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民用建筑施工中的运用论文_赵辉

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民用建筑施工中的运用论文_赵辉

赵辉

身份证号码:130928198502010059

摘要:混混凝土是民用建筑施工中最重要的工程材料之一,其施工技术对民用建筑工程的质量影响很大,直接关系到民用建筑工程的建设质量和使用安全性。本文从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现状、民用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措施及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在民用建筑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技术;民用建筑施工;现状;措施;运用

1导言

混凝土作为建筑工程施工的主要材料,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混凝土具有施工成本低、施工简便、质量可靠和维护方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施工,尤其是在民用建筑施工中应用较为广泛,同时对施工技术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民用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质量,同时也影响到建筑工程的安全和使用寿命。因此,要不断优化混凝土施工技术,提高民用建筑施工水平。

2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现状

2.1施工人员施工技术能力有限

民用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虽然很容易掌握,但是在其应用中还是包含了很多的实际操作知识和专业化理论知识,只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和学习,才能充分的发挥出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优势,才能更好的把握施工中各项技术细节,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目前在民用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施工人员普遍存在施工能力差、施工效果粗糙、施工技术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一方面是因为在民用建筑施工中大部分施工作业人员是农民工,他们在施工前没有经过系统的施工知识培训,直接造成施工技术地下;另一方面是由于施工管理人员过于重视如何控制施工工期和施工成本,将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合理应用完全忽视。

2.2混凝土的结构质量出现问题

有了好质量的混凝土还需要有好的混凝土结构质量。如果在施工中没有控制好混凝土的结构质量就会出现蜂窝麻面等现象,严重影响了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会对整个建筑质量造成影响,降低了经济和社会效益。影响混凝土结构质量的原因多是施工过程管理不到位,没有严格执行方案设计或者验收时不仔细造成的。

2.3缺少混凝土施工技术规范

科学全面的施工技术规范,有利于施工作业人员更好的开展技术施工工作,从而提升民用建筑施工质量。可见,技术规定的重要性。然而,目前的民用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还存在施工技术规范不健全、约束力差,不能对民用建筑施工形成有效的规范。这种问题的存在,与国家对建筑施工领域约束力度不够有直接的关系,同时也与建筑业对施工技术规范不严格有关。虽然国家也出台了建筑施工技术规范,其中也包括混凝土施工技术规范,但是这些规范的不够细致全面,十分的笼统,并且无法与建筑施工的实际情况相符,所以缺少应用的实际性。目前,民用建筑施工中应用的大部分混凝土施工技术规范都流于表面形式,在实际应用中缺乏技术规范的监督工作,导致无法发挥出技术规范的作用,无法通过有效的技术规范,提高民用建筑施工质量。

3民用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措施分析

3.1提升混凝土施工技术人员技术能力

民用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人员技术能力的提升,需要施工管理人员从思想上认识到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重要性,然后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混凝土施工技术人员的技术能力。建立完善的混凝土施工人员的准入制度,施工人员上岗前必须要进行专业的技术培训和实践考核,保证上岗人员具有足够的施工能力,定期对混凝土施工人员进行考核,发现技术不足的人员,要再次对其进行技术培训,通过考核后可继续上岗,确保混凝土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3.2严把施工材料质量关

在民用建筑施工中,如果施工材料不合格,那么即便是应用先进的施工技术,也是无法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所以,要严把施工材料质量关,提升民用建筑施工质量。混凝土施工的材料包括砂石、水、水泥等,这种材料的质量也要严把把控,从而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要重视起混凝土施工材料的采购、保存等工作,确保混凝土施工中应用材料的质量。另外,在施工中还要有专业的材料检测人员,对混凝土施工材料进行质量检测,加强施工过程监管,从而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

3.3做好浇筑温度控制

无论是在高温或低温季节进行混凝土施工时,浇筑温度的控制总是具有提升混凝土质量特别是起到最佳的混凝土防裂效果,但是经济代价往往很高,常为各项施工防裂方法中最昂贵的措施,通常在民用建筑施工过程中使用较少,更多适用于大型工程。

