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住宅产业化在我国第一次明确提出是在1994年,通过社会化大生产来建造房屋。结合市场需求数量,在工厂内进行生产加工,各种构配件、成品及半成品加工成型后,运至现场进行装配。早些年,我国对住宅产业化也进行过探索,但终因某些技术瓶颈无法突破,被迫叫停。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排污治污事业愈发重视,建筑的产业化生产应运而生,无论其构件平整度、尺寸精细程度、安装方便程度还是良好的隔音保温效果,都与现今所追求的“低碳、环保、高效”的生活理念相一致。
关键词:装配式;技术;产业化;施工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装配式建筑最早源于日本和欧洲一些国家。早些年,我国对住宅产业化也进行过探索,但终因某些技术瓶颈无法突破,被迫叫停。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排污治污事业愈发重视。众多的粗放型建材生产企业生存艰难。同时,随着国家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减,适龄工人数量逐年递减,加之人工工资涨幅明显,建筑业发展充满挑战。
在此背景下,建筑的产业化生产应运而生,无论其构件平整度、尺寸精细程度、安装方便程度还是良好的隔音保温效果,都与现今所追求的“低碳、环保、高效”的生活理念相一致。
1.2 住宅产业化的概念
住宅产业化在我国第一次明确提出是在1994年,通过社会化大生产来建造房屋。结合市场需求数量,在工厂内进行生产加工,各种构配件、成品及半成品加工成型后,运至现场进行装配。
1.3 装配式概念
装配式建筑是就是运用现代工业技术,用生产工业产品的方式,在流水线上制造房屋,预先在工厂加工、定制预制部件;运输至施工现场后,通过调运拼装,形成建筑。装配式建筑按照预制构件的施工方法和形式,分为五种类型。包括板材、砌块、盒式、升版升层、骨架板材等。
2 建筑产业化发展及结构分析
2.1 建筑产业化发展的阶段性
产业发展的四个阶段分别是:先是初步形成,再是不断发展,发展到成熟,最终衰退灭亡。产业化的发展就是要让某一产业从“空产业”变成“充分产业”。依据产业的市场性和规模性,对于其进行评判,达到产业市场化、产业规模化的要求。
先从市场化角度来观察,产业化囊括了市场机制对构成产业的产品、服务或其活动,从不发挥作用到完全发挥作用,发挥程度从小到大,发挥作用从无到有,发挥范围从小到大。
2.2 建筑产业化技术创新
技术是推进产业化的基础。新技术的产生就是将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重新组合。
所有技术创新都具有跳跃性,建筑产业化即是如此。产业化通过生产部品,运输至现场安装,改变了传统的方式。建筑企业可以通过生产技术创新促使高效率的建筑机械出现,取代原有陈旧低效的设备,代替人的繁重劳动,使人的劳动效率大大提高。建筑机械的新功能还可能导致建筑生产的新工艺,使得传统的生产方法和工艺发生革命性的变化。新技术的介入还使得建筑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品种发生改变,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消耗趋于降低,促使了建筑生产工艺不断完善。这些都是由技术创新引发的跳跃。
只有了解了建筑产业化的技术创新属性,认识到产业化技术的资产性,才能在投资决策时选择恰当的资金流向,推动技术创新的实现,获得应有的资产回报。
2.3 建筑产业化的环境与动力
建筑产业化所依赖的根本性环境因子是科技进步,它是产业化技术产生以及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力量。建筑产业化还可以利用自身对环境的影响,促使周围环境向有利的方向发展,实现两者的互动。技术创新的扩散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手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建筑产业化的技术创新可以通过一定的渠道在潜在使用者之间传播,为他们广泛采用。
2.4 建筑产业化成本与价值分析
2.4.1 成本构成
建设项目的成本直接决定了建筑产品的市场价格,建筑的成本包括建造成本、正常使用成本和维护成本。
2.4.2 成本分析
建造成本分析:常见的、主要的建造成本包括土地转让费、土地开发费征地、拆迁、场地平整等、项目建设费土建及水暖电设备等、绿化与配套设施费、设计费、业主建设管理费、建设监理费、房屋销售费等。其中的建设费是对建造成本影响最大的费用。
3 装配式建筑的实施
近年来,城建集团将BIM技术运用到装配式建筑施工生产中去。如,机电系统的管道防碰撞、现场临设布置、钢筋抽样放样系统等技术的运用,最大限度的规避了材料价格风险、减少了浪费,使得装配式建筑实施成为可能。
3.1 具有技术可行性。一是能够提供足够的技术支持,并且施工企业自身原有的相关技术服务部门也可以配合。二是借助已有的数字化系统建设优势,保障系统运行所需的网络环境需求和安全要求。
3.2 组织可行性。装配式建筑在施工组织方面变化不大,就像将现场的施工环节转移到工厂进行。对现场的组织人员适当培训,以目前的人员配置,能够适应装配式建筑施工需求。
4 装配式建筑取得的成效
装配式项目定位高端业态下的老年人及家人,通过产业化技术集成法优化了原有商品住宅空间功能,房屋套型内部空间按照工业生产的思路进行了重新设计,整合了工厂加工的便利性和人们日常运动轨迹的合理性,根据人体工程学的要求,调整了各空间的尺寸,确保了功能的实现。
同时,装配式项目将产业化内装的集成技术运用到全龄化、无障碍的适老住宅产品中,推广、实现健康全托管和生活全自助的理念。
5 装配式建筑存在的问题
装配式建筑受限于建筑施工行业各方面工作的薄弱基础,发展形势还没有到达盲目乐观的程度。从目前建筑行业来分析,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设计体系与工业建造系统间的不匹配;技术体系由其以规范制定、材料跟进等方面为主,表现为不够先进;工业建造的体制机制健全还需要过程;工程成本在初始阶段受各方面磨合所限,还略显偏高;宣传报道的全面性、专业性上还不够;专业人才和产品工人的学习进度跟不上产业发展的速度,培养相关人才至成熟使用之间还存在差距。
6 构件装配式产业化的建议
装配式产业化生产的建筑,其优点在于建造周期较传统工艺更短、建筑物的耐久性更长、管件等部件宜维修与更换、项目整体维护成本降低等。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应当强化装配式建筑质量品质;并且提高加强装配式设计水平,施工与维护之间还存在矛盾等一系列问题。但是,我国建筑业如果想改变现状,就必须摆脱传统模式路径的依赖和束缚,迎难而上,寻求产业化建造发展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张苏苹:《装配式产业化住宅应用实例》,山西建筑2012年06期。
[2]李宗明,王三智,曹保平:《装配式住宅与住宅产业化》,山西建筑2011年10期。
[3]顾自翀:《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精度的控制》,建筑施工2010年07期。
[4]涂虎强,刘景园,陈康:《新型装配式结构体系的发展与住宅产业化》,科技资讯2011年04期。
[5]贠慧星,冉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山西建筑2011年04期。
作者简介:戴文兰(出生1975年9月);民族:汉;性别:女;籍贯:湖南;学历:研究生;职称:高级工程师;职务:北京城建一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部长;研究方向:土建施工。
论文作者:戴文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4
标签:建筑论文; 成本论文; 技术论文; 技术创新论文; 住宅论文; 产业论文; 程度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