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教育与职业教育及其相关概念内涵解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职业教育论文,及其相关论文,内涵论文,生涯论文,概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2;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219(2008)31-0064-05
一、生涯与职业
(一)生涯
生涯的英文为career,源于罗马词via carraria(马车道)和拉丁词carrus(马车)。[1] career最早意为驾驭赛马,后引申为道路、人或事物所经历的途径、个人一生的发展过程以及个人一生中所扮演的一系列角色与职位。[2]3
在专业领域,由于所处年代或研究角度不同,学者们对“生涯”概念的界定会有所差异。例如:生涯是一个人在工作生活中所经历的职业或职位的总称(沙特尔,1952);生涯指一个人终生经历的所有职位的整个历程(萨柏,1957);生涯指一个人依据心中的长期目标所形成的一系列工作选择以及相关的教育或训练活动,是有计划的职业发展历程(麦克弗兰德,1969);生涯包括个人对工作世界职业的选择与发展,对非职业性或休闲活动的选择与追求,以及在社交活动中参与的满足感(霍德和班那兹,1972);生涯是指伴随人终生、与工作或职业有关的经验与活动(霍尔,1976);生涯指一个人终其一生所从事的工作与休闲活动的整体生活形态(麦克丹尼尔斯,1978);生涯是指个人终生发展的历程(韦伯斯特,1986)。[3]
从这些学者对“生涯”所下的定义可以发现以下几点变化:一是“生涯”概念的外延从职业生涯拓展到人终生的历程;二是“生涯”的内容从只包含职业生活拓展到既有职业性又有非职业性的活动与生活;三是对“生涯”的理解从静态发展到动态,强调职业的连续性或过程性;四是意识到“生涯”的主体选择性,是个人对职业世界和非职业世界生活的选择;五是“生涯”构成要素的全面性,包括职业生活、家庭、生活角色以及教育经历与各种经验。由此可见,生涯具有终生性、独特性、发展性和综合性等特征。
总体来看,“生涯”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南海和李金碧,2006)。广义的“生涯”是指社会个体在其整个生命活动的时空中所经历的以接受教育(培训)与职业转换为主轴的一切活动的总和;狭义的“生涯”指社会个体在其某一生命活动的时空中所经历的以教育(培训)与职业转换为主轴、或以非教育(培训)与职业转换为主轴的一切活动的总和;一个人所有的狭义上的生涯之和便构成其广义上的生涯。[4]
(二)职业
中文的“职业”一词中,“职”字含有责任、工作中所担当的任务之意;“业”字有行业、业务、事业之意。在英文中,occupation,vocation和career都可译为“职业”,但其侧重点不同。occupation主要指在社会制度和社会分工层面上职业分类概念,是较宏观的概念;vocation要指个人的职业及心理学上的职业兴趣和能力等方面,是较微观的概念;Career则更多强调一个人在工作领域中的职业经历。如同“生涯”一词,学者们对“职业”内涵的界定也有所不同。例如:我国职业教育之父黄炎培认为,职业一词包含对己谋生与对群服务两个方面,其“外适于社会分工制度之需要,内应天生人类不齐才性之特征”。[5]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职业是任何形式的连续不断的活动,其实质是智力和道德的生长。[6] 美国社会学家泰勒认为,职业是一套成为模式的与特殊工作经验有关的人群关系。[7] 美国社会学家赛尔兹认为,职业是一个人为了不断取得个人收入而连续从事的具有市场价值的特殊活动。[8] 日本学者尾高邦雄认为,职业是发挥个性、实现任务和维持生活的连续性的人类活动。[9]
综上所述,职业是指具备劳动能力的个体一生所从事的工作、岗位和所扮演的一系列角色的综合;职业既是个体运用自身的知识、技能与态度从事社会生产服务、为社会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持续性活动,又是个体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履行自身社会责任的场所;“职业”有不同的种类,如政治家职业、科学家职业、教师职业、经理职业、工人职业、农艺师职业、医生职业等;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的种类在不断的消失与产生;每一种职业都有自己的从业规范,并有相应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的要求。因此,职业具有技术性、经济性、连续性、社会性、同一性、差异性、层次性和时代性等特征。
二、生涯教育与职业教育
(一)生涯教育
生涯教育和职业教育均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都对当时及以后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20世纪后期,美国社会生产与生活内部的矛盾和教育自身的矛盾交互作用,使教育积重难返。1971年,时任美国教育总署署长的马兰(Marland,S.P.)正式提出“生涯教育”(Career Education)理念,以改革教育领域。[10] 美国教育界从不同角度对“生涯教育”给予界定:最早提出“生涯教育”的赫尔(Herr)认为,生涯教育是围绕生涯发展而进行的所有正规教育。[11] 马兰认为,生涯教育是为使学生能在未来的职业方面实现自己的愿望,在初等、中等、高等以及成人教育所有阶段中按照每个发展阶段的特点所进行的有组织的、综合性的教育,且教育、劳动、商业、工业、家庭、社区、政府等均有实施生涯教育的责任。[12] 推广生涯教育的代表人物霍伊特(Hoyt)认为,生涯教育是“公立教育和社区教育的共同努力,以便帮助所有个人熟悉以工作为导向的社会价值,把这些价值纳入个人的价值体系中,并应用到生活中去,使工作对每一个人都变得有可能有意义和感到满意”。[13]
