对儿童所施的教育最具有早期性。一般来说,孩子出生后经过三年的发育,进入幼儿时期,从3岁……6岁是学龄前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早期教育阶段,这是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如果把他本人17岁达到的水平算作100%,那么4岁时就达到了50%。4-8岁又增加了30%,8-17岁又获得了20%。
(二)、连续性
家庭教育第二个特点是连续性。孩子出生后,从小到大,几乎2/3时间生活在家庭之中,朝朝暮暮,都在接受着家长的教育。这种教育是在有意和无意、计划和无计划、自觉和不自觉之中进行的,不管是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时间进行教育,都是家长以其自身的言行随时随地的教育影响着子女。这种教育对孩子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行、谈吐举止等都在不停地给予影响和示范,其潜移默化的作用相当大,伴随着人的一生,可以说是活到老学到老,所以有些教育家又把家长称为终身教师。
(三)、权威性
家庭教育的权威性是指父母长辈在孩子身上所体现出的权力和威力。家庭的存在,确定了父母子女间的血缘关系、抚养关系、情感关系,子女在伦理道德和物质生活的需求方面对父母长辈有很大的依赖性,家庭成员的根本利益的一致性,都决定了父母对子女有较大的制约作用。
(四)、感染性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血缘关系的天然性和密切性,使父母的喜怒哀乐对孩子有强烈的感染作用。孩子对父母的言行举止往往能心领神会,以情通情。在处理发生在周围身边的人与事的关系和问题时,孩子对家长所持的态度很容易引起共鸣。
在家长高兴时,孩子也会参与欢乐,在家长表现出烦躁不安和闷闷不乐时,孩子的情绪也容易受影响,即使是幼儿也是如此。如果父母亲缺乏理智而感情用事,脾气暴躁,都会使孩子盲目地吸收其弱点。家长在处理一些突发事件时,表现出惊恐不安、措手不及,对子女的影响也不好;如果家长处惊不变、沉稳坚定,也会使子女遇事沉着冷静,这样对孩子心理品质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
(五)、及时性
家庭教育的过程,是父母长辈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的个别教育行为,比幼儿园、学校教育要及时。常言道: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对他们的情况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孩子身上稍有什么变化,即使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能使父母心领神会,故此做为父母通过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能及时掌握此时此刻他们的心理状态,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及时教育,及时纠偏,不让问题过夜,使不良行为习惯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
二、家庭教育的基本方法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任何一个家庭中的父母都必须注重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良好的家庭环境和适当的教育方法,促进孩子健康成长、良好发展。其中,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动力和源泉,因此更是是家长培养孩子的总抓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智力因素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 是人的认识能力的综合,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 ; 它影响学习活动的速度和质量,解决“能不能学”的问题。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理想、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习惯、态度、自信心等。它为学习活动提供动力,解决“想不想学”的问题。学生的学习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的发展起着动力、定向、引导、维持和加强的作用,较好的非智力因素可使智商一般的学生进入优秀行列 ,而较差的非智力因素也会使智商较高的学生进入后进行列。如果把智力看作是一驾马车的话,那么非智力因素就是那个驾驭马车的人。马车性能的好坏影响奔跑速度,但也要看驾车的人想不想跑,想往哪个方向跑,以及他驾车的技术如何——如果他不想跑,再好的马车也没有用;如果他的驾驭技术不好,马车会颠三倒四;如果他驶错了方向,那么,跑得越快就越糟糕!近年来,特别是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我们逐渐告别了应试教育,转而重视学生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也就越来越凸显出来,未来的高考优胜者,在工作中的佼佼者,也许智力并不突出,但在人格修养、意志、独立性、创新性和实践能力等方面一定是出类拔萃的。
(一)正确维护家校关系,共同教育孩子
孩子走入学校,并不是说,教育孩子的责任交给了学校,而是家长成为了该学校的一个教育者,与老师一起担负起了教育孩子的责任,所以,家长和老师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因此,家长要尊重、配合、服从老师对孩子的教育;.家长和老师一定要加强沟通,常问问孩子的情况。
(二促使孩子养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想使孩子有良好的品德,就必须从小好好培养。作为家长还必须重视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事做起,通过日常生活影响和教育孩子。你孝敬老人,子女才能孝敬你;你下岗择业时充满自信,子女才可能面对挫折不断追求。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家长的人格力量是重要的教育因素。良好的积极的学习态度是提高学习成绩、提高教育质量的又一个重要因素,要培养自己做事认真、扎实、坚强的意志力、坚忍不拔的毅力,做任何事情要有恒心,不能忽冷忽热,这也是将来学生走向社会所具备的品质。
