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总体绩效水平的因素及对策_中小企业融资论文

影响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总体绩效水平的因素及对策_中小企业融资论文

影响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总体绩效水平的因素和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绩效论文,对策论文,总体论文,因素论文,水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241(2003)03-0019-05

创新是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不竭动力,大力推进企业技术创新,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并能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家竞争力。然而目前在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还存在许多问题,致使技术创新的总体绩效水平不高,这将制约我国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为使我国企业在21世纪的国际市场环境中保持优势竞争地位,必须提高其技术创新绩效。

一、影响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总体绩效水平的因素

技术创新绩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直接决定因素是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因此所有这些影响因素都可归结于影响创新投入的因素、影响创新产出的因素和既影响投入又影响产出的因素。下面分别从这三个方面来分析目前影响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总体绩效水平的因素。

1.影响创新投入的因素

创新的投入是指在创新活动的整个过程中所投入的所有要素,包括资金、人员、物资、设备、信息和技术等。技术创新投入区别于其他要素投入的显著特点是其边际收益递增。从总体上看,我国企业目前在创新投入上普遍不足,制约了创新绩效的发挥。

首先从资金投入来看。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资金多来源于企业内部积累,风险投资体制不健全,技术创新资金缺乏。虽然我国与高技术产业开发有关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已达180家,融资能力已达36亿元,但科研单位和企业技术创新经费大部分仍须自筹,来自于风险投资的仅占2.3%。另外,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研发支出还不到营业额的1%,仅占0.6%。而有关研究表明,企业要生存下去,其研发支出至少应占营业额的2%~4%。正是由于多数企业研发投资少,造成我国科技开发总投入不足,从1990~1996年,虽然我国科研开发投入每年平均增长17.3%,但研发支出占GDP的比重却由1990年的0.71%下降到1996年的0.5%,而发达国家这一比重都在2.3%~3.0%。如1993年美国为2.7%,日本为2.7%,德国为2.5%,法国为2.4%,英国为2.2%。中国社会科学院已建议国家新增财政支出要大幅度增加研发投入,争取达到GDP的1.5%。

其次,从研发人员数量看。我国许多企业大部分工程技术人员都忙于日常生产性技术工作或传统学科的研究,而真正参加高技术开发和应用学科研究的人员极少。如我国1997年每万名劳动力中从事研发工作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仅8.4人,而日本1993年为79.6人,美国1993年为74.3人,德国1991年为61.5人,法国1991年为54.8人,英国1992年为48人,新兴工业化国家韩国1993年为52.3人。另外我国科技人才的流失也很严重,据介绍我国第一批从事"863"的人才,现在所剩无几,一部分去了外国,一部分去了外企。另据《美国科学与工程指标》报道,1997年半数以上(57%~59%)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学生有明确的计划留在美国,而韩国和台湾地区仅占24%和28%。

第三,从技术投入来看。技术创新是指把技术这种要素引入生产体系,实现技术要素和其他要素的新组合,使得技术发明得到商业应用,其核心在于技术要素和其他要素的重组,直接关心的不是技术的获取而是技术的应用,就反映一国技术创新水平的新技术对企业的渗透率来考察,20世纪90年代,美国为80%,法国为40%,德国为60%,日本为65%,韩国为35%,我国为20%。据统计,我国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仅为10%左右,专利实施率还不到10%。另外,我国企业自主开发能力差,主要依靠技术引进获取技术,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比较困难,加上引进的也主要是国际上已经成熟或即将淘汰的技术,这都使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不高。

第四,从企业生产设备的技术水平来看。我国企业在创新活动中多倾向于购买成套设备,而科研机构在提供技术的同时,不能提供企业创新所需的配套成套设备。另外,企业生产设备老化、落后现象严重,据一项对2001家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调查结果,即使是生产设备稍好的福建省的企业,仍有1/3以上的生产设备属70年代及以前的水平。而江苏省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中小工业企业平均每户固定资产仅为41万元,工艺技术设备水平也比较落后,一些乡镇中小企业基本上仍属于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方式。我国大部分企业由于基础薄弱,在加上技术创新风险较大,设备更新、技术改造频率也显得相对滞后,技术开发费和折旧提取比例都在一个很低的水平,甚至一部分企业根本就不提取,处于只能“吃剩饭”的境地,也就难以谈及技术开发和创新。创新效率相对较低也就不足为怪了。