此外,美国联邦、州和各种团体也各自界定了“生涯教育”。例如,美国教育总署认为,生涯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计划,从幼儿园直到成年,按照生涯认知、生涯探索、生涯定向与生涯准备、生涯熟练等步骤逐一实施,使学生获得谋生的技能和形成个人生活方式。亚利桑那州认为,生涯教育是学术和劳动世界的综合体,贯穿于所有教育阶段,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混合体,而非另一种教育体系。内华达州认为,生涯教育是一种使人们获得知识、态度以及能在劳动世界中成功生活所必备的技能的、综合的教育计划。北达科他州认为,生涯教育是一种整体的教育,在家庭、学校、社会等共同努力下,促进所有人客观评价工作的社会环境及自身能力,使学生习得职业选择、职业准备以及进入劳动世界的各种能力和学习所有学科的能力。美国职业教育学会认为,生涯教育是针对所有的国民、从孩提时代至成年的整体教育过程,能使学生明确认识学习目的,并热衷于要从事的工作。美国工艺教育学会认为,生涯教育是整体的教育计划,通过学校课程中的每一项训练提供整体的、累进的经验,以帮助每一个学生获得决定职业的能力和生活所需的工作技能,是针对所有学生的终生教育。[14]
综合以上各种定义,生涯教育包含以下基本思想:生涯教育是一种统帅各级各类教育的理念——充分准备与发展成功的职业生涯乃是所有教育的主要目标,而不是一种新的、独立的教育体系;生涯教育是针对所有人、贯穿其终生的教育,即每个人的一生都在预备和发展职业生涯;各门课程都有助于职业生涯的发展,因而教师要使学生了解本课程与未来职业的相关性;对各种职业的预备均是一个人所有的工作态度、处世艺术、对劳动世界的了解、对职业的抉择能力以及实际工作能力的获得等交互作用的过程;除课堂之外,家庭、社会、工作场所均是生涯教育的重要场所;生涯教育需要学校与社会的通力合作。
(二)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诞生于18世纪60年代的欧洲,并随着机器工业生产的扩展而推广到其他国家和地区,成为一种国际性的教育思潮。“职业教育”有多种称谓,如我国清末的“实业教育”、我国台湾的“技术职业教育”、韩国的“产业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技术与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英文表达法为“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一般译为“职业技术教育”。
由于规范、价值观、思想方法以及教育制度等的差异,国外对“职业教育”的界定不同。例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技术与职业教育”是一个教育过程,涉及普通教育、学习与经济和社会生活各部门的职业有关的技术及各门学科,以及获得相关的实际技能、态度、理解能力和知识。[15] 《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认为,职业教育主要是为引导学生掌握在特定的职业或行业中所需的实际技能、知识和认识而设计的教育。[16]287
我国学者对职业教育也有许多不同的界定,如:职业教育是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和培训人的职业能力的教育。[17] 职业教育是在普通教育的基础上,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发展所需的广大劳动者,进行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操作能力的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使其成为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严明的职业纪律、熟练的专业技能的劳动者,从而适应就业的个人需求和客观的岗位需要,推动生产力的发展。[18] 职业教育是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个人就业的要求,对受过一定教育的人进行职业素养特别是职业能力培养和训练,为其提供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实践经验的一种教育。[19]
综上所述,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一种教育或培训服务,具体包括以下含义:职业教育是一种教育类型,是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在绝大多数国家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共存,三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职业教育是一种服务业,为想要成为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人提供教育或学习服务;职业教育是在一定普通教育基础上进行的;职业教育具有层次性,有初等、中等和高等之分,培养技术应用型、技能型两大类人才;技术技能职业性是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
三、生涯辅导与职业指导
(一)生涯辅导
