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大学附属医院检验科 吉林延吉 133000
摘要:目的:研究凝血指标中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水平变化在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恶性肿瘤未转移组、恶性肿瘤转移组、良性肿瘤组、健康体检组,检测各组中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并作对比分析。结果:恶性肿瘤患组的FIB与健康对照组和良性肿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恶性肿瘤患者的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IB的测定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诊断有一定的意义,其应用价值可做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恶性肿瘤;纤维蛋白原
随着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逐步升高,恶性肿瘤患者的凝血功能异常越来越引起临床重视。有研究表明,血栓形成是恶性肿瘤患者的第二位死亡原因,仅次于肿瘤本身〔1〕,另外,恶性肿瘤的浸润和转移也与高凝状态和血栓形成相关〔2〕。为了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凝血指标中纤维蛋白原的水平变化特点和临床诊断价值,本文对恶性肿瘤患者凝血指标中的纤维蛋白原结果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经病理和影像学检查证实诊断和分期的恶性肿瘤患者为试验组。其中,恶性肿瘤未转移组262例,男性142例,女性120例,年龄26岁-69岁;恶性肿瘤转移组95例,男性51例,女44例,年龄30-76岁;良性肿瘤组109例,男性60例,女性49例,年龄23-69岁;另外,随机抽取同期6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男性35例,女性30例,年龄22-73岁。健康对照组均排除患有凝血性疾病、肾脏和肝脏疾病,高血压病、糖尿病及其他应激状态,保证采血前两周内未服用任何抗凝或促凝药物。
1.2方法
清晨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2ml至专用采血管中(含枸橼酸钠抗凝剂),充分混匀,再行3000r/min离心10分钟,采用法国STAGO公司生产的全自动血凝仪STA-R Evolution 检测FIB,试剂为该公司配套试剂。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
1.3评价指标
比较分析恶性肿瘤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的FIB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各组FIB值的变化:健康组与良性肿瘤组的FI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组与健康体检组、良性肿瘤组相比FIB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组与未转移组比FIB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论
FIB是由肝脏合成的具有凝血功能的蛋白质,是纤维蛋白的前体,主要分布在血浆,亦分布在血小板和巨核细胞中。纤维蛋白原是参与止血与血栓形成的重要成分〔3〕。近年来,流行病学研究表明〔4〕,血浆FIB作为血液中含量最高的一种凝血蛋白,其水平变化不仅与凝血障碍有关,而且与恶性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有一定关系。血液的高凝状态与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复发转移有密切的关系,恶性肿瘤的患者血液普遍存在着明显的高凝状态 〔5〕。本研究显示,恶性肿瘤患者FIB含量高于正常体检者,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B含量升高,提示由于恶性肿瘤细胞的浸润、转移和破坏是使大量促凝物资进入血液,组织因子水平升高,促使凝血系统激活,凝血酶大量形成〔6〕。FIB含量与凝血酶活性有关,它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肿瘤患者易形成血栓,而继发纤溶亢进所生成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又能反馈地刺激血浆FIB升高。血浆FIB水平升高在恶性肿瘤的转移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7〕。
国外研究数据表明,恶性肿瘤患者的高纤维蛋白原血症主要是通过肿瘤与凝血系统之间的作用而实现的。 肿瘤细胞通过直接与内皮细胞、血小板等相互作用,释放出许多生物活性物质,促使血小板、纤维蛋白原的粘附和聚集。此外,肿瘤细胞也可以分泌癌促凝因子、组织因子及多种纤溶、抗纤溶物质,导致凝血系统被激活,促发血栓的形成,并且能够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纤维蛋白溶解酶,然后再激活其抑制剂,阻止纤维蛋白原的降解,当这种作用大于纤维蛋白原的降解时,便导致了纤维蛋白原的增高〔9〕。另外,由于许多肿瘤来源于感染、慢性刺激和炎症。肿瘤细胞的微环境一定程度上受炎症细胞的影响,并且参与肿瘤的形成,促使肿瘤细胞的增殖、生存和转移。值得注意的是,纤维蛋白原的合成也受炎性刺激的上调,但是精确的机制目前还未阐明。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白介素6和糖皮质激素等促进肝脏细胞合成纤维蛋白原〔10〕。相反,另一个重要的炎症细胞因子白介素1却抑制纤维蛋白原的产生〔11-12〕。因此,炎症过程中对纤维蛋白原的调节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总之,恶性肿瘤与机体凝血功能有密切的关系,肿瘤细胞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凝血系统,导致患者血液凝固功能增高或降低〔8〕。
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升高可致凝血功能的紊乱,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复发转移有密切相关。如何降低恶性肿瘤患者血浆中的FIB水平,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可作为防治肿瘤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纤维蛋白原可作为监测恶性肿瘤转移恶化、治疗疗效及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本文对纤维蛋白原的水平变化与各类癌症分期间的相关性、化疗前后纤维蛋白原的水平变化及预后结果以及与患者年龄的相关性未做分析,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DONATI MB,FALANG A.Pathogeneti mechanisms of thrombosis in malignancy〔J〕. Acta Haematol, 2001, 106:18-24.
[2]RYBICKI FJ, PREVEDLLO LM, DI SALVO DN, et al. Imaging presentation of venous thrombosis in patients with cancer〔J〕.AJR Am J Roentgend,2010,194(4):1099.
[3]Levine MN, Lee AY, Kakkar AK. From trousseau to targeted therapy: new insights and innovations and cancer〔J〕.J Thromb, 2005, 73:941-943.
[4]侯飞.原发性肝恶性肿瘤中PT、APTT、FIB的检测意义〔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50-151
[5]窦征岳,杨渤彦,王志宇,等. 恶性肿瘤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与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7608-7609.
[6]徐爱蕾,王为,何学贤,等。凝血三项在肝癌、结直肠癌中的变化及其意义〔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4262.
[7]胡玲,杨华,苏雷,等。180例恶性肿瘤病人血液高凝状态的临床研究〔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0,27:30-32.
[8]郁舒靓,韩俊庆,韩明勇,等。 恶性肿瘤患者凝血指标的临床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2,06:2048-2051.
[9]Wang Y, Fuller G M, The putative role of fibrin fragments in the biosynthesis of fibrinogen by hepatom cells〔J〕. B iochem B iophys Res Commun, 1991, 175(2):562-567.
[10]Zhang Z, Fuller G M.Intereuk 1 βinhibits in 6-mediated by fibrinogen gene expression〔J〕. Blood, 2000, 96(10):3466-3472.
[11]A Ibrecht U, Yang X, A sselta R, et al. Activation of NF-k B by IL-1βblocks IL-6-induced STA T3 activation and STA T3-dependent gene expression an γ-fibrinogen gene〔J〕. Cellular signaling, 2007, 19(9):1866-1878.
[12]Y am azaki D, Kufisu S, Takenawa T. Regulation of cancer cell motility through act in reorganization〔J〕. Cancer Sci, 2005, 96(7):379-386.
论文作者:朴美花,尤昕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3
标签:恶性肿瘤论文; 患者论文; 凝血论文; 纤维蛋白原论文; 血浆论文; 肿瘤论文; 统计学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