3.4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

虽然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可以控制混凝土施工裂缝问题,但是仍然无法完全的避免施工裂缝,所以,在施工中要采取科学的方法控制混凝土结构裂缝。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控制要结合施工现场的气候条件,当混凝土裂缝出现后,要根据裂缝的实际类型,采取相应的裂缝控制方法,如表面修复法、填充法、注入法等方法,从而确保民用建筑施工质量和建筑的安全性。

4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民用建筑施工中的运用分析

4.1确定合理的混凝土配比

混凝土的工程质量对民用建筑整体工程质量有着决定性影响,而混凝土的配比对混凝土的工程质量又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混凝土的配比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原材料因素、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等问题。在混凝土工程施工之前,施工人员必须实地考察工程现场的小气候环境、土质等,然后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混凝土配比,满足工程施工对混凝土的配比要求。如果施工方无法依靠自身技术实力确定混凝土的配比,可以聘用专业的勘察团队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并由专业的实验室设计混凝土的配比。

4.2混凝土的运输与泵送技术

在混凝土的运输过程中必须考虑到泵送的时间和路程的需求,从而采取合理的拌合材料配比,保证混凝土的强度。一般而言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可能由于时间过程,而产生了凝固和离析的现象,这就会影响到后期的施工质量。因此若出现了分层和离析的现象,就必须对其进行搅拌均匀后再进行使用。合理安排运输的路径和时间,尽量减少混凝土的转运次数,保证混凝土在初凝之前就能送到施工现场,并进行现场的浇注。

4.3混凝土施工的浇注技术

施工方在长期使用混凝土的过程中,不断调整工艺和技术,积累了大量且可靠的工程经验,形成了科学合理的混凝土浇筑过程的步骤和程序,归纳了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和需要重视的地方,对混凝土的浇筑过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浇筑混凝土时,要掌控好混凝土的入模倾倒工艺,这对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十分关键。具体来说,倾倒混凝土时,操作人员要控制好倾倒的力度和角度,可以通过控制出料口与浇筑层高程差的方式来达到目的,倾倒过程中如果控制不好,混凝土容易冲击到模板和钢筋骨架。此外,在浇筑过程中,施工人员要根据混凝土的流动性等特征做好混凝土单体浇筑时间的控制,此外,也要把握好两次浇筑混凝土的时间间隔,留给混凝土合理的凝固时间,以免形成浇筑裂缝。施工人员要加强混凝土的振捣,防止漏振,尽量排除混凝土中的气泡,以免气泡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和工程质量。

4.4混凝土的养护施工技术

混凝土的养护是在混凝土的浇注完成后,对其进行一定的养护,从而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设计的要求。对于墙和板结构而言,其拆模的时间必须在其浇注后的七天以后进行。在拆模后,也仍需通过麻袋等包裹措施,来保证混凝土的养护温度,同时通过洒水的方式继续养护一直到第十四天。对于顶板的混凝土而言,则再其终凝后的六小时内,都不可做出洒水的养护措施,方式顶板的表面有所破坏,出现起皮现象。直到第三天或第四天之后,等待混凝土的核心温度有所下降之后,才可以采取洒水养护的措施,直至第十四天。

5结论

总之,民用建筑混凝土施工是一项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工程项目,需要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需要施工作业人员具有较高的施工技术能力。相信在对混凝土施工严格把控的同时,加强混凝土施工质量的监管,必然会实现民用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向阳.浅谈民用建筑施工中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J].科技与企业,2014,05:160.

[2]张妍.探讨民用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J].低碳世界,2014,09:223-224.

[3]袁飞.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民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漫淡[J].江西建材,2014,19:85-86.

[4]陆江.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中混凝土的运用[J].神州,2012,17:245+247.

论文作者:赵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8

标签:;  ;  ;  ;  ;  ;  ;  ;  

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民用建筑施工中的运用论文_赵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