第五,进行技术创新的信息不完美。据调查,企业技术创新的信息来源中企业内部研发部门占42%,用户企业占30.4%,同行业其他企业占2.9%,三者共占75.3%,而直接来自大学与科研机构的信息仅占2.9%,另外11.6%的信息来源于文献资料、展览会、国外考察,7.2%来自政府部门,2.9%来源于专利与技术市场。这说明企业技术创新的信息来源主要来自企业内部和产业界,而不是来自科学界。在企业的技术创新中,被寄予厚望的产学研合作创新仅占26.5%,其中与科研机构合作的仅占20.2%,与高校合作的仅占4.3%,企业间合作仅占2.9%。当被问及产学研合作的障碍时,“缺乏有关高校或科研机构的成果信息”占58%。信息流通渠道不畅,信息不对称性便加强,信息交易的风险性也随之加大且成本高昂。

2.影响创新产出的因素

这里所说的创新产出是创新产品所实现的商业回报(或盈利)。创新的产出水平主要受创新产品影响。创新产品按其有无实物形态可分为有形产品(如产品、工艺等)和无形产品(如专利、商誉、非专利技术等)。有形产品对创新产出的影响取决于其符合市场需要的程度、产品附加值的大小、技术创新的扩散速度和企业的营销策略;无形产出取决于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而我国企业在创新产品的选择上缺乏科学评价,更没有庞大的市场调研机构与用户沟通,所生产的产品不仅附加值低,也常常与市场脱节,致使创新失败。另外,由于付不起开拓市场的巨额宣传费用而致使创新失败的企业也大有人在。创新产品按其新颖度划分可分为国际新、国内新、域内新三种,影响创新产品新颖度的因素有企业与其他企业合作的程度、对世界科技前沿的关注度、企业自身的技术基础和开发能力等。技术合作是企业缩短产品开发时间、降低成本、市场国际化和获取新生技术的重要途径,巨大的开发费用和市场渗透阻力迫使企业进行技术合作。企业自主开发能力是基于长期的技术积累和学习而形成的,它是企业核心能力构成的关键所在,从根本上体现了企业技术能力的强弱。我国企业所开发的新产品大多数是国内新、省内新,是模仿或跟随技术领先者进行产品开发,自主开发能力较弱,这些都影响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效益水平。

3.共同影响创新产出和投入的因素

主要有创新策略、企业管理组织形式、政府政策和企业外部创新环境等。企业的创新策略有根本性创新、渐进性创新和跟随性创新。根本性创新投入多,收益也大,跟随性创新投入少,但收益也少。我国中小企业目前主要采用后两种创新策略,而发达国家的企业主要以第一种创新策略为主,这使得我国中小企业的创新效益远不如发达国家的企业。企业的组织能力的重要作用在于将企业的技术与生产技巧融入企业的核心能力当中,从而使企业迅速把握外部机会。企业管理的作用是通过一系列的资产和约束机制(如技术知识、MIS激励体系、管理层和员工之间的信任等)的运用,把企业资源转化为企业的最终产品。企业的组织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创新绩效。我国的企业组织结构松散,管理混乱,约束力不强。另外,我国企业接受创新的观念较晚,在管理模式和组织结构的创新上仍处于摸索阶段,组织管理效率不高、拖拉冗杂,严重制约了其创新的有效性。政府政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主要反映在政府采购、财政资助、产业管制、知识产权保护和科技投入等方面。长期以来,我国政府认为只有大企业才能创新,才能发展高新技术,而忽视了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从而使占企业总数较大部分的中小企业创新激励不够,影响总体创新绩效水平。从现有的政策来看,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的法律法规、保障、优惠和扶持政策较少,远不足以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而发达国家如法国早在1983年就制定和实施了有利于科研的税收政策(研发税收信贷),大大调动了企业参与研发工作的积极性。美国几乎所有的联邦机构都把自己预算的25%用来支持企业的创新活动,政府还预算每年拨出100亿美元来保证企业技术创新计划的实施。还有,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不力,企业技术创新产品被仿冒,创新利润外溢,也致使创新效率下降。外部环境对企业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市场环境和政法环境。从政法环境来看,我国企业比80年代时条件好的多。但从市场环境而言,则恰相反。因现在企业面临的是国际化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企业要想成功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虽然政法环境放宽的部分有抵消作用,但市场环境的影响是主要的,所以,总的看,企业的环境是恶化了。企业的创新绩效受制于环境,环境的恶化导致企业创新绩效总体上较低。