在非智力因素培养的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小学、初中第一学期这一黄金时段,升入初中后因为在小学还没有来得及养成的或者需要进一步巩固的好习惯,在这一学期要尽快养成,在学习方面,要具体到如何听课,分析解答问题时要多问为什么,还有其他方法吗?有更简便的方法吗?就是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作业方面,如何书写?要及时订正错误,养成反思的习惯和做事认真的态度,在行为习惯方面,要尽快形成自己的纪律观念,同学之间的交流语言要文明,要培养文明礼貌的思想品质,只有这样才能促进自己的学习,帮助自身智力因素的开发和培养。对于小学生而言,不要一味拿分数评价学生,例如不要以100分为荣,因为不知道这100分是家长用了多少时间给补回来的,其实家中更应该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积极的心态和进取精神、做事认真的态度就足够了,就是非智力因素要占得分量重些)
(三)经常沟通尊重孩子
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要关注到细节,对孩子尊重和对孩子严格不矛盾。你尊重孩子,才能让孩子尊重你。同时培养孩子明辨是非,有是非观,这样便于管理,孩子也便于自我管理。孩子虽小,但也有自己的天地,也有自己的悲喜,他需要有自己的倾诉对象。父母即使工作再忙,也要拿出一定的时间与孩子交流,倾听孩子的心声,解除他们的疑虑,适时的加以引导。对于工作繁忙的父母也要应尽量做到,哪怕睡前拿出几分钟的时间也可以。如,问问孩子在校一天的学习情况;一天都做了什么?有哪些进步?短短的几句,足以让孩子体会到家长的关心,从而增进大人与孩子的沟通。其实,沟通是无处不在的。交流中,孩子提到家长的缺点不足,家长要敢于承认,并及时改正。孩子的内心世界很丰富,要了解孩子,只能用心换心,用信任赢得信任;更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培养自信,促进孩子主动发展。
(四)注意培养健全的性格
家庭环境是熏陶孩子性格特征的熔炉,良好的性格特征,要靠父母熏陶和培养。学生很多的缺点是家庭造成的,首先家长应该找自身的原因,不能只责怪孩子做的不好,有什么样的家长就有什么样的孩子。
父母对孩子的管教态度和教育方法不同,也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性格特征和心理品质。如果父母对孩子过分地照顾和保护,不放手让孩子自己去独立活动。孩子的性格多半消极,依赖,缺乏独立性,不适应集体生活,优柔寡断。父母对孩子缺乏抚爱,对孩子冷淡,孩子的性格会变得冷淡,缺乏热情,甚至形成怪僻的性格。父母对孩子过于迁就,过于溺爱,孩子的性格特征大多表现为骄傲、放肆、任性、懒惰、有时表现为自私,不关心别人。父母对孩子过分严厉,孩子一般缺乏自尊心。因此父母应该对孩子采取爱而不娇,严格而又民主的态度,孩子性格特征大多表现为热情、直率、活泼、独立、大胆、自信、即不屈服权威、又尊重别人。
(五)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中小学生由于自信心的缺乏,常常表现退缩行为,由于对真正的自信心缺乏正确的认识,常常表现得自负。这两种行为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阻碍自信心的增强。自信心是学习成功的重要心理品质,要增强自信心,就必须正确认识自信心在学习中的重要性,自强不息,积极进取。一个人一旦失去自信心,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而一旦有了充分的自信心,就可能产生强大的内驱力,燃起智慧的火花,最终走向成功。
(六)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独立思考。遇到问题要让孩子独立思考解决,分析有几种解决方法,判断哪种方法是最合适的,经过自己的优选去做。
自我规划。引导孩子通过独立思考和探索,发现、筛选和确立适合自己的年龄、兴趣和性格的种种目标。例如,父母可以让孩子独立规划以下的事情:怎样安排每天的时间,自己定一个作息时间表;怎样听课,怎样预习、复习功课;参加什么课外活动;做点什么家务;做什么运动、玩什么游戏(不是电子游戏)以及在家里、在学校做一个什么样的孩子,长大后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等。
自我管理。父母不应该对孩子的大事小事都过问、照顾,应该引导和鼓励孩子按照自己定的规划来管理自己的思维、言行、作息、卫生、物品等。例如,学习时,自己把握自己的注意力不溜号;自己的物品自己整理;自己洗澡、剪指甲;大人有病,主动倒水、端饭。
综上所述,在家庭教育中,家庭教育对中小学生的成长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父母应该站在知识经济时代的高度,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承担起家庭教育的重任,为造就品德高尚、博学多才、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的一代新人而尽职尽责。
参考文献
[1]陈鹤琴.家庭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
[2]李国霖.提升家校合作的主体性.【J】中国家庭教育,2004年1月
[3]尹秀平. 浅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及其教育合力. 【R】 中央民族出版社2003年5月
[4]康红秀. 善待孩子的错误. 【R】 中央民族出版社2003年10月
[5]黄济. 小学教育学. 【M】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
论文作者:李平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7年9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3
标签:孩子论文; 家庭教育论文; 家长论文; 父母论文; 自己的论文; 学校论文; 家庭论文; 《知识-力量》2017年9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