20世纪70年代,随着生涯教育理念的提出,“生涯辅导”(Career Guidance)作为落实措施应运而生。生涯辅导是指依据一套有系统的辅导计划,通过辅导人员的协助,引导个人探究、评价并整合运用从家庭、社会和学校获得的有关知识、经验等而开展的促进个人生涯发展的活动。这些知识、经验包括自我兴趣、爱好、潜能、职业世界及其他有关影响因素,如各种职业需求信息和人才的需求标准,休闲活动、对个人生活的影响与重要性,生涯规划和生涯决定中必须考虑的各种因素,以及在工作与休闲中达到成功或自我实现所必须具备的各种条件。[20] 生涯辅导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潜能开发和全面发展的辅导,指向人发展的终极关怀。[21] 生涯辅导的着眼点是个体生涯发展。生涯发展是指一个人在自我发展过程中尝试性地去统整各种生活、工作、学习的经验,并且特别通过工作的认同来实践一种有理想、有目标的人生;生涯发展是一个经过整合、连续不断、循序渐进,且不可逆转的动态的过程,其目标是促进个体的生涯成熟,即协助个人达到他应该达到的生涯发展阶段。具体地说,生涯辅导就是要帮助任何年龄、各个社会阶层的个体努力达到下列目标[2]7:具有适应于快速发展社会的基本学习技能及良好的工作习惯;能够选择有意义、激励自己的工作欲望和热情的工作价值观;具有确立事业发展方向、寻找和获得工作的技能;具有一定可以顺利就业、并在职业社会里获得一定成功的职业技能;能依据个人意愿、教育机会及职业机会等,对职业和事业发展做出理性的决定;离开学校教育系统后,可通过某些途径继续接受教育;在教育与职业上,都能够有成功的表现;能成功地将工作价值观融入个人的整体价值结构中,以便选择自己向往的生活方式。由此可见,生涯辅导是一种内容相当丰富的教育和咨询活动,因而其实施须遵循人类生理、心理、职业及社会发展的原理,需要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专家及学术团体和学校教师、行政人员、辅导咨询人员、社会团体、家长、学生团体、社团等多方面的互相配合。
(二)职业指导
“职业指导”作为明确的概念是美国“职业指导之父”帕森斯(Parsons)于1909年在其所著的《选择职业》中首次提出的,其英文表达是vocational counselling或vocational guidance。职业指导也有其他的称谓,如前苏联称之为“职业定向教育”,日本称之为“出路教育”等。
到目前为止,学界对职业指导主要有选择论、服务论、过程论和发展论等四种观点。选择论认为职业指导就是要帮助个人寻找与其心理特性相一致的职业,以达到人与职业的科学匹配,侧重职业指导对个人选择职业的指导;服务论认为职业指导是为求职者提供帮助的社会服务活动,重视求职行为技术与技巧的研究,如怎样搜集职业信息、求职技巧与面试艺术、求职过程中各种问题的处理等;过程论认为职业指导是一个有意识地发展学生职业意识、职业兴趣和职业能力的、动态的教育过程,侧重于通过系统的教育,使学生能够根据社会需要和个人特点自觉地选择生活目标,确定升学就业方向,并在毕业前做好升学就业准备,以便适应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发展论主张职业指导应该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并贯穿于人生的各个阶段,把人的职业意识、职业选择、职业适应看成是一个连续不断的长期过程,而不是面临择业时的单一事件。[22]
尽管对职业指导有不同的观点,但总体来看,职业指导包括以下含义:职业指导帮助学生学会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选择职业、预备职业、获得职业、适应职业、改进职业,因而职业指导的内容是给予学生职业意识、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职业指导通过对学生职业意识、职业品德、职业能力方面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因而其本质上属于思想教育的范畴;职业指导最终目标是实现人与职业的科学匹配,而这种匹配是根据社会需要、职业需求和个人素质通过学生的自主选择来实现的,因而职业指导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设计、学会选择。
四、生涯教育、职业教育、生涯辅导与职业指导的关系
生涯教育、职业教育、生涯辅导与职业指导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概念,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2]7
图1 生涯教育、职业教育、生涯辅导与职业指导的关系
职业教育是特定的人群在其一生中特定的时期接受的一种特殊教育,是一种早期终结型的教育。与之相对,生涯教育强调所有职业教育应为全体学生服务,没有性别、年龄、性向及能力之分。生涯教育是从义务教育开始,延伸至终身教育的整个过程,关注学生身体和心理、学业和职业、学习和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平衡发展。在此意义上,生涯教育是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是生涯教育的一部分。但随着时代前进和社会的发展,新的职业教育理论越来越突出其与普通教育之间的联系及其在就业准备、终身学习、消除贫困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技术与职业教育界定为:普通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准备进入某一就业领域以及有效加入职业界的一种手段;终身学习的一个方面以及成为负责任的公民的一种理念;有利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手段;促进消除贫困的一种方法。[16]68 这些趋势正与生涯教育的理念相呼应,是一种终身职业教育观。
与生涯辅导相比,职业指导是以解决职业选择、准备、就业及适应等问题为主,强调个人与职业的配合,是短期的局限于一定范围的指导;生涯辅导是在人们审视职业指导的功能发挥和对其重构而产生的新概念,以尊重人的个性、重视人的发展为目标,以人生命历程中的职业生涯发展为核心,关心个体一生当中的教育、职业,并涉及与教育、职业有关的生存角色的选择与发展。从职业指导发展为生涯辅导,是用发展的职业观取代了静止的职业观,是从关注职业早期发展过渡到关注终身职业发展。[23]
与生涯辅导相比,生涯教育比生涯辅导的外延更广。生涯辅导是生涯教育的组成部分,也是生涯教育的核心内容,侧重于社会、学校或家庭给予个体的“辅导”方面。从概念本身来看,生涯教育和生涯辅导的含义是相近的,表达了同一种教育理念。因此,在相关文章的论述中,生涯教育和生涯辅导两个概念经常混用。
收稿日期:2008-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