二、提高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的应对措施

技术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个变量,只有系统的各要素达到了完美的配合和有效的统一,共同营造出有利于技术创新顺利进行的内外部环境,才能取得最佳的创新效益。影响技术创新系统的层次主要有国家、企业和产品三个层次。从国家层次来说,要制定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激励机制,并提供创新顺利进行的支持系统;从企业层次来看,要树立创新意识,合理选择创新策略,并积极主动的实施创新;从产品层次来看,创新产品走向市场、大规模获得商业应用是检验创新成功的唯一标准,也是提高创新效益的关键因素。由此,我国企业要提高创新绩效,必须从这三方面进行系统整合,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具体做法如下:

1.国家作为一种非市场的力量,在企业的技术创新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首先,应建立健全技术创新的法律保障体系。政府应健全法律制度,加大执法力度,为创业创新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健全和完善的科技、经济法律体系对保障技术创新在法制轨道上健康有序地进行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既保证了技术创新主体的合法权益,又保障了技术扩散、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和义务,同时还能对侵犯合法权益的行为和主体进行有效监督和有力制裁。这样可以激励企业持续进行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达到不断创新的目的。

其次,应建立以城市为依托,面向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中小企业已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是技术创新工作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我国企业总体技术创新绩效水平的关键。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技术创新能力弱,对技术创新中介服务工作的需求更加强烈。因此,各级政府在继续抓好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同时,要下大力气抓好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随着政府与企业的关系逐步从管理转向服务,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已很难满足企业对服务品种和质量的要求,必须借助社会的力量。政府可以扶持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中介机构服务企业,这是推动高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的有效措施。一要积极抓好技术创新促进中心和技术创新信息网建设,扩大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二要积极创造条件进行技术创新城市试点,从政策和资金两方面鼓励和扶持一批区域性、专业化的技术创新中介服务组织,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三要依托现有工业科研开发机构,与国内外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重点骨干企业的技术中心形成科研、转化网络,为优势行业的产业升级、产品开发服务,为中小企业的技术进步服务。

再者,要完善我国的技术创新政策。针对当前的现状和今后的前景,我国的创新政策需要完成以下五项使命:①创建良好的R&D基础设施。包括安排R&D的合理布局,建立国家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发展公共图书馆、科技馆,建立现代化通信网络和信息中心等。②支持创新主体的创新活动。包括对R&D的财政支持,对新产品、新技术的税收支持,对创新风险和创新成果推广的金融支持以及维护良好的创新经济秩序等。③培育全社会的创新文化。包括反对产业垄断开展市场竞争,创造保护知识产权的风尚,建立重视科学技术、尊重人才和鼓励创造的社会环境等。④消除创新过程中的障碍。包括放松产业方面的管制,实行适度监管、适度竞争的方针,减少创新过程中的政府官僚程序,清除既得利益集团抵制创新的阻力。⑤改革和发展教育体系。包括普遍提高全民文化水平,发展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注重培育创造型人才,使教育体系在传授现有知识与发挥创新潜能方面达到匹配协调。

