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疗效观察论文_赵磊,蒋世杰, 通信作者

关于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疗效观察论文_赵磊,蒋世杰, 通信作者

赵磊 蒋世杰 通信作者

遂宁市中心医院神经中心 四川遂宁 629000

【摘 要】目的:观察采用血管内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7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观察组给予血管内栓塞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开颅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良好率为85.7%,对照组GOS评分良好率为60.0%,观察组GOS评分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4%,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7.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管内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住院时间短,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血管内栓塞术;颅内动脉瘤;效果

【中图分类号】R739.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8-0377-02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endovascular embolization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 Selection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4 to November 2014, our hospital 70 cases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 pati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i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35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35 cases).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endovascular embolization, the control group given routine craniotomy intracranial aneurysm clipping treatment, 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and complications.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Glasgow outcome score (GOS score) good rate was 85.7%, the control group GOS score good rate was 60.0%, the observation group GOS score good rate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re i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And the complication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11.4%, the control group in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as 37.1%, the complication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 (P < 0.05),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effect of endovascular embolization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 and high safety, shorter 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is worth popularizing in clinic.

【Key words】Endovascular embolization; Intracranial aneurysm; The effect

颅内动脉瘤主要是人体颅内动脉管壁由于局限性扩张引起的一种脑血管瘤样突起,极易诱发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发生率占总脑血管疾病发生率的3.6-6.0%,死亡率高,未及时得到有效治疗的患者2年死亡率高达75%-85%,且大部分存活者伴有严重的肢体瘫痪等后遗症,预后差,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极大[2]。因此及时给予有效治疗,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的重要内容。我院为研究血管内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选取收治的7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传统开颅手术与血管内栓塞术治疗,现将其相关报告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男18例,女17例,最大年龄76岁,最小年龄38岁,平均(57.5±3.4)岁,其中前交通动脉瘤21例,大脑中动脉瘤5例,后交通动脉瘤5例,床突旁颈内动脉瘤2例,胼周动脉瘤及基底动脉瘤各1例;对照组男16例,女19例,最大年龄78岁,最小年龄40岁,平均(58.1±3.1)岁,其中前交通动脉瘤20例,大脑中动脉瘤6例,后交通动脉瘤4例,床突旁颈内动脉瘤2例,胼周动脉瘤2例,基底动脉瘤1例;本次所有研究对象均经颅脑CT扫描及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检查证实,均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者,且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变位置等方面根据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比较价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检查,并给予降颅压、降血压、止痛及镇静等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血管内栓塞术治疗。给予患者气管插管全麻处理,取平卧位,进行全身肝素化;随后于患者右股动脉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置入6F动脉鞘,经导丝将6F导引导管置入患者颈内动脉及椎动脉中,并将微导管插入,导管头位于最佳位置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弹簧圈,并在DSA引导下完成栓塞,动脉瘤腔消失后拔除导管,加压包扎即可。术后皮下注射5000U低分子肝素,每天2次,连续治疗5天。对照组给予常规开颅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术后留置引流管。

1.3疗效判断[3]

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标准:5分:患者正常生活与工作能力基本恢复,存在轻度缺陷;4分:独立生活能力基本恢复,需在保护下进行工作,存在轻度缺陷;3分:生活基本不能自理,需要照料,存在重度缺陷;2分:植物生存状态;1分:死亡。其中4-5分可视为良好;2-3分可视为差;死亡。并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等。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数据选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其中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 ±s)形式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形式表示,用X2检验,P<0.05为差异,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GOS评分良好率为85.7%,对照组良好率为60.0%,观察组GOS评分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组别 例数良好 差 死亡

观察组35 30(85.7)*4(11.4)*1(2.9)*

对照组35 21(60.0)10(28.6) 4(11.4)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出现血管痉挛2例,脑水肿1例,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1.4%(4/35例);对照组出现血管痉挛6例,脑水肿2例,感染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7.1%(13/35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2.3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2.8±3.1)天;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21.4±3.5)天,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颅内动脉瘤是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出现的一种颅内血管壁局部病理性扩张现象。由于人体颅内血管与外周血管结构差异较大,颅内动脉外弹力层缺乏,且中层薄弱,血管分叉处缺如,因此易出现动脉瘤[4]。另外颅内动脉硬化引起的动脉管壁退化、炎症及创伤等又对血管壁造成进一步损伤,加速动脉瘤的形成[5]。开颅手术与介入治疗是临床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两种主要方式,其中开颅手术主要有动脉瘤夹闭术、动脉瘤孤立术及动脉瘤包裹术等;介入治疗主要有载瘤动脉闭塞术及弹簧圈栓塞术等[6]。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血管内栓塞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开颅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观察组GOS评分良好率为85.7%,显著高于对照组(60.0%),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4%,显著低于对照组(37.1%),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血管内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另外,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2.8±3.1)天,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血管内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恢复快,可有效减少患者住院时间,更有利于医疗资源配置。

其中传统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可有效避免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清除蛛网膜下腔积血及脑内血肿,但具有高并发症的特点,且开颅手术对患者机体创伤较大,患者因血管痉挛以及再出血现象发生率高,导致手术风险较大,且术后患者恢复较慢,预后效果一般,因此临床应用范围有限[7]。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血管内栓塞术在颅内动脉瘤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血管内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优势分析如下:(1)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不直接与脑组织接触,可显著减少血管痉挛现象发生;也避免了因脑组织损伤发生神经功能缺损现象,并降低了颅内血肿及感染。(2)该治疗技术无需对载瘤动脉进行阻断(或进行短时间阻断),在球囊辅助下,降低了脑梗塞发生率;(3)对患者机体创伤小,术后恢复快[8]。但采用血管内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患者可出现血管痉挛、脑积水、神经功能损害、斑块脱落等并发症,影响治疗效果,因此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时,需严格按照手术操作原则进行,并准确把握手术时机;术后还可叮嘱患者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聚集或抗凝药物,避免支架内形成血栓,最大程度减少并发症发生。综上所述,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预后效果,术后恢复快,可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陈明.弹簧圈在颅内动脉瘤大出血的临床应用[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5):387-388.

[2]张文斗.开颅手术、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疗效对比观察[J].山东医药,2010,50(50):85-86.

[3]郭金满,胡火军,王雄伟.40例颅内动脉瘤手术治疗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7):155-156.

[4]樊友道,周金菊.血管内栓塞术治疗40例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6):1201-1202.

[5]顾大群.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临床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

[6]刘淑杰,王书瑾,马慧敏,等.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7):159-160.

通讯作者:

蒋世杰

论文作者:赵磊,蒋世杰, 通信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学报》2015年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10

标签:;  ;  ;  ;  ;  ;  ;  ;  

关于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疗效观察论文_赵磊,蒋世杰, 通信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