2.企业作为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在创新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第一,要广开投资渠道,增加企业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绩效重要的因素就是企业技术创新的资源投入,我国企业在研究与开发资金投入、创新设备与设施投入、创新机构的实验仪器设备投入等指标都还不高,明显地制约了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技术创新的绩效,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改变完全自主创新的模式,广泛开展同科研机构、大专院校、风险投资公司、同行企业等的合作开发,并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我国的风险投资机制,在2~3年时间内,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为主、金融支撑、社会融资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技术创新投入机制,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投资来源的多渠道化,提高自身的创新实力和抗风险能力。上市公司要保证募股和配股资金优先用于技术创新项目,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

第二,重视创新人才的引进、培养和利用。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基础,科技人才是科学技术的主要载体,如果说创新是知识经济的内核,那么人才就是科技创新的基础和先决条件。分析当前我国大部分企业的人才结构,不难发现存在着“三多三少”现象:一是普通人员多,懂经营会管理,掌握高技术的人才少;二是单一型人才多,知识面窄,只能单打一,懂得多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少;三是受一次学历教育的人多,接受终身教育的人少。所以要实现科技创新的目标,就必须尽快转变这种不利局面,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逐步建立起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机制。

第三,加强职工培训,提高广大职工的技术文化素质和创新意识。在培训过程中,采用多种灵活有效的方式,不仅要注意培训内容,还要注意培训的层次。在培训层次上,一是要更新知识。随着新产品、新技术的不断出现,知识老化的速度明显加快,只有不断更新知识,才能适应时代要求;二是培养能力。知识不等于能力,只有能够把所掌握的知识灵活地运用于实际工作中,才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第四,选择合适的技术创新策略。针对我国工业企业98%以上规模小、自有资金有限、无力搞大的突破性研发项目这一特点,实施合作创新有着重要意义。合作创新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走产学研合作之路,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姻”,充分发挥三方在人才、设备和资金上的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创新合作,提高科技成果的商品转化率;二是通过技贸股份合作、合资经营、合作经营等形式加强与其他企业的合作技术创新。此外,引进再创新也是一种适用于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方式。

第五,要重视并实施组合创新。包括渐进创新和根本创新组合,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组合等。由于企业资源的有限性,企业必须在各种创新组合的选择上有一个均衡的考虑。一个有活力的企业在任何时段中都在构想和运作多个创新项目,由于创新项目的投入先后及运作周期不同,在各个时点上都有一批处于不同阶段(比如产品生命周期中的萌发期、成长期和饱和期)的创新项目群。组合创新,就象投资组合一样有助于分散单一创新的风险,提高创新的效益。

3.创新产品对创新成功与否以及是否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第一,创新以市场为导向,这就要求企业必须重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坚持从市场中来到市场中去。创新产品要面向市场,要一切从市场需求出发,做好创新产品的市场调查和论证工作,以顾客满意为指导,走优化创新之路;二是做好创新产品的市场营销工作。新产品刚上市,往往不易被消费者很快接受,在没有对其一定时期的性能作用充分认识的情况下是不易被广泛应用的。这就需要企业必须注重对新产品的广告宣传工作,优化产品促销方案,树立品牌意识,使创新产品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占领市场,成为企业主要的效益来源。

第二,注重产品的知识含量。我国国内大部分企业的产品与掌握高新技术的发达国家产品相比,明显表现出知识含量低,品种落后,难以创造高的产品附加值,很难挤进国际市场。企业应本着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目标,不断推出知识含量高、产品附加值大的科技新产品,适应和引导消费者,占领和开拓市场。

第三,形成自己产品的竞争优势。产品的竞争优势表现在两个方面:即成本优势和特色优势。技术创新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降低成本和创造特色,寻求市场空白,不断推出新颖、别致、质优、价廉的新产品和具有工艺创新性、先进性、实用性和新产品,保证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最后环节的顺利完成,实现创新效益。

标签:;  ;  ;  ;  ;  

影响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总体绩效水平的因素及对策_中小企业融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